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η6-Arene)Nd(AlCl4)3-AIR3催化丁二烯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η~6-芳烃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已早有报道.但对于η~6-芳烃稀土络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我们在研究了(η~6-C_6H_6)Nd-(AlCl_4)_3-AlR_3催化异成二烯聚合的基础上,又考察了不同芳烃烯土络合物和几种AlR_3组成的催化剂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 1.原料及试剂:丁二烯和烷基铝均为聚合级.汽油分别经浓硫酸,氢氧化钠水溶  相似文献   

2.
3.
4.
5.
丙烯酸酯类极性单体的聚合反应通常采用自由基型引发剂。过渡金属化合物与烷酸铝所组成的配位催化剂对这类极性单体的催化聚合迄今仍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在稀土催化环氧烷烃聚合的基础上曾研究了稀土钕的磷酸盐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正丁酯的聚合。本文研究了环烷酸钕体系催化丙烯酸乙酯及丙烯酸正丁酯的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Fe(acac)3-Al(i-Bu)3-8-羟基喹啉(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酸甲酯(MA)聚合,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分子量分布很窄,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39.1KJ/mol。  相似文献   

8.
对不含f 电子的过渡金属 (Ti、Co、Ni等 )的Ziegler Natta催化剂 ,载体化是提高催化活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并已经取得了成功[1,2 ] 。而对具有许多独特优点[3] 的稀土Ziegler Natta催化剂的载体化 ,虽然人们也做了一些研究[4 ,5]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效率 (约 2~ 3倍 ) ,但与高效载体催化剂相比 ,其催化效率还是比较低 ,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探索 ,以助于寻找提高催化活性和定向性的途径。1 实验部分1 1 催化剂的制备1 1 1 MgCl2 载体的制备[6]  将 2 0 0gMgCl2 ·6H2 O与 5 5gN…  相似文献   

9.
10.
合成了Cp TiCl2 N[Si(CH3) 3]2 甲基铝氧烷 (MAO)催化体系 ,以该体系进行丙烯聚合得到无规聚丙烯 ,具有高的分子量及良好的弹性 ,玻璃化温度为 - 8 8℃ .产物经DSC、1 3C NMR、DMA等方法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活性随着丙烯压力的增加 ,有明显的增大 .催化活性在 4 0℃下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而产物分子量随着温度的下降有明显增大 ,在 0℃~ 5 0℃范围内分子量MW =(2 0~ 6 0 )× 10 4 .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新型催化剂Cp*Ti(CH2SiMe3)3/B(C6F5)3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的性能.结果表明,Cp*Ti(CH2SiMe3)3与B(C6F5)3等摩尔混合可形成高活性的催化剂,催化活性高达(0.7~1.37)×107g/(mol2·h),聚苯乙烯的间规度为95%以上.B(C6F5)3/Ti摩尔比不等于1时,其催化活性和间规立构选择性都明显降低.Al(i-Bu)3的加入不仅显著提高催化活性和间规立构选择性,而且还提高了间规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量.最佳聚合温度为343K.在c(St)=0.44~6.56mol/L范围内,苯乙烯聚合速率对苯乙烯单体呈一级反应,苯乙烯转化率和间规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吡啶二亚胺、吡啶胺-亚胺和吡啶二胺为螯合配体的三价钒配合物2a2e, 并通过红外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在助催化剂和再生活化剂的存在下, 这些催化剂展示出了高活性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单峰分布聚乙烯表明聚合体系为单活性中心。 以吡啶二胺为螯合配体的配合物2e(2, 6-bis[2, 6-(iPr)2PhNC(Me)]2(C5H3N)VCl)在50 ℃下显示出的活性高达6.96 kg PE/mmolV·h, 且在70 ℃时仍保持高的催化活性, 这表明双阴离子吡啶二胺能更好的保护催化活性中心。 此外, 这类三价钒催化剂能高活性催化乙烯-降冰片烯及乙烯-己烯共聚, 在温和条件下即可得到较高单体插入率(降冰片烯37.3%, 己烯4.8%)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酯/三氯化锑((CH3)3SiOSO2CF3/SbCl3)复合引发体系对1,3 戊二烯的聚合行为.在(CH3)3SiOSO2CF3引发剂中加入SbCl3后,使聚合反应速率提高了24倍,产率从(CH3)3SiOSO2CF3引发的55%提高到80%以上,分子量提高17倍.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酮类后,产率和分子量相对于(CH3)3SiOSO2CF3/SbCl3配比为02:1时引发所得聚合物均呈下降趋势;但对不同的酮来说,随着酮的位阻的增大,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均增大.聚合物的1H NMR图和红外谱图数据均证明该聚合反应是通过(CH3)3SiOSO2CF3与体系中残存的水水解所形成的质子酸HOSO2CF3与SbCl3反应所形成的复合体系引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前线聚合研究及应用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单体性质、压力、引发剂、反应容器等因素对前线聚合的影响,并对影响前线稳定性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讨论,简要介绍了光引发前线聚合近年来最新发展,综述了前线聚合在制作梯度材料、聚氨酯合成、不饱和聚酯及环氧固化、双环戊二烯开环异位聚合、互穿网络结构制备及微孔材料填充固化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
氯化稀土的某些配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双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用于丁二烯聚合时,大多得到分子量较高的产物。最近我们报道了可在较宽范围内改变聚丁二烯分子量的三氯化钕邻菲啰啉配合物(NdCl_3·2Phen)与氢化二异丁基铝[HAl(i-Bu)_2]所组成的新的二元氯化稀土定向聚合催化剂。本文报导该体系下的丁二烯聚合动力学,测定了聚合反应速率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含咔唑化合物及其聚合物系列研究的一部分,以对-溴苯酚为原料,经过乙烯基醚化,再同咔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单体,N-(p-乙烯氧基苯基)咔唑(NEOPC),经过元素分析、NMR和IR等对NEOPC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它的聚合行为。  相似文献   

17.
N-(p-Ethenyloxyphenyl) carbazole (NEOPC)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etherification of p-bromophenol with vinyl acetate, then p-bromophenyl vinyl ether reacting with carbaxole in the presence of brass power and potassium carbonate at 200℃. The product was identifi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1H NMR, 13C NMR and IR spectra. NEOPC is readily polymerized by conventional catalysts of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such as BF3OEt2, I2, TiCl4, AlCl3, etc. But no polymer was obtained when free radical initiators were used. The rearrangement products and/or the solvent-insoluble products in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NEOPC. which may be produced by the crosslinking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β-酮萘胺)镍(Ⅱ)/B(C6F5)3/AlEt3体系可在20~90 ℃范围内在甲苯溶剂中催化醋酸降冰片烯酯聚合,得到中等分子量(Mw=7.0×103~3.1×104 g/mol)和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为1.8~2.0)的醋酸降冰片烯酯聚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FT-IR、DSC、TGA及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技术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的聚醋酸降冰片烯酯为加成型产物,证明此催化体系催化醋酸降冰片烯酯聚合是按乙烯基加成模式进行的;所得聚合产物为非晶态,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特征,分子链间的距离为1.24 nm;聚合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Td>330 ℃),并能够溶解在大部分普通有机溶剂中.  相似文献   

19.
水解聚合铝形态一直是分析、催化、土壤、地球化学、新材料、环境科学和生物毒理学等众多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Keggin结构的Al30形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电荷最高的水解铝聚合阳离子,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纳米分子尺寸,它对催化化学、新型功能材料、高效絮凝剂的开发以及铝的水解聚合转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Al30形态的形成、形态分析方法、结构模型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水解聚合铝溶液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陈周群  马昌期 《化学进展》2013,(7):1166-1176
作为导电共轭聚合物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聚(3-烷基噻吩)(poly(3-alkylthiophene),P3AT)因其良好的光电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子领域,如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等。P3AT的合成制备方法也成为导电共轭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方向标,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代表了共轭聚合物合成方法的共同历程。本文简要介绍了P3AT的发展历史、分子构效关系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上的应用,并按合成方法的不同分类,详细介绍了P3AT的各类合成方法,包括:McCullough法、Rieke法、格氏置换合成法、Suzuki反应、Still反应、C-H活化直接偶联等,总结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反应机理及其优缺点,以期为读者展示出导电共轭聚合物合成方法发展变化的整体过程,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