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薄凸透镜焦距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消除视差的方式来测量薄透镜焦距,第一种用消视差自准直法,用眼睛来代替目镜系统,将对像清晰程度的调节变为对横向的物与像视差的调节,可以大大的减少由焦深带来的误差.第二种用消视差共轭法,利用物与像的对称性,来测量焦距,同时巧妙的利用消除视差的方式.测量结果表明,利用消视差的方式得到的测量结果更精确,可达到0.4%.  相似文献   

2.
光学实验中,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是最基本的实验,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物距与像距法(简称为物像法),透镜二次成像法、自准直法、辅助透镜成像法、准直光管法等.除了自准直法和准直光管法外,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直接测定像距.虽然从理论上说,物距和像距都可以近似地用从透镜光心算起的距离来代替而不必考虑透镜本身的厚度,因而测出的焦距一般较为准确,但由于视差、景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实验过程中难以准确地确定像的位置,故而使得实际的测量结果相当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共轭法测量在修正光心指示偏差后的凹透镜焦距实验。通过共轭法测量已知焦距的凸透镜的物像间距,从而确定凹透镜所成虚像的位置。考虑到凹透镜光心与透镜支架底座刻度线不重合而导致实验误差,故消除光心指示偏差得到真实物距、像距,再由高斯公式即可计算出凹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焦距测量方法由于人眼分辨率的局限性,光屏在一段区间内移动时,物像都很清晰,难以准确判物距,测量精度不高.对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测微目镜做像屏,1/10mm分划板作为物体,利用消视差技术判断最佳成像的位置,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满足近轴光线的条件下,可以利用成像公式和光路图法分析薄透镜或球面镜的物像关系,而本文介绍的这种诺莫图法,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上用坐标图示法分析薄透镜和球面镜的物像关系,不仅可以精确求得实物或虚物的成像位置,还可以判断出像的性质,具有简单、直观等特点,可以作为分析物像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用高斯物像公式法测薄凸透镜焦距中的误差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回答了某些理论与实验不严格符合的疑问,还给出了一种像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一、由理论公式得出的结果在用高斯物像公式法测透镜的焦距时,通常分别在像屏上获得清晰倒立的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用各自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分别算得焦距。而三种情况下焦距的误差△f却各不相同,哪一种情况下的△f更小呢? 由高斯公式1/f=1/u+1/v可得f=uv/(u+v),用最大误差传递公式可得所测量f的误差为  相似文献   

7.
分析透镜组位于测节仪不同位置时的成像情况,得出转动测节仪前后像点的位置随像方节点与转轴距离变化的规律,从而更有目的性的调节透镜组的位置,使透镜组的像方节点与转轴重合,测量出透镜组的基点,并加深对透镜组基点的理解和测节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运用球面成像原理,应用物像同屏和物像异屏方法,采用透镜折反折和折折成像,测定双凸厚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并利用焦距公式计算得双凸厚透镜的焦距.该实验测定方法,体现了透镜成像的过程,得到了双凸厚透镜曲率半径和折射率的计算公式,拓展了透镜光学参量测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固定物、像屏法(或二次成像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前提是物、像屏之距L必须大于四倍的待测透镜的焦距。但是为什么?学生往往说不清楚。笔者从高斯物像公式出发,证明了在二次成像法中为什么必须要求L>4f′。具体证明如下: 由高斯物象公式可知  相似文献   

10.
陈舟  倪敏 《物理通报》2018,37(4):71-78
测量平凸透镜的焦距, 除了用成像法以外, 还可用焦距公式法, 即利用勾股定理、 光的折射等方法测量 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折射率, 然后由厚透镜的焦距测量公式计算得到透镜焦距. 通过将成像法与公式法得到的结果 进行分析和比较可知, 厚透镜焦距测量的起始点并非透镜中央或边缘, 需要加以计算求出主点; 用成像法进行测量 准确度较高; 此实验作为拓展课程实验内容, 可以举一反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实验和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光具组基准点的实验方法。基于光具组焦点的定义,利用平行光法先确定其焦点位置,并利用牛顿公式法测定光具组的焦距,进一步确定光具组主点(与节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赵涛  李林  董丽娜 《大学物理实验》2006,19(3):40-41,39
本文提供了一种用电学原理在一根电阻丝上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利用均匀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的关系,把长度量转换成电阻量进行测量,并通过标定,可以在一块数字电压表上直接显示待测薄透镜的焦距值。如果薄透镜的焦距已知,利用该方法也可以确定薄透镜所成清晰像的位置。实验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3%。  相似文献   

13.
光学一题     
如图,横线是一薄透镜的光轴,薄透镜的物方、像方折射率分别为n=1.0、n'=1.5已知实物点S此薄透镜近轴成像于S',试用作图法求定薄透镜的两个焦点F和F'. 在解图中,以 S’的垂轴线高为y’,取 1.5y’的离轴高度,得M.联接SM并延长交轴于H(即H’).H(H’)就是描述薄透镜位置的物方(像方)主点 H(H’).在三角形HAS中,有这正是近轴成像时的垂轴放大率公式,故上述作图求H(H’)的方法成立. 主点既已确定,则可根据解图中的共轭光线1、1’和2、2’,分别求定轴上的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F’.可以肯定,像方焦距值一定是物方焦距值的1.5倍;透镜是发…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准确联合变换相关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已知焦距透镜记录联合功率谱,再用记录的联合功率谱经被测焦距透镜输出相关点,记录相关点并测出其间距,可以计算出被测透镜的焦距.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能实现透镜焦距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5.
观察凹凸厚透镜的球面反射成像及折反折成像,利用这一实验现象结合物像公式测定凹凸厚透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该方法不仅可以修正薄透镜测量中忽略透镜厚度所产生的误差,而且可作为测量透镜焦距和曲率半径的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共轴球面系统成像,掌握符号规则和几何光学的成像计算。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焦距测量中被测透镜像差引入的焦距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校正方法。传统长焦距测量中使用高斯公式来计算被测透镜的焦距值,未考虑被测透镜像差引入的误差。在采用发散光作为测量光束的大口径光学元件焦距测量中,该误差成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详细分析了基于发散光和泰伯效应的长焦距测量法,利用数值方法获得了误差修正值,并与Zemax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利用Visual C++编程,实现了测量结果的自动校正功能。对名义焦距值为13500mm和31251mm透镜的测量数据分别进行校正后,其相对于名义焦距值的测量精度分别优于0.007%和0.022%。将校正后的测量精度与干涉仪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充分说明了该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凹透镜是一个发散透镜,在其前方的实物形不成实像,因此,在光具座上无法直接测量单个凹透镜的焦距.本文介绍的实验方法,使用两个焦距已知的凸透镜在光具座上辅助待测凹透镜形成实像,并应用薄透镜物像高斯公式以求得待测凹透镜的焦距,测出的实验数据运用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功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程丽红  向阳 《大学物理实验》2001,14(3):28-29,27
本文通过测量待检透镜焦面上的分划板的两刻线对透镜主点的张角测焦距。待检透镜成像质量优良 ,用此种方法测量焦距 ,其相对偏差可达万分之几。通过分析误差源 ,讨论了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给出了全息透镜像散成像的焦距公式,介绍了用全息光栅法测量全息透镜焦距的原理,对两块自制的全息透镜在原光路再现情况下测量了其焦距,并用另一种参数测量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基本相符。通过分别测量全息透镜两个焦距,从而可得出其像散大小。最后指出了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出发,导出了自聚焦透镜与普通透镜相同的高斯物像公式.采用理想光具组图解法分析了自聚焦透镜子午光线的成像.该成像法只需要找出基点、基面的位置,利用两条特殊光线,便可以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和高度的情况下通过图解法,得出像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对直径为1.82 mm的自聚焦透镜的物像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图解法能够很好地分析自聚焦透镜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