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景棠 《物理》2005,34(10):776-777
编辑同志,你好!首先对你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表示积极支持,同时欢迎读者提出的异议,并按贵刊惯例要求,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对异议回答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景棠 《物理》2004,33(11):826-832
叙述了J/ψ粒子是由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组成的束缚态的实验证明的历史过程,以及发现J/ψ家族,一系列粲介子和粲重子的实验.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粲夸克偶素强衰变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以藩 《物理》1996,25(2):65-6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最新实验研究结果在高灵敏度水平上展出了粲夸克偶素物理中的强衰变之谜,新反常衰变道的发现突破了这个谜的原有图像,对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顾以藩  苑长征 《物理》2001,30(2):65-67,80
北京谱仪合作组利用其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ψ(2S)大数据样本,通过ψ(2S)的辐射跃迁及强子跃迁过程,开展了粲偶素物理的广泛研究。测量了xc0、xcl、xc2、ηc和J/ψ粒子有有关性质,寻找了ηc(2s)和hc(1P)粒子。因一系列重要结果中有:xc0粒子的宽度与质量、ηc粒子的质量、J/ψ的轻子衰变分支比的精确测量结果以及xc0、xcl、xc2的许多衰变道的首次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顾以藩 《物理》2002,31(12):764-767
文章介绍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成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了Ψ(2S)粒子大数据样本,开展了粲偶素物理的广泛研究:完成了6个粲偶素涉及质量,宽度和衰变化支比等大批重要参数的首次测量或高精度测量;通过对Ψ(2S)和J/Ψ强衰变性质的比较研究,观察到一系列反常现象,挑战现有理论图像。该项研究成果对量子色动力学的检验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粲偶素物理实验研究的继续发展并保持先进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巨檗 《物理》2002,31(10):690-690
日本KEKB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Belle国际合作组首次在B介子强衰变中观察到了长期下落不明的粲偶素 ηc(2S)粒子 .粲偶素是正反粲夸克成对组成的一类介子 .重夸克势模型很早预言了这类粒子不同能态的所有成员 :在相应于质心系能量 3 73GeV的粲阈以下 ,具有径向量子数n =1及 2的成员应有 8名 ,实验观察到了其中 6名成员———ηc,J ψ ,ψ(2S) ,χc0 ,χc1 及χc2 粒子 ;另外两名成员一直下落不明 ,ηc(2S)粒子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SPEAR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晶体球实验组曾于 1982年在 ψ(2S)的单举光子谱中观察到一…  相似文献   

7.
顾以藩  李新华 《物理》1999,28(5):257-259
北京谱仪合作组利用其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379万ψ(2S)数据研究了ψ(2S)新的强衰变过程.在末态为矢量·张量介子对ωf2,ρa2,K0K02及f′2(1525)的衰变过程中观察到ψ(2S)相对于J/ψ分支比的比值显著偏离理论预期值的反常表现  相似文献   

8.
利用在Υ(nS)(n=1,2,4,5)共振态及其附近采集的大量数据,Belle实验测量了末态中含两个矢量粒子的双光子过程γγ→J/ψ和ωJ/ψ.在这两个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窄共振结构X(4350)和X(3915).这两个新结构的性质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普通粲偶素粒子,也可能是含一对粲夸克和一对轻夸克的四夸克态,或含一对粲夸克和一个激发胶子的混杂态,或是由其他未知的动力学原因造成的奇特结构.Belle同时发现在γγ→J/ψ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Y(4140)的信号,实验结果与将Y(4140)解释为四夸克态的部分理论预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微扰方法系统求解了cc各态之间的耦合Schroedinger方程,讨论了粲粒子的形成时间和核吸收的关联. 通过计算J/ψ及ψ′在不同核子-核过程中的压低并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形成时间对J/ψ,特别是ψ′的核吸收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谱仪(BESⅢ)实验和Belle实验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e+e-→p+p-J/y过程进行了研究。在p±J/y系统中,同时观测到了一个新的带电类粲偶素结构--ZC(3900)。ZC(3900)耦合到粲偶素末态,因此其内部夸克组分应该含有正反粲夸克;同时它还带有电荷,故不可能仅由正反粲夸克组成。ZC(3900)共振态中最少含有4个夸克,极有可能是一个奇特态强子。  相似文献   

11.
顾以藩  苑长征 《物理》2001,30(02):0-0
北京谱仪合作组利用其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ψ(2S)大数据样本,通过ψ(2S)的辐射跃迁及强子跃迁过程,开展了粲偶素物理的广泛研究.测量了χc0、χc1、χc2、ηc和J/ψ粒子的有关性质,寻找了ηc(2S)和hc(1P)粒子.在一系列重要结果中有:χc0粒子的宽度与质量、ηc粒子的质量、J/ψ的轻子衰变分支比的精确测量结果以及χc0、χc1、χc2的许多衰变道的首次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高速运动的重离子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在碰撞的早期电场强度大小在eE~mπ2的量级。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强电场将会对粲夸克偶素的演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用含时薛定谔方程计算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由高速运动电荷所产生强电场对重夸克偶素演化的影响。此电场可以导致不同角动量态之间的跃迁。为了研究此效应,比较了有电场和无电场情况下J/ψψ'以及χc的产额。计算结果表明,在碰撞早期电场会导致J/ψ解离;同时,χc也由电场导致的J/ψ的跃迁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BES合作组 《中国物理 C》1996,20(12):1057-1067
利用北京谱仪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350万(2S)事例,通过ψ(2S)→γπ+π和γK+K反应道测量了χc0的总宽度.由Monte Carlo模拟给出的质量分辨函数,利用拟合χc2谱形得到的质量分辨作标定后,用于χc0宽度的拟合,得到χc0的宽度为(15.0)MeV.同时定出了χcJ(J=0,2)到π+π-+K的衰变分支比.结果为B(χc0→π+π)=(4.27±0.23±0.60)×10-3,B(χc0→K+K)=(3.44±0.21±0.47)×10-3,B(χc2→π+π)=(1.52±0.17±0.29)×10-3 和 B(χc2→K+K)=(5.2±1.1±1.8)×10-4,其中第一项误差为统计误差,第二项为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4.
详细回顾并广泛评论了粲偶素衰变过程中有关ρπ疑难的各种理论解释和探讨. 在可能的情况下, 将有关的理论预言与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细致的比较. 描述并讨论了三种估算ψ′和J/ψ衰变分支比比值的方法. 针对目前的现状, 指出为了深入理解ρπ疑难以及更进一步了解粲偶素衰变的动力学机制, 需要从理论探究、唯象分析和实验测量多方面进行系统、深入和全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北京谱仪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350万(2S)事例,通过(2S)→γπ-和γK+K-反应道测量了Xc0的总宽度.由MonteCarlo模拟给出的质量分辨函数,利用拟合Xc2谱形得到的质量分辨作标定后,用于Xc0宽度的拟合,得到Xc0的宽度为(15.0)MeV.同时定出了XcJ(J=0,2)到π+π=和K+K-的衰变分支比.结果为B(Xc0→π+π-)=(4.27±0.23±O.60)×10-3;B(Xc0→K+K-)=(3.44±0.21±0.47×10-3;B(Xc2→π+π-)=(1.52±0.17±0.29)×10-3和B(Xc2→K+K-)=(5.2±1.1±1.8)×10-4,其中第一项误差为统计误差,第二项为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6.
刘波  董宇兵 《中国物理 C》1996,20(2):153-158
用非相对论的色屏蔽势模型研究粲夸克偶素和b夸克偶素束缚态的结合和分解.用两种参数化形式的位势,计算了在热力学环境中的色屏蔽长度.结果表明,临界屏蔽长度r与位势的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粒子物理发展史上, 1974年11月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月份。在这个月,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西海岸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两个实验组同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的粒子。  相似文献   

18.
沈成平  苑长征 《物理》2010,39(09):624-627
利用在Υ(nS) (n=1,2,4,5) 共振态及其附近采集的大量数据,Belle实验测量了末态中含两个矢量粒子的双光子过程γγ→J/ψ和ωJ/ψ.在这两个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窄共振结构X(4350)和X(3915).这两个新结构的性质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普通粲偶素粒子,也可能是含一对粲夸克和一对轻夸克的四夸克态,或含一对粲夸克和一个激发胶子的混杂态,或是由其他未知的动力学原因造成的奇特结构.Belle同时发现在γγ→J/ψ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Y(4140)的信号,实验结果与将Y(4140)解释为四夸克态的部分理论预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核几何模型和吸收机制分析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粲偶素产额的横能依赖关系.理论计算能较好地符合实验,说明核效应在解释粲偶素产额压低上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的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和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的Belle实验发现带电奇特强子态ZC(3900)[1],研究奇特态粒子成为粒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当前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究竟什么是奇特态粒子呢?这还得追溯到基本粒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