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备了两种不同基质的掺杂3d_(z ̄2)基态铜(Ⅱ)苯并15冠5配合物(Cu(Ⅱ)B15C5)的粉末样品,ESR测定结果表明,以B15C5为基质时,Cu(Ⅱ)B15C5的轴向配体是H_2O;而以Mg(Ⅱ)B15C5为基质时的轴向配体则是.不同的轴向配体对ESR谱的线型有着较大的影响。利用Bleaney公式,计算了键参数,并对成键特性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该文考察了VOSO4与1,10-邻菲啰啉(Phen)和3,4,7,8-四甲基-1,10-邻菲啰啉(TMP)在不同酸度(pH=1-14)的乙二醇/水(1:1)溶液中,在-100℃下的ESR波谱.发现在pH<1.0和pH>11范围内,二种配体均不能与VO(Ⅱ)生成络合物,当pH<1.0时,A=118×10-4T归属于[VO(H2O)5]2+;当pH>11时,A=90×10-4T归属于[VO(OCH2CH2O)2]2-.在1.4 < pH < 6之间,VO(Ⅱ)与phen生成三种不同络合物,在1.0 < pH < 7之间,VO(Ⅱ)则可与TMP生成四种络合物.本文推测了它们的可能结构.利用测得的波谱参数,计算了键参数和电子能级.利用电子光谱数据计算了晶体场参数.  相似文献   

3.
该文考察了VOSO4与1,10-邻菲啰啉(Phen)和3,4,7,8-四甲基-1,10-邻菲啰啉(TMP)在不同酸度(pH=1-14)的乙二醇/水(1:1)溶液中,在-100℃下的ESR波谱.发现在pH<1.0和pH>11范围内,二种配体均不能与VO(Ⅱ)生成络合物,当pH<1.0时,A=118×10-4T归属于[VO(H2O)5]2+;当pH>11时,A=90×10-4T归属于[VO(OCH2CH2O)2]2-.在1.4 < pH < 6之间,VO(Ⅱ)与phen生成三种不同络合物,在1.0 < pH < 7之间,VO(Ⅱ)则可与TMP生成四种络合物.本文推测了它们的可能结构.利用测得的波谱参数,计算了键参数和电子能级.利用电子光谱数据计算了晶体场参数.  相似文献   

4.
用光度法测定了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原卟啉Ⅸ二甲酯(PP)配合物与轴向配体吡啶(Py)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及产物分子的组成比,解释了实验结果,并探讨了Py轴向配位对上述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Y-型沸石上VO(H2O)42+的ESR波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元植  王立 《波谱学杂志》1987,4(4):289-296
本文报道了VO2+在Y型沸石上用不同温度灼烧处理之后测得的两种不同的ESR波谱。提出了VO(H2O)42+离子在沸石笼中的两种可能结构,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结构(Ⅰ)减少。到灼烧温度高于600。C时则结构(Ⅰ)完全消失,而对应于结构(Ⅱ)的A也渐渐变小,说明未偶电子离域性增大以致失去电子,V4+则被氧化成V5+。本文利用波谱参数计算了键参数和约化能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单核Zn(Ⅱ)配合物[Zn(2,6-PDA)(phen)H2O]·H2O (1)和双核Cu(Ⅰ)配合物{[Cu(μ-Ⅰ)(phen)H2O]·H2O}2 (2) (2,6-H2PDA=2,6吡啶二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单晶结构测试、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对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两种配合物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及固态时的荧光光谱及DMSO溶液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配合物1和2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出现在253和242 nm附近,相比于配体吸收峰均发生红移,在1和2中,主要呈现出中心金属离子微扰的phen的π→π*的跃迁,且吸收强度强于phen,说明中心金属离子与phen配位后,增加了有机配体在紫外区的吸收,利于配体对能量的吸收。1在DMSO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位于361,379和392 nm,在固态时的荧光发射峰为407,434和467 nm,2在DMSO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出现在422,443和461 nm,固态时荧光发射峰在442,469,501 nm,均呈现蓝光发射。配合物1和2的固态荧光发射光谱与相应的DMSO溶液中的发射峰相比分别红移55和23 nm,这是由于在固态时配合物1和2的分子中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配合物2中存在强烈的Cu(Ⅰ)…Cu(Ⅰ)相互作用,降低了体系前线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B3LYP(Becke, three-parameter, Lee-Yang-Parr)/6-311G**理论水平研究了Cu+和Cu2+离子与N-[2-羟基-1(S)-甲基]-N-甲基甘氨酸根负离子配体(PT)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重点讨论了配合物中的C-H Cu抓氢键结构. 计算表明, 当单个配体与Cu+结合时,配合物PT•••Cu(Ⅰ)结构中有C-H Cu抓氢键形成,C-H键伸缩振动频率显著红移,键长显著增大而被活化, 配体为三齿配体;当两个配体与Cu2+结合时,配合物PT•••Cu(Ⅱ)不存在C-H Cu抓氢键结构,配体为双齿配体. NBO及AIM理论分析均表明C-H Cu抓氢键属于一种较强的基团间相互作用,在强度和电子行为上与氢键弱相互作用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分子吸附于铜表面的反应活性特征及其吸附在三种不同取向晶面时的电荷转移以及成键情况,结果表明:BTA分子的亲电和亲核活性中心为N(1)、N(2)和C(5),在铜表面垂直吸附时为化学吸附,Cu原子的最外层价电子转移到N(2)原子上,两者形成配位键;BTA分子在三种不同取向的铜表面吸附时的吸附能大小为:Cu(110)x>Cu(100)x>Cu(111)x(x=T、B、H),T表示顶位,B表示桥位,H表示空位;BTA吸附在Cu(111)面的转移电荷量:T(顶位)>B(桥位)>H(空位).  相似文献   

9.
陈光华  张仿清 《物理学报》1988,37(7):1059-1064
本文研究了掺杂(B和P)和未掺杂的a-Si1-xCx:H和a-Si1-xNx:H膜在高温下的电子自旋共振(ESR)特性。ESR的测量是在温度连续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掺B的a-Si1-xCx:H和a-Si1-xNx:H膜的ESR吸收谱,可以分解成两种性质不同的ESR吸收谱的叠加(g1≈2.005和g2≈2.010),g1是硅悬挂键(Si)的贡献,g2是价带尾态定域化空穴的贡献。随温度的上升,定域化空穴的密度比Si下降得更快。在温度不太高时,定域化空穴的密度远大于Si,但在温度较高时,Si的贡献是主要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ESR和磁化率为手段研究了二钼半胱氨酯系列化合物,Na2Mo2(μ2-X)(μ2-Y)-O2(cyst)2(X=Y=O,(Ⅰ);X=O,Y=S,(Ⅱ);X=Y=S,(Ⅲ)),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离解的机制,并讨论了不同桥原子对该系列化合物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训生  董峰  鲍德松  杜志强 《物理学报》1993,42(7):1194-1198
本文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UPS)(He Ⅱ),低能电子衍射(LEED)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等方法研究了NO在Cu(110)表面吸附的光电子能谱。测量结果表明:在150K左右,NO在Cu(11O)表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解吸附过程。随着暴露量的不同,在Cu(110)表面形成的分解吸附分子是不同的。在NO5L暴露量时,主要形成O原子和N2O分子吸附。吸附的LEED图形仍然是(1×1)。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离子[Cu(A)2]2+(其中A=邻菲络啉(phen),联吡啶(bpy),乙二胺(en))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配合物的存在使DNA碱变性的pH增大,变性后增色效应减小。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Cu(phen)2]2+的加入迅速减弱。在DNA存在下,配离子被猝灭剂[Fe(CN)6]4-的发光猝灭程度减小。进一步研究了配体分子平面的大小对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且该作用随配体芳环平面的减小而减弱, 即[Cu(phen)2]2+>[Cu(bpy)2]2+>[Cu(en)2]2+。  相似文献   

13.
醋酸铜和多氮杂环配体配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温下 ,醋酸铜分别与 1,2 ,4 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充分研磨 ,能发生固相配位反应 ,研磨过程有醋酸逸出 ,杂氮配体取代了醋酸与Cu (Ⅱ )配位形成混配配合物 ,元素分析表征表明产物的组成为Cu(C2 H2 N3) (Ac)·H2 O和Cu (C6 H4 N3) (Ac)·H2 O。红外光谱图显示了杂氮配体的 CN ,醋酸的 CO 和水的O—H特征吸收。固相反应为合成新配合物提供了一条快速、温和及不需溶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晓荷  王冬杰  夏海平 《物理学报》2011,60(2):24210-024210
通过卟啉配合物Meso-四(4-羧基苯基)卟啉铜(简称Cu(Ⅱ)-TCPP)中的羧基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H2)3Si(OC2H5)3,KH550)中的氨基的相互化学作用,成功地把卟啉配合物接枝到KH550中,随着KH550中乙氧基的水解与聚合反应的进行,卟啉铜连接到固体介质中,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卟啉在无机固体介质中的掺杂浓度. 将反应产物与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H2CHCH2O(CH2)3Si(OCH3)3,KH560) 相杂化,形成物化性能良好、连接卟啉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用红外光谱表征了Cu(Ⅱ)-TCPP与KH550的化学反应产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Cu(Ⅱ)-TCPP的分子状态. 应用Z扫描技术研究不同Cu(Ⅱ)-TCPP掺杂浓度的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其三介非线性折射率n2达-1.1161×10-16 m2/W. 关键词: 非线性折射率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接枝 Meso-四(4-羧基苯基)卟啉铜  相似文献   

15.
林宜超  邹斌 《波谱学杂志》1984,1(5):451-458
本文测定了用溴乙烷部分季胺盐化聚4-乙烯基吡啶(EBQP4VP)-CU(Ⅱ)络合物的可见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研究了温度、配位体/Cu(Ⅱ)摩尔比、溶液的pH值和高分子配位体的季胺盐化度(Q)的变化对高分子-Cu(Ⅱ)络合物配位结构的影响。在配位体/Cu(Ⅱ)摩尔比20:1下,随着溶液pH值增大,或是Q值减小,溶液的比浓粘度下降,因而高分子链形态趋于卷曲,催化氢醌的氧化活性增大,此时高分子-CU(Ⅱ)络合物[CuL4](L为高分子配位体)的配位结构呈四方畸变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含硬币金属和四硒代钼酸盐的异金属硒簇合物的95Mo NMR研究结果和含膦配体Mo(W)-Cu(Ag,Au)-Se配合物的31P NMR谱学性能。发现不同硬币金属对95Mo核的化学屏蔽效应顺序为Au > Cu > Ag;对系列Mo-Cu-Se化合物的95Mo NMR研究结果表明:95Mo NMR的化学位移和线宽不仅与配位的Cu原子数目有关,而且对结构的变化特别敏感;[MoSe4]2-离子的相对四个方向被Cu+配位后,其Mo核的屏蔽基本饱和;外围配体对95Mo NMR数据影响甚微。同时还用动态95Mo NMR谱技术跟踪配体的取代反应和从MoCu4到MoCu10核的簇骼转变过程。此外,还讨论了这些化合物在不同构型之间,同一构型不同金属中心和不同配体基团的31P NMR化学位移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江涛  杨志勇 《波谱学杂志》1996,13(2):113-120
在不同pH条件下以N-烷基亚胺二乙酸[R-N (CH2COOH)2,R=Me,i-Pr,n-Pr,HO-Et]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二氨铂(Ⅱ)类配合物.13C NMR (20MHz)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配体均以N、O与铂配位,配位方式不随合成时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弱酸条件下,配合物处于交换平衡状态,平衡常数由不同pH下未配位羧基碳的化学位移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利用双极性高压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空气中激励产生了相对大面积的放电等离子体。其中,高压电极、地电极均为圆柱形金属,放电反应器由20组相间排列的阵列式线型高压电极和套有介质管的阵列式线型地电极组成。利用电压探头、电流探头、示波器等测量了放电电压和放电总电流,并计算得出了放电的实际电流。利用光纤、光栅光谱仪、CCD等测量了波长范围在300~440 nm和766~778 nm的发射光谱,即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包括Δν= +1, 0, -1, -2, -3、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比较了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的各个振动峰和各个活性物种的发射光谱强度,以及这些发射光谱强度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变化。测量了N2(C3Πu→B3Πg, 0-0)的二次、三次衍射光谱,与原始光谱在转动带、背景光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二次衍射和原始光谱之间的峰值比。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 Δν=+1, 0, -1, -2)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 (B2Σ+u→X2Σ+g, 0-0)模拟了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对等离子体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放电的电压和计算得到的放电电流发现,当脉冲峰值电压为22 kV,脉冲重复频率为150 Hz时,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电流在正脉冲、负脉冲两个方向上均可达75 A左右。通过诊断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发现,在测量的波长范围内,放电产生的活性物种主要有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在脉冲峰值电压22~36 kV的变化范围内,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发射光谱强度始终保持最强,N2 (B3Πg→A3Σ+u)次之,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较弱。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的所有振动峰,以及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均随之升高。通过比较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原始、二次衍射、三次衍射光谱发现,二次、三次衍射光谱的转动带更清晰,但三次衍射光谱的背景更强,因此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的二次衍射光谱更有利于模拟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通过比较模拟得到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发现,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 Δν=-2)在N2 (C3Πu→B3Πg)四个谱带Δν=+1, 0, -1, -2中最适于模拟等离子体振动温度,而利用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 (B2Σ+u→X2Σ+g,0-0)模拟得到的等离子体转动温度要比N2 (C3Πu→B3Πg, Δν=-2)的模拟结果高约10~15 K。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由N2 (C3Πu→B3Πg, Δν=-2)和N+2 (B2Σ+u→X2Σ+g, 0-0)模拟得到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均出现了略微上升的趋势,而利用N2 (C3Πu→B3Πg, Δν=-2)模拟得出的振动温度则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水杨醛为原料,通过与混酸作用制备了5-硝基水杨醛,将其与盐酸氨基脲缩合制备出一种Schiff碱配体, 用Cu(Ⅱ)和Zn(Ⅱ)分别与配体在70 ℃左右的恒温水浴中反应1.5 h,合成出了新型Schiff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和测试,采用蛋氨酸光照法测定了配合物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结果表明,该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组成确定,热力学稳定性高,在核黄素光照产生-2的体系中,配合物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对超氧离子有很强的催化歧化作用,尤其是双配体铜配合物活性最强,对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无论是控制一定的pH值(约5及8.5)把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H_2L~3)和三水合硝酸铜混合后回流——直接法,还是把邻氧乙酸苯甲醛、三水合硝酸铜、乙二胺混合后回流——模板法,H_2L~3都能与铜离子形成1:1的单核配合物,经分离后得到固体配合物。本文测定了配合物的元素组成、差热曲线、在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红外特征吸收峰值,并据此推断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结果表明:(1)端基羧酸根离子要与中心Cu(Ⅱ)离子配位只能从轴向配位;(2)在这一类配体中,芳基醚氧原子对形成稳定的固体Cu(Ⅱ)配合物有重要作用;(3)H_2L~3和Cu(Ⅱ)形成的配合物是六配位的畸形八面体的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