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ESR对比研究了掺杂Nb对α-Bi2Mo3O(12)催化剂丙烯还原和氧再氧化的影响,并用XPS原位Ar+溅射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与再氧化过程,观察了上述过程中催化剂内金属离子的价态变化和晶格氧的扩散现象。提出了Bi-Mo间通过晶格氧扩散所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及模型,探讨了Nb(5+)取代Mo(6+)产生的氧空位对加速晶格氧扩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XPS研究了甲醇还原前后的Mo-Bi-Ce/SiO_2催化剂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表面主要由Bi_2(MoO_4)_3与CeO_2组成,而反应后Ce~(4+)还原为Ce~0并出现少量Ce_2O_3,同时Bi、Mo均还原为低价态,还原顺序为Ce、Bi、Mo。还原前Bi处于催化剂表层,反应过程中扩散进入体相,再经氧脉冲氧化Bi迁回表层。活性组份被氧化的顺序为Mo、Bi、Ce。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用IR和XRD法研究了Mo-Te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由MoO3和Te2MoO7组成,后者随Te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考察了异丁烯在该催化剂上的脉冲反应活性,发现异丁烯转化率和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与Te2MoO7组分有关,反应可能包含丙种不同的氧物种。 相似文献
8.
V2O5—MoO3—SiO2表面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V2O5-SiO2,MoO3-SiO2,V2O5-MoO3-Si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TPR和IT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V=O,Mo=O的活性,同时用化学吸附I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样品对异丁烷的化学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铁系复合氧化物催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出一系列La_(1-s)A′_sFeO_3(A′=Ca、Sr、Ba;0≤2≤1)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研究了Ca、Sr、Ba部分取代La后催化剂对CO氧化活性的影响。以XRD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除含Ca>0.5和Ba=1.0外均生成钙钛矿型结构。用XPS和TPD法研究了吸附性能。指认吸附氧是CO氧化的活性物种,并初步解释了活性规律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CexZr1—xO2复合氧化物负载PdO催化剂的CO和CH4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CexZr1-x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配制了负载PdO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 并对该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Ce/Zr比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 对于CO氧化, 当x=0.8时, 催化活性最高;而对于CH4氧化, x=0.5时,活性最高. 出现3个催化剂还原峰(α、β、γ), α峰归属于PdO还原,而β和γ峰归属于载体的还原. 我们认为α峰与CO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Cs-Fe-Co-Bi-Mn-Mo复合氧化物选择性催化氧化异丁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xed oxide catalyst Cs0.1 Fe2Co6BiMnMo12 Ox was prepared by the interprecipitation method, then the catalyst wa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isobutene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bed 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has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 n(-C4^= ) : n(O2) = 1:2-1:4, space velocity = 180h^-1, T = 360℃ ), the yield of methacmlein and methacrylic reached 80%, 8 %,respectively. The total yields of liquid products( methacrolein, methacrylic acid and acetic acid) reached about 90%. 相似文献
16.
18.
钴钼氧化物催化剂对丙烷催化氧化脱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Co-MO原子比不同的氧化物对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利用XRD、TPR、IR和XPS等技术,表片了催化剂的体相及表面结构,研究表明,催化剂的Co-Mo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随反应温度而改变,当Co-Mo比低于1时,在400-440℃温度范围内,丙烯的选择性可达40-65%,显示了此系列催化剂对丙烷氧化脱氢丙烯的低温催化性能,MoO3单相的存在有利于丙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Bi和Mo的复合氧化物固体材料,运用XRD,IR,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i-Mo-O复合氧化物含有α-Bi2Mo3O12和少量γ-Bi2MoO6晶相;其表面上存在着Lewis碱位(Mo=O和Mo-O-Bi键中的O)及Lewis酸位(Bi^3 );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可达11.2%,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CuO—ZrO20—CeO2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氧化铜的加入对锆铈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氧化铜的加入可降低氧化铈的还原温度,稳定复合氧化物的立方结构,提高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增加铈含量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硫酸盐等可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掺铜锆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几乎不受高温灼烧的影响,是一种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