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和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把二组分的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平衡,4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方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4.
二维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Ⅱ)—丙酮—正己烷,甲苯—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调,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6.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IV)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且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复盖度下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复盖度下的丙酮-正己烷、苯-正己烷、甲苯-正己烷和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硅胶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复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逐渐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反组分吸附相看成二组分液相,其中除了形成最低人沸点的丙酮-正己烷体系以外,其它三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基本上都可以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议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9.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Ⅱ)──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分别在硅胶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0.
11.
]用甲醇-水缓冲溶液作流动相,测定紫外探针试剂o-Tolidine在反相(ODS)柱上的吸附等温线。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能解释探针试剂在ODS上的吸附。分别得到了在不同流动相条件下o-Tolidine的吸附等温方程。流动相的组成如流动相的PH值、甲醇含量以及有机添加剂的性质和浓度均影响o-Tolidine在柱上的吸附。o-Tolidine在反相色谱柱上的吸附量与间接光度色谱中的溶质保留和检测响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e composi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ya~xg curve) for acetone-n-hexane, benzene-n-hexane, toluene-n-hexane and n-pentance-n-hexane vapor mixtures on silica gel with different surface coverage (θ) at 25℃ were measu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a ~ xg curves approached gradually down to corresponding binary liquid-vapor equllibrium curves with increasing of surface coverage. Therefore, the binary adsorbed phases are similarly with the binary liquid phase. Except for acetone-n-hexane system, which had a minimum boiling point, the composi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the other three binary systems could be simulated by equation of relative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13.
分离蛋白质的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填料的研究(Ⅳ):强阴离子交换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11):1737-1739
含环氧基的硅与二乙胺或聚乙烯亚胺反应,其产物再与碘甲烷或氯化苄反应,得到含季铵离子的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该埴料可用于蛋白质和生物工程产品(如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等)的分离纯化,其中,环氧基硅胶与二乙胺加成后再用氯化季铵化的产物是较好的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 相似文献
14.
杂多酸在活性炭上的固载化Ⅲ.活性炭在酸性介质中对钨硅杂多酸(SiW_(1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杂多酸(SiW_(12))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各活性炭对SiW_(12)吸附等温线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吸附剂载体的微孔结构以及杂多酸的溶剂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无机酸介质中,杂多酸的吸附量比在水溶液中成规律性地增加,且与酸强度成正比关系。在有机酸介质中,吸附作用比较复杂。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杂多酸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用Monte Carlo方法对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界面区吸附链节的分布和吸附构型大小分布等微观信息。考察了吸附性链节的吸附能εAa和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例f对固液界面区高分子链节的分布和各种吸附构型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层厚度主要由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非吸附性链段的长度决定。 相似文献
16.
流动注射分析在线研究Cr(Ⅵ)在纳米TiO2表面上的吸附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溶胶-凝聚法在不同的水解和热处理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尺寸的TiO2微粉,所得的TiO2表面性质迥异,粒径从几个纳米到数百个纳米,晶型也由低温煅烧的锐钛型转成高温地的金红石型。利用流动注射微柱富集在线分析方法对Cr离子在纳米TiO2表面上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原位表征。 相似文献
17.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杂多酸(SiW12)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各活性炭对SiW12吸附等温线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吸附剂载体的微孔结构以及杂多酸的溶剂化起着重要的,工且在无机酸介质中,杂多酸的吸附量比在水溶液中成规律地增加,且与酸强度正比关系,在有机酸介质中,吸附作用比较复杂,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在酸性中杂多酸在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山西西山焦煤飞灰,在小型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器,以二氧化碳为气化介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气速,固体循环速率)的气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CO出口浓度及碳转化率随着CFB操作气速减小,固体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即在CFB床中,提高气体,固体停留时间(床内固体颗粒浓度)有利于CFB气化的进行,CO浓度及碳转化率沿床高的变化趋势与床内颗粒浓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9.
杂多酸在膨润土上的固载化:Ⅰ.表面酸性和吸附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四种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在膨润土及其酸处理样品上的吸附,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丁胺滴定法测定了膨润土吸附PW12和SiW12前后表面酸强度和酸度的变化。实验表明:四种杂多酸在不同载体上的吸附,对溶剂是有选择性,在一些有机溶剂中,PW12和SiW12的吸附等温线都呈Langmuir型,而PMo12和SiMo12的吸附等温线随溶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形式。膨润土吸附杂多酸后酸强度不 相似文献
20.
乙二醇在铂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过程的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循环状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乙二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密切相关。除成功地检测到CH2OH-COO^-,^-OOC-COO^-等中间产物及CO2、CO^2-3等最终产物外,还发现乙二醇氧化过程中有乙烯中间体生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