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锦霞  李焰 《应用化学》1998,15(2):79-81
(2S,3R)┐谷象虫聚集信息素的合成黄锦霞*李焰马兴泉陈祖兴徐章煌(湖北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62)关键词(2S,3R)-谷象虫聚集信息素,合成,不对称顺式醇醛缩合反应,N-莰烷-磺内酰胺1997-07-14收稿,1997-09-29修回湖北省自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563K、6MPa及H_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_1-C_6正构醇及C_1-C_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相同的活性波动区,活性趋于稳定所需时间随Cu/Co比增大而缩短。Cu/Co=0.3-1.5(原子比)时,就醇收率而言,RaneyCu-Co催化剂明显高于共沉淀Cu-Co催化剂,Cu/Co=0.8(原子比)时,稳定醇收率达0.57g·g ̄(-1)·h ̄(-1)。  相似文献   

3.
在催化量的手性催化剂存在下,利用1-苯磺酰基-3-丁烯-2-酮与异戊二烯的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R)-α-萜品醇5,光学纯度值达到92%。  相似文献   

4.
对500℃和800℃焙烧制得的氧化态K-MoO3/γ-AlO3,K-MoO3/SiO2及非负载K-Mo催化剂进行硫化后,测试其合成醇活性.结果表明500℃焙烧制得的负载型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低碳烃活性和较低的合成低磷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合成低磷醇的选择性大幅度提高.500℃焙烧的非负载K-Mo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促碳醇的选择性保持不变.用氨的吸附及TPD方法测定了各样品的酸性,并与催化剂活性对照,发现催化剂酸性越强,酸量越大,则其合成醇选择性越低.催化剂上的乙醇分解实验证实,催化剂的酸量大小与它的醇分解活性成正变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催化剂酸性对其合成醇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碳醇合成Raney Cu—Co催化剂的研究:Ⅰ.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563K、6MPa及H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1-C6正构醇及C1-C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  相似文献   

6.
本文并行考察了用溶剂化金属原子分散(SMAD)、浸渍、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的Cu-Co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加氢反应(563K,6MPa,H2/CO=2)性能及附态CO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三种催化剂上反应产物均为C1-C5正构醇及正构烃,总醇的选择性依下列次序增:SMAD<浸渍<共沉淀。(2)表面低配位钴中心上多重吸附态CO的红外吸收峰的面积分数,对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一致;(3  相似文献   

7.
Co-K-Mo/γ-Al2O3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性能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加Co后于500-6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且使C2+醇比例增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加Co后350℃焙烧时,C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金属催化剂上,由CO和H2选择合成高级醇是合成气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1-4].IFP在1982年提出的*u-C。催化剂至今还是非常重要的体系*’].它的特点是液体产物中除水外,都是直链伯醇,CI醇占较大的分数·但是,这类催化剂存在热稳定性差,活性低的缺点·为了改善催  相似文献   

9.
在催化量的手性催化剂存在下,利用1-苯磺酰基-3-丁烯-2-酮与异戊二烯的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R)-α-萜品醇5,光学纯度值达到92%.  相似文献   

10.
沉淀法制备Fe-Ti系合成醇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压力6MPa,空速5000h-1下,采用微反-色谱-微处理机联合装置,对沉淀法制备的Fe-Ti系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测定.在配料组成相同的情况下,并流法和反加法制成的催化剂活性较高,350℃时催化剂上的最高醇收率为0.557g/(ml·h),C2醇(碳数大于或等于2的醇)的最高含量为38.3%.实验结果表明,并流法制得的氧化态催化剂具有非晶态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提高焙烧温度,反加法所制氧化态催化剂的衍射峰强度减弱,表明铁、钛组分间有某种相互作用.正加法所制催化剂的氧化态主要物相为α-Fe2O3,叠加扫描后发现有少量Fe2Ti3O9晶相.程序升温还原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还原经历了脱去外表水和铁组分还原等过程,但低温下催化剂不能充分还原.采用峰形鉴别法和逐步逼进法得到了主还原阶段的动力学参数.不同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差异,归因于不同制备方法使得沉淀的铁组分和浸渍的钛组分的均匀度和分散度不同,以及Fe-Ti组分的相互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Rh—Mo—K/Al2O3催化剂的CO加氢合成低碳醇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硫化态和还原态Rh-Mo-K/Al2O3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考察了不同铑负载量、钾助剂、合成气组成和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和空速)对合成醇性能的影响及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发现硫化样品较之还原态样品具有更好的合成醇选择性,催化剂中添加铑后,生成醇活性和选择性大幅度提高。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提高反应压力和空速、适当增加合成气H2/CO的比例可以获得较好的合成醇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2.
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氯铂酸/异丙醇和三苯基膦/环己酮为催化剂,在室温下能够使三氯硅烷与3-氯丙烯迅速发生硅氢加成反应,高产率地生成3-氯丙基三氯硅烷,继而将3-氯丙基三氯硅烷与无水甲醇同时滴加到沸腾的石油醚中进行醇解,合成了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相似文献   

13.
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及曲线拟合手段对硫化态K-MoO_3/Al_2O_3合成醇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负载量及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催化剂表面的S、Mo组分的物种形式及各物种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表面不同组分的相对组成。结果表明,根据其电子结合能变化,S组分可区分为SO_4 ̄(2-)、SO_3、S ̄0、S_2 ̄(2-)、MoS_2、MoS_(2-x)等六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组分可区分为Mo ̄(6+)、Mo ̄(5+)、MoS_(2+x)、MOS_2、MOS_(2-x)等五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O_3/Al_2O_3.重量比为0.03的样品,Mo组分硫化还原不完全,表面S、Mo组分均以多种物种形式并存,MoO_3/Al_2O_3比增加至0.08和0.24后,表面S、Mo组分中MOS_2物种形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样品的硫化还原也较彻底,但负载量增加至MoO_3/Al_2O_3比为0.35后,表面存在较多的S ̄(6+)物种和Mo ̄(6+)、Mo(5+)物种,同时K组分在表面富集。对MoO_3/Al_2O_3比为0.24,样品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的研究表明,该样品与水蒸汽接触对其表面结构影响很大,与水蒸汽接触后再硫化,其表  相似文献   

14.
以手性醇修饰LiAlH4不对称还原α—亚胺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刘晖 《化学通报》1997,(10):46-47,50
以手性醇修饰LiAlH4不对称还原α-亚胺酮张静刘晖*王东眭秀楣(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京100080*北京大学化学系100871)不对称还原羰基合成光活性的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α-不饱和酮,如:α-酮酯,α-烯基酮的不对称还原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相似文献   

15.
由脂肪酸酯制备高碳醇Cu-Fe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脂肪酸酯制备高碳醇Cu-Fe系催化剂的研究刘寿长②王文祥②陈诵英①(①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030001)(②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52)关键词高碳醇Cu-Fe系催化剂加氢反应高碳醇被广泛用于洗涤剂、增塑剂、合成纤维、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6.
氧化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掺锑α—Fe2O3气敏陶瓷粉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掺锑α┐Fe2O3气敏陶瓷粉料王忠春**刘尔生陈耐生*黄金陵(福州大学化学系福州350002)关键词α-Fe2O3陶瓷,锑掺杂气敏材料,纳米材料1996-10-05收稿,1997-04-22修回福建省科委资助项目**现在上海硅酸...  相似文献   

17.
具2,3-二氯-5,6-二腈基对苯醌自由基阴离子(DDQ-·)的Fe(Ⅱ)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胡培植*季立才△周向葛**张伦陈义龙△△徐斌富△△(武汉大学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系△△,武汉430072)关键词:2,3-二氯-5,6-二腈基对苯...  相似文献   

18.
首次以Hβ沸石为基础,采用一步浸渍法(A)、机械研磨法(B)、沉积-沉淀法(C)及分步浸渍法(D)制备了SO-Fe2O3-Hβ-Al2O3催化剂,通过XRD,XPS,NH3-TPD,FT-IR及化学吸附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催化丙烯与异丙醇的酸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表面,SO,Fe2O3及Hβ沸石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作用,A法和C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增强酸性;总酸量和L酸量增多,酸强度提高;该催化剂明显促进了丙烯醚化反应,其丙烯和异丙醇转化率分别由Hβ-Al2O3沸石的7.98%和35.1%提高到14.8%和40.0%,并发现该反应主要在L酸中心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并行考察了用溶剂化金属原子分散(SMAD)、浸渍、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的Cu-Co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加氢反应(563K,6MPa,H2/CO=2)性能及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三种催化剂上反应产物均为C1-C5正构醇及正构烃,总醇的选择性依下列次序递增:SMAD<浸渍<共沉淀;(2)表面低配位钻中心上多重吸附态CO的红外吸收峰的面积分数,对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一致;(3)高温还原和焙烧均使醇选择性下降,同时使表面低配位Co0中心减少.据此讨论了CO插入中心,活性结构及制备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过渡金属的亲硫性,通过Cp*-W(CO)3Cl(Cp*=C5H5,C5H4CH3)与HFe2Co(CO)9(μ3-S)反应,得到四种含硫异核金属羰基原子簇化合物Cp*WFeCo(CO)8(μ3-S)(Cp*=C5H5,Ⅰ-a;Cp*=C5H4CH3,Ⅱ-a),(Cp*W)2Fe(CO)7(μ3-S)(Cp*=C5H5,Ⅰ-b;Cp*=C5H4CH3,Ⅱ-b)。对合成的簇合物进行了IR,1H/13C-NMR,C/H及金属分析,并对Ⅰ-a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