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习题1 分子式为C_4H_(10)S的哪一个化合物符合图E-1的~(13)C谱?对此谱作出归属。取谱条件: 溶剂:CDCl_3(δ77.25处有三重峰,图中未画出) 浓度:50V/V%温度:28℃测定频率:22.63MHz 去偶:上——~1H偏共振去偶(200次) 下——~1H宽带去偶(100次)  相似文献   

2.
分子式为C_6H_8O的哪一个化合物与图E-11符合? 取谱条件: 溶剂:CDCl_3(δ77.2三重峰) 浓度:50V/V%温度:28℃测定频率:22.63MHz 去偶:上——~1H偏共振去偶(500次) 下——~1H宽带去偶(100次) [解答]C_6H_8O含有三个双键当量。在~(13)C谱中找到一个羰基(δ198.65)以及一个C=C键(δ150.6及129.85)。还余下一个双键与三个次甲基(δ38.2,25.75及22.95)。总结起  相似文献   

3.
采用^(1)H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诺氟沙星标准品的绝对含量。^(1)H核磁共振定量法以DMSO-d6为溶剂,诺氟沙星峰(δ7.9)为定量峰,马来酸峰(δ6.3)为内标峰。在脉冲程序zg30,采样时间4.09 s,延迟时间20 s,扫描次数为16的条件下采集氢谱。^(19)F核磁共振定量法以利培酮为内标物,诺氟沙星峰(δ-121.3)为定量峰,利培酮峰(δ-109.9)为内标峰。在脉冲程序zgfhigqn.2,延迟时间7 s,扫描次数为16的条件下采集氟谱。^(1)H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结果接近,且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一致。核磁共振定量法可用来测定诺氟沙星绝对含量,快速、简单高效、且不需要对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在苯溶液中,于中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π-二苯铬(0)反应,可得到熔点为71℃的红色针状结晶。以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其熔点、混合熔点和熔融热,还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1H核磁共振谱等鉴定,证明该结晶是由二克分子苯酚和一克分子苯醌形成的分子缔合物。π-二苯铬(0)苯溶液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历程是:π-二苯铬(0)被氧化生成高价铬离子.此离子又使苯氧化成苯酚和苯醌,进一步形成酚醌分子缔合物。  相似文献   

5.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氨基酸功能化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Gly)2(H2O)2Cu]K3[Al(OH)6Mo6O18]·7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i空间群,晶胞参数α=0.810 53(16)am,6=1.139 4(2) nm,c=1.824 7(4)nm,α=93.96(3)°,β=92.89(3)°,γ=108.90(3)°,V=1.585 8(5)nm3,Z=2.  相似文献   

6.
有关相络合物极谱催化波的报导颇多,但研究钼与PAR络合物极谱行为的工作尚未见报导。在稀硫酸(pH1.7)介质中,我们观察到,钼与PAR共存时产生一极谱还原波,再引入NaClO3时,此波灵敏度增加,示波极谱导数波波形尖锐而又对称。本文研究钼(Ⅵ)-PAR-NaClO5体系极谱催化波产生的条件,应用该体系测定了矿样中的痕量钼。  相似文献   

7.
2-(β-甲氧基乙基)吡啶的极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流电示波极谱法与普通极谱法都可用以测定2-(β-甲氧基乙基)吡啶.用交流电示波极谱法与0.1M氢氧化钠底液时,2-(β-甲氧基乙基)吡啶的(dV/dt)-V曲线上,在阴极支与阳极支各有一切口.浓度为10m M,温度在25℃时,阴极支与阳极支的切口电位,分别为-1.33和-1.28伏(对S.C.E.).浓度在2—40mM范围内,可根据阴极支的切口高度测定此种化合物.以下三种现象足以证明2-(β-甲氧基乙基)吡啶在滴汞电极上形成吸附膜并使双电层的电容迅速改变而产生切口:(1)此化合物能使二价铅离子在阴极支上的切口消失.(2)其dV/dt(即曲线的高度)约为0.1M氢氧化钠底液的二倍.(3)升高电解波的温度,则切口缩短.就这些现象说,2-(β-甲氧基乙基)吡啶与吡啶极相似,但可根据切口电位区分.用普通极谱法与0.1M氢氧化钠底液时,2-(β-甲氧基乙基)吡啶产生良好的极谱波.浓度在6—51mM范围内,波高与浓度成线性关系.浓度为1.0×10-2M,温度在25℃,校正的半波电位为1.23伏(对S.C.E.).改变汞柱高度时,id/h1/2值极近常数.提高电解液的温度,极谱电流略为升高.后两种试验都证明普通极谱法的电极过程是扩散控制的.吡啶在相同条件下不产生极谱波.  相似文献   

8.
钒(V)-PAR络合物在NaClO3存在下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为-0.1V(SCE).该催化波具有吸附和动力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我们测定的C_(16)H_(14)SNF(1)和C_(16)H_(16)SNF(2)晶体结构数据,用MNDO2方法进行分子轨道研究,发现1和2的几何构型虽然相近,但其分子轨道中的原子轨道组成有着质的差异:在HOMO和临近HOMO的占据分子轨道中,2的两个苯环的π轨道彼此没有相互作用;1的两个夹角为80°的苯环的π轨道同时出现在一个分子轨道中,彼此通过(?)C=N—键导通,显示出相互作用,与实验观察到的核磁共振谱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用激光散射(LLS)及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了Te(Ⅳ) I- RhB水溶液中液相纳米粒子在自然状态下的聚集行为及粒径分布,并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对该液相纳米体系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0.8mol/LHCl介质中,当Te(Ⅳ)浓度为4、8、12、16、20μg/L时,Te(Ⅳ) I- RhB体系平均粒径分别为192、228、262、278、300nm;纳米粒子的形成及其聚合行为导致RhB在558nm处的吸收峰(A558)的减色效应及598nm处的发射峰(F598)的荧光猝灭和623nm处的共振散射峰(I623)增强,并与Te(Ⅳ)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体系在623nm处的散射强度I1/3与其粒径成正比.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元素分析(EA)等手段对该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确定了其最简分子式为(RhB)4(TeI8).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含N原子的三齿配体2,6-吡啶二噁唑啉(Pybox),由Pybox与NiCl2·6H2O和KSCN在甲醇溶液中反应制得标题配合物Ni(Pybox)(SCN)2(CH3OH),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为:a=7.9...  相似文献   

12.
在 5 .0× 1 0 - 6 mol/LSe(Ⅳ )的 0 .1 2mol/L氯乙酸盐缓冲溶液 (pH 3 2 )中 ,用单扫极谱法可得到锑 (Ⅲ ) 芦丁络合物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 ,Se(Ⅳ )的存在可使锑峰峰电位正移 ,峰高增加。峰电位为 - 0 .33V(vs.SCE) ,峰高与锑(Ⅲ )的浓度在 1 .6× 1 0 - 9mol/L~ 5 .0× 1 0 -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可达 4.0× 1 0 - 1 0 mol/L。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方法已用于锌合金中微量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九)汪尔康和他以前的一位日本电分析化学者将(甲)半积分电分析,(乙)半微分电分析和(丙)1.5次微分和2.5次微分法统称为新极谱法[分析化学,9(4),486(1981)],似不全面。莫金垣等[分析测试通报,4(3),1(1985)]则倾向于 Bond 所提出之“卷积  相似文献   

14.
Re(Ⅶ)在各种介质中极谱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Letcher曾报道了Re(Ⅶ)在4mol·L~(-1)HClO_4中的极谱还原,认为交流一次谐波极谱(AC_1)波仅在4mol·L~(-1)HClO_4时才得到良好峰形,而在2mol·L~(-1)HClO_4时,AC_1峰达到极大,其后不再随[HClO_4]的增加而上升,但未报告在[HClO_4]更高情况下Re(Ⅶ)的极谱还原.我们研究了ReO_4~-在一系列高氯酸浓度中的直流(DC)、交流(AC_1和AC_2)和微分脉冲(DPP)四种极谱波,并研究了这些极谱电流在各种浓度HClO_4介质中的温度效应,DC波对m、τ等的关系,证明了它们具  相似文献   

15.
铑(Ⅲ)与新试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在1mol.L-1乙酸盐缓冲溶液(pH 4.8)中生成稳定的配合物,该配合物在3mol.L-1高氯酸底液中于-1.01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据此提出了催化极谱法测定痕量铑(Ⅲ)的方法。铑(Ⅲ)的质量浓度在40.0~400ng.L-1范围内与一阶导数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4.2ng.L-1。试验结果表明:该极谱波为催化氢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1。方法用于铑炭催化剂和标准物质GBW 07198中痕量铑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0%,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0.70%,1.8%。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超分子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晶胞参数:a=1.2643(3)nm,b=2.1069(4)nm,c=1.0057(2)nm,α=90°,β=110.16(3)°,γ=90°,V=2.5149(9)nm3,Z=2,R1=0.0618,wR2=0.1794.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自然科学奖 (23)获奖项目:示波滴定(1991年,三等奖,南京大学) 1.示波滴定;毕树平,高鸿,1989,10(8):860 2.交流示波极谱研究(Ⅲ)——底液Micka公式的修正;毕树平,高鸿;1990,11(5):529 3.交流示波极谱研究(Ⅳ)——切口的性质;毕树平,高鸿;1990,11(6):579 4.交流示波极谱图的频谱分析;毕树平,祁洪,都思丹,高鸿;1991,12(5):604 5.Kalman滤波分辨交流示波极谱图中重迭切口;毕树平,都思丹,王忠,高鸿;1991,12(12):1592 (二)国家教委科学进步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砷(Ⅲ)在硫酸-盐酸-溴化钾-硒(Ⅳ)体系中的极谱行为。砷(Ⅲ)在-0.53V(vs.SCE)出现灵敏的导数极谱波,检测下限达0.001μg/ml。硒(Ⅵ)的存在是获得高灵敏度砷(Ⅲ)波的关键。研究表明,该波具有吸附性质。本文还探讨了巯基棉富集分离矿石溶液中微量砷的条件,在硫酸介质中,用一次加入巯基棉的方法,有效地从有大量基体元素的矿石溶液中富集分离砷。本文经实际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o(Im)6]·(CF3COO)2(Im=Imidazole),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α=1.086 3(2)nm,b=1.779 0(4)nm,c=0.789 38(16)nm,α=90°,β...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KGd(WO4)2:Eu3+红色荧光粉.该荧光粉的性质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发谱、发射谱以及荧光衰减曲线来表征.KGd(WO4)2:Eu3+的激发谱主要由中心大约在270nm处的宽谱峰以及一系列由Eu3+离子f-f电子能级跃迁导致的锐线峰组成,在近紫外区有一个最强的激发峰在395nm.正好与紫外InGaN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发射波长匹配.在395nm激发下,可以观察到最佳掺杂量为40%(原子分数)的KGd(WO4)2:Eu3+在614nm处产生强烈的红光.发光特性表明,KGd(WO4)2:Eu3+荧光粉可能潜在成为近紫外发光二极管(LEDs)用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