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上观察了金属银超微粒子在半导体氧化钡薄膜中的生长。实验发现,当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后,金属银在氧化钡中能形成很好的超微粒子。我们还比较了单层制备和多层制备得到的Ag+BaO薄膜的结构差别。同时,考查了含银量不同的Ag+BaO薄膜银超微粒子的生长特点,发现当银量较大时,在Ag+BaO薄膜中,Ag超微粒子并不彼此连接起来形成金属迷津通道,而仍形成孤立的大微粒,微粒之间隔有几个nm的BaO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温度对来自镶嵌在BaO薄膜中的纳米银粒子的光电发射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计算和讨论了其光电发射谱(入射波长在0.2~0.8 μm)。光电发射谱中温度越高,光电发射峰越大。同时发现镶嵌在BaO薄膜中银纳米的临界尺寸小于3.8 nm。  相似文献   

3.
张琦锋  吴锦雷 《物理学报》2000,49(11):2191-2195
通过在Ag-BaO薄膜表面真空沉积10nm厚的银电极,成功制备了内场助结构Ag-BaO光电阴极.测试结果显示,Ag-BaO薄膜光电发射电流随内场助偏压的增大而上升.理论分析表明,Ag-BaO薄膜内场助光电发射增强现象产生的机理在于内场助作用下Ag微粒和BaO介质间等效界面位垒的减小及薄膜表面真空能级的相对下降. 关键词: 内场助光电发射 能带弯曲 金属超微粒子 Ag-BaO薄膜  相似文献   

4.
王传敏  吴锦雷  夏宗炬  邹英华 《物理学报》1996,45(12):2073-2081
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和泵浦 探测技术测量了金属超微粒子 半导体复合薄膜Ag-BaO的瞬态光学透过率随延迟时间的变化曲线,观察到了薄膜对光的吸收漂白现象,并在不到2ps时间内恢复.该现象是薄膜中金属超微粒子内费密能级附近电子被飞秒激光脉冲激发,产生非平衡电子而经历瞬态弛豫造成的.弛豫主要包括非平衡电子越过超微粒子和周围介质的界面位垒进入周围介质,以及非平衡电子同晶格和界面的散射两种过程.超微粒子粒径的差别会引起非平衡电子弛豫时间的差别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薄膜型热释电探测器原理及其薄膜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分析、整理了薄膜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及参数。  相似文献   

6.
用真空蒸发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掺杂稀土的金属纳米粒子介质复合薄膜(Ag-BaO薄膜).与不掺杂稀土的Ag-BaO薄膜相比,其光电发射能力提高了近40%.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掺杂稀土后,Ag-BaO薄膜中的Ag纳米粒子明显细化、球化、密度增大.这表明Ag纳米粒子的细化,使得其在光作用下,光电子更容易通过隧道效应穿过界面位垒逸出,导致光电发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肋管的微沟槽表面薄液膜沸腾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基于微肋管的薄液膜蒸发沸腾的输运现象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差分求解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蒸发扩张半月形液膜中,非蒸发液膜区域液膜形状主要取决于分子膨胀压力;在薄液膜区域与非蒸发区域的连接处存在着一个强烈的蒸发点,这是膨胀压力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征半月形液膜区域压力梯度几乎完全取决于表面张力,因而在该区域内液膜形状可以假定为圆弧形状。  相似文献   

8.
张书明  赛小峰 《光子学报》1995,24(5):468-471
本文研究了PECVD抗反射膜SiN的热退火特性。测量结果表明,经过制备GaAs透射光阴极的热压粘结工艺的热退火处理SiN薄膜的折射率增加了约0.1,薄膜厚度减少了约15%.IR透射谱分析表明,这是由于退火后膜中H的释放而引起化学键比例变化所致。此项工作为透射式GaAs光阴极抗反射膜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发光层厚度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的有机发光材料为8-羟基喹啉铝(8-Alq),结构为ITO/8-Alq/Al夹心式单层EL结构,制备三种不同厚度:300(Å),600(Å),1500(Å)的有机薄膜EL样品.对比和分析它们的I-VB-I特性曲线,证实发光层厚度对有机薄膜EL样品的亮度产生显著影响,并在稳恒直流电压激发下,探讨了电子和空穴载流子在发光薄膜中的输运,据此分析了产生上述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首次运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和真空沉积技术在硅片表面制备了宽度在20纳米Ni80Fe20薄膜铁磁金属纳米点连接,通过对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电阻和I~V的研究,得出宽度在20纳米的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中所观察到的磁电阻现象是各向异性磁电阻,其导电行为主要是金属导体导电行为,受量子化电导作用较小;通过对宽...  相似文献   

11.
激光高反射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混合膜(TiO2 Ta2O3;Ta2O5 ZrO2)的色散规律,用Ta2O5 ZrO2和SiO2成功地镀制出两个波段(632.8nm,1.06μm)的激光反射膜,使激光破坏阈值提高5%-15%(1.06μm),膜层吸收小,机械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衬底偏置机理。在低温偏压衬底下,用三极反应溅射法镀制出在可见光区透射率为83%的ITO膜。测试低温负偏置衬底法与高温无偏置衬底法镀制ITO膜的光谱特性,发现两者在红外区有相似变化。确定出氧分压范围在(5~7)×10~(-3)Pa。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不同电极、不同厚度、以8-羟基喹啉铝螯合物(Alq3)为发光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TFEL)器件。分析了它们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不同阳极器件的电流变化很大,而改变阴极时电流密度的变化较小,说明电流以空穴为主。根据不同阴极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的比较,说明电子是决定器件电致发光效率的少数载流子。从不同厚度的器件的结果讨论了载流子的传输性质,认为在ITO/Alq3/Al器件中的电流符合陷阱限制的空间电荷电流.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研究La0.65Ba0.35MnO3(LBMO)薄膜的磁性,从磁性膜的各向异性铁磁共振谱得到不同角度θh时的共振磁场Br,求出样品的等效磁场Beff及旅磁比γ,并通过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求出各向异性常数K.  相似文献   

15.
KTN薄膜脉冲激光沉积过程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导出了脉冲激光作用靶材的烧蚀率公式,并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得出了脉冲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空间运动特性方程,将靶材烧蚀率公式与等离子体空间动力学方程结合起来,根据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密度和波长对Kta0.65Nb0.35O3(KTN)薄膜沉积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大体符合. 关键词: PLD技术 烧蚀率 等离子体 KTN薄膜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铁电性能综合测试系统测量了SrBi2Ta2O9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了电压变化对于电滞回线的影响,同时对疲劳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亚训  陈培力 《发光学报》1993,14(2):159-164
本文详细测试了用RF-PECVD法制备的非晶硅碳薄膜发光二极管的光强电流特性和温度对器件发光强度的影响.在直流电流驱动下,器件的发光在注入电流1A/cm2左右趋于饱和,而在低占空比的脉冲电流驱动下器件的发光直至注入电流20A/cm2仍随电流近似线性增长,但提高环境温度发光随之下降.结合对器件受热情况分析表明,热致猝灭而非场致猝灭导致了器件在大电流下的发光饱和,并简要提出了改进器件散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对光控热电效应开关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木文提出用YBa2Cu3Ox薄膜制作光控开关,并测试了在液氮温度下薄膜开关在不同激光波长下的特征参数,测试的最好结果是响应度Rv(632.8nm,10kHz,1Hz)为217V/W,归一化探测率D*(632.8nm,10kHz,1Hz)为2.3×1011cm.Hz1/2/W,响应时间τ为0.21ms.  相似文献   

19.
复合绝缘层交流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屏的综合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甲明  钟国柱 《发光学报》1996,17(3):191-196
本文从交流薄膜电致发光(ACTFEL)显示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角度出发,兼顾其发光亮度以及驱动电路对屏的RC响应的要求,对ACTFEL矩阵屏的结构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从理论上分析了复合绝缘层SiO2/Ta2O5击穿方式的转变条件并计算了其合理的厚度比例及ZnS:Mn发光层的厚度和衬底ITO方块电阻的取值范围.通过实验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在理论设计的指导下研制了640×480(10英寸)ZnS:MnACTFEL单色计算机终端显示器.  相似文献   

20.
The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of Ag-O-Cs thin films, where Ag nanoparticles are embedded into a CsxO semiconductor matrix, was measured by the femtosecond optical Kerr technique.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susceptibility, χ(3), of the thin films was estimated to be 1.1×10-9 esu at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of 820 nm. The response time, i.e. the full width at half-maximum of the Kerr signal, is as fast as 114 fs only. The intrinsic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raband transition of electrons from the occupied state near the Fermi level to the unoccupied st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such a nonlinearity is further enhanced by the local field effect that is present in the metallic nanoparticles composite thin fil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