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氯酚红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9.40的Britton-Robinson广泛缓冲溶液中,氯酚红与盐酸吡格列酮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570 nm处,最大增色波长位于434 nm处。盐酸吡格列酮的浓度分别在1.3×10^-6-1.1×10^-5mol/L和1.5×10^-6-1.2×10^-5mol/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29×10^4L.mol^-1.cm^-1和1.47×104L.mol^-1.cm^-1,检出限分别为3.50×10^-7mol/L和6.54×10^-7mol/L,回收率为100.8%-101.4%(血样)、99.3%-99.8%(混合样)、98.1%-98.6%(尿样)。方法已用于血样、尿样和混合样中盐酸吡格列酮测定。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测定微量盐酸吡格列酮的示波极谱法。在氨水-NH4Cl缓冲溶液中,盐酸吡格列酮在示波极谱仪上于-1.42 V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还原波,导数波高与盐酸吡格列酮溶液质量浓度在0.4~4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优化了试验条件,对极谱波的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片剂样品中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结果与标示值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相符,测定结果的RSD(n=10)值为3.04%。 相似文献
4.
曙红Y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是由日本武田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胰岛素增敏剂,于1999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1],化学名称:(±)5-[4-[2-(5-乙基-2-吡啶)乙氧基]苯甲基]-2,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分子式:C19H20N2O3S·HCl,化学结构如下: 盐酸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对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控制,减少肝糖的产生和输出,从而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有明确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同时还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对胰岛B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2].是一种新型口服抗Ⅱ型糖尿病药. 相似文献
5.
盐酸吡格列酮-乙基曙红荷移光度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宗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45(4)
在pH 4.0的盐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吡格列酮(PGTZ)与乙基曙红(EE)之间发生荷移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使溶液发生褪色现象,且在516 nm波长处测定时,溶液的褪色程度与盐酸吡格列酮的浓度在9.75 × 10-7~1.26×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ε516)为6.44×104·mol-1·cm-1,检出限(3s/k)为3.25×10-7mol·L-1.方法用于市售药品中PGTZ含量的测定,所得结果与标示值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结果相符.以血浆及尿液样品为基体加入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其回收率在97.7%~103.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5%.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手性药物罗格列酮与吡格列酮的拆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多糖类手性固定相Chiralpak IC上成功拆分了2种降糖类手性药物罗格列酮与吡格列酮,考察了流动相、流速、温度、酸碱添加剂等对手性分离的影响.以正己烷-异丙醇(70:30,体积比)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 ℃的条件下,罗格列酮与吡格列酮均得到良好分离,选择因子(α)分别为1.29、1.22,分离度(Rs)分别为7.07、5.56;该法不仅适用于此类手性药物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同时还可应用于对映体制备. 相似文献
7.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简单的样品前处理程序检测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吡格列酮及罗格列酮。采用自制纳米金作为表面增强试剂并考察了不同酸度、不同酸种、不同纳米金等因素对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咯列酮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酸度条件下,盐酸作为助剂时的增强效果比硝酸和硫酸好,硝酸和硫酸作为助剂时的增强效果相近;相同助剂条件下,酸性越强,表面增强效果越好;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在合成纳米金时的用量越小,增强效果越好。所建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可检出0.012 5mg·L~(-1)的罗格列酮和0.025mg·L~(-1)的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8.
以二芳基乙酮(4a~4f)和取代丙酮(5a~5c)为原料,KHCO3为碱,100 ℃空气条件下,在DMSO中经二芳基乙酮氧化、羟醛缩合一锅法合成了12个羟基环戊烯酮化合物(6a~6l),其中6d, 6h和6i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9.
在HCl-NaO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盐酸吡格列酮(PGH)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曙红Y的荧光猝灭(FLU),更能导致共振散射(RRS)的显著增强。荧光猝灭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524nm和λem=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为308nm,并在540nm处产生一共振峰。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4×10-7~2.05×10-5mol/L(FLU)和1.6×10-7~5.1×10-6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88×10-7mol/L(FLU)和4.82×10-8mol/L(RRS)。研究了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盐酸吡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以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偶合、还原得到4-羟基-5-乙氧基苯胺。合成中,通过保险粉还原偶氮化合物的方法在芳香环上引进氨基,不仅产物收率高(总收率86%,较文献提高了26.3%),而且还原产物容易分离,粗品纯度可达95%。本合成路线中间体均不经提纯,且氨基的引入中避免了贵金属的加氢还原,是一条适合大规模生产4-羟基-5-乙氧基苯胺的新合成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5.
以5-苯基-1,3-环己二酮,醛,乙酰乙酸乙酯(或乙酰丙酮)和乙酸铵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经一锅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7-苯基-1,4,5,6,7,8-六氢喹啉酮衍生物,总收率85%~9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MS表征。采用X-ray单晶衍射研究了2-甲基-4,7-二苯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顺反异构体(5a和5a′)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5a空间群为C2/c, a=9.458 35(19) ,b=19.789 0(4) ,c=11.040 9(2) , α=90°, β=105.614(2)°, γ=90°,V=1 990.28(7) 3, Z=4, μ=0.673 mm-1, F(000)=824; 5a′空间群为C2/c, a=9.770 2(5) , b=19.981 0(10) , c=10.430 1(4) , α=90°, β=98.361(5)°, γ=90°, V=2 014.51(17) 3, Z=4, μ=0.665 mm-1, F(000)=824。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AdSS酶天然抑制剂结构合成5-(4-羟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酯系列化合物的基础上,为优化其结构,以5-(4-羟基苯基)-2,4-咪唑啉二酮为中间体,合成了2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4-羟基苯基)-2,4-咪唑啉二酮羧酸酯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均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5-(4-羟基苯基)-2,4-咪唑啉二酮对叔丁基苯甲酸酯(2i)和2-噻吩酸酯(3b)在浓度200μg/mL时对拟南芥生长抑制率达70%..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先导化合物,模拟AdSS酶天然抑制剂的活性结构,以L-酪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过关环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了24个新的5-(4-羟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酯系列化合物6a~6x,它们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化合物6m经X射线衍射测定: C18H16N2O5,Mr=340.33,单斜晶系,空间群 P2(1)/c,a=0.86071(17) nm,b=1.1167(2) nm,c=0.93826(2) nm,β=115.10(3)°,V=0.8166(3) nm3,Dc=1.384 g/cm3,Z=2,F(000)=356,m(Mo Kα)=0.103 mm-1,final R=0.0359,wR=0.0998。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00 mg/m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麦和拟南芥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部分化合物对玉米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报道了以乙酸为催化剂,由苯甲酰乙酸乙酯、苯肼和芳香醛经三组分一锅法缩合制备4-芳亚甲基-4,5-二氢-1,3-二苯基吡唑-5-酮衍生物的新方法.该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得到了中等产率.产物结构经MS,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