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本文基于结构极限分析和安定分析的温度参数法,研究了线性规划的并行算法,温度参数法求解的关键是线性规划的求解效率,在分布式布储的多处理机系统上,采用了线性规划的分块单纯形法。对相当于大量工况的结构,子结构是一个很好的并行结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梳齿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微机械结构在工作中受到预载电压、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输出具有非线性,研究指出这种非线性度和微机械结构的闭环位置相关.为了明确非线性度的来源,将从其系统模型入手分析,给出闭环状态和输出非线性度的定量关系.此外,环境因素也会通过加力电路间接的影响闭环系统的输出造成非线性度,文中将着重研究预载电压对称性和环境温度这两个重要的环境因素通过检测电路影响输出线性度的情况,并给出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桥梁工程中含弯曲刚度斜拉索的面内面外内共振问题.描述了工程中斜拉索变形的三种状态,考虑弯曲刚度、大变形及垂度等因素,忽略斜拉索纵向惯性力的影响,运用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含弯曲刚度的斜拉索面内面外耦合偏微分控制方程,采用Galerkin方法对偏微分方程离散,并运用多尺度摄动方法进行了求解,获得了斜拉索可能存在的内共振模式,以工程中一根斜拉索为例,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列出了斜拉索前10阶面内面外振动频率,找出面内面外可能产生内共振的模态,分别研究了主共振条件下斜拉索面内和面外1:1、2:1内共振情形,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空间运动刚体的加速度投影定理王允地,侯东生(西北轻工业学院机械系,咸阳712081)1定理的提出作空间一般运动的刚体,其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两点连线上投影相等,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速度投影定理。但两点加速度在两点连线上投影的关系如何,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8.
现有结构力学教材中, 一般只给出沿梁截面高度方向线性分布温度变化时的载常数. 而工程上更常见的是非线性分布的温度变化. 本文根据弹性理论首先推出了静定梁在温度变化作用下的杆端位移. 在此基础上, 用力法导出了单跨超静定梁在非线性温度作用下的载常数, 并给出了温度沿截面高度按照指数规律变化时的杆端力, 可供混凝土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增量热场理论,温度变化影响下索梁结构会形成新的热应力平衡状态.因此基于已有的索梁结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结合与斜拉索张拉力和垂度相关的无量纲参数,重新建立考虑温度变化影响下索梁结构面内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其面内非线性运动方程.接着开展特征值分析,得到包含温度效应的索梁结构面内振动频率的超越方程及模态振型函数.通过算例研究温度变化对不同刚度比的索梁结构影响,得到其前四阶面内振动的模态频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面内模态频率受温度变化影响明显,其影响程度与刚度比大小和模态的阶数密切相关,温度变化对低阶模态频率的影响比对高阶模态频率影响更为复杂;升温和降温对索梁结构面内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对称;此外温度变化会导致频率偏转点的位置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求解一类相当普遍的三维运动接触问题的分析解法,并且把仅仅对静态接触问题成立的 定理推广到动力学情形,作了严格证明。作为例子,对接触区为椭圆的情形给出了积分形式的解,并且作了数值计算,由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运动压体速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含缺陷轴对称体的安定与极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力安全定理得到了计算轴对称体安定与极限载荷的统一格式,采用温度参数法构造安定分析所需的残余应力场,为了克服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安定分析时解题规模与计算精度的矛盾,针对轴对称体的特点,采用两种线性化方案对屈服面进行线性化处理,即直接内接法和在降维应力偏量空间中对屈服面的线性化处理,使安定分析转化为一线性规划问题,在简化过程中合理选择线性化方案以便使应力校核点接近精确的屈服面;为了减小计算量,在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空气动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与定律的起源。其中,升力与阻力分别是空气对物体作用力的两个方向上的分量,它们均是由空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并与该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库塔儒可夫斯基升力环量定理给出了翼型升力与翼型绕流之间的关系,开启了20世纪早期各国对翼型性能的研究。同时,鉴于理想流体圆柱绕流无阻力的理论结果与实验观察存在的矛盾开始激发人们对黏性流体运动的研究兴趣,并由此诞生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而后普朗特提出边界层概念,巧妙解决了局部流动与整体流动的关系问题。针对大展弦比直机翼,普朗特又提出了基于升力线假设的升力线模型,并根据翼型气动数据得到三维机翼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空气动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与定律的起源。其中,升力与阻力分别是空气对物体作用力的两个方向上的分量,它们均是由空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并与该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库塔儒可夫斯基升力环量定理给出了翼型升力与翼型绕流之间的关系,开启了20世纪早期各国对翼型性能的研究。同时,鉴于理想流体圆柱绕流无阻力的理论结果与实验观察存在的矛盾开始激发人们对黏性流体运动的研究兴趣,并由此诞生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而后普朗特提出边界层概念,巧妙解决了局部流动与整体流动的关系问题。针对大展弦比直机翼,普朗特又提出了基于升力线假设的升力线模型,并根据翼型气动数据得到三维机翼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Jiann-Wen Woody Ju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2,25(4):348-360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the subsequent yield-surfaces evolution using multiple specimens is presented for a 45 steel after a prescribed pre-strain loading in three different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and the yielding is defined by a designated offsetting strain. The size of the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 is found smaller than the initial yield surface; the negative cross effects are observed in the normal loading direction, its shape is not a Mises circle but has a rather blunt nose in loading direction and flat in the opposite. These results strongly depend on the loading path and the prescribed offset plastic strain. The plastic flow direction to the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plastic flow direction deviates from the normal flow rule. The deviation differs from preloading case to preloading case. And the plastic flow direction would have a larger deviation from the normal of the yield surface, if the subsequent yield was defined by a smaller offset strain. Furthermore, the experiments are simulated using the Chaboche model,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rationally predict yield-surface only when yield is defined by a fairly large offset strain. 相似文献
17.
互等定理与共轭辛正交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指出,哈密尔顿矩阵的本征向量间的辛正交关系可以由结构力学的互等性定理导出。尤其当哈密尔顿矩阵出现多重本征根以及约当(Jordan)型时,本文指出了使约当型保持哈密尔顿矩阵结构形式不变的变换;并且证明了对于次本征向量的恰当选择可以使各个(次)本征向量之间仍保持共轭辛正交归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刚粘塑性圆环受法向冲击时的动力屈曲,文中考虑了冲击过程中圆环厚度的变化,环向力的变化以及基本变形速度的变化。通过用数值方法求解扰动运动微分方程,结果表明,当规定了临界放大函数后,仅当冲击速度位于某一范围之内时,才会发生动力屈曲。 相似文献
19.
Two different formulations for the two-surface model of bounded kinematic hardening can be found in literature on shakedown analysis with the von Mises yield criterion. This short paper explains that these two formulations are not equivalent, although there exists literature asserting that they are equivalent. More specifically, the formulation using the constraint on the stress is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two-surface model. Consequently, the static shakedown analysis using this formulation over-evaluates the shakedown factor in gener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