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力势能的系统共有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以物体—地球系统为例: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形象思维,把物体的重力势能看作是物体本身所有,不能有意识地把物体与地球联系成一个系统来考虑,对于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引力作用而具有引力势能的事实感到抽象,因而造成对引力势能概念的片面理解.如果对这一概念加以量化处理,以数据说明问题,可有利于对它的充分理解如图所示,设物体与地面相距为H,物体自由下落到地面所通过的位移h,与此同时,地球受物体吸引而向物体运动所通过的位移为h,因此可得关系式:H=h+h   (…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有一种错误观点:在零势能面上,重力势能为零,也就是说物体在该处没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由物体所在位置与零势能面间重力势能之差决定的.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是为了能定量地把物体重力势能表示出来,而选取的一个参考面.我们规定:物体处在零势能面上时,重力势能为零,这并不是说物体没有重力势能,而是物体的重力势能可以用零这个数值来表示:  相似文献   

3.
张辉鹏 《物理通报》2013,(4):112-113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物体所具有还是属于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系统?书本上都这么说:重力势能是属于地球和物体组成的这个系统所共有的,如何理解其义,本文作了回答与论证.  相似文献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功和能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只有透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认真做典型例题才能真正做到熟练、正确应用其解决问题.1透彻理解机械能定恒定律物理教材中的:“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总的机械能保持恒定”.这个...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教学是物理学科进行物理基础知识初步理性学习的活动,不应该只是以运动和力、功和能、电场和磁场为“三大主线”且加强难度,再辅以“边缘”知识来教学,而应该把物理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最基础的知识点的内涵加以拓展并理解透彻.总结历年高考的学生情况,发现只要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就不难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重力势能因选择不同的零势能面不同,但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运动物体的动能也有类似的特性,因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会对动能产生影响.1参考系对动能的影响 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会使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其中“微元”思想渗透于一些物理概念、公式中.近年来“微元法”在高考物理压卷题中频频应用,这既说明这种方法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但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困惑,无从下手.对此,下面就“微元法”谈谈在一些物理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势能曲线及其意义杨振维(贵州省化工学校贵阳550008)势能,这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等等在物理学的众多领域中都会涉及到.而要真正掌握理解它们必须了解相应的力场中势能曲线及其意义即势能随位置的变化规律和这种变化规律所...  相似文献   

9.
王铁平 《技术物理教学》2003,11(3):25-25,F003
在物理教学中,功和能的教学是力学中的重点,而用功和能解决力学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使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以下两问题值得引起注意.1 机械能的相对性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属于系统所有,其大小与零势能点(面)的选择有关;即系统的势能是相对于零势能点而言.具有相对性.然而,系统的动能也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参考系.  相似文献   

10.
文献[1]谈了"对重力势能零势面的几点思考",此文内容在有关势能物理概念和运用中存在不少问题.本人看法如下.原文提出一个问题:对地面附近不同高度的两个物体,由于零势面的选择不同,会出现两物体各自  相似文献   

11.
蔡磊 《物理通报》2006,(9):23-25
高中物理是一门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同时教师也感到难教.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知识难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有明显增加,物理现象复杂,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研究,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因此产生了思维上的困难;另外,学生缺乏在理解上下功夫,不善于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听课、完成作业、自学等方面仍停留在初中时的方法上,也就是说,即使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思维还比较“幼稚”,未能达到成熟和定型,致使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很不适应,造成了学习方法上的困难.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许多学生形成了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受挫学生的情绪反应,积极疏导他们的受挫心理,热情帮助他们去战胜挫折,树立自信,重新获得学习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郭巍 《物理通报》2007,(10):26-28
向心加速度公式究竟应如何推导?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何在?如何准确地理解a=v^2/R=ω^2R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这历来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中三大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颇具争议而有待探讨的问题;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对此也是各持己见.现行人教版基于矢量理论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进而剖析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粤教版则先通过实验建立向心力的概念,归纳向心力公式,进而推导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物理学专业术语的plasma一词该如何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则贤 《物理》2006,35(12):1067-1067
物理学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物理学的发展是不断演化的.与此相对应,一个概念其纯粹字面上的意思也是活的、变化着的.考虑到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语义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对应,如果我们在翻译一个物理概念时加入了对当时物理内涵的理解,而这个概念所代表的物理内容又迅速发展着,则当时的翻译会显出它的不适宜来.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强加给初学者对相应物理内容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4.
梁俊 《物理通报》2006,(4):33-35
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时,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工具作用.在高考考纲中明确指出,要考察考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应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所以人们普遍达成一种共识,学好数学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基础.但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好数学的同学不一定能学好物理.原因是什么呢?这些学生往往不注意在应用数学知识时,物理公式或规律中包含的物理含义及应用条件,而用纯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或求解物理问题.这样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就会产生许多思维误区.下面笔者就一些教学中常见的相关错误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不仅真实地记载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的历程,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包括科学家们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内容并没有形成系统,只是有一些零散的识记内容,高考对此的要求也很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未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引力势能系统共有的观点出发,就mgH势能项的来源作一探讨并论及势能的系统共有概念. 有一静止在地面质量为m的物体,被抛射向空中.如右图所示,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物体与地心距离为r,设物体沿地球半径R的延长线方向即r方向运动一位移元dr,地球万有引力F对物体所作的功为: dA=F· dr 物体由r1运动到r2,地球万有引力F对物体所作的总功为: A=F·dr(1)由牛顿第三定律,此时物体的万有引力F’作用在地球上,地球由r1’运动到r2’,物体引力对地球位移元功dA’及总功A’各为: dA’=…  相似文献   

17.
频闪照相就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底片上每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次闪光拍照,从而记录下物体每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后的位置.如果对运动的物体采用频闪照相,就可以起到“化动为静”的作用,对于我们研究连续且又不容易人为控制的运动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频闪照片在高中物理理论教学和考试中已屡屡现身,将其引人物理实验教学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中,在知识扩展部分引入了“电磁炮”的例子.虽然电磁炮本身存在已久,但由于它既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又对理论研究无太大指导作用,所以在传统的物理教材中(包括中学物理教材和大学物理教材)均没有将它引入其中.又由于它是一道探究题,教材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均没有涉及此题的答案.因而不但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就是教师由于没有接触过,也给不出准确的答案.为此,本文特对电磁炮的物理原理及其发射条件,作一全面讨论,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较早一些的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功”的定义是“力对物体的功等于力在作用点位移的分量和作用点位移大小的乘积”,中专《物理》教材陕西三版的教材也是这样定义.但“力的作用点的位移”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如果力作用对象是一个物体,则应该用研究一个质点系的方法来对...  相似文献   

20.
1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物理模型是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对研究客体的抽象,是从多维的具体图像中,抓住最具有本质特征的图像,建立起一个易于研究的、能从主要方面反映研究客体的新图像.它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