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九五三年十月号的化学通报上,我阅读了周从弼先生所写的“我对初中化学教案的几点意见”这篇文章,读过以後,有下列一点感想,当然不一定是正确的仅提供出来有错误之处敬希周先生及各位同志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2.
新近我看到一本实用定量分析化学,是孙锡洪同志编,开明书店出版的。这本书的内容,我不想去说说它,一般说适合具有一定普通化学基础,刚刚学习分析化学的人参考阅读。可是它在语法修辞上却错误百出,不仅文字不通,甚至于令人难以猜度它的意思。尤其是一本‘入门’的书,初学的人怎么看的懂; 下面是我随手摘出的几个例子; 页1‘化学实验开明未知的化学现象为其本来动向,但为初学化学的人伴加讲义的,叫做讲义实验,又为实验操作的训练就适当的既知事项直接实习者,亦叫化学实验’。作者第一句话的意思大约是说,‘化学实验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探求未知的化学现象’,所以下文接着说:而为了练习操作将已知事项来进行演习,也叫化学实验。在这里,他用了令人不懂的‘开明’二字,又错用了‘动向’二字。动向本是说事物发展演变的方向,但如果说化学实验的‘发展方向’是探求未知,不但与事实不合,且与下文不连贯。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大纲(修订草案)明确指出,复习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大纲规定在高中最后一年有16个课时的复习时间,这不仅指出了总复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总复习乃是教学计划组成部分之一,并非可有可无的。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根据过去经验愿提出个人对进行总复习的几点意见: (一)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高中最后一年的总复习,其目的任务虽与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有相同之处,但更有其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是: (1)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系统化。学生学习教材是按章节进行,比较分散,不易掌握,通过总复习就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  相似文献   

4.
对戈尔德施密特的“地球化学”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德施密特是近代地球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对于变质岩和煤灰等中元素的分布情况,曾经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在个别元素(如钪)的地球化学方面以及稀土类元素在矿物中的配分方面也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出色的研究成果。他曾经根据冶炼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元素的分别富集现象,提出了关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假说,并将已知的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分类;以后又从原子构造(主要是电子层结构)及  相似文献   

5.
对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有关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包括原子轨道、电子云图、构造原理图、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报1953年4月号刊戴程梦锡先生的“初中化学教案”此文里面介绍了写教案的方式,方法,及内容。这对于教初中化学教师同志是有帮助的。不过在阅读后对该有些不同的意见愿提出来以便和大家研究;并希望同志加以批评。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习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须从多方面着手而且要经常进行。过去通报上曾刊登过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现在我再提出下列两点补充意见,我认为这些问题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不要处处限制学生操作。所谓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并不是说可以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所谓不要处处限制学生操作,也并不是说可以让学生任意操作。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的机会,要随年级的增加与学生操作熟练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同时应注意下列两方面的培养:1.关于装置仪器方面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装置,而且要培养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装置。例如在实验氧气的制取和它的性质时,仪器管理员和教师只须把铁架台、试管、导管……等仪器准备好就行了,并不须要事前替学生装置好,应由学生按照已预习过的装置图形来练习操作。教师应在实验前检查学生准备情况时结合检查学生对仪器的装置情况,这样才可能逐步地培养学生使用仪器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独立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因“化学教学”暂不出刊,为照顾广大中学教师的需要,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出有关中学化学教学文章,并希望同志们来稿。  相似文献   

9.
1954年第4期“化学通报”所刊登朱银福同志自制氧炔吹管的经验,经我们试作效果不够好,在起初几十秒钟时可得到良好的结果。时间再长则通入氧气的玻管就被烧熔,并且由于通入氧气的尖嘴管的管口距离瓷管的管口(外端)太远,这样将火焰引入瓷管内燃烧,氧气流要相当大其火焰才能露出管口,由于火焰在瓷管内燃烧,这样很快将瓷管烧红,橡皮管燃烧起来,瓷管同时也被烧坏,另一方面氧气流不好控制,气流小时火焰不能露出管口,气流过大时又将火焰冲熄,再一方面由于这种装置在演示时还得临时加热,不能采用储气瓶,是不很方便的,鉴于这些缺点,我们仅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热力学基础是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关于这一部分的讲授有着不同的方式。我们读了吴澄铠同志的文章(化学通报1954年10月号)后,有一些不很成熟的意见,希望英澄铠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教。 (1)吴澄铠同志在该文第(一)项“关于第一定律的实验根据问题”中,提到:“将第一定律的数学公式(即(△μ=q-A)和它的实验根据用严密的逻辑结合起来”这一问题,所用的方法是:“首先从历史上找寻恒动机失败的经验,来说明能量不能够从无中生出来,但是这还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以往做不出来,将来也许还可以做出来。直到焦尔的实验证明了能量消失时必然有热生出来,而且消失的能量和生出的热量的比,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保持同一的常数。这样才说明热量也是能量的一种,并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化学教程一书系由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教研组编写的一本高等农业学校教学用书。这本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1958年8月以第一版和读者见面。因此,这本书是比较新的一本有机化学教科书,全书计分绪论,饱和烃,未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硝基物,醇,酚,醚,醛与酮,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油脂,羟酸,酮酸,碳水化合物,萜烯及其衍生物,胺,蛋白质,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等十五章计298页。这本书的特点在于简单扼要,浅显易懂,能结合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在讲布特列洛夫(А.М.Бутлеров)化学结构理论等内容时,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化学通报自1955年1月号起,连续发表了高中化学“烃”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教学法。编者说:“目前还有一部分地区的读者需要介绍一些教学法方面的经验”。我想这不仅是部分地区的读者需要,它对各地区的许多读者、特刖是刚刚走上教学岗位上的化学教师们更是需要的;它能帮助读者进行了课时的分配,指示了教材的重点,提出了政治思想教育的贯彻;这说明它具备着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的地方;愿意提出来,供今后编写教学法的同志们参考。不正确的地方,希望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妥善地处理教材,是教好课程的关键之一。唯有深入地分析教材,体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内在联系,然后根据教材性质,学生具体情况,妥善地把教材加以组织,这样才有可能把科学知识系统地正确地教给学生。教材本身固然有着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强烈的思想性,但教师倒底不是一个传话筒,只是把教材重播一遍;也不是一架印刷机,只是把教材重行翻版,就能完成任务。因此妥善地处理教材,就成为课前准备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处理教材呢,我认为主要应该注意下  相似文献   

14.
解放七八年来,由于党的教育和培养及领导的督促和帮助,我在政治和业务上都有了提高。只就业务来谈,过去和现在,有着很大的变化。概括地说,这些变化是从无到有,由肤浅到深入,无组织到有计划。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好一堂课,必须具各两个条件:一、备好课,二、讲好课。至今还有教师怀疑甚至忽视备课,自认有学问有经验,教一教中学生还成问题吗?化很多时间去备课,太不值得。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可以肯定地加以否认。所谓“学问”可能是一知半解的,“经验”可能是不合逻辑的,在教学中往往发生很多问题。因此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教师,必须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好课是教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课没有备好要教好一堂课是不可能的,那怕你是一个真有学问和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15.
从1953年9月到现在,每月号的化学通报都刊载了赵引珠、高同恩、许印章三位先生合编的高中化学新课本,各章各节教法的文章,每次我都仔细的阅读了几遍,觉得里面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教化学的同志学习的地方,它对我们教课有很多帮助,在备课上,能使我们节省许多时间和力量。例如,每一课时教材份量的划分都很恰当,它适合了边讲边作实验的苏联的先进教学方法,每一课开始提问的问题,都是紧紧联系着上一堂或前几堂讲过而与新教材有关的东西,严格的遵守着由旧课引入新课的教学原则,在讲解过程中也时刻提问着讲过的东西,使同学从旧  相似文献   

16.
童正君 《化学教育》1987,8(1):49-50
该书146页,用自制的“另一份溶液加入2ml浓HNO3并煮沸数分钟”则得磷酸溶液。即用灯焰直接加热试管里的溶液,按这种方法操作,溶液易产生爆沸,冲出管口,实验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新编高中化学课本比东北版课本增加了复习初中教材并加以补充的第一和第二章,使能与初中课本紧凑地衔接起来,这是适合实际需要的。不过,其中关於化学方程式写法,和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我认为还有几点修改的意见,需要提出来和教师同志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8.
读了本刊1961年第7期中刘玉栋同志写的“关于实验室天平的调整修理方法的补充”一文,有如下几点不同意见和补充。1.文中第一部分谈的“感量过大或过敏问题”,这样的标题提法是不太恰当的,因为“过大”和“过敏”实际上是一个意思,“过大”是指灵敏度过高(也就是感量过高)。“过敏”同样是说灵敏度高,因此与下文的调整方法就不符合了。正确的提法应该说:“感量值过大或过小”,这里“过大”是指根据计算感量公式  相似文献   

19.
在本刊1955年4月号发表了刘泉祥同志“关於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及明同志对该文的商讨两篇文章。现在我发表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第一,关於结构学说在那里引出的问题,我同意明同志的意见,我也认为在绪论中引入是合适的,理由我不再重复。根据苏联1953年里夫琴科(В.В.Левченко)、伊凡楚娃(М.А.Иванцова)、苏鲁维也夫(Н.Г.Соловъев)和费力德(В.В.Фелъдт)等人合著的中学8—10年级化学课本在讲有机化学的一章时,也是把结构学说放在绪论中讲的,而且是在讲了同分异构现象以后,才讲结构学说的,现在把原书编排的次序译在下面:  相似文献   

20.
化学通报第十五卷第一、二期刊有北京市中等化学教师教研会所写对东北版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讨论(一)和(二)以及第三期符绶玺同志,第六期培青同志的意见,这对于我们中等化学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帮助很大,希望今后能经常刊登,以不断地改进中等化学的教学我仅参加教育工作半年,对讲授初高中东北版的化学有下列几点不够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望能多加批评。 (一)在讲到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净化法和纯水的物理性质时,因前面第一章在物质的精制中即以水为例,提到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三种方法,在这里可归纳起来重新提出水的精制,共有沉淀,过滤,蒸馏,煮沸和消毒,五种方法,使同学对水的处理有较完整的概念。在第二章第五节水的组成中,证明水是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