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分别研究CH2Cl2,CHCl3和CCl4对磷脂酰胆碱液晶态结构的影响机理,通过比较得知,CH2Cl2,CHCl3和CCl4对磷脂酰胆碱液晶态结构影响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它们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同所致,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呈球状或椭球状的物质都有使磷脂酰胆碱液晶形成片层六角形的机理,呈圆锥状的物质有诱发磷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S)研究了HF,HCl,H_2SO_4和HAC分别对含水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HF有使PE液晶态变成C相的机理,HCl有使PE液晶态变成LH相的机理,H_2SO_4有使PE液晶态变成L相的机理。而HAC则有使PE液晶态经过L相转变成LH相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S)研究了HF,HCl,H2SO4和HAC分别对含水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HF有使PE液晶态变成C相的机理,HCl有使PE液晶态变成LH相的机理,H2SO4有使PE液晶态变成La相的机理。而HAC则有使PE液晶态经过La相转变成LH相的机理。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王强华  冯玉英  杨松舲  陈凌孚 《物理学报》1994,43(10):1576-1579
测量了CCl4,CH2Cl2和CHCl3对生物膜中磷脂酰胆碱作用的紫外电子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Cl4,CH2Cl2和CHCl3分子结构的差异,三种溶剂的极性依次递增,磷脂酰胆碱π-π*电子跃迁的吸收峰红移。磷脂酰胆碱在CCl4中光谱呈单吸收峰,在CH2Cl2和CHCl3中光谱特征呈双蜂结构,存在聚集体的激子态跃迁,由此给出了脂质分子聚集状态的光谱依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CCl_4,CH_2Cl_2和CHCl_3对生物膜中磷脂酰胆碱作用的紫外电子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Cl_4,CH_2Cl_2和CHCl_3分子结构的差异,三种溶剂的极性依次递增,磷脂酰胆碱π-π ̄*电子跃迁的吸收峰红移。磷脂酰胆碱在CCl_4中光谱呈单吸收峰,在CH_2Cl_2和CHCl_3中光谱特征呈双蜂结构,存在聚集体的激子态跃迁,由此给出了脂质分子聚集状态的光谱依据。  相似文献   

6.
两亲性磷脂分子能够形成各种不同形态的胶束,其结构形成不仅依赖于磷脂分子结构和组成,还依赖于两亲性分子的自组装路径. 本工作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与十六烷基磷酸胆碱(HPC)混合磷脂球胶束化行为. 通过调节DPPC/HPC的组分比例和磷脂球尺寸,观察到多种不同胶束结构形成,例如:球形和非球形(扁平或长椭球)囊泡、盘形胶束、单环或双环胶束和蠕虫状胶束. 研究发现,由于原位胶束化作用,采用磷脂球作为初始态有利于形成囊泡和环形拓扑结构胶束. 模拟结果表明,结合初始态结构设定同时调节磷脂分子组成是一种有效调控磷脂胶束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直接影响页岩气赋存、运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从量子力学角度研究CH_4/H_2O/CO_2在页岩储层主体矿物成分SiO_2上的吸附构型和吸附特性,计算并分析了吸附能与态密度等特征.研究表明:CH_4、H_2O和CO_2在β-SiO_2(100)面的吸附能分布在-0.2 eV~-0.1eV区间内,为物理吸附;最小吸附能大小依次为:CH_4 H_2O CO_2,即,CO_2的吸附能力最强,H_2O次之,CH_4最弱;各吸附质处于吸附能最大与最小时的键长键角变化均小于1%,最大吸附能对应的吸附质键长键角变化率均大于吸附能最小时的,吸附质的物理结构变化微弱表明其所受作用力微弱;基底处于最稳定吸附位时态密度基本重合,表明各吸附质与β-SiO_2表面相互作用相似且差异较小;CH_4、H_2O、CO_2的态密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偏移,且CO_2在能量更低的区域具有态密度分布,更易优先吸附.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蓖麻酸对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混合脂质体液晶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对磷脂胆固醇混合脂质体结构有稳定作用。在含有高效分散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的液晶态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由立方六角相构成。  相似文献   

9.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脂胞囊形貌结构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液晶态脂胞囊形貌结构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对于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超分子聚集体,在扫描区域内,可观察到一些大小不同球形颗粒;对于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酸乙醇胺(DOPE)和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混合的超分子聚集体,则不仅观察到类似脂胞囊的球形颗粒,而且也观察到了双层膜结构,其厚度约为5~6 nm.  相似文献   

10.
摘要:巨囊泡作为细胞的简化模型,其分相与出芽机理及动力学规律已引起许多领域科学家的关注。在富含胆固醇的典型生物膜体系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2-dihexadecanoyl-rac-glycero-3phosphocholine)/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dioleoyl-phosphatidylcholine)/胆固醇(Chol)的三组分形成的巨囊泡作为模型,从高温退火至低温会发生相分离,形成微畴。实验中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膜体系侧向分离的相结构图。实验发现,体系各组分的不同会影响磷脂膜的相结构和膜内微畴的成长,固定 DOPC/DPPC为1:1的前提下,微畴尺寸随着胆固醇参入量的增加而变大。最后运用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微畴的成长机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蓖麻酸对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混合脂质体液晶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对磷脂胆固醇混合脂质体结构有稳定作用。在含有高效分散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的液晶态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由立方六角相构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赵曰峰  王超  王伟宗  李莉  孙昊  邵涛  潘杰 《物理学报》2018,67(8):85202-085202
甲烷针-板放电与重油加氢耦合形成甲烷转化重油加氢,可实现重油高效加氢并增产高附加值低碳烯烃,有实践应用前景和科学研究意义.建立二维流体模型,对大气压甲烷针-板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场强度、电子温度和粒子密度的空间与轴向分布,总结反应产额并提炼生成各种带电和中性粒子的关键路径.模拟结果表明,CH_3~+和CH_4~+密度与电场强度和电子温度的轴向演化接近且密切相关;CH_5~+和C_2H_5~+密度沿轴向先增大后减小;CH_3与H密度的空间和轴向分布几乎相同;CH_2,C_2H_4与C_2H_5的粒子密度分布在靠近阴极的区域内明显不同而在正柱区内较为相像;电子与CH_4发生电子碰撞电离生成的CH_3~+和CH_4~+,CH_3~+和CH_4~+分别与CH_4发生分子碰撞解离生成C_2H_5~+和CH_5~+;电子与CH_4间的电子碰撞分解是生成CH_3,CH_2,CH和H的主导反应;CH_2与CH_4和电子与C_2H_4发生的反应分别是生成C_2H_4和C_2H_2的关键路径;电子与CH_4间的电子碰撞分解反应和CH_2与CH_4发生的反应的产额各占H_2总产额的52.15%和47.85%.  相似文献   

13.
实验测量了CH_4,CH_3Cl,CHCl_2F,CH_4在0。8—2。0MeV~4He~+束流轰击下碳原KLL俄歇电子产生率,结果表明产生率随碳原子化学环境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别,CH_4和CHCl_2F,CF_4的俄歇电子产生率差异达30%以上。这种差异和非弹性散射修正或碳原子外层有效价电子校正结果均相符合,虽然前者符合可能稍好。测量结果显示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或综合因素对产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H_4和H_2O在CaCO_3(010)面上各高对称位的吸附情况,优化了CH_4与H_2O在T位、B位和H位的吸附模型结构,计算了其在各高对称位的吸附能,并对其各自最稳定的吸附位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H_4、H_2O分子分别在LBⅢ位、SBⅢ位最稳定,吸附能分别为-0.405 eV、-0.138 eV,是一种物理吸附,吸附前后键长键角的变化较小,表现为亲气;吸附后CH_4和H_2O的态密度曲线整体向低能量区偏移约7.5 eV、5eV,吸附后CH_4和H_2O结构都更加稳定,吸附作用对CH_4和H_2O分子的电子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H_4和H_2O在CaCO_3(010)面上各高对称位的吸附情况,优化了CH_4与H_2O在T位、 B位和H位的吸附模型结构,计算了其在各高对称位的吸附能,并对其各自最稳定的吸附位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H_4、 H_2O分子分别在LBⅢ位、 SBⅢ位最稳定,吸附能分别为-0.405 eV、-0.138 eV,是一种物理吸附,吸附前后键长键角的变化较小,表现为亲气;吸附后CH_4和H_2O的态密度曲线整体向低能量区偏移约7.5 eV、 5eV,吸附后CH_4和H_2O结构都更加稳定,吸附作用对CH_4和H_2O分子的电子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H_4和H_2O在CaCO_3(010)面上各高对称位的吸附情况,优化了CH_4与H_2O在T位、B位和H位的吸附模型结构,计算了其在各高对称位的吸附能,并对其各自最稳定的吸附位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H_4、H_2O分子分别在LBⅢ位、SBⅢ位最稳定,吸附能分别为-0.405 eV、-0.138 eV,是一种物理吸附,吸附前后键长键角的变化较小,表现为亲气;吸附后CH_4和H_2O的态密度曲线整体向低能量区偏移约7.5 eV、5eV,吸附后CH_4和H_2O结构都更加稳定,吸附作用对CH_4和H_2O分子的电子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赵庆勋  马继奎  耿波  魏大勇  关丽  刘保亭 《物理学报》2010,59(11):8042-804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在氮氢混合气氛中退火后Bi4Ti3O12铁电性的退化机理. 分别计算了无氢、含氢模型中Ti沿c轴位移时体系总能量的变化,电子云密度分布,以及电子结构的总能态密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含氢Bi4Ti3O12铁电相Ti-O,Bi-O间的电子云重叠布居分布较无氢情况下变化明显,氢氧之间较强的轨道杂化使它们趋于形成共价键;晶格中氢氧键的 关键词: 氮氢混合气氛退火 铁电性 4Ti3O12')" href="#">Bi4Ti3O12 第一性原理  相似文献   

18.
磷脂酰胆碱(PC)是人和动物血液中大量存在的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磷脂,它和鞘磷脂一起形成了不同大小的密度脂蛋白,对血液中胆固醇等分子的转运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脂蛋白中磷脂的组成和形态变化与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和老年痴呆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磷脂的组成形态将有助于明确磷脂的生物化学作用.该文采用一维(1D)和二维(2D)NMR技术对PC所形成的SUV(small unilamellar vesicle)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PC磷脂头部氮甲基的检测分析,发现PC所形成的SUV为较为稳定的双层结构,这表明通常的磷脂脂蛋白可能是一种双层膜结构,而非通常所认为的单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子模拟的高通量计算方法,通过对199个沸石结构特征和吸附分离性能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具有超微孔结构的沸石材料对CH_4分子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等摩尔CH_4/H_2混合组份的CH_4吸附选择性和单组份的CH_4吸附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使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获得了 3个孔道形沸石对CH_4和H_2的吸附等温线和等量吸附热等物理量.结果表明在相同外界环境下,孔道形沸石的孔结构(表面积和孔体积)对CH_4吸附量的影响高于能量效应(吸附热).结合甲烷蒸汽重整制氢的工业背景,进一步研究了 CH_4/H_2混合体系在不同组份下的分离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超微孔沸石材料对CH_4的吸附选择性与体相压力和进料比无关.通过气体分子的质心分布密度发现,CH_4在孔道形沸石中优先占据更小孔窗的空间,而H_2的分布范围更大但是未存在明显的优先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9T的磁场下成功合成了Sr2IrO4 样品,并且研究了它的结构和磁性。尽管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在零场下合成的样品相比没有改变,高分辨透射电镜像显示出电子云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在暗区,态密度增强引起了样品的磁性发生改变。我们提出9T的强磁场有利于生长出更纯相的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