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开学,我上初中语文第二册。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拿出新语文书,有的同学已用封皮把书包好了,有些同学还没包书皮,外观新美。同学们把书摆放在桌子上,表情平淡。于是,我讲了以下一段话:“同学们,面对眼前这本崭新的语文书,请你拿起来嗅一嗅、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然后再说出你所嗅到、摸到、看到、听到和问到的。之后,请同学们就这本书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儿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他们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围绕观察这一主题,在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他们有目的的形象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有效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不断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王作亮 《科技信息》2010,(10):145-145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传统语文教学重视文字的的训练以及对篇章的分析、归纳、总结,轻视个人生活经验和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新课程所期待的语文教学是富有灵性教学,富有灵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教学,是走向语言与生命对话的教学。本文以一个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只有靠教师的感染力才能获得生命。缺乏感染力的语文课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的感染力来自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思想、教师的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5.
导入新课是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温故知新、知识激趣、设疑导入、情境渲染、故事引路、以情导入和实物演示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课,怎样的意境设置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艳玲 《科技信息》2010,(5):239-239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情绪信息,通过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环境,从而产生一种人人平等、互相合作的“情感效应”,形成良好的氛围。而互动教学模式要求将学生被动地倾听,变为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从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9.
曹会意 《科技信息》2007,(14):180-180
语文教学,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该充满语文的韵味,这是语文课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上出有语文韵味的课,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成长,让更多的生命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专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是目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从课堂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激励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上好职业学校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以及功利主艾的影响,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课的作用、语文课的定位以及提高高职高专语文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程燕群 《科技信息》2007,(19):13-13,50
大学语文课是各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开设这门课程过程中,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如何牢牢把握社会用人的动态,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不断丰富和调整该门课程的内容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专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诵读、启发、提问、点拨等教学方法,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课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如何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真正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要求,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升语文课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盘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述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中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自主阅读感悟,自主写作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述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中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自主阅读感悟,自主写作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行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良好的习惯在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中有着重大的作用。美国学校普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即使在小学一二年级,老师也要求学生每天晚上睡前读20分钟的书。读什么书完全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到自家附近的图书馆去借阐。每天所读书的时间、书名及页数都要记录,每周五交给老师。老师每周做一次统计,然后给予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以物质奖励。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有益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是终身的、无限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现就个人教学实践发表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门艺术,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艺术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课前训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发挥视听觉作用,获得美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产生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