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言 1956年以来,在原子核的β衰变中和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中性流存在以及弱电统一理论(简称W—S理论)不断得到证实。原子中是否存在宇称不守恒弱相互作用效应?这个问题已成为物理  相似文献   

2.
3.
今年是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Phys.Rev.,104(1956)254)40周年。本部尚有  相似文献   

4.
李政道 《物理》2012,41(3):151-157
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又到了,在此我们谨以这一专辑向活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女性物理学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马中骐 《物理》1987,16(1):0-0
一、对称性和守恒定律对称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既对称又不对称的矛盾统一体.但是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它是指物理规律对某种变换的不变性.最简单的对称性是空间各向同性和均匀性。它们代表了物理规律对空间转动和平移的不变性。即在空间的不同地方和沿不同方向做相同的物理实验应该得到相同的物理结果.时间均匀性也是一种基本的对称性。它代表物理规律对时间平移变换?...  相似文献   

6.
梅镇岳 《物理》1987,16(2):0-0
宇称是粒子(或粒子系)在空间反射变换下的特征.如粒子(或粒子系)的波函数在空间反射变换下不变,它的宇称为偶.如果只是改变符号,它的宇称为奇.宇称守恒是指宇称的奇或偶不改变.这一假设是人们从宏观世界所意识到的对称性中提出来的.在1956年以前从来也没有被严格地检验过.在四种普适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仲,除引力相互作用外,弱相互作用是最弱的一种.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1956年,李政道(T.D.Lee)和杨振宁(C.N.Yang)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假说,1957年,吴健雄(C.S.Wu)及其同事完成了假说的实验证实工作,随后,李政道和杨振宁共获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杨二人从提出假说到获得诺贝  相似文献   

8.
9.
10.
刘文勤  马中玉 《中国物理 C》1997,21(10):937-945
采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计算了12C和40Ca的准弹性电子散射的字称不守恒不对称性A.研究了核内奇异夸克成份对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计算了12C和40Ca的准弹性电子散射的字称不守恒不对称性A.研究了核内奇异夸克成份对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这工作研究了关于在有奇异粒子参加时强作用宇称不守恒的问题。入射粒子π的动量为68亿电子伏/c和80亿电子伏/c。应用了24升的丙烷气泡室,气泡室放在磁场强度为13.700高斯的磁场里,一共看了34000张照片,得到203个∧0粒子。研究了这208个∧0衰变在∧0静止的系统里前后的不对称。对全部事例得到不对称因子的下限αPθ=-0.24±0.12。这前后不对称的存在是与在产生奇异粒子的强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有联系的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微子质量,宇称不守恒,中微子振荡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光炯 《物理》2002,31(4):255-257
中微子有静止质量是与宇称不守恒的实验事实相矛盾的。而假如它是超光速粒子而有非零的固有质量(如近年来实验数据所显示的那样),才能与宇称不守恒相容。文章从这个新观点讨论了有关中微子五个方面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物理通报1960年7月号登載了王羣同志报导的“反負‘西格馬’超子的发現”。这是在莫斯科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高能实驗室由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领导的丙烷气泡室組所得到的重要成就之一。本文是要介紹他們的另一个比較重要的结果,这就是关于在有奇异粒子参加的強相互作用宇称可能不守恆的問題。这个結果与反负‘西格馬’超子的发現一样,也引起了各国物理学家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5.
谢诒成 《物理》1986,15(12):725-730
1956年美国《物理评论》(PhysicalReview)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的论文,引起物理学界极大的轰动.因为文章的作者──三十岁的李政道和三十四岁的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可能不存在左右对称,而这一观点是与多年来人们对于物理规律对称性质的传统看法相冲突的.不久吴健雄女士领导的一个小组以高超的技巧完成了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从宏观物理现?...  相似文献   

16.
张欣 《物理》1996,25(12):0-0
科学中国人的历史丰碑———纪念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发现40周年张欣(石油大学数理系,山东东营257062)1956年,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同年底,吴健雄为验证此观点首次实验成功.次年1月初,吴健雄等3人小组的实验均获成功.由此,物理世界被震撼,李政道和扬振宁同获195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1996)正值此重大发现40周年.今年还是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因发现J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通过测量∑~0→ γ过和中的纵向极化,可以检验在强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恆;并且指出的纵向极化系数只决定于一个常数因子μ。但实验上确定在这个衰变过程中时间反演是否不变要困难的多。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共振激发和场电离探测技术,通过总角动量量子数0→1→0→1的激发路径,研究了第一电离阈附近的Sm原子奇宇称Rydberg态4f66snp(J=1)。首先,在45 200~45 500 cm-1能量范围内共发现了94个奇宇称Rydberg能级。其次,通过对有效量子数和Rydberg能级结构特点的分析,将其中68个能级归属为3个束缚Rydberg系列,另外26个能级也给出了能级位置。然后,利用Rydberg-Ritz公式,对3个Rydberg系列分别进行了拟合,获得了Sm原子的电离阈为(45 519.61±0.79) cm-1。最后,采用6种偏振组合激发,由偏振选择定则,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奇宇称Rydberg态总角动量量子数为1。这些结果首次证实了场电离探测技术对Sm原子高激发Rydberg态的适用性,并且通过对奇宇称Rydberg系列拟合得到的Sm原子电离阈与文献中通过偶宇称Rydberg系列获得的值(45 519.64±1.39) cm-1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梁良  周超 《计算物理》2002,19(5):423-426
在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MQDT)的基础上,利用已给出的用MQDT波函数统一计算高激发态寿命的方法,计算并预言了J=1奇宇称两个Rydberg系列的寿命,在利用MQDT计算时,确定了6p6d3/2[3/2]10的能级位置.  相似文献   

20.
赵艳红  戴长建  野仕伟 《物理学报》2012,61(3):33201-033201
采用双色三步激发和光电离过程,对Sm原子的偶宇称高激发态的光谱进行了研究.先采用两条激发路线分别将Sm原子两步共振激发至待测的高激发态,然后利用光电离技术对其进行探测.分别将第一束激光的波长固定在627.50nm和624.41nm上,以便将Sm原子从亚稳态共振激发到由4f66s6p电子组态所构成的两个原子状态上.第二束激光在440-700nm的波段范围内扫描,不仅使Sm原子在30040-38065cm-1能域内的偶宇称高激发态上布居,将其进一步光电离,测量了其光谱.通过光谱定标和选择定则等分析手段,本工作不仅精确获得了136个态的能级位置,而且也唯一确定了其总角动量,并且给出了相关跃迁的相对谱线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