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子和老子的德育思想各有千秋,他们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我国传统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德治”传统的重要理论渊源。对孔子与老子的德育观从哲学基础、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三方面加以比较,为批判继承我国传统德育思想,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特征是义先利后,义利统一,是中国古文明初始时期的一种典型的价值观。孔子的义利观有着丰富的现代内涵,其中种种思想一旦赋予时代新意,便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检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义利观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他肯定人的求取私利的本能,鼓励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追求个人私利;但更主张公利的义,认为义高于一切。孔子这样的义利观并非纯意识形态的道德规范,而是他面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大同社会”的解体和“小康社会”的兴起,使他不容回避“私有”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历史变故,使他认识到财富失衡将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政治思想,必须通过“义”去调节社会财富的严重不平衡。为富以道,以义制利,安贫乐道,舍利取义,完整地体现着孔子义利观“安百姓”的政治目的。孔子“罕言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利最难言”,目的在于君子人格的完美。  相似文献   

5.
儒道两家音乐教育思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理论的基础。早期的儒道两家学派又以孔子与老子为代表,因此,本文从乐教的对象、方法、准则、核心、目的和社会功能六个方面,对孔子与老子音乐教育思想的异同进行了初步的探求。文章认为,孔子与老子在音乐教育对象、方法和准则上是有着一定相似性的,但是两者在音乐教育的核心、目的和社会功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就《老子》与《论语》这两部道家与儒家的原始经典,讨论在老子与孔子思想体系当中,他们各自道的原貌。从而得出结论:老子与孔子各自所主张的道之本源是相同的。经过他们二人的加工与整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阐释道的含义,才形成了后世道家与儒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谦虚是中国传统美德。《道德经》和《论语》这两部经典反映了老子与孔子的谦虚观。他们面对别人的称赞时,总是自谦地认为自己的地位十分低微。在求学和为人处事方面,二位圣贤都表现出谨慎、谦恭的态度。事实上,老子的观点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的观点是待贾者而沽。这都表明他们渴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谦虚观的践行正好实现了他们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儒家义利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较有影响的儒家人物的义利观,并阐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涵及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要建构完善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德育观离不开对传统的反思和扬弃,孔子义利观具有以义统利、义利并重的思想特质,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心态和精神面貌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探讨孔子义利思想,树立既符合民族精神又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德育观,确立青少年义利关重的道德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工作为高校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更是学校各种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高校后勤部门,作为管理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承担者,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义、利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义利观问题上提倡重义轻利,更指明了如何合理妥善处理好义、利关系,为当前后勤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价值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思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教师在给医学专业的学生讲授这些内容时应渗透和强化医学专业思想,从而促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和医德修养方面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宋代程颐曾称孔子之教常俯就,孟子之教常高致,并未申述。鉴于程颐又称后人评价孔子务高而已,而在我国迄今仍依稀可见务高之教的影子,故依据史料,对孔孟授业的区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关道德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历史中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和研读。从学、思、行三个方面总结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特征,学、思、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这对解决当前研究生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对于我们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论语》内涵的民族精神主要是:"为政以德"的道德意识、"仁者爱人"的人文品格、"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等等.这些内涵经过历代的演化和传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阐述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庄子的“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观点,认为其总体地代表了人类思想史上两种不同的“个体关怀”理论。并对比二家得失。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被称为东西方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在宏观的相同背景下也有很多微观的不同之处,这种源头上的细微差别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出发点都是教育伦理化,然而孔子使教育伦理政治化,而苏格拉底则使教育伦理(知识)本质化。  相似文献   

17.
苏轼《论语说》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论语说>是其身处人生逆境之中完成的重要经学著作之一,他自己十分珍视.正如他把黄州、惠州、儋州之贬视为"平生功业"所在一样,完成于黄州、定稿于儋州的<论语说>,是他对<论语>"蕈思""深念"的自得之作.他对孔子思想的阐释,不受传注成说的约束,注重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直取本意,故能"时发孔氏之秘".毫无疑问,贬谪时期所取得的经学成就,是苏轼平生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为政治国思想主要包括:“礼”、“仁”为其总则和核心;“富民”、“教民”、“足兵”;德主刑辅;格守职责;为政以“正”;举贤任能。对于孔子的为政思想,我们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特点,借鉴其中积极的有益成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