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溴化四乙铵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四乙铵、全氟辛基磺酸四乙铵及其混合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四乙铵离子在浓度较小时主要起电解质反离子作用,在浓度较大时则明显参与表面吸附和胶团的形成,其作用相当于在表面活性离子的疏水链上“引入”碳氢链,从而导致表面活性提高和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碳氢/碳氟链间的互疏作用减弱等。  相似文献   

2.
无机盐对正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四种离子强度下(μ=0.02, 0.05, 0.1, 0.2 mol·kg~(-1), 支持电解质为NaBr)C_(12)H_(25)SO_4Na/C_6H_(13)(NC_5H_5)Br混合体系在五种比例(10:1, 3:1, 1:1, 1:3, 1:10)时的临界胶团活度cma(25 ℃). 提出了无机盐对正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临界胶团活度的影响程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烷基磷(膦)酸萃取剂钠盐NaEHEHP,NaDTMPP,Na2(MEHP)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以不同比例复配后水溶液胶团的形成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混合胶团的形成使CMC大大降低,分子间在胶团中的相互中弱为,Na2(MEHP)体系〉NaDTMPP体系〉NaEHEHP体系,分子间在表面层的作用小于同体系分子间在胶团中的相互作用,这一结果有利于混合胶团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种分子中分别含有-S-,-SO-,-SO2-基力的羧酸型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5.
混合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亚平  赵国玺 《催化学报》1992,13(5):376-38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四种氧杂氟表面活性剂及其与同电性直链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混合体系中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现象.在吸附层中分子间有明显的互疏作用,在溶液中倾向于各自形成胶团.还讨论了反离子结合度不同对理想混合胶团的组成及cmc的计算的影响,提出了一般的计算式.实验测得这些氧杂氟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胶团反离子结合度.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8.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增大;xSDS≥0.5时,其电导率值减小.在AOT/Tween60/环己烷/水体系中,出现了与SDS/Tween60/正己醇/正己烷/水体系类似的现象,但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随着xAOT的增大而增大,不会出现极大值,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影响.在SDS/Triti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体系中也印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9.
王腾芳  尚亚卓  彭昌军  刘洪来 《化学学报》2009,67(11):1159-1165
研究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C12mimBr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2-3-12, DTAB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性质, 并分别采用Rubingh-Margules模型和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计算了临界胶束浓度和混合胶团组成. 研究发现, 两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匹配性及带电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混合溶液性质的主要因素. 对于分子结构差别较大的C12mimBr与Gemini 12-3-12的混合, 其行为远远偏离理想混合性质; 对疏水链长相同仅亲水头基不同的C12mimBr与DTAB则接近于理想混合; 而对C12mimBr+SDS的复配体系, 正、负电荷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使得混合体系大大偏离理想行为. 计算发现, 两种理论模型得到的混合胶团组成基本一致, 但Rubingh-Margules模型预测的临界胶束浓度比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要好  相似文献   

10.
黄建滨  韩峰 《大学化学》2004,19(4):2-11
对两类新型表面活性剂--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Gemini型表面活性剂,从结构特点、研究历史、水中的溶解性与Krafft点、表面活性与表面吸附、临界胶团浓度、水中的聚集体类型与转化、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浓度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的形状与大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高浓度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混合胶团的形态及大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胶团溶液的光散射以及流变性质测量,提出了混合胶团的棒-球转变模型。认为在较高浓度,随浓度增大,混合胶团经历了一个长棒变短,短棒变为球状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反离子对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1. 表面活性及胶团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辰  严鹏  王晨  肖进新 《化学学报》2005,63(4):279-282
通过表面张力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全氟辛酸钠、全氟辛酸铵以及全氟辛酸四烷基铵[C7F15COON(CnH2n+1)4, n=1, 2, 3, 4]的表面活性以及胶团化作用, 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反离子, 特别是反离子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不同, 反离子对这类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以及胶团化作用有很大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反离子的增大而下降; 饱和吸附层中平均每个分子所占的面积则大致随反离子的增大而增大. 而表面张力的变化则较为复杂. cmc时的表面张力随反离子的增大先上升(从全氟辛酸铵到全氟辛酸四乙铵)后下降(从全氟辛酸四乙铵到全氟辛酸四丁铵). 通过反离子的空间位阻、疏水性、插入以及电荷屏蔽效应对上述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对阿斯匹林碱水解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振民  刘生昆 《应用化学》1997,14(1):110-112
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对阿斯匹林碱水解反应的影响史振民*刘生昆张祝莲巩育军(延安大学化学系延安716000)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阿斯匹林,碱水解反应,胶团,抑制作用1996-05-04收稿,1996-08-12修回阿斯匹林(ASP),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有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 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 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 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而且, 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 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 但比单一C10E6的小. 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相似文献   

15.
张兰辉  朱步瑶  赵国玺 《化学学报》1992,50(11):1041-1045
研究了四种氧杂氟表面活性及其与同电性直链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混合体系中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现象.在吸附层中分子间有明显的互疏作用,在溶液中倾向于各自形成胶团.还讨论了反离子结合度不同对理想混合胶团的组成CMC的计算的影响,提出了一般的计算式,实验测得这些氧杂氟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胶团反离子结合度.  相似文献   

16.
阴离子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界面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中良  韩冬 《化学通报》2006,69(7):493-497
合成了疏水链长度不同和连接基长度不同的7种系列阴离子孪连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它们的表/界面活性。结果表明,它们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很好的表面活性。它们的CMC都在10-5~10-6mol/L之间,表面张力在26·5~34mN/m之间。它们有非常好的抗一价、二价盐的能力。除了C16-C2-C16在高于5%的NaCl溶液中会产生析出外,其余孪连表面活性剂都能耐盐20%以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孪连表面活性剂与烷烃间的界面张力逐渐降低,能达到10-3mN/m。与中原油田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能降低到10-3~10-4mN/m,表明它们可应用于特高矿化度油藏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正、负离子碳氟-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前言碳氟表面活性剂是目前所有表面活性剂中表面活性最高的一类 ,具有很多碳氢表面活性剂无法取代的特殊用途[1] 。但是碳氟表面活性剂由于合成困难 ,价格昂贵 ,实际应用受到限大限制。研究表明 ,通过碳氟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有可能减少碳氟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而保持其表面活性 [1] 。在所有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具有最强的协同效应 [2 ] 。但由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一般在很低浓度即形成沉淀 ,对碳氟表面活性剂更是如此。因此目前有关碳氟—碳氢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  相似文献   

18.
碳氢与碳氟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胶团与囊泡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氢与碳氟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胶团与囊泡形成丁慧君,戴群英,张兰辉,赵国玺(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关键词囊泡,表面活性剂,胶团形成,负离子结合度,表面活性利用结构简单的表面活性剂代替生物膦脂形成人工囊泡的研究正受到普遍关注[1...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吸附理论和BET公式—表面胶团的逐级平衡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惕人 《化学通报》1995,(3):30-33,12
从表面胶团的逐级平衡模型出发,并作适当的近似假设,可以导出形式上与BET多层吸附公式完全相同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公式,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文献中表面活性剂吸附研究的某些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以地沟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三酯)为原料,经硫酸水解和环氧氯丙烷开环酯化反应制得脂肪酸氯代丙二醇酯(3);3与三乙胺经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脂肪酸丙醇三乙基铵(4),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界面性能研究表明:4的cmc为4.16×10-3mol·L-1,γcmc为38.36 m N·m-1,其发泡力及稳泡性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