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公美 《化学教育》1985,6(5):44-44
为了向学生讲清,对同一个可逆反应,同一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度,使学生掌握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知识,可增补“氨催化分解的演示实验”.一、原理氮跟氢是极不容易化合的,为了加快氮跟氢的合成反应速度,都采用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铁触媒。根据催化剂能够同样地加快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度,铁触媒也能加快氨分解成氮气和氢气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2.
在生石炭及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铁的冶炼中都要提到石灰石受高热所起的变化。因此,我经常在考虑:“如何以极短的时间,通过一简单的实验,来使学生亲眼看到石灰石受热的确是生在了CaO和CO_2”的问题。最近,我用图示的装置在课堂中进行了实验,实验一开始,学生们的眼光都注意着耀目的氢氧焰射到了小颗粒的石灰石上,即刻又被澄清石灰水的变混浊所吸引,并且都说:“CO_2来了!”在连续吹2—3分钟后就可得到2、3颗大豆那麽大的白色固  相似文献   

3.
1954年1月号化学通报52页周子强先生对于苏联奚尤什金所著,周芬、王悦祖两先生编译的初中化学课本19页,图13所布置的氧化汞分解实验提出了意见,经过我们操作和研究,现在把结果写在下面:在试管 a 内置氧化汞粉末0.5克(装的不要太集中了,在试管底部所占面积要大一些才容易受热分解),用普通酒精灯加热,待其中空气受热排完后(约1分钟)再用试管 b(其大小和 a 相同,口径大约是1厘米左右,长度大约是10厘米左右)收集氧气。从实验开始到氧化汞全部分解,而且 b 管恰好收集满一管氧气,刚好用去6分钟。拆除装置,把微燃木条插入试管 b 内,木条立即在管内猛烈燃烧起来,取下试管 a,则见有光亮的银白色的水  相似文献   

4.
黄定棨 《化学教育》1980,1(4):35-35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可以通过下述现象演示出来。Dennis Garvise等人指出:带电的棒能使垂直向下流动的细水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而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和具有极性的水分子不同,它的细液流的流动方向却不受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在Cr(Ⅲ)、Co(Ⅱ)、Cu(Ⅱ)、铁氰化钾催化下的化学发光演示实验。结果表明以Co(Ⅱ)为催化剂,简便易行、费时少、现象明显、颜色对比强烈、教学效果明显。对实验原理进行了讨论。通过该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分子发光分析部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1.实验前须将全部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准备好以後,还须检查一次,不要漏落任何一件东西(即使是很微小的,职药匙、火柴等),以免应用时发生故障。 2.即普通简单而确有把握的实验,教师自己亦应先行试作一次,以免临时发生仪器有毛病,试药不纯或过久失效等故障。实验如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其影响比不做这个实验还坏。  相似文献   

7.
氨氧化法制硝酸生成原理的实验,教材已有,化学通报也曾登过先进经验,我现在把它改成如下装置,使学生能在课堂内观察到工厂中生产程序的主要过程及原理,这样更容易巩固。兹将其制作过程及讲解时使用方法简要说明于下:甲、制作过程(参看附图)  相似文献   

8.
化学通报1956年5月号安守林同志所设计的在讲解燃烧条件时的补充实验,对帮助巩固和理解这一节课的知识上作用很大。能使同学深刻的认识到温度和与氧接触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在烧杯中通入氧气时磷常常滚动,必须移动导管使接近磷块。有时磷因燃烧时温度增高以致融熔,水一波动则被冲散。我作时改成如下装置比较方便而且效果显著。在储气瓶的出气导管连一干燥管,在球的下边塞上棉花(不要太紧)或放上铁丝网,把白磷放在上面。先加冷水通氧不见燃烧,再加  相似文献   

9.
李群燕 《化学教育》2000,(11):41-41
研究光引起化学效应的化学称为光化学.其研究和应用范围已不仅限于照相术、植物学领域,其涉及领域还包括环境保护、材料学、军事和现代各种科技领域.在中学化学引入光化学有关演示实验,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认识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影响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条件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郭松山 《化学教育》1980,1(3):36-39
Gomberg在1900年发现了三苯甲基自由基,奠定了自由基化学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我们演示了几个自由基反应的实验,效果较好。三苯甲基的生成Gomberg为了合成六苯乙烷,用三苯氯甲烷和锌粉反应,结果得到三苯甲基。  相似文献   

11.
谢堃君 《化学教育》1982,3(3):38-40
在教学中常用的合成氨装置一般比较复杂。要演示一次实验,不但准备工作量大,而且各部分装置内的空气也难以排净,有可能引起装置爆炸的危险。近几年来,我们对这一实验装置、催化剂的选择、氮气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王家斌 《化学教育》1983,4(3):38-39
截取玻璃管(内径23毫米左右,长约110毫米)一段,两端各配一单孔橡皮塞,孔中各插入一根一端带尖的铁棒(或用铁钉),使两个铁尖之间的距离为30毫米左右,然后按图所示将管装在托架上。用蒸馏水将碘化钾-淀粉试纸和品红试纸湿润后,分别贴在玻璃管内壁的两端。  相似文献   

13.
陈翔 《化学教育》2009,30(9):61-61
通过几年沪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高温灼烧石灰石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适当的实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郭松山 《化学教育》1981,2(1):40-42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它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力立 《大学化学》1991,6(4):40-40
B—Z振荡反应实验简介“化学振荡”教学录像片重点介绍了B—Z反应,除演示时间振荡外还演示了空间振荡,并简要地介绍了反应机理等。用于无机化学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本片曾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放映,得到与会者的肯定。在“首届全国优秀电教教材评选”中获高等教育优秀录象片三等奖。不少教师观看录像片后,要求了解具体实验条件,现将所采用的溶液配制及操作步骤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解质离子在电场中的方向性运动有几种演示的方法,通常系利用具有铂电极的U形玻璃管,管内充满着两种不相混溶的溶液,其中一种含有有色的离子,而另一种则是无色的。当电流通过玻璃管时,溶液间的境界面向一定的方向移动,这也就证明了离子在电场中有运动。但是必需注意,以使密度的差别、扩散作用与流动的影响不扰乱电解液间境界面的明显。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在溶液中放进粘滞性大的物质(凝结剂)例如琼腊,应用炭粉层仪器的人工冷却,选择密度相同的溶液,用特殊的方法使液体充满玻管等等。当然,所有这些复杂性(不  相似文献   

17.
张婉佳  杜东双  李燕红 《化学教育》2011,32(7):54-56,61,63,76
电解水实验为中学化学的一个经典演示实验,然而在实验中很难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结果。文章从离子电迁移率、超电势、溶液的酸碱度等影响电解水反应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了电解水实验的科学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结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电解水实验过程的探究,获得了电解水实验的满意效果,很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8.
包子民 《化学教育》2011,32(4):65-65
问题的提出Ba(OH)2ܮH2O与NH4Cl的反应及实验被新旧人教版、苏教版等多个版本高中教材选作吸热反应的研究对象,但是该实验采用小烧杯盛装药品而导致的污染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该内容授课时正值夏秋之交, 此时各地气温尚高, 为使该反应吸热效应更明显, 实践中老师们习惯于加大药品用量以达到实验目的, 但由此导致氨气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9.
实验装置(如下图)。1—氮气和氢气的混和气体2—玻璃毛;3—Cr2O3;4—混和催化剂;5—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20.
原电池原理是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是高考必考点,锌铜原电池实验的现象能极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根据教材[1]中原电池示意图,学生按[活动与探究]的要求分组实验很容易做成原电池,产生的实验现象正如教材上所说的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但是我们认为有几点不足:①装置不轻便,用烧杯盛放的溶液用量多,每次至少要50 mL,比较浪费,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②由于锌片不纯,硫酸溶液用量多,锌片上仍有大量气泡并很快就模糊一团,难以观察,同时有酸雾般的刺激性气体引起的少许空气污染;锌片或者锌粒散落在装置或者水槽里,处理起来较麻烦;③该方法产生的电流微弱,需要用灵敏检流计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