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最近在一本《高考数学模拟题》中见到这样一道题:题1当a、d∈N时,等差数列{a+(n-1)d}(n∈N)中,是否含有无穷的等比数列?试加以证明.原书的解答是这样的:设{bm}为等比数列,今b1=a1=a,b2=a+ad=a(1+d),…,bn=a(1+d)(m-1).令an=a+(n-1)d,利用数学归纳法,只需证明bm∈{an}.当m=1时b1=a∈{an},设m=k时命题成立,即bk∈E{an},则h一a(1+d)‘-‘一a十id(tEN),当m—k-I-1时,h+l一a(1十的‘一。(1十N‘-‘(1十山一(a+id)(1+d)一a+(a-f--l+id)d一a+pd.其中P—a… 相似文献
2.
高考试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题在书外,根在书内”这个原则为高三复习指明了方向.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两种重要且应用广泛的有通项公式的数列.高考中的递推数列也大都是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新数列”.其递推关系的给出,有的比较隐蔽,只有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及灵活应用,才有可能把题目中的隐性递推关系转化为显性递推关系,由递推关系解决了通项公式,数列中的其它问题便可以轻松解决. 相似文献
3.
定理 如果Sn=1^m+2^m+3^m+…+n^m(m∈N),那么存在g(n)=λ1n^(m+1)+λ2n^m+λ3n^(m-1)+…+λmn^2和常数k,使数列{Sn-g(n)}成为公差为k的等差数列,其中λi(i=1,2,…,m)和k由下述方程组给出: 相似文献
4.
<正>数列求和问题,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相关题型千变万化,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利用"错位相减法"与"裂项相消法"求解的两类求和问题尤为突出.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时,繁琐运算有时总使人望而却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解时,剩余若干项有时常叫人丢三落四.结合2013年的高考题介绍"构造常数列"的办法,来解决这两类问题,以藉读者.类型一、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的数列 相似文献
5.
数列求和问题,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相关题型千变万化,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利用"错位相减法"与"裂项相消法"求解的两类求和问题尤为突出.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时,繁琐运算有时总使人望而却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解时,剩余若干项有时常叫人丢三落四.结合2013年的高考题介绍"构造常数列"的办法,来解决这两类问题,以藉读者. 相似文献
6.
有些数学问题,乍看上去,与数列没有丝毫联系,但仔细研究其结构特征后,又可通过构造基本数列模型使问题巧妙获解,本文略谈构造等差数列解决几类常见的非数列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些数学问题,乍看上去,与数列没有丝毫联系,但仔细研究其结构特征后,又可通过构造基本数列模型使问题巧妙获解,本文略谈构造等差数列解决几类常见的非数列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1]给出四个有用的正项等差数列不等式,由于原证明技巧性较强,加之定理内容不易记忆,因此直接应用比较困难.本文采用构造数列,将一端看成数列的和(或积),另一端设想成新数列的和(或积),即利用S=b1+b2+…+bn(或Tn=b1·b2·…·bn)得出bn,从而证明两数列相应项的大小,此时用分析法进行证明,方向明确。推理容易. 相似文献
9.
<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所以数列也可能存在周期性问题.对于数列{an},若存在一个确定的正整数T,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n,都有an+T=an成立,则称数列{an}是周期为T的数列.根据这个定义判断数列的周期性时,我们 相似文献
10.
11.
对等差数列两种“等价形式”的认识候光林(河南平顶山市教委教研室467001)贵刊95年11期《等差数列的若干等价形式》一文,给出了等差数列的“六种”等价形式,其中:“形式之五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下列条件相互等价:(1){an}是等差数列... 相似文献
12.
文[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了由递推式an 1=can daan b确定的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只要方程ax2 (b-c)x-d=0有根(包括复数根),都可用[1]的方法求解;若无根,则a=0,b=c,d≠0,得{an}是等差数列.[1]中对数列{an}的各项取倒数时,应要求an≠0(n∈N*)).受[1]的启发,笔者研究了由递推式an 1=c 相似文献
13.
第一类逆推关系式为an kan-1 b=0(k≠0且k≠-1). 这一类数列可转化成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要转化成等比数列就需要将其转化为bn/b(n-1)=q的形式,如何进行转化呢?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列{an}的如下两类变换:an=a1+(a2-a1)+(a3-a2)+…+(an-an-1)及an=a1a2a1a3a2…anan-1(ai≠0,i=1,2,…,n-1)不仅能简便地推导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而且灵活运用它们还能简捷、... 相似文献
15.
对等差数列两种“等价形式”的再认识吴康李夏萍(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510631)(广东实验中学510055)文[1]给出等差数列的六种“等价形式”.文[2]认为最后两种不成立.本文将证明第六种是成立的,并修改第五种使之成立.先把文[1]最后两种“等价形... 相似文献
16.
17.
2010年3月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有这样一道题目:题1对于给定数列{cn},如果存在实数p,q,使得cn+1=pcn+q对于任意n∈N*都成立,我们称数列{cn}是M类数列.(1)若an=2n,数列{an}是否为M类数列?若是,指出它对应的实常数p,q;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数列{an}满足a1=2,an+an+1=3.2n(n∈N*),若数列{an}是M类数列,求数列{an}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等差数列是中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特殊的数列之一,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已知{an}成等差数列,当am=n,an=m时,则有am+n=0;(2)已知{an}成等差数列,当sm=n,Sn=m时,则有Sm+n=-(m+n).对于上述两个重要的结论,可用列方程来证明,运算过程较烦,若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