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是最富活力的数学转化方法之一 .恰当地运用这一方法解题 ,能收到以简驭繁、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以各类竞赛题为例说明 .一、构造方程例 1 已知a ,b ,c三数满足方程组a +b =8,ab -c2 + 82c =48.试求方程bx2 +cx -a=0的根 .( 2 0 0 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解 ∵ a +b =8, ab =c2 -82c +48,∴ a ,b是方程x2 -8x +c2 -82c + 48=0的两根 ,则Δ =82 -4 (c2 -82c + 48)≥ 0 ,即  -4 (c -4 2 ) 2 ≥ 0 .∴ c =42 .代入方程 ,得x2 -8x + 16=0 ,解之得a =b =4.∴ …  相似文献   

2.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 .运用数学思想求代数式的值是初中数学比较常见的问题 ,特别是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应用比较多 .下面举例谈谈数学思想在代数式求值中的应用 .一、整体思想例 1 已知a≠ 0 ,b≠ 0 ,且 1a +1b =4 ,那么4a+3ab +4b- 3a+2ab - 3b=.(第九届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题 ) .分析 :原式视 1a+1b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再用已知条件代入便求得所求代数式的值 .解 :∵a≠ 0 ,b≠ 0 ,∴ab≠ 0 .用ab分别除原式的分子分母得 ,原式 =4b+3+4a- 3b+2 - 3a=4 ( 1a+1b) +3- 3( 1a+1b) +2.∵ 1a+1b=4 ,∴原式 =4× 4…  相似文献   

3.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是 :a3+b3=(a +b) (a2 -ab +b2 ) ;a3-b3=(a -b) (a2 +ab +b2 ) .它们又可简单变形为 :a3+b3=(a +b) 3-3ab(a +b) ;a3-b3=(a -b) 3+3ab(a -b) .灵活应用这组公式 ,不但可以使问题快捷方便得解 ,而且常常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举例说明这组公式的应用 .一、正用(第九届“希望杯”初一试题 )计算783+2 2 3782 -78× 2 2 +2 2 2 .解 设 78=a ,2 2 =b ,则 原式 =a3+b3a2 -ab+b2 =(a +b) (a2 -ab+b2 )a2 -ab+b2=a +b=1 0 0 .二、逆用(第七届“希望杯”初二培训题 )计算1 9…  相似文献   

4.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在近几年的各类初中数学竞赛中 ,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试题频频出现 ,备受青睐 .常见的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竞赛题有如下几种 ,供读者参考 .一代数式的条件求值1.求对称式的值例 1 如果a、b是质数 ,且a2 -13a +m =0 ,b2 -13b+m =0 ,那么 ba+ ab的值为 (   ) .(A) 12 32 2 (B) 12 52 2 或 2 (C) 12 52 2 (D) 12 32 2 或 2(2 0 0 1年TI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解 当a =b时 ,ba+ ab=1+ 1=2 ;当a≠b时 ,a、b是方程x2 -13x +m =0的两根 ,所以a +b =13 .又a、b是质数 ,所以…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数学》2 0 0 2年 5月上期课外练习中 ,杨大为先生提出如下不等式 :设正实数a、b满足a +b =1,求证 :1+a2 + 1+b2 >2 2 -1.若将此不等式下界加强且给出上界 ,则更能体现其严密性及简洁性 .其结果为 :5≤1+a2 + 1+b2 <1+ 2 ,以下给出两种证法 .证法 1  (放缩法 )∵ a、b∈R+ , a +b =1,∴  0 <ab≤14 .∴ a2 +b2 =1-2ab≥ 12 .∵  (1+a2 + 1+b2 ) 2  =2 +a2 +b2 + 2 1+a2 +b2 +a2 b2  =2 +a2 +b2 + 2 2 -2ab + (ab) 2  =2 +a2 +b2 + 2 1+ (1-ab) 2 ≥ 2 + 12 + 2 1+ (1-14 ) 2  =52 +…  相似文献   

6.
一个条件不等式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理 1 设a ,b∈R ,且a b =1 ,则ab 1ab≥ 414.(当且仅当a =b =12 时 ,等号成立 )证 ab 1ab≥ 414 4a2 b2 - 17ab 4≥ 0 ( 4ab - 1 ) (ab - 4 )≥ 0 ;∵ab =(ab) 2 ≤ ( a b2 ) 2 =14,∴ 4ab≤ 1 ,而又知ab≤14<4,故 ( 4ab - 1 ) (ab - 4 )≥ 0成立 ,即ab 1ab≥ 414获证 .1 巧用ab 1ab≥ 414解题 例 1 设x ,y∈R ,解方程组x y =1 ,( 2x 3y) ( 2 y 3x) =49.解 考察 49=4xy 9xy 1 2 =4(xy 1xy) 5·1xy 1 2≥ 4·414 5·4 1 2 =49,可见当x …  相似文献   

7.
题 若a >0 ,b >0 ,且a b =1,证明    (a 1a) (b 1b)≥2 54 ( 1)思考 1 若用均值不等式a 1a ≥ 2去证 ,得不到要证明的结论 .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利用条件a b =1.为了利用这一条件 ,须将 ( 1)的左边变形 .∵a ,b∈R ,a b =1,∴ 0 <ab≤ 14 .∴  (a 1a) (b 1b) =a2 b2 a2 b2 1ab  =a2 b2 1- 2ab 1ab =1ab[(ab - 1) 2 1] ≥ 4 [( 14 - 1) 2 1] =2 54 .当且仅当a =b =12 时等号成立 .思考 2 ∵ 0 <ab≤ 14 ,∴ (a 1a) (b 1b) =ab 1ab ba ab…  相似文献   

8.
如果两实数a ,b满足a +b =0 ,则ab≤0 .应用这个结论解答一些竞赛题十分简捷 .现举例说明 .例 1 x ,y ,z均为实数 ,解方程组x + y =2xy -z2 =1①②(1987年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 )解 由①得  (x -1) + (y -1) =0 .∴ (x -1) (y -1) =xy-(x + y) + 1≤0 ③①、②代入③得  (x -1) (y -1) =z2 ≤ 0 ,∴ z =0 , x -1=y -1=0 .故方程组的解是 x =1,y =1,z =0 .例 2 已知实数a ,b ,c满足a +b +c =0 ,abc=8.求c的取值范围 .(第一届“希望杯”初二数学竞赛 )解 由已知 (a + 12 c) + (b + 12 c)…  相似文献   

9.
题 1 已知实常数a >0 ,b >0 ,0 <θ <π2 ,求 y =asinθ+ bcosθ的最小值 .当我试图去解这道题时 ,几经努力都没成功 ,失败使我陷入深思中 .忽然 ,我头脑中浮现出我曾做过的一道题 :题 2 已知实常数a >0 ,b >0 ,且x + y=1,求 y =ax+ by 的最小值 .这道题可以这样来解 :y =ax+ by=(ax + by) (x + y)=a + ayx + bxy +b≥a + 2ab +b=(a +b) 2 .其中当且仅当ayx =bxy ,即 xy=ab 时等号成立 .题 1、题 2很相似 ,但题 2有变量约束条件x + y =1,而题 1隐含条件sin2 θ +cos2 θ …  相似文献   

10.
韦达定理 :“若实数x1 、x2 是方程ax2 +bx +c =0 (a≠ 0 )的两个根 ,则有x1 +x2 =-ba ,x1 ·x2 =ca” .其逆定理是 :“若实数x1 、x2 满足x1 +x2 =-ba,x1 ·x2 =ca,则x1 、x2是方程ax2 +bx +c =0 (a≠ 0 )的两根” .韦达定理是初中数学中一个充满活力的定理 ,不但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是一个命题的热点 ,而且其逆定理在初中数学竞赛题中应用也较多 .现举例如下 :例 1 已知实数a、b满足a2 +ab +b2 =1,且t =ab -a2 -b2 ,那么t的取值范围是.(2 0 0 1年TI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解 由a2 +…  相似文献   

11.
例题  (1)已知 |a| <1,|b| <1,求证 :a +b1+ab <1.(2 )设a ,b∈R+ ,且b <2a ,求证 :ab <2 <2a +ba +b .分析 将 (1)中的结论改写为 -1<a +b1+ab<1,与 (2 )中的结论比较易发现 ,两题的结论都具有P <N <M的形式 ,于是我们对两个问题作统一的一般化处理 (构造二次函数证明不等式 ) .设 f(x) =x2 -(M +P)x +M·P =(x -M) (x -P) ,则有P <N <M f(N)<0 ,故要证P <N <M ,只须证 f(N) <0即可 .证明 (1) 令P =-1,M =1,N =a +b1+ab,构造函数 f(x) =x2 -1.∵ f(a +b1+ab) =(a +b…  相似文献   

12.
若不等式两边各项的次数相等 ,不妨称之为齐次不等式 .如均值不等式中 ,a2 +b2 ≥2ab ,是齐二次不等式 ,a +b+c3 ≥ 3 abc是齐一次不等式 ,对某些非齐次不等式的证明 ,若能结合题设条件 ,将低次项的次数适当升高 ,从而将原不等式转化为齐次不等式来处理 ,往往会产生出奇制胜的解题效果 .例 1 已知a、b、c∈R ,且a+b +c=1.求证 :ab +bc+ca≤ 13 .分析 所证不等式左边是二次式 ,右边是一个常数 ,即零次式 .由已知 a +b+c =1,∴    (a+b+c) 2 =1,从而所证不等式可化为齐二次不等式ab +bc+ca≤ 13 (a +b+c) 2 ,即 a2 +b2 +c2 ≥ab +bc+ca .而 左边 -右边= 12 [(a-b) 2 +(b -c) 2 +(c -a) 2 ] ≥ 0 ,∴ 原不等式成立 .例 2 已知 p3 +q3 =2 .求证 :p+q≤ 2 .分析 所证不等式左边为一次式 ,右边为零次式 ,考虑到已知等式是一个三次式 ,从而将所证不等式两边立方 ,得 (p+q) 3 ≤ 8,∵ p3 +q3 =2 , ∴  8=4( p3 +q...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数学第二册 (上 ) (必修 )中 ,有以下几道例、习题 :1)已知a ,b ,c都是正数 ,求证 :(a +b) (b +c) (c +a)≥ 8abc(P11练习第 1题 )(1)2 )已知a ,b ,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 :a(b2 +c2 ) +b(c2 +a2 ) +c(a2 +b2 ) >6abc(P14例 5 )(2 )3)如果a ,b ,c为正数 ,那么    a3+b3+c3≥ 3abc (3)当且仅当a =b =c时上式取“ =”号 (P2 4阅读材料 :n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 .4 )已知a ,b ,c是正数 ,且不全相等 ,求证 :2 (a3+b3+…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中的定义有许多“不等于零”的规定 ,应予以强调和重视 .一、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项系数“不等于零”要使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它有唯一解的条件成立 ,教材将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 +b =0和最简形式ax =b中的a规定不等于 0 .例 1 若方程 x -ba =2 -x -ab 有唯一解 ,则字母a、b之间的关系式是 .(代数第二册第 90页例 2的变形 )分析 方程可化为 (a +b)x =(a +b) 2 ,要使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只需a +b≠ 0 ,即a≠ -b .二、同底数幂相除时 ,底数“不等于零”在同底数幂的除法中 ,为了确保零指数幂 ,负整…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上有一个著名的“2 =1悖论” .通过证明得出 2 =1的结论 .具体过程如下 :证明 设a =b ,则a2 =ab .a2 -b2 =ab -b2 .(a +b) (a -b) =b(a -b) ,a +b =b ,b +b =b ,2b =b ,2 =1.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证明 ,其实并不严密 .第 4步 (a +b) (a -b) =b(a -b)到第 5步a +b =b ,是两边同时除以 (a -b) ,但我们假设a =b ,所以a -b =0 ,因此我们是在两边同时除以 0 ,于是出现了悖论 .利用这个悖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分式方程增根的问题 .为了明晰起见 ,将这几步重新书写于下 ,并添补上最关键的一步 .(a +b) (…  相似文献   

16.
龚婷  宋庆 《数学通讯》2001,(12):47-47
第 4 1届 (2 0 0 0年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 2题是 :设a ,b ,c是满足abc=1的正数 ,证明 :(a - 1 1b) (b - 1 1c) (c - 1 1a)≤ 1(1)我们猜测 ,该题是以 1983年瑞士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 2题为背景编制的 :设a ,b ,c是正数 ,证明 :abc≥ (b c-a) (c a -b) (a b -c) (2 )事实上 ,将 (2 )式变形 ,可得(ba - 1 ca) (ac - 1 bc) (cb - 1 ab)≤ 1,于上式 ,令 ba =a′ ,ac =b′ ,cb =c′,则a′ ,b′ ,c′为满足a′b′c′ =1的正数 ,并成立(a′ - 1 1b′) (b′ - 1 1c′) (c′ - 1 1…  相似文献   

17.
二次根式的定义为 :式子 a(a≥ 0 )叫做二次根式 .这一定义中的条件a≥ 0极为重要 ,同学们在学习时应特别注意并在解题时充分利用 .现分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一、若a有意义 ,则a≥ 0例 1 要使根式 1-x有意义 ,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2 0 0 2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试题 )解 :要使 1-x有意义 ,必须 1-x≥ 0 ,得x≤ 1.例 2 ab≠ 0 ,则等式 - - ab5=1b3 -ab成立的条件是 (  ) .A .a >0 ,b>0   B .a >0 ,b <0C .a <0 ,b >0D .a <0 ,b <0( 2 0 0 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试题 )解 :∵ - - ab5=1b3 -ab ,∴b3 <0 ,…  相似文献   

18.
《数学通报》2002,(10):47-48,F003
20 0 2年 9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 91 已知实数a ,b ,c满足不等式|b-c|≥3|a|,|c-a|≥ 3|b| ,|a-b|≥ 3|c| ,求证 :a+b+c=0 .(南昌大学附中 宋庆  3 3 0 0 2 9)证明 因为a ,b,c∈R ,|b-c|≥ 3|a|,所以 (b-c) 2 ≥ 3a2 ,所以 3a2 -b2 -c2 +2bc≤ 0 ,同理得 3b2 -c2 -a2 +2ca≤ 0 ,3c2 -a2 -b2 +2ab≤ 0 ,以上三式相加 ,便得a2 +b2 +c2 +2bc+2ca+2ab≤ 0 ,所以 (a+b +c) 2 ≤ 0 ,所以a+b+c =0 .1 3 92 数列 {an}中 ,an =n3·Π99i=1(n2…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第 4 2届IMO的第 2题是 :设a ,b ,c∈R ,且abc =1.求证 :(a - 1 1b) (b - 1 1c) (c - 1 1a)≤ 1( 1)此题是一道陈题的变形 .事实上 ,由abc =1,不妨设a =xy ,b =yz ,c=zx (x ,y ,z∈R )代入 ( 1)式 ,得( xy - 1 zy) ( yz - 1 xz) ( zx - 1 yx)≤ 1 (x z - y) (x y -z) ( y z -x)≤xyz . ( 2 )( 2 )式是 1983年瑞士国际数学竞赛题之一 .关于它的证明较多 .其中最简单的莫过于如下证法 :由 x2 ≥x2 - ( y -z) 2=(x y -z) (z x - y) ,y2 ≥ ( y z -x) (…  相似文献   

20.
李昭平 《数学通报》2002,(9):22-22,21
原国家教委《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一(上)》(北师大版)配套基础训练上有这样一个题目 :已知a、b、c是互不相等的正实数 ,且a +b+c =1 ,求 1a +1b +1c 的取值范围 .1 问题提出的背景本题的常规解法是 :①因为a>0 ,b >0 ,c>0 ,所以a+b +c≥ 3 3abc,1a +1b +1c ≥ 33abc,所以 (a+b+c) 1a +1b +1c ≥3 3abc· 33abc=9.而a +b+c=1 ,所以 1a +1b+1c ≥ 9,当且仅当a=b =c时等号成立 .又已知a≠b≠c,所以 1a +1b +1c >9.故1a+1b +1c 的取值范围是 (9,+∞ )但学生独立练习时 ,很多人出现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