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La_(1-_x)Sr_xFeO_3(x=0.1,0.2,0.3,0.4)原粉,再经固相反应得到纳米晶粉末,用TG、DTA、XRD、IR进行了表征,确证复合氧化物La_(1-_x)Sr_xFeO_3为钙钛矿型结构,粒径在10~25nm之间。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相反应条件不同,产物粒径呈规律性变化.气敏特性研究表明,该纳米晶材料对乙醇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其选择性顺序为La_(0.9)Sr_(0.1)FeO_3>LaFeO_3>LaFeO_3(大晶粒)。  相似文献   

2.
高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La(Sr)MnO3高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La1-xSrx)1-yMnO3(0≤x≤0.3,0≤y≤0.1)是六方晶系钙钛矿结构;晶胞参数α随x(x≥0.1)的增大而减小,c随x的增大而增大;α随y的增大而减小。测定了试样的烧结收缩和相对密度以确定它的烧结性。结果表明,随x或y增大,烧结性增大。直流四探针法测量室温电导率,随x(x≥0.1)或y增大电导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固溶体α-(Fe_(1-x)Sb_x)_2O_3(0≤x≤0.2)气敏材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化学共沉淀法在a-Fe_2O_3,中掺入锑离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锑离子可固溶于n型半导体a-Fe_2O_3中形成a-(Fe_1-xSb_x)_2O_3(0《x《0.2)固溶体。由于锑离子(Sb ̄5+)部分取代a-Fe_2O_3晶格中Fe ̄3+的格位,使得该系列材料的电导值增大一个数量级以上,气敏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纳米晶LaMnO3及La1-xSrxMnO3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刘源  秦永宁  韩森 《催化学报》1998,19(2):173-176
纳米晶LaMnO3及La1-xSrxMnO3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刘源秦永宁(天津大学化工系,天津300072)韩森(天津大学化工系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关键词纳米晶,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超临界干燥分类号O64...  相似文献   

5.
BaCe1—xRExO3—0.5x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离子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志奇  蒋凯 《应用化学》1998,15(3):22-25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钙钛矿结构的BaCe1-xRExO3-0.5x(RE=La,Nd,Sm,Eu,Gd,Dy,Ho,Er和Y)复合氧化物,通过XRD和热分析对样品结构及生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样品的交流阻抗谱,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对BaCeO3电性质的影响.溶胶-凝胶法比固相反应法合成温度降低了600~800℃,稀土掺杂使BaCeO3离子导电率提高了10~40倍.  相似文献   

6.
LaFe1-xNixO3-δ系陶瓷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的固相反应法制得LaFe1-xNixO3-δ系陶瓷,用双臂电桥原理、四探针法对材料的电阻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aFe1-xNixO3-δ系陶瓷在0.6〈x〈0.8范围具有金属态导电性,在该系材料中,存在着氧缺位和导电电子,因此具有较高的电子和氧离子混合导电性。制造工艺与氧缺位密切相关,适当提高烧结温度可使室温电阻率降低。温温实验证明,在120K附近材料存在一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双稀土氟氧化物Sm-La-O-F具有良好的乙烷氧化脱氢(ODE)催化性能,特别是对于Sm2O3-LaF3(1:1摩尔比),在973K,乙烯选择性为89.7%,乙烯转化率为22.1%,是目前报道的具有高乙烯选择性的ODE反应催化剂之一。比表面 和XRD测试表明,Sm2O3-LaF3催化剂体相是由单一相结构的双稀土氟氧化物Sm2/3La1/3OF组成,比表面积较小,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表明,该催  相似文献   

8.
合成子Ni替代铁酸稀土复合氧化物LaF31-xNixO3(x=0.1-0.6),对样品进行了XRD、IR及Mossbauer谱测试,结果表明:x=0\1,0\2,0\3的样品为正交相,x=0.5,0.6的样品为菱方相;伴随相结构从正交向菱方结构的转变,IR谱上Fe(Ni)-O键伸振动谱带向高频移动近20cm^-1,Mossbauer谱测试表明Fe均处于+3自旋态,Ni离子以+3价进入晶格。  相似文献   

9.
钙钛矿型LaCoO3—δ和La1—xSrxCoO3—δ纳米粒子的XPS表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XPS等手段对LaCoO3-δ和La1-xSrxCoO3-δ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随LaCoO3-δ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一方面表面钴浓度增加,另一方面,表面CoO键的离子性增强和表面氧空位浓度增加。此二者共同导致LaCoO3-δ对一氧化碳氧化的催化活性随其粒径减小而明显增大。LaCoO3-δ纳米粒子中镧被锶部分取代后,其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对一氧化碳氧化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双稀土氟氧化物Sm-La-O-F催化剂的AF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稀土氟氧化物SmLaOF具有良好的乙烷氧化脱氢(ODE)催化性能,特别是对于Sm2O3LaF3(1∶1摩尔比),在973K,乙烯选择性为897%,乙烷转化率为221%,是目前报道的具有高乙烯选择性的ODE反应催化剂.比表面积和XRD测试表明,Sm2O3LaF3催化剂体相是由单一相结构的双稀土氟氧化物Sm2/3La1/3OF组成,比表面积较小.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表明,该催化剂的表面颗粒排布规整致密,粒径均匀;而其它乙烯选择性较低的催化剂颗粒排布较为松散,颗粒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合成超细Li2+xRExSi1-xO3及其离子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2+xRExSi1-xO3(RE=Pr,Nd,Sm,Gd;x=0~0.15),用DTA-TG,XRD,TEM及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离子导电性等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基固淮体形成范围是0〈x≥0.09;平均粒径为100nm;在固溶体范围内,样品电导率随掺 增加而增高;与传统的固相反应合成方法相比,该法可使样品的生成温度降低,离子导电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合成LaCr1—xFexO3超细粉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无机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Cr1-xFexO3超细粉末,其平均粒径〈130nm。研究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增加,粉末的粒径随之增大,比表面积则随之减小;LaCr1-xFexO3粉末为钙钛矿型结构,其晶胞参数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铁系无铬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Mossbauer谱,XRD及TEM技术对铁系无铬型催化剂的前驱态、母体及还原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生成及晶相结构的微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水合四氧化三铁Fe3-xO4·nH2O和γ-Fe2O3晶态的形成,并探讨了晶相参数微变引起晶体结构的差异导致的催化活性的变化。在Fe3-xO4·nH2O中SB/SA比值为2,x值接近于0时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郑起  陈天明 《结构化学》1998,17(6):444-448
合成了(La0.8M0.2)MnO3和(La0.8sR0.2)(mN1-xFex)(O3(X=0.1,0.2,0.3,0.4,0.5)两类氧化物,经XRD确认为钙钛矿型氧化物,应用FT-IR对其进行研究,对主要的红外特征振动υ(Mn-O)和δ(O-Mn-O)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温理论模型,以甲烷催化氧化制合成气为模型反应,模拟非担载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反应器的性能。分别研究了La_0.2Ba_0.8Fe_0.8Co_0.2O_(3-δ)、L30.2Sr0.8Fe0.8Co0.2O3-δ和SrFeCo0.5Ox三种透氧速率不同的膜材料、膜反应器的尺寸以及反应工艺条件对CH4转化率、CO选择性和H2/CO摩尔比的影响,对膜反应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固相反应方法合成了碱土(Ca,Sr)双掺杂的氧化铈基固溶体材料Ce0.9Ca0.1-xSrxO1.9(x=0,0.04,0.05,0.06,0.1)。结构研究表明:碱土双掺杂的CeO2呈立方萤石结构,利用阻抗谱研究了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发现碱土双掇掺杂有利于提高材料离子导电率,掺杂两种碱土金属离子的等效半径接近临界离子半径时导电流最高。将此系列材料作为电解质进行了燃料电池试验,发现电池的输出功率高YSZ电解质及碱土单掺杂氧化铈,且电池输出开路电压亦高于单掺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晶化反应,制备出传统需要高温固相反应合成的掺杂NASICON化合物Na(1-x)Zr(2-x)NbxP3O12(0<x<1),并应用XRD、IR方法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表明水热晶化产物是纯的物相并具有与NaZr2P3O12相同的结构.固体31PNMR研究证实Nb(5+)部分取代了Zr(4+)所在位置,参与骨架的组成,并统计分布于结构中.水热晶化产物与固相反应产物具有相同的离子电导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α-Fe2O3掺杂的In2O3纳米晶微粉,研究了α-Fe2O3掺杂对In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Fe2O3和 In2O3间可形成有限固溶体In2-xFexO3(0≤x≤0.40);Fe3+对 In2O3晶格中In3+格位的部分取代,大大增强了阴阳离子间的结合力,导致材料中氧空位Vox数骤降、自由电子的浓度变稀和电导下降.n(Fe3+):n(In3+)=5:5的共沉淀粉于 800℃下灼烧 4 h所得的 α-Fe2O3掺杂In2O3传感器元件,对 45μmol·L-1C2H5OH的灵敏度达54.0,为相同浓度干扰气体汽油的8倍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并加法制备了B位掺杂烧绿石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纳米微晶Y2Sn2-xFexO7-δ(x=00~10)。制备的纳米微晶属于立方晶系,Fd3m,晶胞参数与掺杂量呈线性关系。通过Msbauer、TGDTA,气相色谱和γ射线辐照等技术研究了纳米微晶对CO的催化选择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晶对CO的催化选择性明显高于一般粉料对CO的选择性;纳米微晶对CO的选择性与掺杂量有关;未辐照的纳米微晶,当掺杂量x=06时,其对CO的选择性为最高,辐照后的纳米微晶,当掺杂量x=04时,其对CO的选择性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微波诱导合成固体快离子导电材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具有快离子传输性质的系列磷锑酸钾化合物K3Sb3P2O14、K2SbPO6、KSbP2O8、KSb2PO8和K5Sb5P2O20以及系列锗锌酸锂固熔体Li2+2xZn1-xGeO4(-0.36〈x〈0.85)。粉末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表明,微波合成的样品晶形规整,粒度小且均匀。与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相比,微波诱导合成具有反应速度快,易于控制和反应选择性高等特点。在一定温度下微波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