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 ,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 ,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 ,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 ,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 ,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8,(1):93-97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不同地域的商人群体组成的商帮大量涌现。山东胶东地区依靠便利的鱼盐之利以及海运优势,涌现出大量从事商业活动商人,并形成颇具影响的胶东商帮。考察地方志所见的商人传记,从胶东地区商人经商原因、经营行业与商业活动、商人形象以及商人地方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明清胶东地区商人及其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3.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5.
社会史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开放性和跨学科的研究特色,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史的碎片化现象。社会史的碎片研究并不等于碎片化,二者需要严格区分。碎片化并不总是由微观取向和跨学科研究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与研究者的研究取向和旨趣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性和碎片化可以被看作社会史的双重面向。打破学科界限仍是社会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社会史的碎片化倾向则要靠研究者的主观努力来克服。  相似文献   

6.
土地神信仰是一种普遍的民间信仰,早在公元1世纪就频频见于中国各地,分布于城市及乡村广袤的区域。在清末重庆城中,以土地神信仰为中心形成的社区组织——土地会,遍布各街巷。据巴县藏光绪三十二年(1906)档案《渝城各团坊街土地会房产底金存款清册卷》研究,土地会既有宗教会社的特点,又兼具社会组织的经营和功能,尤与社区商业之间联系异常紧密。  相似文献   

7.
在推介文物、古迹、景区时,往往涉及某些故事传说,而这些故事传说往往有着不同说法,对这些说法如何选择、采用?笔者认为主要可着力于:注重意义、讲究格调、符合情理、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宣传当地和避免冗枝。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中土传播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民间信仰的渗透,并由此改变了传统佛教的信仰空间。禅虚寺始建于北魏时期,随着洛阳城址的逐渐西移,禅虚寺地位逐渐边缘化;北宋时期,禅虚寺已经由皇家寺庙完全退化为了乡村佛堂。宋代以后,随着洛阳城市的衰落,禅虚寺所处的金村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同时伴随着外来人口迁移,龙王信仰代替佛教信仰成为主流信仰。近些年来,在旅游业的驱动下,禅虚寺得以复兴,但在当地村民的主导下,复建的禅虚寺具有极其明显的多元信仰特征,民间信仰和佛教信仰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当今禅虚寺的信仰空间。  相似文献   

9.
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是研究藏族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文章分析了藏族传说时代的历史史料的特点,并就史料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卢川 《孝感学院学报》2012,32(3):112-115
明清荆州地方志文献丰富,具有多重价值,其中重要的就是旅游价值。系统整理地方志,有利于还原"历史城市"面貌,在建设现代城市过程中,重拾"城市历史记忆",参照地方志,重建"古代城市",让现代荆州城市的文化更加厚重,从而发挥旅游优势,推进湖北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信仰的文本支撑。山西阳泉辛庄村、三都村、南庄村的五龙圣母传说,尽管细节不尽相同,但核心母题一样。阳泉五龙圣母传说具有传说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日常生活指向以及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知识动漫》2010,(5):28-29
每当我们举头望明月之时,总不禁自问:这美丽的天体是哪里来的呢?尽管我们从小都听过许许多多有关月亮的传说,但我们心里清楚,神话终究不能取代科学。那么,月亮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黄氏客家家族村落家族传说的剖析,考察家族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分析表明:客家家族传说在日常民俗生活中发挥着强化家族内部的血缘观念和集体记忆的作用;家族传说折射出中国上下层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家族传说的传承,家族精英发挥了传承、阐释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研究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是积极的,但还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知识欠缺、入党动机不纯、缺乏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勇气等倾向,而且理工类学生比文科类更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大学生身处开放的多元社会情境下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增强研究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和研究生党员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唐宋时期中央官方编修的《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地理总志的考证分析,明确了武昌西塞山地名的唯一性。通过对南宋两部私撰地理总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的考证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武昌西塞山地名的唯一性。通过对唐宋时期有关武昌的地方志《江夏风俗记》《武昌土俗编》以及湖州地方志《石柱记》《吴兴志》等的研究与考证,最后确认了武昌西塞山地名的唯一性,湖州没有西塞山的记载。总之,通过对唐宋时期全国地理总志以及武昌和湖州地方志的研究与考证,得出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等官方文献以及地方官员确认唐宋时期西塞山地名只有一个,就是位于唐宋时期鄂州武昌县,即今湖北省黄石市的西塞山。唐宋时期湖州不存在西塞山。  相似文献   

16.
景观是社会与自然共生的重要场所,城市景观更是一方民众生活水平之体现和地域文化之表达。其中,地方传说因传播之深远、记忆之深刻成为景观建设重要的文化依托。文水世泰湖是汾河流域遗留的湿地之一,也是先秦史籍记载中“十薮”的唯一遗存——“昭馀祁薮”。其原本是一片滩涂,在生态改造中融入了当地遗存的大禹传说和天后岛传奇故事,在此基础上建设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湿地亲子乐园,成功转化为兼具文化吸引力、生态亲和力和娱乐生产力的湿地文化景观。在世泰湖景观建设与传说资源的耦合背后,蕴含着文水人民共同的地方文化记忆和美好生活愿景。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江两绅士的整体形象是"风气未开"、"习俗守旧",然而历史表象的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信息需要我们去钩沉索隐.作为清末民初南昌绅士的代表人物,魏元旷在这段时期的表现,无疑是体现近代江西社会及其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本文重点分析以魏元旷为个案的江西末代绅士晚年的生活及其心境,以此为突破口,探讨江西绅士应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行为与心态.  相似文献   

18.
19.
光绪初的“丁戊奇荒”中,晋豫两省受灾最重,而二者相较,又以晋为最。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无力单独承担起赈灾重任。在这种情况下,义赈和洋赈(传教士赈济)兴起,成为官赈的有益补充。山西省政府掌门人自身的影响力和该省地理位置对于京师的重要性,促使官赈向山西倾斜。由于河南经济发展滞后,民间救济力量薄弱,所以江南义赈将重心放在了河南。由于进入河南赈灾受挫,无奈之下,外国传教士的赈济将重心放在了山西,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灾荒压力。总之,各种救济力量抉择与施赈重心的不同,成为晋豫两省在应对此次大灾中的一个重要差异点。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对司令神的崇拜,官方与民间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汉代民间以齐地为中心崇尚齐司令,并由齐地扩展到了更广大的地域.司令神崇拜与灵魂归宿观念是密切相连的,由于齐司命成为民间崇拜的对象,内含着齐地古老的生命意识的灵魂归宿观念,也便成为汉人对生命过程进行反思的依据,并成为汉人构造灵魂归宿传说的思想导向,从而使秦山成为汉代民间灵魂和生命归宿传说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倩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