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和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胶原纤维吸附材料除去茶多酚中的咖啡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皮胶原纤维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这种吸附材料对茶多酚中各组分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吸附材料能选择性地吸附EGCG、GCG和ECG,吸附率在90%以上;对C、EC和EGC的吸附率相对较低;对咖啡因的吸附率最小,只有11.24%.吸附后的产物经纯水淋洗和丙酮水溶液洗脱后,EGCG、GCG和ECG的总含量达到93.81%,回收率均在80%以上;而咖啡因的含量只有0.038%.进一步研究表明,皮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对茶多酚中不同组分的选择吸附能力与各组分的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齐鲁公司所处地区工业污水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enax-GC吸附剂对样品进行气提吸附,脱附时样品直接进入色谱仪汽化室,一次进样即可完成全组分分析,共检测出含四氯丙醚在内的40种有机组分,测定了各组分的程序升温保留指数。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出四氯丙醚三个异构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黄长荣  梁汉昌  韩守廷 《色谱》1996,14(6):421-424
 采用气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齐鲁公司所处地区工业污水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enax-GC吸附剂对样品进行气提吸附,脱附时样品直接进入色谱仪汽化室,一次进样即可完成全组分分析,共检测出含四氯丙醚在内的40种有机组分,测定了各组分的程序升温保留指数。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出四氯丙醚三个异构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调,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6.
吸附树脂的色层吸附及其在甜菊甙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DS-7等吸附树脂对甜菊甙各组分的吸附选择性及色层吸附性能,发现ADS-7吸附树脂不仅在吸附甜菊甙时对各个组分呈现出一定的选择吸附顺序,在水洗时还有一定的选择洗脱顺序,这两个顺序正好相反。利用ADS-7吸对脂的这一色层性能,制备了富含甜度最高、味质最好的Rebaudioside A及几科不含色素的高品质甜菊甙,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复盖度下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复盖度下的丙酮-正己烷、苯-正己烷、甲苯-正己烷和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硅胶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复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逐渐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反组分吸附相看成二组分液相,其中除了形成最低人沸点的丙酮-正己烷体系以外,其它三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基本上都可以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议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把二组分的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平衡,4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方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且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11.
液固吸附色谱保留值方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农  张玉奎  卢佩章 《色谱》1991,9(1):1-5
〕本文系统的考察了液固吸附色谱保留值方程lnk'=a+c·CB+b·lnCB中各系数的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3.
几种树脂对西红花糖苷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研究了硅胶和几种国产吸附树脂对西红花提取物溶液的吸附与洗脱性能,包括树脂的筛选,洗脱剂的选择,并研究了pH,温度和西红花提取物的浓度对西红花提取在SZ-1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SZ-1吸附树脂对西红花提取物的吸附能力较强,洗脱能力为最好,其吸附性能和洗脱性能均优于常用色谱固定相硅胶,SZ-1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1.04g/g,动态吸附容量为0.5-0.6g/g,洗脱率可达98%以上,且吸附速度快,易于洗脱和再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扩散管(渗透管)标准气体和不锈钢吸附管通过多组分动态配气装置(ISO6145)和气体定量吸收系统制备标准吸附管,通过试验证明,该标准吸附管有很好的一致性和线性。通过稳定性考察证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标准吸附管,在密封条件下一年内各组分量值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n=12)。制备的VOCs标准吸附管可以作为标准物质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吸附树脂对苯乙酸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苯乙酸在新型超高交联树脂AH、NDa-150和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4)上的平衡吸附数据,测定了288K、303K和318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苯乙酸在AH、NDa-150上的吸附容量分别比在Amberlite XAD-4上的吸附容量最高高出90%、113%,这主要归因于AH、NDa-150表面的极性基团及树脂的微孔结构.Langmuir吸附等温线、相对吸附容量以及等量吸附焓变表明,苯乙酸在AH树脂上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苯乙酸被3种树脂吸附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吸附熵变也作了计算,并对吸附行为作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测定气固表面的吸附停留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用气相色谱测定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停留时间的方法. 经推导, 得到了测定公式.用八种烷烃及苯在硅胶上的吸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研究,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硅胶自非极性溶剂中吸附苯甲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⑴测定了0℃、15℃和20℃时硅胶自四氯化碳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等温线为S型的,接近饱和溶液浓度时吸附量急剧上升。用BET二常数公式和D-R方程的类似形式处理了实验结果,最大吸附体积与夺胶比孔容一致。⑵测定了硅胶自四氯化碳-环己烷二元混合溶剂稀溶液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20℃)和各溶剂组成时苯甲酸饱和溶液浓度,等温线是Langmuir型的,吸附量与饱和溶液浓度间有直线关系,文中对所得结果给出了合  相似文献   

18.
一种测量超临界条件下苯酚吸附等温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吸附相平衡是超临界吸附/色谱分离过程设计的基础,通常,研究超临界吸附相平衡的实验不仅需要在高压下操作,而且需使用耐高压的检测器,本文提出一种测量超临界条件下吸附相平衡关系的“扩容减压吸收法”方法,它不需要耐高压检测器,以“苯酚-活性炭-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体系,测定了苯酚在活性炭-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之间的吸附相平衡关系,测定了苯酚在两种活性炭上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比较了苯酚在超临界条件和常  相似文献   

19.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IV)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20.
CO在金属上的吸附和活化研究是人们深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对于.CO+H_2反应,不同金属对于CO的吸附能力的差异,会导致产物分布发生变化.吸附热是衡量吸附键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的测定方法有直接量热法、吸附等温线法等,也有用红外光谱法测定.鉴于很多催化剂体系中含有Cu组分,本文采用脉冲热分析方法,对CO在Cu上的吸附热进行测定,考察了温度对吸附热的影响,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