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纳秒时域,采用相位物体(PO)Z-扫描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金属簇合物溶液的瞬态热致非线性效应.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很容易区分瞬态热致非线性折射和三阶非线性折射.本文利用PO Z-扫描和传统Z-扫描研究了在8 ns脉宽、不同能量激光脉冲作用下[Tp*W(μ3-S)3Cu3Py3(μ3-Br)](PF6)/DMF溶液的光学非线性.从声波方程和热传导方程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理论值和实验结果很好的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溶液的非线性折射主要来源于瞬态热致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运用单双迭代三重激发耦合簇理论和相关一致五重基对SiH2的基态结构进行了优化, 并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离解能和振动频率的计算. 结果表明: SiH2的基态为C2v结构, 平衡核间距RSi—H= 0.15163 nm, H—Si—H键的键角α=92.363°, 离解能De(HSi—H)=3.2735 eV, 频率ν1a1)=1020.0095 cm-1, ν2a1)=2074.8742 cm-1, ν3a1)=2076.4762 cm-1. 这些结果与实验值均较为相符. 对H2的基态使用优选出的cc-pV6Z基组、对SiH的基态使用优选出的aug-cc-pV5Z基组进行几何构型与谐振频率的计算并进行单点能扫描, 且将扫描结果拟合成了解析的Murrell-Sorbie函数. 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 本文关于SiH自由基光谱常数(De,Re, ωe, Be, αeωeχe)的计算结果达到了很高的精度. 采用多体项展式理论导出了SiH2C2v, X1A1)自由基的解析势能函数, 其等值势能图准确再现了它的离解能和平衡结构特征. 同时还给出了SiH2(C2v, X1A1)自由基对称伸缩振动等值势能图中存在的两个对称鞍点, 对应于SiH+H→SiH2反应, 势垒高度为0.5084 eV. 关键词: 2')" href="#">SiH2 Murrell-Sorbie函数 多体项展式理论 解析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耦合簇方法和Dunning等提出的系列相关一致基对PH2自由基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 并使用优选出的cc-pV5Z基组对其进行频率计算. 结果表明,平衡核间距RP—H=0.14185 nm, 键角αHPH=91.8624°, 离解能De(HP—H)=3.483 eV, 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1a1)=2399.9781 cm-1, 弯曲振动频率ν2a1)=1128.4213 cm-1,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3b2)=2407.8374 cm-1. 在此基础上采用多体项展式理论导出了PH2自由基的解析势能函数, 其等值势能图准确再现了PH2自由基分子的平衡结构特征和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 2自由基')" href="#">PH2自由基 多体项展式理论 解析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4.
周仁迪  黄雪飞  齐智坚  黄维刚 《物理学报》2014,63(19):197801-197801
利用在Ca-Si-O干凝胶前驱体中添加Si3N4的方法于非还原气氛下合成了含N固溶体Ca2Si(O4-xNx):Eu2+绿色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和发光性能. 结果显示,Si3N4与前驱体的混合物在非还原气氛(纯氮气)下于1100℃焙烧后获得含N固溶体Ca2Si(O4-xNx):Eu2+荧光粉,特别是其中Eu3+被还原为Eu2+,产物的晶体结构与βup -Ca2SiO4相一致. Ca2Si(O4-xNx):Eu2+能够被270–400 nm 范围内的紫外线有效激发,其发射光谱呈宽带发射. 随着N含量的增加,发射峰出现一定程度红移(501–504 nm),而且发光强度显著提高. 当Eu2+浓度为0.25 mol%时发光强度达最大值,浓度超过0.25 mol%时,发光强度显著降低,出现浓度猝灭 效应. 关键词: 白光LED 荧光粉 溶胶凝胶法 3N4')" href="#">Si3N4  相似文献   

5.
杨建辉  陈言星  吴丽慧  韦世豪 《物理学报》2014,63(23):237301-237301
研究MC与Mn+1ACn(M=Sc, Ti, V, Cr, Mn; A=Al, Si, P, S; n=1, 2, 3)结构的稳定性与电子特征有利于探究三元层状结构Mn+1ACn稳定性的内在原因和设计新型Mn+1ACn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表明, M-3d与C-2p轨道间的电子转移对MC与Mn+1ACn 的形成焓有较大影响. 供电子能力较强的前过渡金属可以形成稳定的MC结构. 计算结果显示, MC结构是缺电子体系, 其趋向于与具有一定供电子能力的MA结构结合形成Mn+1ACn. 与M2PC和M2SC 相比, M2AlC和M2SiC可以更为容易地被分离成二维 M2C结构. 关键词: MAX相结构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过渡金属碳化物  相似文献   

6.
郑小平  张佩峰  李发伸  郝远 《物理学报》2009,58(8):5768-5772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6Pr0.1(Fe1-xAlx1.95x=0.05,0.1,0.15,0.2,0.25,0.3)合金中元素Al替代Fe对结构、磁性、磁致伸缩性能和自旋重取向的影响.测量结果发现,x<0.2时Tb0.3Dy0.6Pr0.1(Fe1-xAlx1.95合金基本上是纯的单相,x=0.2时出现其他杂相,杂相随Al替代量的增加不断增多.随Al替代量x的增加,点阵常数a接近于线性增大,Curie温度TC逐渐下降,而矫顽力Hc急剧下降.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发现,磁化强度M随Al替代量x的变化较为复杂.VSM计和磁致伸缩效应测量共同表明,少量Al的替代有利于降低磁晶各向异性,而且随着Al替代量x的增多磁致伸缩系数快速减小,x>0.15时巨磁致伸缩效应消失.穆斯堡尔效应研究发现,随Al含量的增加Tb0.3Dy0.6Pr0.1(Fe1-xAlx1.95合金中易磁化轴可能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发生自旋重取向,从而引起合金宏观磁性、磁致伸缩性能的变化. 关键词: 磁致伸缩 立方Laves相 自旋重取向 穆斯堡尔谱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对M13M=Fe,Ti)以及M13内掺Au2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M13M13内掺Au20团簇的几何结构在0.006—0.05 nm误差范围内保持着Ih对称性.Fe13团簇最低能态的总磁矩为44 μB,内掺到Au20笼中后形成的Fe13内掺Au20团簇的最低能态总磁矩为38 μB,且Au原子与内掺Fe13团簇之间存在着弱铁磁相互作用.Ti13团簇在总磁矩为6 μB时能量最低,掺入Au20笼后形成的Ti13内掺Au20团簇最低能态总磁矩是4 μB,内表面12个Ti原子与表面Au壳之间是弱铁磁相互作用,而与中心Ti原子之间是弱反铁磁相互作用.由于Au20笼状外壳的影响,Fe13内掺Au20和Ti13内掺Au20团簇中Fe13和Ti13的磁矩比无金壳的Fe13和Ti13团簇的磁矩分别减少了6.81 μB和2.88 μB. 关键词: 几何结构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8.
梁源  邢怀中  晁明举  梁二军 《物理学报》2014,63(24):248106-248106
用CO2激光烧结合成了负热膨胀材料Sc2(WO4)3和Sc2(MoO4)3. 实验表明, 激光合成负热膨胀材料Sc2(WO4)3和Sc2(MoO4)3属于快速合成技术, 合成一个样品的时间仅需几秒到十几秒, 具有快速凝固的特征; 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 所合成的材料为正交相结构, 且具有较高的纯度; 变温拉曼光谱分析表明, 所合成的材料在室温以上没有相变, 但可能有微弱的吸水性; 在对Sc2O3, MoO3, WO3, Sc2(MoO4)3和Sc2(WO4)3拉曼光谱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激光光子能量及原料和合成产物的声子能级图, 分析了激光烧结合成的机理. 激光光子能量转化为激发声子的能量是光热转化的主要通道, 原料在熔池中反应并快速凝固形成最终产物. 关键词: 负热膨胀材料 合成 激光烧结 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9.
孙琳  褚君浩  杨平雄  冯楚德 《物理学报》2009,58(8):5790-5797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Sr1-3x/2Ax/2Ndx)Bi2Nb2O9x=0,0.05,0.1和0.2)陶瓷,并系统研究了Nd离子取代Sr离子对SrBi2Nb2O9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r1-3x/2Ax/2NdxBi2Nb2O9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温度变化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离子松弛极化特征.Nd3+对Sr2+的部分取代,导致Sr1-3x/2Ax/2NdxBi2Nb2O9剩余极化强度Pr稍有下降,但其压电系数d33却有所增加,根据铁电热力学理论,这是Nd3+对Sr2+取代导致材料介电常数增大所致.Sr1-3x/2Ax/2NdxBi2Nb2O9的居里温度(TC)没有随Nd含量的增加而变化,拉曼光谱技术分析表明这是其NbO6八面体畸变程度没有发生变化所致.Nd3+取代Sr2+提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εr、压电系数d33、机电耦合系数Kp,同时降低了机械品质因数Qm,但是谐振频率温度系数C值没有改变. 关键词: 压电陶瓷 介电性能 压电性能 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10.
王玮  孙家法  刘楣  刘甦 《物理学报》2009,58(8):5632-5639
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计算β型烧绿石结构氧化物超导体AOs2O6A=K,Rb,Cs)的电子能带结构及态密度.计算发现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和在位库仑势U的作用增大了费米面处态密度值.通过计算还得到这三种化合物电子关联常数λc分别为1.55,1.12和0.73.由实验测量与能带计算得到的电子比热容系数的比值得到电子质量提高参数.通过分析这三种化合物电子质量提高参数,推算出它们的电声子耦合常数λep分别为1.56,0.78和1.08.由此提出KOs2O6为强电子关联和强电声子耦合系统,而RbOs2O6和CsOs2O6的电子关联性与电声子耦合为中等. 关键词: β型烧绿石超导体 能带结构 电子关联 电声子耦合  相似文献   

11.
万素磊  何利民  向俊尤  王志国  邢茹  张雪峰  鲁毅  赵建军 《物理学报》2014,63(23):237501-237501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钙钛矿型锰氧化物 (La0.8Eu0.2)4/3Sr5/3Mn2O7多晶样品,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样品(La0.8Eu0.2)4/3Sr5/3Mn2O7结构呈现良好的单相. 通过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M-T)、不同温度下磁化强度随磁场的变化曲线(M-H)和电子自旋共振谱发现: 在300 K以下, 随着温度的降低, 样品先后经历了二维短程铁磁有序转变 (TC2D ≈ 282 K)、三维长程铁磁有序转变(TC3D ≈ 259 K)、奈尔转变(TN ≈ 208K)和电荷有序转变(TCO ≈ 35 K); 样品 (La0.8Eu0.2)4/3Sr5/3Mn2O7TN以下, 主要处于反铁磁态; 在TC3D达到370 K时, 样品处于铁磁-顺磁共存态, 在370 K以上时样品进入顺磁态. 此外, 分析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ρ-T)得到: 样品在金属-绝缘转变温度(TP ≈ 80 K)附近出现最大磁电阻值, 其位置远离TC3D, 表现出非本征磁电阻现象, 其磁电阻值约为61%. 在TCO以下, 电阻率出现明显增长, 这是由于温度下降使原本在高温部分巡游的eg电子开始自发局域化增强所致. 通过对 (La0.8Eu0.2)4/3Sr5/3Mn2O7ρ-T 曲线拟合, 发现样品在高温部分的导电方式基本遵循小极化子的导电方式. 关键词: 磁性 电性 金属-绝缘转变温度 电子自旋共振  相似文献   

12.
赵俊  程新路  杨向东  朱正和 《物理学报》2009,58(8):5280-5284
运用Gaussian03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P86 方法,结合6-311++G**(3df,3pd) 基组对基态SiF2分子的平衡电子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了其稳定结构为C2v构型.SiF2基态电子态为X1A1,平衡核间距RSi—F=0.1061 nm,键角αF—Si—F=100.6762°,离解能De=13.8 eV.应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推导了基态SiF2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图准确地再现了SiF2分子的平衡构型特征和能量变化. 关键词: 2')" href="#">SiF2 Murrell-Sorbie函数 多体项展式理论  相似文献   

13.
刘春旭  张继森  刘俊业  金光 《物理学报》2009,58(8):5778-5783
用相干量子干涉和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 效应在Er3+:YAlO3晶体中计算得到了Thommen,Mandel和Kastel对原子气提出的Λ型四能级系统的负折射率.计算结果得到的负折射率对应的频带宽度约为1 MHz,比先前报道的103 Hz量级要宽得多.通常而言对应于折射/吸收比|Re[n]/lm[n]|≈1,而计算所得结果是|Re[n]/lm[n]|为4.6,表明吸收被EIT效应很好地抑制.Im[n]出现的负值可能与Er3+4I13/24I15/2跃迁的受激发射有关.由此可知,稀土离子掺杂材料具有丰富的能级和各种不同的电磁跃迁,也是电磁感应负折射率材料中出色的应用材料的候选者. 关键词: 稀土掺杂晶体 量子干涉 电磁感应透明 负折射率材料  相似文献   

14.
闫君  孙莹  王聪  史再兴  邓司浩  史可文  卢会清 《物理学报》2014,63(16):167502-167502
利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Mn3Sn1-xCoxC1.1 (x=0.05,0.1,0.2) 系列化合物,研究了Co掺杂对其磁性质、相变、熵变的影响. 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居里温度由283 K先降到212 K (Mn3Sn0.9Co0.1C1.1) 后又升到332 K (Mn3Sn0.2Co0.8C1.1),相变类型由一级相变逐渐转变为二级相变. 增大Co的掺杂量,Mn3Sn1-xCoxC1.1化合物的熵变峰值逐渐减小,磁熵变温区由9 K展宽到300 K. 当Co掺杂量为0.2时,相对制冷量达到最高,为103 J/kg (磁场强度为1.6 MA/m). 由于室温附近良好的磁致冷效应,该类材料在磁制冷领域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磁性质 相变 磁卡效应 相对制冷量  相似文献   

15.
张娇娇  辛子华  张计划  颜笑  邓密海 《物理学报》2014,63(20):207303-207303
采用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半经验计算方法–自洽和环境依赖的原子轨道线性理论,预测了类α-石墨炔的碳锗炔结构. 研究了α-碳锗炔的稳定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热力学稳定性,得到其最稳定的构型是Ge原子在六元环的六个顶角处,晶格常数为8.686 Å的六角原胞构成的单层平面蜂窝状结构. 该结构是带隙为1.078 eV的半导体. α-碳锗炔在很高的温度下都可以保持稳定,直到2280 K时其长程有序态才被破坏,当体系低于此温度时,可以通过降温使其恢复到零温时的稳定平面结构. 关键词: α-石墨炔')" href="#">α-石墨炔 α-碳锗炔')" href="#">α-碳锗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制备晶粒尺寸处于0.1—10 μm之间的致密Ba0.70Sr0.30TiO3陶瓷,系统研究了晶粒尺寸对居里温度TC、铁电相介电常数εF、峰值介电常数εM的影响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晶粒尺寸减小时,TC刚开始基本不变,直到晶粒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降低,此变化规律可由Buesseum的内应力模型解释;随晶粒尺寸的增加,εF先增加后减小,此变化规律可由Shaikh的串并联模型来解释,主要影响因素有内应力、畴、晶界;εM随晶粒尺寸的增加,在晶粒尺寸较小时先增加后减小,晶粒尺寸较大时略有增加,此变化规律可由弥散相变理论和串并联模型共同解释,在晶粒尺寸较小时主要影响因素为内应力、微畴和晶界,晶粒尺寸较大时主要影响因素为晶界. 关键词: 0.70Sr0.30TiO3陶瓷')" href="#">Ba0.70Sr0.30TiO3陶瓷 介电常数 居里温度 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17.
姚洪斌  张季  彭敏  李文亮 《物理学报》2014,63(19):198202-198202
利用非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的三维含时量子波包法,理论研究了氢分子离子在强激光场中的解离动力学.通过分析H2+在不同的初始振动态(ν=0–9)和激光场强度下的解离核动能谱,得到了H2+的光解离机理及其随激光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场的强度I1=5.0×1013 W/cm2时,分子的解离来源于高振动态ν=5–9,其解离机理主要是通过键软化、键硬化和阈下解离过程.当激光场的强度I2=1.0×1014 W/cm2 时,H2+在低振动态ν=3–4上的阈上解离起主导作用,而高振动态的键软化、键硬化和阈下解离所占的比重明显地下降了.研究结果为后续的量子调控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预测和指导. 关键词: 光解离 氢分子离子 含时波包法 核动能谱  相似文献   

18.
刘立仁  雷雪玲  陈杭  祝恒江 《物理学报》2009,58(8):5355-536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生长模式下Bnn=2—15)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 同时,比较和讨论了不同生长模式下硼团簇的原子束缚能、能级间隙和第一电离势. 研究表明:直线构型稳定性最低,金属性较强,尤其在n=8时能隙仅有0.061 eV,说明该团簇已具有金属特征. 平面或准平面构型稳定性最高,非金属性强. 立体构型的稳定性与金属性介于直线和平面构型之间. 另外,还讨论了基态团簇的束缚能、能量二阶差分、能级间隙和第一电离势随团簇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B12与B14是幻数团簇. 关键词n团簇')" href="#">Bn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出c轴取向的Zn1-xMgxO单晶薄膜,通过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Mg含量增加,Zn1-xMgxO单晶薄膜的紫外发光峰蓝移,发光峰强度减弱,缺陷发光强度增强.同时发现,由于Mg的掺杂,引入了一些束缚能较大的局域束缚态.对于氧气氛下制备的样品,实验发现紫外峰和绿光带发光峰同时增强,但是R值减小,紫外峰红移.对绿光发光机理研究发现,绿光发光带主要与锌空位、氧间隙(Oi)或锌位氧(OZn)等缺陷有关,它是由多个缺陷发光峰组成,各缺陷发光峰强度相对变化导致了绿光发光带的整体移动. 关键词: 1-xMgxO薄膜')" href="#">Zn1-xMgxO薄膜 光致发光 脉冲激光沉积  相似文献   

20.
王转玉  康伟丽  贾建峰  武海顺 《物理学报》2014,63(23):233102-23310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 结合从头算的CCSD(T)方法对Ti2Bn(n=1–10)团簇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 发现两个Ti原子的掺杂导致Bn团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n的增大, Ti2Bn团簇结构生长非常规律. 所有的最稳定结构都可看成双锥结构, 并且两个Ti原子处在双锥结构的锥顶. 根据二阶差分能量分析, 得出Ti2Bn(n=1–10)团簇的幻数是6, 7和8. 进一步分析了团簇的Ti原子解离能、B原子解离能以及团簇的电子亲和势和电离势. 这些能量分析表明Ti2B6团簇既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 又有良好的动力学稳定性. 应用前线轨道理论, 对Ti原子与B6之间的成键进行了分析, 了解其稳定性的根源. 关键词: 2Bn团簇')" href="#">Ti2Bn团簇 稳定性 从头计算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