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糊精流动相添加剂分离色氨酸对映体的薄层色谱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慕斌  李洪宽 《色谱》1995,13(2):120-122
用β环糊精(β-CD)作为流动相手性添加剂,在聚酰胺薄膜上分离2,4二硝基苯基色氨酸(DNP-Trp)对映体,流动相最佳组成:βCD尿素饱和溶液-甲醇甲酸(9:1:2,V/V/V),还分离了非对映异构体辛可宁和辛可尼丁以及邻、间、对硝基苯胺。  相似文献   

2.
李关宾  范春生  邢存章 《色谱》1997,15(1):65-66
以自制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对VC,VB1和VB6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电动色谱的分离与检测情况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在0.01mol/LNH3-NH4Cl介质中,检测电势定于510~540mV(对SCE)时,三种维生素均有较好的CZE图,对VC的分离效率达468800块理论板。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时,分离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新研制的4-(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氨)间苯三酚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含10mmol/L的pH6.80的HAc-NaAc缓冲溶液,10mmol/LTBA·Br和1×10 ̄(-4)mol/LEDTA的甲醇-水溶液(78:22,V/V)作流动相,在C_(18)柱上,11min内反相HPLC分离测定了Cr(Ⅵ),V(Ⅴ)Co(Ⅱ),Ni(Ⅲ)。当S/N=3时,其检出限分别是V(Ⅴ)5.45ng,Co(Ⅱ)1.09ng,Ni(Ⅱ)1.50ng,Cr(Ⅵ)1.70ng。  相似文献   

4.
陈珏  黄宗玉 《色谱》1999,17(1):85-86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硫酸长春地辛及其注射剂中的有关杂质。分离条件: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V(甲醇)V(体积分数为1.5%的二乙胺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7.5)=7030。杂质分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作以新研制的4-(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间苯三酚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含10mmol/L的pH6.80的HAc-NaAc缓冲溶液,10mmol/L TBA.Br和1×10^-4mol/LEDTA的甲醇-水溶液(78:22,V/V)作流动相,在C18柱上,11min内反相HPLC分离测定了Cr(Ⅵ),V(Ⅴ),Co(Ⅱ),Ni(Ⅱ)。当S/N=3时,其检出限分别是V(Ⅴ)5.45ng,Co(Ⅱ)  相似文献   

6.
利用对叔本基杯「8」芳烃对烟炱中C60的选择性配合作用 烟炱邻二氯苯(ODCB)提取筘的高碳成份得到富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得到C70,C76,C78,C84和五种高碳富勒烯及相应的UV-Vis光谱,实验中发现,ODCB提取物中C78的比例与其它溶剂提取物略有差别,富勒烯的保留时间的对数与富勒烯的碳原子数之间的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富勒烯对称性的降低,UV-Vis光谱吸收极值增多,谱带  相似文献   

7.
用高分辨~(13)C核磁共振技术与扫描电镜法研究了C_(60)修饰的聚乙烯咔唑(PNVC)光电导功能材料。结果表明,C_(60)与PNVC共混时彼此间存在快速动态电荷转移行为;C_(60)含量对化学修饰的PNVC结构影响显著。最后比较了C_(60),PNVC及用金属有机化学法制备C_(60)-PNVC共聚物的亚微观形态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8.
薄层色谱法检测甘薯呋喃萜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业寿 《色谱》1997,15(4):328-330
甘薯呋喃萜类毒素是甘薯受到损害后产生的强制性代谢产物,可用乙醚提取。乙醚提取物分别用5%Na2CO3和蒸馏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乙醚。残渣(粗品)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测,以纯品甘薯酮和甘薯酮醇作标样。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在石油醚-醋酸乙酯(21,V/V)和苯-甲醇(91,V/V)两种溶剂系统中,对甘薯酮(C)、甘薯酮醇(A)、化合物B和D的呋喃萜类毒素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Rf值的重复性也较好。展开后的薄层板可以通过CS-930TLC扫描仪在527nm下扫描定量。  相似文献   

9.
5-氨基水杨酸锌及相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霞  张书胜  袁倬斌 《色谱》1998,16(4):321-323
对5-氨基水杨酸锌及相关物质5-氨基水杨酸、水杨酸、对氨基苯酚和5-苯偶氮基水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LC-ODS(150mm×6.0mmi.d.,10μm)作为分离柱,1%(V/V)HAc-MeOH(4∶6)作为流动相,在流速为1mL/min的情况下,上述5种物质在10min内可以达到基线分离,保留时间的日内和日间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和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0.
林祥钦  孙玉刚  崔华 《分析化学》1999,27(5):497-503
提出一种使用循环伏安(CV)扫描电位下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研究方法,在自制的仪器系统中同时进行i-E和I-E测量,获得对应的CV和电位分辨的电致化学发光(PRECL)曲线。首先发现碱性鲁米诺体系在玻碳电极(GCE)上呈现2个阳极发光峰(在0.32V、0.39Vvs.Ag)和1个阴极发光峰(在-0.62V),在Pt电极上呈现2个阳极发光峰(在0.49V、0.75V)。结合CV、一阶微分伏安、Cl  相似文献   

11.
C70的臭氧氧化与C70O的光谱*李文兰(南开大学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郝策吴师滕启文赵学庄(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唐敖庆封继康(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3)关键词C70O臭氧氧化UV-vis谱IN...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夏枯草中两种有效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MEKC)同时分离和测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异构体含量的新方法。以15mmol/L磷酸氢二钠(Na2HPO4)、15mmol/L硼砂(Na2B4O7)、1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5%(V/V)乙醇的缓冲溶液作为运行电解质溶液,在20min实现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基线分离。同时也研究了SDS浓度和有机溶剂(乙醇)浓度对待测物质分离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提取  相似文献   

13.
对萘普生和萘普生甲酯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磺化β-CD作为手性分离添加剂,分别对萘普生和萘普生甲酯进行了手性分离研究,当磺化β-CD的浓度为3.5%(W/V)时,萘普生和萘普生甲酯的手性分离度都可大于2,但萘普生与萘普生甲酯不能达到同时拆分。如果同时以磺化β-CD和HP-β-CD作为作为手性分离添加剂,则可对萘普生甲酯达到同时拆分,当磺化β-CD和HP-β-CD的浓度分别为3.5%和1.5%(W/V)时,对萘磺生和萘普生甲酯两种消旋体的  相似文献   

14.
1-硝基蒽醌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V(N,N-二甲基酰胺):V(1,4-二氧六环):V(二甲基亚砜)=5:2:1混合溶剂溶解试样,利用Waters Nova-pak C18色谱柱,以1,4-二氧六环/甲醇/水=15/45/40(体积比)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对1-硝基蒽醌样品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与分析研究。在所确定的色谱分离体系中,样品中各组分全部出峰且基本上达到基线分离,对定量方法进行了讨论,加标回收率除1,7-二硝基蒽醌外其  相似文献   

15.
PVK/C60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PVK/C_(60)~*(C_(60)~*与C_(70)混合物)体系的光谱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VK与C_(60)之间存在电荷转移络合作用。紫外光谱结果表明PVK/C_(60)~*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474nm附近,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PVK单元与C_(60)之间的最佳匹配约为5:1.荧光光谱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VK与C_(60)~*之间的电荷转移络合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涂敷15%(Wt)三苯基氨基甲酸纤维素醌手性柱上,考察了洗脱液正己烷/醇(V/V)中醇对分离-2,2,2-三氟-1(9-蒽基)乙醇对映体的影响,初步认为,在对映体分离过程中,洗脱液中醇与手性固定相的NH和C=O形成氢键作用,此过程与对映体和手性固定相的NH和C=O所形成氢键作用相竞争;洗脱液中醇的结构不同之所以影响对映体的分离效果,还与洗脱中醇改变固定相中手性空穴的立体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运发  时莉 《分析化学》2000,28(8):974-977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IS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在玻碳电极 (GCE)上研究了麦地霉素(MD)在不同介质中的阳极伏安行为。发现在0.1mol/L Na_2HPO_4溶 液中于0.75V(υs. Ag/AgCl)左右产生一个阳极氧化峰,峰高与MD浓度5 × 10~(-5)~1×10~-1g/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用本法不需分离直接测定了药物制剂和加标尿样。RSD为1.8%(n= 10)。尿样中MD的回收率为95%~115%。实验结果表明MD的电极氧化反应为不可逆过 程。  相似文献   

1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八种吡嗪类化合物保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进茂  孙学军  朱庆存  郑庚修 《色谱》1996,14(4):285-287
在Spherisorb-C(18)反相柱上,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对八种吡嗪类化合物的保留性能进行了考察。同时用不同浓度下的冲洗剂所得保留值和关系式lnk'=a+cCb中的参数a、c作线性关系,得到很好的相关性。流动相中不同的无机盐及微量有机胺类改性剂的加入,可有效地改进分离。当甲醇:0.2ml/LHAc-NaAc缓冲液(pH4.5):三乙胺为40:59:1(V/V)时,除两种同分异构体不能分离外,所有组分在25min内可实现较理想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许峰  应玲  胡斌  陈建荣  汤福隆 《色谱》1994,12(3):208-209
研究了新合成的显色剂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与Co(Ⅱ)、Zn(Ⅱ)、Cu(Ⅱ)形成配合物离子的反应,在ZORBAXODS柱上,用含20mmol/L 乙酸-乙酸钠(pH6.0)和10mmol/L四乙基碘化铵的乙腈-水(27:73,V/V)流动相洗脱,在420nm波长下检测。Co(Ⅱ)、Zn(Ⅱ)、Cu(Ⅱ)赘合物在9min内获得完全分离,检测限分别为0.2ng,0.05ng和0.09ng。该方法已用于河水样中钴、锌、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陈久桐  郭国聪 《结构化学》1996,15(3):231-234
通过(1)LnOCl/V_2O_5,(2)LnCl3/V及(3)LnOCl/LnCl/V_2O_5/V的高温固态化学反应,得到两种稀土钒酸盐:Ln_6V_3Cl_(10)O_(12)(Ln=La)及Ln_4V_5Si_4O_(22)(Ln=La~Nd)。La_6V_3O_(10)O_(12)晶体呈浅色透明片状,其结构可认为是由[La_3(VO_4)_3Cl]单元插入到LaCl3结构单元中而形成的,在结构中沿c轴方向存在一系列截面积为19.1的空洞。Ln_4V_5Si_4O_(22)(Ln=La,Ce,Pr,Nd)晶体呈,黑色针状,其结构可认为是由交替的稀土钒硅酸盐薄层及钒氧金红石层沿c轴堆叠而表现为准二维Chevkinite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