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对尿汞快速测定法的改进,用消泡剂磷三丁酸消除尿中泡沫,并讨论了尿汞测定的最佳条件,本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8-9.0%,回收率94-101%。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理论和矿场实验已经证明,蒸汽泡沫驱是一种有效防止汽窜、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式。本文分析了蒸汽泡沫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回顾了耐温耐盐发泡剂的研究历程,给出了发泡剂的一些合成方法,总结了前人制备高温耐盐发泡剂、复配泡沫体系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发泡剂的不足;探讨了泡沫产生、流动和稳定机理,从微观方面进一步探寻稳定泡沫的原理;初步介绍了纳米颗粒提高泡沫稳定性的原因,结合泡沫产生和流动的微观机理,分析了纳米颗粒提高蒸汽泡沫驱油效率的实质。最后,展望了蒸汽泡沫驱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典型的软物质,水基泡沫因具有较小的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流动性而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工程、油气开采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泡沫的稳定性起着制约性作用。近年来,在环境因素刺激下,能在稳定和非稳定状态之间转变的可控智能泡沫引起了极大关注。针对近年来智能水基泡沫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基于温度、磁场、光、pH和CO2响应等智能水基泡沫体系,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智能水基泡沫的形成机理及相应性能,展望了智能水基泡沫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酰亚胺)(PUI)泡沫是一种兼具聚氨酯和聚酰亚胺优异性能的新型泡沫材料,而纳米增强方法是其增强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这就使纳米增强PUI泡沫成为其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纳米增强PUI泡沫的研究概况,重点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SiO2)/PUI、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PUI、碳纳米管/PUI、蒙脱土/PUI体系的复合泡沫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纳米SiO2/PUI和POSS/PUI复合泡沫的制备技术,并评述了碳纳米管/PUI复合泡沫、蒙脱土/PUI复合泡沫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泡沫强化修复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相良  李英杰  赵健艾  宁平  田森林 《化学通报》2017,80(12):1116-1122
全球土壤资源污染严重,表面活性剂泡沫强化修复技术因泡沫流动受重力影响小、避免淋洗液难控制使区域扩大引发二次污染、修复效果好等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表面活性剂泡沫强化修复技术在治理污染土壤中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泡沫强化修复污染物的效果、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并就表面活性剂泡沫强化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煤泥浮选泡沫的数字图像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安装了煤泥浮选泡沫数字图像获取系统,通过大量的分批浮选实验,获取了许多煤泥精矿泡沫图像;分析了煤泥浮选泡沫数字图像的特点,探讨了用灰度绝对值为刻画泡沫图像特征的可行性;引入了空间灰度相关矩阵和邻城灰度相关矩阵来提取泡沫的纹理特理,并提取基于这两种算法的一系列特征参数来描述泡沫的结构;开发了煤泥浮选泡沫特征参数提取软件,并用其完成了精矿泡沫图像特征参数提取工作;分析了各泡沫特征参数随浮选时间(泡沫纹理)的变化关系,定性地指出了各泡沫特征参数与泡沫纹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分子模拟方法考察泡沫生成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生成能力, 以界面形成能作为考察泡沫体系中液膜界面积的量化依据, 研究了泡沫液膜厚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界面密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类型对泡沫液膜界面形成能计算的影响. 通过与实验结果相对应, 建立了界面形成能和泡沫生成能力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苯乙烯和聚苯乙烯及其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仕东 《化学教育》2003,24(5):1-2,28
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生产多种产品,其中一次性泡沫包装和饭盒用途较大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在介绍苯乙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聚苯乙烯的用途和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对高温下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不同疏水链长的α-烯烃磺酸盐(AOS)形成泡沫, 分别用泡沫衰减法和泡沫岩芯封堵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泡沫稳定性, 并采用动态表面张力、界面流变、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吸附行为和界面吸附层的性质, 分析了高温下泡沫的稳定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 在高温下, 极性头的“锚定作用”减弱, 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难以在气液界面保持以直立状态吸附, 疏水链碳数大于20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难以分立吸附, 其疏水链相互交叉缠绕, 增强了泡沫膜的强度, 减缓了气体通过液膜的扩散, 形成的泡沫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用量最大的泡沫材料之一,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高隔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防震、减震、软性衬垫材料和建筑隔热保温等多个领域.然而,聚氨酯泡沫高度易燃,燃烧时伴随大量热和有毒烟气释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含卤阻燃由于生物毒性及环境累积性受到严重限制,无卤阻燃已成为聚氨酯泡沫阻燃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聚氨酯泡沫的燃烧特点及阻燃机理,从添加型、反应型和表面后处理的不同阻燃方式阐述了聚氨酯泡沫无卤阻燃的研究进展,并深入分析了这些研究对泡沫阻燃的贡献、作用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对聚氨酯泡沫的阻燃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环境友好、高效、高阻燃抑烟、可循环回收是聚氨酯泡沫阻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活性碳纤维/聚氨酯泡沫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活性碳纤维与聚氮酯原料混合发泡,制备一种新型活性碳纤维/聚氨酯泡沫复合载体.活性碳纤维的加入提高聚氨酯泡沫的亲水性、孔隙率,改善了聚酯酯泡沫载体生物相容性、化学和生物稳定性 能,延长了聚氨酯泡沫的使用寿命.在活性碳纤维的添加量为3(wt)%~5(wt)%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吴中  张新波 《电化学》2015,21(6):554
以氧化石墨、间苯二酚、甲醛和泡沫镍为原料,经85 oC水热碳化处理,在泡沫镍表面原位聚合形成了碳凝胶/泡沫镍一体化电极,冷冻干燥处理后可得多孔碳凝胶/泡沫镍一体化电极. 水系和有机系的超级电容器测试表明,多孔碳凝胶/泡沫镍一体化电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其独特的一体化电极组成和多孔结构有利于电子和电解液离子的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13.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部分替代石油基苯酚合成可发泡性酚醛树脂,通过发泡工艺制备煤焦油酚醛泡沫。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高温煤焦油和酚醛泡沫进行分析表征;采用光学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极限氧指数仪、导热系数仪等对酚醛泡沫的表观形貌、压缩强度、粉化率、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隔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煤焦油酚醛泡沫的压缩强度有所降低,但是泡沫的韧性提高,其粉化率下降。同时煤焦油酚醛泡沫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替代率为10%-15%时,极限氧指数最高为36.1%,导热系数最低为0.034 W/(m·K)。这说明,高温煤焦油能够部分替代苯酚制备出性能优良的酚醛泡沫,为高温煤焦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原料中添加可膨胀石墨(EG),采用一步法合成了阻燃型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研究了EG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EG粒子在泡沫内的固着状态及其对泡孔形貌和泡沫燃烧后的炭层形貌的影响.垂直-水平燃烧实验和极限氧指数实验检测了EG的添加量对于泡沫燃烧的抑制情况.考察了EG粒子的含量对泡沫密度、拉伸及压缩力学...  相似文献   

15.
在有机化合物氧化、硝化,硝酸盐分解和硝酸制造等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一定量的氮氧化物(NO_x),形成了所谓“黄烟”污染大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产生危害,应当消除。用分子筛吸附法消除 NO_x,可将排放的 NO_x 回收成硝酸和增浓的 NO_x 循环回硝酸吸收系统,生成产品稀硝酸。分子筛吸附法的优点是:变废气为宝,消除污染且经济上较合理。本组合成的丝光沸石是以无定形硅铝物质为原  相似文献   

16.
酚醛泡沫闭孔率测试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王娟  赵彤 《高分子学报》2013,(1):112-117
用真密度仪研究了酚醛泡沫闭孔率的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对不同测试压力下体系达到平衡的时间进行跟踪,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泡沫在不同压力下测试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而对测试压力加以优化选择;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闭孔率酚醛泡沫的微观结构,深入讨论了酚醛泡沫闭孔率与不同微观结构的关系;对不同放置时间的样品进行恒温处理,将处理前后样品的闭孔率、微观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测试条件、确定测试压力是保证闭孔率测试结果高效准确的首要前提;泡沫微观结构缺陷(如针孔、裂纹),是造成泡沫闭孔率低的直接原因;泡沫微观孔结构规整度、后处理程度的差异,是影响闭孔率测试过程(如测试时间过长,体系不易达到平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耐高温聚酰亚胺泡沫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酰亚胺泡沫具有低介电、隔热、吸声、高比强度以及高经济效益等诸多优点,因而近些年来在航空、航天、船舶航舰、能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酰亚胺泡沫按照泡孔结构分为软质开孔泡沫和硬质闭孔泡沫两大类,其通常是由芳香族二酐与芳香族二胺通过缩聚反应制备得到分子量可控的聚酯铵盐,再将其作为前驱体经过热发泡制备得到最终的聚酰亚胺泡沫。前驱体的化学结构对最终的聚酰亚胺泡沫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前驱体的分子量也会对泡沫的密度、机械性能和热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聚酰亚胺泡沫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其化学结构、性能和应用都会在本文中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泡沫液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泡沫析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泡沫液膜,通过分析表面活性剂头基与水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分析泡沫液膜中水分子的状态,对结合水、捕获水进行定量;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泡沫的析液曲线,结合分子模拟结果,分析泡沫析液的微观机制,建立泡沫析液量随时间变化的物理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泡沫镍载碳化钨催化剂上的析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  魏子栋  沈培康 《催化学报》2007,28(4):307-311
结合直接化学还原法和交替微波法制备了泡沫Ni载Ni-W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析氢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泡沫Ni载Ni-WC催化剂的析氢起始电位与泡沫Ni相比降低了60 mV左右.电解质浓度和温度对泡沫Ni载Ni-WC催化剂的析氢电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田满  游江岸  姜治伟  唐涛 《应用化学》2023,(9):1267-1276
聚合物纳米复合泡沫通常具有优于常规泡沫的综合性能。通过“增塑-发泡-增强”策略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改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MWCNTs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脲(SAN/PUA)纳米复合泡沫,并对加入MWCNTs后SAN/聚脲交联单体(SAN/CMs)共混体系的粘弹性和发泡性能以及对所制备的SAN/PUA纳米复合泡沫的耐热性能、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可以有效减小SAN/PUA复合泡沫的最终泡孔尺寸,但不影响CMs对SAN的增塑效果;MWCNTs改性的SAN/PUA纳米复合泡沫比纯SAN(116.4℃)泡沫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128.1~139.3℃)。随着MW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泡沫的储能模量增大,且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也增强;当MWCNTs质量分数为15%时,SAN/PUA纳米复合泡沫的电磁屏蔽性能达到30.7 dB。另外,研究发现,随着MW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泡沫的电磁屏蔽能力将由吸收主导转变为反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