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珠盘声中话申报——珠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拾珍》在本刊发表以后,许多读者辗转与笔者取得联系,对文中提及的“被用作日本珠算史研究会会徽图案”的“徽州银锁算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希望获悉更多关于“徽州银锁算盘”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珠算文化",以及被誉作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的"中国算盘",不仅已经进入了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中国的邮票,而且还多次进入了外国的邮票。椐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行过算盘邮票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几乎是在获悉“珠算”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同时,又获悉了“居然有一种香烟就以‘算盘’为名”的趣闻的。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与世界唯一一款“算盘牌”香烟了,因此,这枚“算盘牌香烟”的烟标,便也成为非常珍贵的、极品级的、难得一见的烟标文物藏品。  相似文献   

4.
<正>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泽东语),那么,我们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算盘文化的研究来反观"一定的社会生活",丰  相似文献   

5.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可与印刷、造纸、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英国学者李约瑟称“算盘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在中国古代社会,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巨大,并且以算盘为中心形成了丰富的算盘文化。本文着重论述在算盘文化中,算盘诗和算盘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周总理对李博士的回答,感慨良久,向在座的中央有关同志说出了令珠算界奉为经典的名言:"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周总理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生前对我国珠算事业如此关心,早已成为我国珠算界的美谈佳话,他的关于"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从此成为激励和鼓舞中国珠算界积极开拓和发展珠算事业的巨大动力。总理的指示高瞻远瞩、发人深省。"不要把算盘丢掉",告诫我们不要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活动家蒋畅行同志关于珠算问题的《二致中央和科技界领导同志的陈情信》后,挥笔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又一次重申了周总理的指示。1979年2月13日,中央财政部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筹备委员会。从此,掀开了中国珠算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珠算界来说,有两个日期是必须牢牢记取而千万不能忽视的,这两个日期就是:"2008年6月14日"和"2011年6月1日"。为什么?因为2008年6月14日,我国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安徽省黄山市  相似文献   

8.
9.
数字时代,很多人提笔写不好汉字,更别说打算盘了。那么算盘与汉字有什么联系吗?先说几个标志的设计。香港珠算协会的会标是一个行书"算"字。但"算"字的部首"目"被换成了一具斜放的3档小算盘。南通一家平面设计公司为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标志,是"中"字的印章字,而"中"字由众多圆形算珠组成,又用另一种颜色在算珠中描出了一个英文字母"Z"(珠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现  相似文献   

10.
一把历经世纪风雨的老算盘.在苏区财政纪念馆静静陈放。虽然盘框漆色已经脱落,但算珠却闪着奇异的光芒。象一枚枚战功赫赫的勋章,向世人叙说着曾经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在算盘歇后语中,首当其冲的是与会计相关内容,如:老会计拨算盘——精打细算;会计的算盘——算数;会打仗(账);天天打;无空闲;不打不成才(财);进退有规(归),上下有抉(诀);会计拿算盘——算了;当会计的——会打算盘;财神爷敲算盘——神机妙算;大掌柜用算盘——磕打到底;账房的算盘——一个子儿不差。  相似文献   

12.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发明,萌于商周,始于秦汉,臻于唐宋,盛于元明,流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科技文化遗产之一,享有“最古老的计算机”和“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美誉,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更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曾借助于算盘这一直观形象教具,在培养小学生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早年写过一篇文章叫《浅草红团》。尽管书中写了什么.依稀都已忘却,然而“浅草红团”这个词.却让人想起齿间弥散开的滑腻焦香的味道。由此,我想到了冰糖葫芦。“长长方方一只盘,冰糖葫芦十几串,生来喜欢别人打。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10日,借参加全国第三届珠心算比赛之机,有幸来到江苏省南通市,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珠算文化专题博物馆——中国珠算博物馆。该馆坐落在风光绮丽的濠河之畔,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兴建。博物馆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博物馆景观设计融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主体建筑黑、白、灰的色  相似文献   

16.
算盘是由框、梁、档、珠按某种规格组成的计算工具,在一些标志的设计中常体现出算盘元素来,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香港珠算协会的会标是一个行书“算”字。但“算”字的部首“目”被换成了一具斜放的3档小算盘。南通一家平面设计公司为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标志,是“中”字的印章字。而“中”字由众多圆形算珠组成,又用另一种颜色在算珠中描出了一个英文字母“Z”(珠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文化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申遗报告中提到的代表性传承人——原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会长张德和,申遗成功后,接受《新民晚报》记者采访,全文转载,以飨读者。问:珠算给人们的印象仅仅是一项计算技术,为什么说是"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瑰宝,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它提升到数学文化的层面上来呢?答:中国传统数学的显著特色是"形数结合,以算为主,使用算器建立一套算法体系"。算法体系是包括算式和计算,在算法中计算必须适应机械化算式的运  相似文献   

18.
“橡珠算盘” 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在安徽省黄山市“珠算宗师程大位”的算盘博物馆的展柜里,有一只貌不惊人却格外引人关注的展示文物,它就是礼仪徽州的“橡珠算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珠算源于古罗马”的谬说曾在世界流行——这是欧美考证学者的断言,日本一些学者、珠算界权威人士也写文章论证、推断中国算盘从罗马传入。对此.珠算泰斗华印椿老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的论断,发表了《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说汉代时“安息人欺骗甘英,使大秦(罗马)与汉隔绝,又限制与大秦贸易在海上进行,使汉商人不能与大秦交往,以达到垄断丝绸贸易、牟取暴利的目的。”“罗马的沟算盘怎幺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呢?”“中国算盘由算珠上一下四,有槽无柱,逐步改为上二下五,有柱贯珠,它的结构是独创,而不是来自西方,同罗马沟算盘毫无联系。”  相似文献   

20.
近日,登陆国家税务总局网,看到三幅税收漫画,义和算盘有关。算盘入画,前有齐白石老先生的国画“发财图”,而在税收漫画中,算盘元素则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