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重点分析了宁波1990—1998年的气候条件和变化趋势,从中发现日照数呈下降趋势,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加上气候灾害对农作物生产影响严重.据此现象,提出在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发展多种模式的三熟制,适当推迟冬种作物播种期、秋粮收获期.选育多种生态类型的品种,抗逆性强的品种,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选育低光呼吸、低光补偿点的品种,克服日照减少对产量的影响.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对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2.
3.
气候变化及对我国小麦生产影响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当前国内外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动态和各类模式,并结合我国小麦生产现状,论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生产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聊城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的方法对聊城市42年来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了主要农业气候学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论证了气候变化对聊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为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特殊部门,农业的稳定对中国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气候变化使长期形成的农业生产格局和种植模式受到冲击,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模型包括农业经济模拟模型、农业生态地带模型、基于经济分析的李嘉图模型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等。总结各类经济学模型的设定和研究结论,可以发现,是否考虑农民的适应行为以及适应期的时间长短是争议的焦点。因此,本文研究了目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方法,发现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计量工具从单一模型通过纳入新因素实现拓展以及多模型框架的嵌套综合成为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气候有显著变化的地区进行系统地分析气候变化的特征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以及研究农业趋利避害的途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必要的,文章主要以豫东地区为例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几点影响。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他对农作物生产、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现如今,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国内气候也随之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例如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南方干旱、北方高温暴雨等,都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农作物的大量减产甚至绝产。本文将分析气候变化的新现象,对如何调整农作物生产,提出自己的对策,做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8.
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对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Mann—Kendall法和距平法来分析1957年-2005年万荣县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变化特点,结合农业生产分析其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库曼斯坦Ashgabat,Bairam-ali,Chardzhou 3个气象站点多年月均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等数据,得出土库曼斯坦近30a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综合分析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等要素与农作物产量的相关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30a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以0.52℃/10a的速率在降低,平均降水以24.1mm/10a的速率在减少;气候更加干旱、少雨,农业生态环境及草场退化,农作物产量、牲畜数不稳定.可为土库曼斯坦适应气候变化,科学调整农业布局,合理配置农牧业所用的水资源,防治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提高农业经济、农业区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有明一代,江南市镇的启蒙教育空前活跃,其形式包括官方倡导的社学和民间兴办的私塾、义塾、家学等,教学内容普遍以基础知识传授和道德礼仪训导为主,并形成了一套颇为有效的运作模式。与前代相比,明代江南市镇的启蒙教育不仅普及程度明显提高,而且教育目标也发生变化,在面向科举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成为市镇居民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而对市镇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不同地区通过不同的代用资料恢复的小冰期气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小冰期我国气候演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小冰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加剧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加速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对政权变更和政治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明时期的江南地区奢靡之风盛行,主要体现在饮食、服饰等日常生活方面。奢靡之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央集权机制紊乱的结果。同时,缙绅士大夫和富商巨贾又成为这股风气的推动者。它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助长了趋利拜金、官场腐化的风气,导致社会经济发展走向畸形,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封建礼制,刺激了文化与服务业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适应也不例外。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对当时的气候冷暖变化已经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而且这种行为得到官方的认可,成为文人群体对气候冷暖变化的一种认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地方志的编纂中添加了"气候"条目。面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明人也逐渐形成一套适应措施,如面对严寒天气,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群对衣着有不同的选择,以抵御寒冷;明人对气温变化的认识和利用还表现在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天然冰进行取、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明人对气温的认识、适应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5个基本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数据资料,利用196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及肯斯瓦特水文站径流量的观测记录,使用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3年该河流域气温升高显著,且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偏多集中在4、5、6三个月。计算玛纳斯河地表径流与气候的相关性,建立二者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当该流域5~9月平均气温增加1℃时,年径流量会增加或减少1.3%;当该流域5~9月气温出现±2℃(或±3℃)的变化时,年径流量会做出±2.68%(或±4.0%)的正响应;当该流域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10%时,年径流量会偏多或偏少1.98%;当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20%(或30%)时,年径流量会做出偏多或偏少3.95%(或5.93%)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5.
锦绣江南     
中国的丝绸生产,起源于长江以北的黄河流域,中心在河南一带的中原地区,隋唐时南移到了江南,直至明……它一直是中国丝绸发展最先进的地区,当时的江宁、苏州、杭州等已经成为全国丝绸生产的中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可以看出它们将是中国未来经济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6,(7):1148-1154
选取长江上游罗渡溪站以上集水区为研究区,采用距平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流域内代表气象站历史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发现年降水量无明显增减趋势,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采用4种气候模式A1B排放情景气候数据驱动VIC水文模型,发现各模式预估月尺度径流和极端高流量变化情势较不一致,洪水风险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各模式均一致性地预估了年最小连续7日流量呈现减少的趋势,研究区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干旱化趋势,干旱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7.
李文凤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广西宜山人,著有《月山丛谈》和《越峤书》。目前尚未有人对其进行专文研究,文章对其生平及著作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8.
岩性和气候条件对长江水系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分析长江流域120余水文站点近30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岩性和气候条件(降水量)对长江水系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南翼 PJ孔揭示的全新世突变气候事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世存在周期性气候突变事件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但有关于这些突变气候事件的驱动因子一直存在争议。本项研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PJ钻孔沉积物研究,反演区域全新世期间多次气候突变事件,几次明显的突变事件在500,1900,2900,3800,4500,5800,6800,7800,8500 cal yr BP左右,这些突变气候事件与全球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有很好的对比性。本文认为这些突变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表现,可能是由于全球性气候因子的周期性变化所致,而非局地气候因子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