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兹有关于混合溶液的 pH 值计算的问题,本人多方请教,不得其解,特请教于您们。问题:设 pH=10和 pH=11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和,求所得溶液的 pH 值。解:方法1:pH=10,11的两种溶液,氢离子浓度C_(H~ )=10~(-10),10~(-11)(摩尔·升~(-1))(设可用浓度代替活度,水的离子积取10~(-14))  相似文献   

2.
编者 《大学化学》1989,4(1):53-53
缓冲溶液通常是指某种溶液,它具有抵御改变溶液的pH值的外来因素而使溶液的pH值保持稳定的特性,在日常工作和周围世界里经常遇到的缓冲溶液的稳定pH值处在弱酸性-弱碱性的区间,为此,不少教科书或教学中以醋酸及其盐的混和溶液为例来引出概念.经常看到或听到有人用大意如下的文字来说明缓冲溶液的机制:醋酸及其  相似文献   

3.
刘玉灿  段晋明  李伟 《化学学报》2015,73(11):1196-1202
在低压汞灯(253.7 nm)光照条件下, 研究了溶液pH值对农药二嗪磷光降解产物及降解途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溶液pH值条件下二嗪磷的光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其在中性(pH=7.0, k=0.0234 min-1)和碱性(pH=10.0, k=0.0236 min-1)条件下的光降解速率基本相同, 且略高于酸性(pH=4.0, k=0.0193 min-1)时的光降解速率. 通过UPLC-ESI-MS/MS对降解产物测定分析发现: 溶液pH值显著地影响了二嗪磷光降解产物的种类及生成量. 溶液pH=4.0、7.0和10.0的二嗪磷溶液分别UV光照60 min时分别检出了五种、八种和六种主要的光降解产物, 且同一产物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生成量存在显著差异. 结合MS和MS/MS质谱图信息, 推导出了二嗪磷主要光降解产物的分子结构, 并根据光降解产物种类及生成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不同溶液pH值时二嗪磷的可能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4.
pH值、盐浓度敏感性两性聚电解质微球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在乙醇介质中制备出对pH值、盐浓度双敏感的两性聚电解质微球。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IR)方法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聚电解质微球在不同pH值溶液及NaCl、CaCl2盐溶液中粒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步中反应制备的微球粒径为1 177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81;相比第一步反应制备的微球(d=764 nm;PDI=0.069)其粒径明显增大,PDI数值略有增加。当溶液pH<4.3时,微球的粒径随溶液pH值的减小而逐渐增加;当pH>4.3时,微球的粒径随溶液pH值的变大逐渐增加;pH=4.3时,微球的粒径具有最小值。盐溶液的pH值接近等电点时,在单价态NaCl溶液中,两性聚电解质微球表现出典型反聚电解质效应;而在多价态CaCl2溶液中,其粒径先增长再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pH值对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平衡常数(简称包合常数K)。并探讨了包合物溶液放置时间、亚甲基蓝初始浓度、溶液pH值对包合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结比为1∶1,溶液放置时间和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不影响亚甲基蓝/β-环糊精的包合常数,溶液pH对包合常数有较大的影响,pH=3~10时包合常数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包合常数在pH=7时为1×104L/mo。l  相似文献   

6.
两种强酸或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玉  王颖 《化学教育》1999,20(Z1):77-79
在中学化学里,我们常遇到这样的习题:在250C ,pH=5和pH = 6的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此混合溶液的pH;或计算在2 5 "C时,pH =10和pH=12的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为多少。  相似文献   

7.
采用浓盐酸溶解含稀土磷矿,然后过滤除掉氯化磷酸二氢钙,滤液经过浓缩再次除钙离子,最后使用离子交换法对该含稀土元素及磷酸的溶液进行分离和富集,获得含稀土元素溶液。实验探究了离子交换过程中去钙液的pH值、淋洗剂EDTA的浓度和pH值以及交换速率对稀土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速为0.6cm/min、EDTA的pH=9、EDTA的浓度为0.04mol/L、去钙液的pH=0.9的条件下,稀土元素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溶液pH对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为研究手段, 原位直观地考察了在不同pH条件下聚电解质膜的络合程度和蛋白扩散情况. 通过分析pH值对微胶囊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结合不同种类细胞对环境pH的敏感特性, 确定了制备细胞培养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最佳pH值. 结果表明, 当壳聚糖溶液的pH值由3.50增加到6.50, 微胶囊膜的络合深度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而微胶囊膜的膨胀性能呈现低-高-低的趋势, 模型蛋白通过微囊膜的扩散呈现低-高-低的趋势, 拐点均出现在pH=4.00和5.50处. 结合动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对环境pH耐受能力的考察, 确定制备微囊化动物细胞时, 微胶囊成膜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50; 制备微囊化大肠杆菌时, 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00; 制备微囊化酵母菌时, 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4.50.  相似文献   

9.
熊小琴  翟秋阁  薛灵芬  郑斐  谢旭 《应用化学》2012,29(11):1262-1265
合成并表征了化合物4,6-二[(4′-二乙基胺基)苯乙烯基]嘧啶-2-醇。 通过研究该化合物在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发现λmax约为500 nm的吸收峰在溶液pH=6.78中吸收强度最大。 荧光发射峰随着pH值的升高逐渐减弱,直至淬灭(pH=5.5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壳聚糖-丝心蛋白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型膜对pH值和离子的敏感性,发现该膜在pH<3.3时溶胀度剧烈增加;在pH=2时,是否出现溶胀极大值与膜组分的含量及交联剂的含量有关;膜在不同pH值溶液中可交替溶胀和收缩,且这种溶胀-收缩行为重复可逆。同时,该膜在不同离子溶液中的溶胀度亦不同;在相同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此膜在3价离子中的溶胀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液相磷-31核磁共振波谱技术(31PNMR)是当前国内外土壤有机磷(Po)分子形态表征的主流分析技术,其主要利用乙二胺四乙酸-NaOH溶液提取,然后在高pH值(pH=13)条件下采集谱图.然而,高pH值条件下P.可能水解,同时鉴于实际土壤pH值通常在6~8范围内,因此有必要探究pH值对P.核磁谱图的影响.对D-葡萄糖-...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氮树脂(DR)中N2+的光解特性,通过罗丹明(B(RhB))对重氮树脂的接枝反应,得到了染料功能化的接枝聚合物DR-g-RhB,并由傅里叶红外光谱、1H-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确认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DR-g-RhB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失重5%所对应的温度超过360°C。通过溶液涂敷法形成的薄膜在不同酸碱度溶液中的UV-Vis吸收光谱会随浸入时间产生规律性变化:在pH=7.0的水中,吸光值基本不随时间变化;而在pH=12.0的肼水溶液中,吸光值随时间先下降、再增加;但在酸中则持续增加,而且对盐酸(pH=2.0)的响应比对醋酸(pH=2.3)更灵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质子条件得到酸碱混合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表示式为: [H~+]-[OH]+b-a+(?)c_(?)Q_i-(?)c_iQ_j=0根据此式设计了计算程序。并算得一系列不同酸碱混合溶液的pH值,与文献值对照相符。  相似文献   

14.
应用长光程薄层电解池(石墨电极和铂片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CV)和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法(SPS/CA),研究了肾上腺在pH=2.5~7.0的McIlvaine缓冲溶液中电氧化生成肾上腺素红的反应机理,测定了表观速率常数kobs.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肾上腺素的电氧化反应有很大影响,肾上腺素生成肾上腺素红的kobs随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不同pH值的碱性溶液中甲醇分子对诱导肌血球素构象变化的影响.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测量结果表明, 当pH分别为11.0, 11.4, 12.0时, 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30%, 50%, 70%及90%)和水混合溶液将诱导肌血球素的构象变化. 当pH=11.0时, 肌血球素在溶液中均以hMb为主要形态存在(即血红素稳定存在于肌红蛋白中); 当pH=11.4时, 30%甲醇中的肌血球素仍以hMb为主, 但升高甲醇比例会导致hMb上的辅基脱落生成aMb(蛋白质分子); 当pH=12.0时, 溶液中的肌血球素均以aMb为主. 但当应用负离子质谱测量模式时, 检测出的肌血球素负离子均以aMb构象为主. 同时采用圆二色谱(CD)及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研究发现, pH值和甲醇含量分别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荧光素钠乙醇溶液的pH值对其激光能量转换效率以及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其吸收光谱的研究, 证明荧光素钠在乙醇溶液中存在多种互变异构体。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 它们具有不同的浓度而处于酸碱平衡。各种异构体对λ=337.1 nm激发光的吸收截面σ_P和其荧光最子产额φ各不相同。随着pH值的增大, 溶液中双价阴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而双价阴离子的σ_P和φ值为最大。由于激光输出能量的大小与σ_P和φ直接有关, 因此, 荧光素钠溶液的激光能量转换效率也将随着pH值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pH值对海藻吸附镍离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3种大型海藻-裙带菜,海黍子,马尾藻对重金属镍离子进行吸附,研究了溶液的pH值对Ni^2 吸附特性的影响,得到最佳pH值,发现了相同浓度,不同pH值的溶液吸附镍离子后pH值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浓度。相同pH值的溶液吸附镍离子后pH值得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讨海藻吸附重金属的吸附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正/负电性纳米银对不同pH值的甲基橙(MO)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电性纳米银(P-Ag)与甲基橙作用形成新的复合物,吸收光谱表现为复合物体系的性质.负电性纳米银(N-Ag)与甲基橙静电排斥作用,相互作用较弱,吸收光谱仅表现为两者简单叠加.在正电性纳米银-甲基橙体系中,S1→S0荧光明显增强.当溶液pH=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当pH=4.8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小;S2→S0荧光减弱,且与体系的pH值关系不大.在负电性纳米银-甲基橙体系中,仅少量纳米银存在条件下,S1→S0荧光略增强.在溶液pH=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S2→S0荧光明显减弱,且与体系的pH值关系不大.分析认为,不同电性的纳米银对甲基橙光谱学性质影响不同,与纳米银与甲基橙分子间相互作用、纳米银的局域场增强效应以及无辐射能量转移作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取掺杂均匀的高性能稀土氧化物钼合金,采用液-液掺杂新工艺将稀土硝酸盐溶液加入到多钼酸铵溶液中,并向溶液中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加入硝酸调节溶液的pH值,当柠檬酸根离子将稀土离子和带正电的钼酸根离子完全络合后,即可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出于凝胶.当初始溶液的pH=1~1.5且柠檬酸的添加量为仲钼酸铵质量的1.19倍...  相似文献   

20.
建立电位滴定求导法测定硼化物中硼含量的新方法,解决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显色不明显以及变色范围单一的缺点。利用样品前处理获得含硼组分溶液,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使用pH计记录pH值,绘制出滴定溶液体积对于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利用该曲线导数最大点求得硼含量。用该方法测定标准物质ERM–ED102、ERM–ED103,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硼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5.7%(n=7)。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硼化物中硼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