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宏观考虑、战略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外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对广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广东科技》2011,20(3):67-70
在全球气候恶化、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模式角度切入,探讨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做法,详细分析了广东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发展完善广东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美国电网实际运行数据和道路交通情报,基于电动汽车类型、配电网裕量、季节时段等多元因素拟合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规律性曲线,并构建电动汽车充电规律对配电网的影响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电动汽车在不同时段、不同比例的接入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对配电网的投资建设、安全预警和电动汽车的优化调度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而规模化电动汽车的集中充电会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针对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进行预测、进一步引导用户的充电行为,以此降低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归纳,采用Vosviewer与Citespace针对2010年-2021年领域的文献开展关键词共现与突现分析、发文期刊分布统计、作者、机构与国家的合作关系统计,进一步明确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对目前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做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电动汽车里程焦虑问题,降低因充电时间过长对日常使用的影响,对家用电动汽车的充电策略进行了研究.针对家用汽车使用场景的离散性,提出弹性充电的方法,利用使用间隙规划充电方案,降低对行程的延误.并提出选择充电站和充电量的最优算法,根据电动汽车自身电池特性和周边充电站的资源竞争情况计算最优的充电决策.通过对真实车型数据和用车场景的模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这表明弹性充电策略能够大幅度节省行程时间,消除用户的里程焦虑.  相似文献   

6.
7.
《科技潮》2011,(12)
近日,英国在首都伦敦开始首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试用。本次试用将使用高通公司的无线感应式电力传输技术,该技术能够在较远距离内实现高效的电能传输,并且简便易用:驾驶员只需按照平常的方式停车,系统就将自动校准电力传输,使停车和充电都变得更加轻松和方便。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光伏发电的就地消纳能力,弥补电动汽车有线充电存在的弊端,通过提出一种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直流微网拓扑结构,研究了由光伏直接向电动汽车供电的控制方法。该拓扑以光伏发电系统为基础,新增了以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组成的混合储能模块,光伏系统在为充电站自身负荷供电的同时,向电动汽车供电,对系统中各部分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控制策略。Simulink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储能模块可有效平抑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可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效果;在保证电动汽车稳定充电的基础上促进了光伏消纳。验证了所提拓扑的可行性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博 《创新科技》2018,(8):68-70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正被我国大规模地推广使用。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充电设施对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郑州市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支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但选址困难、充电设施数量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介绍了郑州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充电设施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2年,诺基亚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了量产手机中,两年间的时间引领了一波无线充电的潮流。如今,这项技术被应用到了电动汽车的充电中,由中科院电工所研发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将在2014全国科技活动周进行展示,这无疑给因充电难而推广缓慢的电动车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耦合能力以增强系统的传输效率, 总结了现有的无线电能传输(WP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方式, 分析了基于磁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Inductive Coupled Power Transfer)技 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建立了带有磁芯的 ICPT 系统互感计算模型, 对系统互感与磁芯属性、 线圈属性、 轴偏移距离的关系以及不同结构松耦合变压器的磁屏蔽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 磁芯属性 对系统互感的影响有上限, 而线圈属性对系统互感的影响无上限, 发射端摆放条形磁芯且接收端摆放圆盘形磁 芯的 ICPT 系统能满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源需求和电磁屏蔽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存在的充电影响因素考虑不全、优化目标过于单一、充电体验不友好等问题,以住宅小区电动汽车集群充电为研究对象,构建集群有序充电模型,提出模拟退火的混沌粒子群(simulated annealing chaotic particle swarm,简称SACPS)算法,且使用该文算法对集群有序充电模型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2种算法,该文算法能使电动汽车集群有序充电模型取得更低的最佳适应度;与集群无序充电相比,SACPS算法的集群有序充电的负荷峰值、负荷峰谷比、充电费用分别降低了42.62%,96.81%,15.61%; SACPS算法的集群有序充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其他负荷的错峰用电.因此,SACPS算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是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充电问题是电动汽车发展普及的重要技术障碍。为提高快速充电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有序充电的优化预约算法。给定一组发出快速充电申请的电动汽车,将实现不同的电动汽车与不同的充电站进行最优预约匹配,以确保最大数量的电动汽车能够在同一时段内成功预约到某个充电站。本算法解决的是避免排长队等待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决运筹学中一类配对问题的算法,该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定理予以了证明。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国内电动汽车的政策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国家及北京市政府报告及规划文件的数据为依据,采取等比例放大的方法,预测了北京市2020年电动汽车的总量、各类电动汽车的组成数量、负荷总量和充电站规模,分析了规模充电设施接入对城市配电网的影响,提出通过有序充电引导、制定有效价格机制、合理优化充电站布局和引入新能源等措施,降低用户的电费成本,改善负荷特性,应对局部配电网充电功率聚集的问题.文中的仿真实例及对不同价格机制下充电电费的测算结果为上面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其中大多数电动汽车必须通过有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与之相对应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可以让充电过程更加舒适。无线充电系统一般由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组成,其中初级线圈可以建立在停车场,将电能转化为场能;次级线圈安装在车辆中,接收初级线圈能量并转化为电能,为车辆电池充电。为保证充电过程安全有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必须充分耦合,这可通过将车辆准确定位在初级线圈上方来实现。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而经济的方法来验证线圈之间的耦合是否足以满足充电条件。通过安装在次级线圈侧的电阻,来模拟在确定工作条件下无线充电系统的电池负载;电阻两端电压可以用来估计线圈之间的耦合度,以反映车辆与初级线圈的相对位置。本文在数学和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解释了这个概念,并在一个真实的无线电传输线路上进行了试验评估。  相似文献   

16.
孟子杰 《广东科技》2013,(24):224-224,230
大力发展新能源与低碳经济已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课题,加快推广和普及电动汽车,对于节能减排和环保则有重要意义。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其规划布局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现阶段,对于充电站规划布局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在分析了充电站规划的一般性原则后,对充电站规划数学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建模。  相似文献   

17.
18.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个新的电力传输技术,本文对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比较,提出了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该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住宅环境下电动汽车充电阻塞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阻塞的日前动态税收策略.提出动态税收实施的策略流程,建立改进的动态税收优化模型,并采用基于拉格朗日的直流最优潮流算法来求解位置边际定价,在负荷较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税收策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最优有序充放电管理以及最优收费措施,达到收费成本的最小化.根据对某地区0.4 kV配电网的算例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各个时段采用动态税收控制策略能有效防止充电阻塞,并且保证了日前电网最佳税收.优化策略增强了控制方案的可操作性,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具有灵活性,没有直接的电气接触,比传统的充电桩安全,但是传输效率较低,传输距离较近,为了改善这个问题,设计了基于中继线圈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利用互感理论分析了含有中继线圈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验证了中继线圈应用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上可以增加传输效率和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