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课本题目的价值在探究中深化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课本题目的价值?如何引导学生寻求课本例题、习题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类比、联想、发散、深化和推广.本文结合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以下简称<数学>)第二册(上)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中,有关抛物线焦点弦、定点弦性质的例题、习题探究过程,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者青睐于课本习题的改编题.因此挖掘课本一些好题目,并且对其变式进行探究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重要的数学思维.笔者展示一道课本习题的各种变式. 一、原题重现 问题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4B组-4)在圆C中,A、B是圆C上任意两点,是否只需知道圆C的半径或者AB的长度,就可以求万(AB→)·(AC→)的值?  相似文献   

3.
将课本例习题进行有效的“组合”及“拓展”,挖掘隐含在问题内部的研究性材料进行探索与开发,既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涉及内容又有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能力的有效途径.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一册(上)(必修)P128例4及P129习题3.5第7题:1)已知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3,S9,S6成等差数列,求证:a2,a8,a5成等差数列.2)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a1,a7,a4成等差数列,求证:2S3,S6,S12-S6成等比数列.这样两道看似普通的例习题却蕴涵着丰富的教学功能,笔者在教学中从这两道题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本中的典型习题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塑性和迁移性 ,另一方面 ,也是我们智能的生长点 ,是高考、竞赛的依据 .故在学习中 ,要重视对课本习题的研究 .为此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研究其解法、推广、引申及应用 ,说明对课本中典型习题要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供同学们参考 .题目 在椭圆 x24 5 y22 0 =1上求一点P ,使它与两个焦点F1和F2 的连线互相垂直 (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必修本 (老教材 )全一册P112第 10题 ) .1 研究解法解法 1 设点P为 (x0 ,y0 ) ,因为两焦点为F1(- 5 ,0 ) ,F2 (5 ,0 ) ,∠F1PF2 =90° ,故k…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 ,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习题 .揭示出其丰富的内涵 ,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对于培养应变能力 ,开拓思路 ,活跃思维 ,都是有益的 ,同时对于目前高考命题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更重要的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本质相吻合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习题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题 1 求椭圆 x216 y22 5=1上一点P( 2 .4 ,4 )与两焦点的距离 .(解几课本习题六第 3题 ) .本…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课本例、习题的教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本例、习题的教学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课本例、习题,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潜在作用,以提高其教学价值,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问题.1横向联想多解求优受教材章  相似文献   

7.
许多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反映了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数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对这类数学问题,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本文试以课本中习题为例,来探究椭圆和双曲线两者之间的一类相似性质,以激发学生对课本例题、习题的研究兴趣,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究思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把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并落实于平时的教育教学的实际之中?笔者在<不等式的证明>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课本例习题,在探究课本例习题的过程中去质疑、去思考、去发现.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表明:数学教学以课本为本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课本是教学工作的依据。课本上的习题是为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设置的。现行的统编《全日制十年制学校数学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中,安排有足量的习题,如何充分发挥《课本》中习题的作用,在教学中较好的达到上述目的,下面通过两道立几习题谈一点肤浅体会。例1 (高中《课本》第二册P101第13题)把长宽分别为4、3的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成直二面角,求顶点B和D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上,对于课本中的例习题,教师若善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都将大有裨益.本文以一道课本例习题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课本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 ,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 ,高考命题要考查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 ,这意味着我们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 .过去我们对例习题的教学 ,往往采用一讲“一题多解”,二讲“一题多变”,三讲“一题多用”这三讲 ,用这三讲来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 .现在 ,笔者在总结原“三讲”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 ,结合《解析几何》课本中 P1 0 2的复习题 ,谈谈例习题教学的新“三讲”.题  (解析几何 P1 0 2 )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 P、Q,通过点 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 l于点 M,求…  相似文献   

12.
所谓建构性探究就是立足于引导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系统和网络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习题 ,大都以特殊事例出现 ,有些具有良好的生长点 .对这些题目仔细分析 ,深入探究 ,能品味出内涵 ,以此形成知识体系 .现以《平面解析几何》P1 1 2第 1 0题为例 .例 在椭圆 x24 5 y22 0 =1上求一点 ,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图 1分析 如图 1 ,本题的特点是椭圆上焦点三角形△ F1PF2 是直角三角形 ,以两焦点 F1、F2 为直径的圆 x2 y2 =2 5与椭圆x24 5 y22 0 =1相交 ,且有四个交点 ,均满足题设 ,即本题有四…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 (上 ) (必修 )第30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a >b>c ,求证 :1a -b 1b -c 1c -a>0 .这样一道看似普通的不等式习题 ,却蕴涵着丰富的教学功能 .笔者在教学中从这道习题出发 ,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探究活动 .探究 1  变题题 1 已知a>b >c,求证 1a -b  相似文献   

14.
以课本中的一个习题为例展开探究.   问题:(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94页有一习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经常引导我们尝试多种解法,还会对题目进行变式探究与拓展.耳濡目染,我也慢慢地养成了这种习惯,并发现它是我学好数学的秘密武器.下面我就以课本的一道习题为例,与大家分享我的秘密武器.习题(人教版必修5P.25B组3)研究一下,是否存在一个三角形具有以下性质:(1)三边是连续的三个自然数;(2)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  相似文献   

16.
<正>课本习题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素材,需要我们多去研读,不就题论题,以进一步提升解题的质量.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道课本习题为例,浅谈解题的思考角度,并展开应用.1.题目呈现及解法(课本86页B组复习题)如果x~2+ax-6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类几何极值问题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由于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思维起步较困难,许多学生认为它很神秘.其实这类问题正是由一道课本习题引申出来的.笔者从这道课本题开始,论述这类几何极值问题及其求解策略,帮助教师和学生化解这一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模型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赵晓阳 《数学通报》2003,(9):34-35,21
孤立地、片面地解决一个课本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毫无疑问是低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相反 ,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唯物的观点去分析、观察、探索一个数学问题 ,寻求课本习题的内在变化规律及习题之间的联系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我们要坚决拥护 .题目不在做得多 ,开发其价值就行 .如何开发课本习题的价值 ?本文提供四种基本方法 :1 )多题一组 ,构造问题链 ;2 )一题多探 ,推而广之 ;3)一题多解 ,比较解法 ;4)一题多改 ,突而破之 .1 多题一组 ,编拟问题链 ,形成“合力” :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合…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立足于课本,对课本中的有些典型习题进行变形、引伸、拓广,通过一例解决一类,触类旁通,不仅有利于双基的落实,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举一例说明。题目已知(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几何》第一册P153.10) 这是一道典型的几何题,要证AN=BM,只要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及创新意识诸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而习题的练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得力措施和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对课本习题作深入的探究,发挥课本习题潜在的教学功能,可以使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