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反映行业收入差距变化.利用GDP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反映给定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的系数检验,判断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1994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收入不平等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给定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会加大行业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增加幅度递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考虑公债市场波动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建立基于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求得均衡时的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讨论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的影响,推导出消费的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研究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消费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研究了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转换变量建立LSTR2模型最为恰当.研究发现: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低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经济增长;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始终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影响,刻画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广西1990-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三者间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形态,而金融发展则显示出具有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分析了直辖市、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区域收入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就业结构对区域的收入差异影响不同,针对不同区域情况,提出了协调发展产业,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结构突变的VEC模型,以政府2000年颁布的大气环境治理政策作为外生变量,分析了1982-2013年间我国碳排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对参数的置信区间重新构建。通过蒙特卡洛试验发现,基于传统渐进分布的Granger检验其结果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统计功效的扭曲,反衬出使用bootstrap方法修正的必要性。结果显示:从长期看,我国碳排量与经济增长、政府投资、能源消耗及FDI存在着协整关系;碳排量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与碳排量互为因果;而大气治理政策并不会对经济增长或碳排量产生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对我国低碳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综合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迁移效应函数,本文构建了包含市场潜能和预期收入的人口迁移理论模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稳健性检验进行了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和预期收入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人口迁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两者对人口迁移的作用路径不同,市场潜能仅对本地区有直接正向作用,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相邻地区则对本地区的人口迁移存在负向反馈效应;而预期收入对本身以及相邻地区的影响为正向,相邻地区的预期收入反馈效应也为正;地区的人口密度和消费水平则对人口迁移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97-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模型,采用SCBB估计方法,分析了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城镇化、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明显.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意义,相邻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关系作用下有趋同发展之势.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十八大以来政府主导城镇化进程提出方向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价、利率与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物价、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不同,农村消费需求受收入影响较大,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受物价影响较大;利率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不显著,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调解中国消费需求的理想工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1-2019年中国物流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二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物流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中国物流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 表明,物流产业和经济增长均具有高速增长期和低速增长期两个区制转移特征;物流产业在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1-2007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人均实际GDP及代表环境污染的五类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在五类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只有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符合EKC特征,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逐渐减少,而工业废气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采用1997-2013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城市化总体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的效应;从各个省市来看,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的省市为21个,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作用的省市有9个.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各地自身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化的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5.
国际化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利用外资最多的省份,江苏FDI对其服务业增长的作用及机制却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厘清了FDI作用于服务业增长的两种机制,提出了三条研究假设,并且基于2007-2017年江苏13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FDI对于江苏服务业增长并没有产生促进作用,虽然FDI的间接资本效应有利于江苏服务业增长,但是由于较大的直接负向影响,使得FDI对江苏服务业增长整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江苏更好地利用外资来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西1990-2011年GDP、能源消费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数据,应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广西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效应时间较长且较稳定,环境污染初期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却呈现缓慢增强的趋势;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而环境污染受能源消耗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电力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电力消费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间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基于甘肃省地级市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甘肃省产业结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未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应秉持“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通过政策驱动风电和光电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提高能源投资和能源利用效率,引导和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实现甘肃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199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联立方程,利用空间误差分量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SEC3SLS)对模型进行估计,深入研究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区域差异等问题。结果表明:从全局水平来看,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内生性关系显著,除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呈现负向抑制影响外,其余均呈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地理空间因素在建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从局部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各方程的变量系数估计结果表现不一致,表明因为地区间经济基础、制度政策、市场环境等的差异造成地区间发展模式的显著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部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而西部地区则较为强烈;目前我国各区域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差异性发展结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因素众多,我国全局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代表各区域省份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黄媛  陈晓春 《经济数学》2019,36(4):75-81
基于1997-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数据,建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考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不同分位水平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各分位点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为负,但仅在高分位点显著,并且对外贸易的减排效应表现出随碳排放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在50%分位点以外的其他分位点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只在低排放省份和高排放省份有效;进一步研究显示,对外贸易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对碳排放产生的正向间接影响大于负向直接影响,对外贸易总体上加剧了环境污染,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  相似文献   

20.
能源对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技术进步的变化以及其他要素对能源的替代作用,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与以往文献注重静态或均衡分析不同,本文首次分析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或非均衡关系。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模块:在多变量分析框架下,构建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变参数模型;检验了变量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运用KALMAN滤波算法对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对其大小和波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