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2.
3.
4.
5.
《低温与超导》2017,(1):11-17
冷压缩机设计目标总压比为15,设计为三级串联运行,设计压比分别为3.2,2.5,1.875,压缩工质为超低温负压氦气。通过气动计算与模拟优化,得到了合理的三级冷压缩机各级转速与各项几何参数。通过CFD模拟计算,得到了三级冷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的流量、压比和等熵效率值。并以第一级为例,对压缩机内部模拟流场进行了分析,表明设计冷压缩机内部流场压力分布均匀,没有出现较大的流动分离与激波。通过对各级冷压缩机选取大量工况点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各级的预估工作性能曲线。结果表明,各级的设计都满足流量范围随级数增加而增大的要求,且各级目标工况处都在该级的高效区范围内,能够满足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7.
8.
本研究了过冷态超流氦(HeIIp)中的最大临界热负荷qp和最小临界热负荷qR。从相界面的传热传质出发推导出了qp及qR理论表达式。所导出的qp理论式及qR半经验式由于采用了“相对临界热流密度法“撇开几何因子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该理论解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个考虑管道阻力作用的透平压缩机系统喘振点计算模型,通过算例计算分析了阻力对喘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力对系统具有稳定性作用,较大的阻力可以明显地推迟喘振的发生。对于管道很长的压缩系统,在估算喘振点时应当考虑沿程阻力的影响.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提高压缩系统稳定性的结构,通过进口阀门提供局部阻力可以构做出几乎无喘振的压缩系统,同时计算分析表明此结构对于低压低速压缩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而对于高压高速系统则造成性能的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对窄缝中的过冷态超流氦传热做了一定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过冷态超流氦的临界热负荷与温度、窄缝宽度、及窄缝取向之间的定性关系与定量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已知的2087组水的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实验数据,通过努塞尔数(Nu)和格拉晓夫数(Gr)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流动方向和加热方式下浮升力对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对上壁面单边加热水平矩形管内过冷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向上的浮升力阻碍了气泡向流体中的扩散,使得传热恶化。在增加流速、增大压力和减小过冷度的条件下,Nu均随Gr增加,使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4.
选择欧拉多相流模型和非平衡沸腾模型,用Fluent 软件对单边受热竖直向上平滑管进行了过冷流动沸腾换热的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流速、进口温度和热流密度对对流换热系数和空泡份额的影响,并分析了它们对传热恶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现场考察和交流,介绍分析英国冷库氨制冷系统设计中的若干新技术.通过采用减少系统充氨量的系列新技术,可以使系统的充氨量大大减少,安全性大大提高.通过采用自动控制、高效热氨融霜、回收余热加热地坪、冷风机合理配置等新技术,可明显提高运行的能效.结合我国冷库情况,分析了适合我国借鉴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合肥先进光源(HALF)建设中,由低温超导材料组成的真空部件被大量使用,尤其是超导高频腔。超导腔以高加速梯度、低束流阻抗、高无载品质因数和低运行成本等特点,成为21世纪国际上拟建的大型加速器的首选。而超导腔和低温真空室内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可能会引发电子云(EC)现象。超剂量的二次电子倍增功率沉积会引起低温区域热负载增加、超导腔失超等现象,因此降低超导高频腔内二次电子发射成为合肥先进光源设计过程中的巨大挑战。在常温材料二次电子产额(SEY)测试系统的基础上,作者自主研发设计低温样品架结构,使液氦流经样品台并通过热传导冷却样品,计算漏热来反推所需要的制冷量和液氦的消耗速率。在系统集成调试后进行降温性能测试,搭建了低温材料二次电子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20.
S. La Cesa E. Tinelli N. Toschi G. Di Stefano S. Collorone A. Aceti A. Francia G. Cruccu A. Truini F. Carami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2014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PAG), a brain area belonging to the descending pain modulatory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ain perception.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G activation and perceived pain intensity. In this study, we acquir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scans from the PAG during the cold pressor test, a model for tonic pain, in 12 healthy volunteers. fMRI data were acquired with a 12-channel head-coil and a 3-Tesla scanner and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8) softwa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