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经济增长需求指标,以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为民航运输生产供给指标,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民航运输生产的空间关系。【方法】使用地理加权相关分析计算地理加权相关系数,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变化的主要空间分布模式。【结果】第三产业与民航运输的空间相关性整体呈东部弱-西部强分布结构;近年来,第三产业与民航运输生产的空间相关性整体呈减弱变化趋势,中西部地区二者相关性逐年减弱是导致全国空间相关性减弱的主要驱动因素;通常情况下,省市经济规模越大,则它的第三产业与民航运输的相关性越弱。【结论】受经济产业活动聚集效应影响,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对民航运输的依赖性普遍较弱,中西部省市对民航运输的依赖性较强;尽管近年来全国尺度上经济活动对民航运输的依赖性逐年减弱,但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民航运输对中东部省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2.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空间数据的空间非平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数据一般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的特征,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空间数据,其分析结果不能全面反映空间数据的真实特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有效的探测空间非平稳性的新方法,属于局域空间分析模型.它允许不同的地理空间存在不同的空间关系,其结果是局域而不是全域的参数估计,因此能够探测到空间数据的空间非平稳性.以银行不良贷款原因分析为实例来验证空间数据的空间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理论,给出了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模型)中回归关系的全局平稳性检验方法和各回归系数随空间位置变化的平稳性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居民对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品质需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慢行系统研究多关注大尺度和既有道路,无法充分满足城市街区慢行系统发展需求。以此为背景,该文提出了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sDNA)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考虑土地开发利用情况、道路路网结构和周边公共交通状况对路段自行车流量的影响,对城市道路骑行流量进行分析。通过对京张铁路沿线区域内共享单车出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于经典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更好的回归效果,拟合优度R2分别提高0.087和0.113。最后,借助该模型数据分析影响骑行流量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尺度范围,拓展了基于定量分析方法的慢行交通规划维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引入地理空间要素,对台风经济损失的空间波动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了台风登陆次数、最大过程降雨量、中心最大风速、数字 高 程(DEM)、人 口、GDP、可用耕地等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与浙江省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关系,总结出浙江省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存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 增 加 的 趋 势,可 以 为 台风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探讨土壤碳库的空间变异特征、准确评价区域碳库的影响机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实地采样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拟合,探求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在1.91~16.63 kg/m2范围内变化,其平均密度为7.42 kg/m2;各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拔 >坡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道路或村庄最短距离(DIST);各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海拔、坡度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负相关,而NDVI、DIST 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系数特征是部分回归系数为未知常数,而其它回归系数为地理位置的未知函数.基于这一系数特征,给出反馈和两步估计两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因变量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嵌套空间结构下,提出了两类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于其中的固定效应模型,我们给出了两步估计方法,对于随机效应模型,给出了一种有效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87个县域1991—2005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空间趋同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时间上表现为向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2端趋同,形成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4个俱乐部;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空间集群,形成河西和陇中南2个明显的集群中心.高收入和低收入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且连片扩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区域与其邻居区域之间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致使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基础和投入,也依赖于其他区域的增长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河北省服务区驶入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服务区规模、服务区地理区位、关联地区土地利用、高速公路类型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服务区不同车型驶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显著优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断面交通量对三种车型均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地区服务区对于小型车驶入量促进作用显著;2~4h车程范围内,风景名胜密度对小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旅游旺季及位于旅游业发达城市的服务区影响最显著;2~4h车程范围内工商业型信息点(point of information,POI)密度对大中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货运高峰期及位于商贸发达城市的服务区促进作用显著;所属高速公路沿途资源型城市数量对服务区大型车驶入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供暖季节。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67个市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研究指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并结合ArcGIS10.0和GeoDA等软件,对福建省各市县的公路通车里程数的空间分布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公路通车里程数的影响程度在各市县地区存在差异,呈现了空间非平稳性。各市县的公路通车里程数,除了受地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外,确实还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总体上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各阶段学历教育在校生数量为基础,构造了脑力、身体和综合素质三类人力资本指标。结合中国1982~2011年省域数据,探究了中国省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部分省区人力资本的产出贡献率较高,但总体上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由于外溢效应极为有限,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水平不同步,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我国省际及各时段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加入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建立无固定效应模型、空间(地区)固定效应模型、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和时空(时间空间)混合固定效应模型等4个不同的模型,来拟合分析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经济数据.发现,时空混合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拟合度最高,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时空间依赖关系是显著的,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具有地区差异性,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到2007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步拉大.使用加权变异系数分解人均CDP的方法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认为造成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次产业的地区差异.在对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后研究其对地区差异的影响时,发现第一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差异几乎不起作用,造成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差异,其中工业的年平均贡献率将近40%,是导致河南地区差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缩小河南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关键在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选取2000-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普通计量回归模型(OLS)和基于地理加权的空间计量经济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LM),对广东省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加入了地理权重,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较普通回归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均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国内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入境旅游弱,且呈不断弱化趋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不断加强的趋势;最后就广东省旅游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其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合肥都市圈为研究区,以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经济相关要素,在GIS软件的支持下,研究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县(区)尺度下形成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目前合肥都市圈旅游发展呈"多核心"的格局,高级别景区有一定辐射效应,芜湖市区旅游发展水平高于其它区域;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影响都市圈旅游发展水平的因素较多,其中平均海拔、植被覆盖率、交通运输支出、人口密度、高级宾馆数量与其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正确处理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采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和状态空间模型,对1978-2015年武夷山市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武夷山经济增长对来自三大产业随机冲击的反应延迟;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特别是从1998年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这预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产业必将成为推动武夷山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所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完善产业转型所需投资和人才队伍保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未来促进武夷山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在地理空间效应和多维要素共同作用的前提下,创建了安徽市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的理论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安徽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模拟、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滞后一期人均GDP水平、从业人员数、人力资本、工业化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比重与安徽地区经济增长都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缩小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应该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另外,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的格局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完善的ESDA方法,包括MoranⅠ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揭示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以有效地认识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空间联系的结构,认识其内在规律性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