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膨胀石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胀石墨为吸附剂,研究它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情况。主要探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膨胀石墨粒度及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膨胀石墨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速率较快;最大吸附量约为259.50μg/g,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尺寸分别为50 nm和3μm的一水草酸钙(COM)和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对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差异,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AOT)、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探究了尿液中带不同电荷的分子对纳米、微米尿微晶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大小为AOTCTABNP-40,即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最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最小;晶体尺寸相同时,COM的吸附能力稍大于COD;吸附表面活性剂后,晶体表面的ζ电位绝对值都增大,有利于抑制晶体的团聚和沉降。提出了晶体吸附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模型。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与纳/微米COM、COD晶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吸附量越大,沉降越慢,对晶体悬浮液的稳定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尺寸分别为50 nm和3 μm的一水草酸钙(COM)和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对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差异,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AOT)、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探究尿液中带不同电荷的分子对纳米、微米尿微晶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在纳/微米COM、COD晶体上的吸附量;采用ζ电位仪测定吸附不同表面活性剂后晶体表面的ζ电位;检测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后悬浮液的沉降系数。结果: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大小为AOT > CTAB > NP-40,即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最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最小;晶体尺寸相同时,COM的吸附能力稍大于COD;吸附表面活性剂后,晶体的ζ电位绝对值都增大,有利于抑制晶体的团聚和沉降。提出了晶体吸附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模型。结论: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与纳/微米COM、COD晶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吸附量越大,沉降越慢,对晶体悬浮液的稳定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电化学法、红外光谱法、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等)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82篇)。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的吸附以及各种表面活性剂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外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提高Cd(Ⅱ)的吸附量,而外加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生剂则降低Cd(Ⅱ)的吸附量,最后提出 性炭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8.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不仅对模拟生物体系电子传递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传感器的构筑提供了理论基础。遗憾的是,蛋白的直接电化学在裸电极上很难实现,许多研究者通过在电极上引入表面活性剂来克服该缺点.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蛋白与电极之间才能实现直接电化学?甚至促进蛋白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速率?因此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电极表面上的形态非常必要.我们主要讨论不同乙氧基单元的表面活性剂与蛋白之间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子转移过程.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活性剂提供给蛋白不同的微环境.当表面活性剂的乙氧基链长达到最佳值时,该修饰电极能固载更多的蛋白.我们利用紫外光谱法检测蛋白在固载过程中是否变性,同时也对所构筑的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分光光度和核磁共振两种实验方法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记作n-Sf)胶束对漂蓝6B(ECAB)及其金属络合物的增溶增敏作用。n-Sf对金属络合物的增溶增敏作用发生在胶束的极性部分与非极性部分的交界处,故n-Sf分子中的烷基链与聚氧乙烯链是否直接相联,会影响到金属-ECAB络合物的吸收光谱形状、λ_(max)和ε值。n-Sf胶束增溶ECAB,会抑制ECAB的酸式离解。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不同生长期小麦叶片,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小麦叶片表面接触角,考察浓度对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润湿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浓度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吸附量(ΓLV)和固-液界面吸附量(Γ'SL)相似,但吸附量较少形成了不饱和吸附层,接触角保持不变,其润湿状态为Cassie-Baxter状态;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液滴突破叶片表面三维立体结构中存在的钉扎效应,取代空气层而处于Wenzel状态,接触角陡降,同时Γ'SL/ΓLV远大于1;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形成饱和吸附层,并产生毛细管效应,使溶液在小麦叶片三维立体结构中产生半渗透过程,此时接触角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于pH10.0~11.0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在TritonX-100存在下,铊(Ⅲ)与2-羟基-3-羧基-5-磺酸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HCS-DAA)形成组成比为1∶3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对比度分别为510nm和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5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70mg/L,室温下显色反应立即完成,配合物至少稳定2h。方法用于水样、烟叶和煤灰中痕量铊的分析,回收率为90.0%~101.4%,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6%。  相似文献   

12.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Quercus infectoria natural dye on cotton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the cationic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and anionic (sodium lauryl sulfate; NaLS) surfactan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three temperatures, namely, 40°C, 50°C, and 60°C. On increasing the surfactant content in the surfactant-dye mixture, the initial rate of adsorption (h i)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t equilibrium (q e) were found to increase while pseudo-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 (k 2) was found to decrease. The retarding effect of surfactant on k 2 was in order of CTAB > NaLS. The activation parameters for adsorption process have been evaluated in each case, and the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process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用新试剂1-(对偶氮苯)-3-(2-吡啶)-三氮烯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显色反应有很好的选择性,常见离子除镉外,基本上不干扰。  相似文献   

14.
铜(Ⅱ)-铬天青S-过氧化氢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氨水介质中,痕量铜对过氧化氢氧化铬天青S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个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20ng/mL,检出限为5.59×10~(-11)g/mL,并用于铝合金标准样品,环境标准样品和自来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苏小笛  朱敏 《应用化学》1997,14(3):33-36
本以β-环糊精(β-CD)和表面活性剂为增效剂,分别研究了它们对以Fe-meso-(四(4-磺基苯)卟啉)(Fe-TPPS4)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苯酚衍生物显色反应的速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发现β-CD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该体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3×10^-3mol/Lβ-CD存在下,测定H2O的灵敏度比献报道的提高了1.56倍,利用SDBS深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试剂 1 ,5-二 ( 2 -羟基 - 5-溴苯 ) - 3-氰基甲 ( HBPCF)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p H=3.6的乙酸 -乙酸钠介质中 ,Cu( )与 HBPCF反应生成蓝色配合物 ,在 630 nm处有最大吸收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8× 1 0 4 L· mol- 1· cm- 1,Cu( )浓度在 0~ 2 5μg/2 5m L范围中皆服从比耳定律。该试剂在此条件下选择性很好 ,可应用于茶叶、绿豆及铝合金中微量铜的直接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吸附过程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气体传感器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一些小分子与氧化物的作用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SnO2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是适合用于催化有机物的光催化剂,同时由于SnO2在易燃易爆危险气体和有机物的检测等方面有着特殊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1-3].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分子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微结构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核磁共振测定自旋-晶格、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1,t2)、自扩散系数(D),用2DNOESY技术对正十四烷基硫酸钠、β-戊基壬烷基硫酸钠和β-戊基壬烷基聚氧乙烯醚(4)硫酸钠三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进行了观测,烷烃链各基团的t2/t1值给出了这三类分子形成各自胶束的水合层位点信息以及烷烃链在胶束内核中堆积程度的比较,自扩散系数结果表明,β-戊基壬烷基硫酸钠比正十四烷基硫酸钠形成的胶束的水合动力学半径小,但β-戊基壬烷基聚氧乙烯醚(4)硫酸钠形成的胶束水合动力学半径明显大于其它两类表面活性剂胶束,2DNOESY谱图提供了β-戊基壬烷基聚氧乙烯醚(4)硫酸钠分子中聚氧乙烯基键在胶束外层卷曲排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含Cu复合氧化物对NO和CO吸附和活化的TP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MS-TPD法并结合XRD、化学分析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K2NiF4结构La2-x(Sr,Th)xCuO4±λ系催化剂中三个典型样品LaSrCuO4、La2CuO4和La1.7Th0.3CuO4对NO、CO及CO+NO等小分子的吸附性能和活化规律。结果表明:NO吸附量的大小与催化剂中氧空位含量有关,吸附强度和脱附峰种类与金属离子氧化态有关。CO在氧缺陷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的吸附是首先变为碳酸根,并在高温以CO2物种脱出.在NO和CO的共吸附过程中,有关NO的吸、脱性能与单独NO-TPD中NO的吸脱附规律相似,表明NO在NO+CO共吸附的竞争吸附过程中,优先吸附起决定作用,而受CO的影响较小.NO的吸附是NO活化分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显色剂2-羧基-4-溴苯重氮氨基-4-苯基-2-噻唑与铂显色反应。在混合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SDS存在下,于pH7.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铂(Ⅳ)与该试剂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1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9×105L·mol-1·cm-1,铂量在0.01~2.0mg/25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催化剂中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