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碘酸钠催化微晶纤维素的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芙蓉 《分子催化》2011,25(2):119-123
主要讨论了使用高碘酸钠(NaIO4)溶液氧化微晶纤维素的过程及性能,用红外光谱(IR)验证了氧化纤维素的生成;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DSC)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比了反应前后纤维素的变化;考察了氧化时间、氧化温度、氧化剂的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对氧化纤维素的产率及醛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前后纤维素的晶型和形貌基本没有变化,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氧化纤维素的热稳定性越来越差;并且随着氧化温度的提高和氧化剂浓度的增大,醛基含量相应提高,而氧化时间和pH值对醛基含量存在相对最高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松香(Rosin)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甲苯溶液中进行的酯化反应,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酯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为三乙胺作催化剂,用量为松香质量的0.5%,反应物配比n(rosin)∶n(GMA)=1.0∶1.0,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7 h。红外(FT-IR)及1H-NMR分析表明已成功制备了松香与GMA的酯化物,动力学分析表明酯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57.81 KJ·mol-1。  相似文献   

3.
多醛基海藻酸钠交联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乙醇为反应溶剂,用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制备了多醛基海藻酸钠(multi-aldehyde sodium alginate,MASA)。采用费林试剂、盐酸羟胺-NaOH电位滴定法、乌氏粘度计、与明胶的交联反应分别对氧化后的海藻酸钠进行表征。结果发现,氧化的海藻酸钠溶液可与费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海藻酸钠的氧化度随高碘酸钠用量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投料比为80%时,氧化度最高可达约80%,收率约58.7%。MASA的粘度随反应时间、高碘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氧化度分别为20%、40%、60%的MASA,37℃下可使明胶在5min内生成凝胶。因此,水/乙醇作为反应介质、通过控制氧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可以得到产率较高、分子量及氧化度可控的多醛基海藻酸钠多糖交联剂。  相似文献   

4.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原料、丁二酸酐为酯化剂、无水醋酸钠为催化剂,在醋酸中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丁二酸酯(HPMCS).通过改变反应温度、酯化剂和催化剂的用量,得到了5种具有不同丁二酰基含量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丁二酸酯.采用电导率滴定法测定了丁二酰基的含量.采用红外光谱(FT-IR)、粘度分析和流变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大分子链上丁二酰基的含量(摩尔比)为6.57~12.42;质量分数为1%HPMCS溶液的凝胶温度从48.7℃降至41.95℃,而相同浓度的HPMC的凝胶温度为59.85℃;丁二酰基含量越多和分布越均匀,凝胶温度越低,但凝胶强度则越大.  相似文献   

5.
谢英  李明春  辛梅华  赵煌 《应用化学》2008,25(10):1201-0
采用脂肪醛与壳聚糖反应生成Schiff's碱,再用NaBH4还原制备了N-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 用元素分析测定了其取代度. 考察了不同烷基化条件对庚醛改性壳聚糖取代度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醛/壳聚糖配比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影响烷基化壳聚糖的取代度. 在n(醛)∶ n(壳聚糖)=4∶ 1、反应温度为100 ℃和反应时间为8 h条件下,庚醛改性壳聚糖的取代度趋于最大值,取代度的增加有利于改性壳聚糖对2,4-二氯酚的吸附. 不同链长脂肪醛改性壳聚糖对酚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烷基化链长的增加,改性壳聚糖产物对酚的吸附量增加,但链长超过7个C时,吸附量反而下降.庚醛改性壳聚糖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直接酯化法合成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茜  姜敏  周光远  张强  叶冲  敖玉辉 《应用化学》2012,29(7):751-756
以2,5-呋喃二甲酸(FDCA)和乙二醇(EG)为原料,草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了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考察了酯化反应、酯化产物、缩聚反应及缩聚产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草酸亚锡在该体系中既可催化酯化反应又可催化缩聚反应,当n(FDCA)∶n(EG)=1∶1.6、草酸亚锡摩尔分数为0.1%、酯化温度为210℃、缩聚温度为240℃、缩聚反应时间为480 min、磷酸三甲酯摩尔分数为0.03%时,酯化程度最高(酯化产物的酸值在94%以上),缩聚产物相对分子量最高(比浓粘度达到1.29 dL/g),端羧基含量最低(34.3 mol/t);采用FTIR和1H 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在30%的NaOH溶液和乙醇的混合介质申,将丝瓜络原料(LF)通过微波辐射,得到预处理的丝瓜络纤维(ALF).sEM观测显示,预处理前后丝瓜铬表面结构发生较大变化;TGA测定预处理前后丝瓜络各成分的热降解,预处理前后的丝瓜络耐热性无明显变化.合成一种酰氯活化的酒石酸,用于对丝瓜络进行改性.FT-IR跟踪反应表明,反应体系中酒石酰氯量增大或者酯化反应时间延长,均会使丝瓜络表面酯化度增加.对于同一种被拆分溶液,在丝瓜络加入量不多的情况下,拆分效果为:改性丝瓜络>原丝瓜络>碱化丝瓜络;当丝瓜络加入量大于0.18g,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拆分效果为:原丝瓜络>碱化丝瓜络>改性丝瓜络.在较低浓度下,初始氨基酸浓度对改性前后丝瓜络的拆分性能影响不大;在相对酯化度为3时,丝瓜络的拆分性能最好;在拆分温度为320K时,拆分性能最佳,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拆分性能降低;在溶液pH较高和较低的条件下,拆分性能较好;中心离子的存在,会导致丝瓜络的拆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掺杂钴对固体超强酸SO42-/SnO2进行改性,将其应用于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制备条件(钴离子浓度和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引入一定浓度的钴离子能提高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活性,在焙烧温度为500℃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酸性、晶型和活性组分含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明胶混合水溶液的静电纺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乙烯醇与明胶混合水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聚乙烯醇与明胶混合超细纤维及其电纺膜,研究了混合纺丝液的组成对纺丝液的粘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的影响,观察了纤维的微观形貌,并对电纺膜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表明:当混合液中明胶含量小于20 9/6时,静电纺丝可以稳定进行.随着明胶含量由5%逐渐增加至25%,混合超细纤维的平均直径先是由260nm逐渐下降至207 nm而后又逐渐增加至320 nm.明胶的含量低于15%时,不影响其混合电纺膜中PVA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1∶0.392、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钠)=1∶0.7、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钙)=1∶0.8,溶液pH值为9,反应温度为45℃,有效VC含量为41.8%,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含量为38.3%。该工艺无需催化剂,三偏磷酸钠加入量少,有效VC和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含量高,反应液成冻快,适合闪蒸干燥以及分离提纯化妆品级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改性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聚乳酸的增强作用.通过拉曼光谱分析、热重分析证实了多壁碳纳米管酸化酯化反应的发生.通过溶液法制备了聚乳酸/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考察了聚乳酸和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的相容性.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说明了聚乳酸和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相容性的变化.随着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在复合物中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分散效果也越好,相容性也有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聚乳酸材料中添加改性碳纳米管材料到一定值对,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且当改性碳纳米管添加量达到1.5%的时候材料力学性能达到了一个最大值,拉伸强度可达120.4MPa.  相似文献   

12.
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醛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粒度均一、具有活泼醛基的聚丙烯醛微球,并对丙烯醛聚合动力学和影响微球直径,活泼醛基含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用合成的微球同不同的氨基酸和午血清白蛋白反应,结果表明:该微球在生理pH条件下同含有伯氨基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结合容量。因此,在无乳化剂存在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醛微球是一种合成具有干净表面的聚丙烯醛微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醛溶液中的乙二醛和乙醛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鸭梅  崔群  王海燕 《色谱》2010,28(1):59-63
利用醛基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得到的腙产物对紫外-可见光有吸收的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乙醛溶液中乙二醛和乙醛酸的含量。结果表明,DNPH衍生乙二醛成腙反应的适宜条件为: 反应温度70 ℃, pH 1.75, DNPH与羰基的物质的量比为6,反应时间150 min。在20 ℃、pH 1.75的乙腈溶液中,乙二醛二腙的溶解度为20.2 mg/L。乙二醛质量浓度在2~20 mg/L范围内,乙二醛二腙的峰面积与乙二醛的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乙醛酸质量浓度在10~100 mg/L范围内,乙醛酸腙的峰面积与乙醛酸的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HPLC测定乙醛硝酸氧化法制乙二醛反应液中乙二醛和乙醛酸的含量,结果的重复性好;对乙二醛的测定结果与应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7%;对反应液中乙二醛、乙醛酸含量的测定有着较高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6%~103.3%和98.1%~102.4%。所建立的方法为醛及二羰基化合物的测定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和N,N-二烯丙基苄胺(NANB)制备共聚物P(AM/AA/APEG/NANB)。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AM)∶m(AA)=6.5∶3,APEG为5 wt%,NANB加量0.2 wt%,pH为7,反应温度40℃,引发剂0.4 wt%。通过IR和1H NMR确定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2000 mg·L-1的AM/AA/APEG/NANB溶液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120℃,粘度保留率:38.56%;1000 s-1,粘度保留率:17.93%)和抗盐性能(20 000 mg·L-1Na Cl,2000 mg·L-1Mg Cl2或Ca Cl2,粘度保留率分别为22.14%、18.34%和15.33%),且提高采收率可达16.1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种照相明胶为研究对象,探讨热处理对照相明胶溶液粘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上升,照相明胶溶液粘度下降,数均分子量下降。照相明胶溶液粘度和数均分子量密切相关,照相明胶溶液粘度下降发生的内在原因是数均分子量下降。在本实验条件下,惰胶、活性胶的加热温度不超过75℃,PA胶的加热温度不超过60℃。  相似文献   

16.
借助酸水解法和高碘酸钠氧化法制备氧化度为8.6%~51.3%的双醛化纤维素纳米晶须(DACs)。通过交替抽滤DACs-布洛芬(IBP)混合溶液和胶原蛋白(Col)溶液,制备Col/DACsIBP多层复合膜。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ACs表面的醛基与Col的氨基在膜的多层界面处发生希夫碱反应,形成化学交联网络,导致层间结构更加均一、紧密;提高DACs和Col的分布均匀性以及DACs氧化度能显著改善膜的强度和透光性;最优拉伸强度达54.2 MPa,最优透光率为95.7%;复合膜内89.0%的IBP可在24 h内缓慢释放,且该膜在24 h内能有效促进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17.
黄振霞  黄雪红  陈日耀  郑曦  陈震 《化学学报》2007,65(21):2466-2472
用Ca2+改性海藻酸钠(SA), 用戊二醛(GA)改性壳聚糖(CS), 制备mSA-CS聚合物双极膜. 测定膜的红外光谱及机械性能, 并作膜的热重分析. 以扫描电镜观察膜表面和界面层形态. 测定了mCS膜制备溶液的粘度以及mSA, mCS膜的含水率、离子交换容量及酸碱浓度对膜溶胀度的影响. 将mSA-CS双极膜应用于电解还原制备巯基乙酸(TGA). 实验结果表明, 以硫代硫酸钠法合成的TGA和二硫代二乙酸(DTDGA)的混合液作阴极液, TGA初始合成质量分数为4.61%, 电流密度为10 mA•cm-2下常温电解, 产物巯基乙酸的电流效率达66.7%. 与传统的金属还原法还原DTDGA成TGA相比, 不仅省去了昂贵的金属还原剂的消耗, 而且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碱处理的改性竹纤维(BF)、乳酸(LA)为反应原料,制备PLA-g-BF接枝物。PLA-g-BF接枝物分别与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为原料的体系进行复合,制备竹纤维复合亲水膜,探究了CS(PVA)溶液质量浓度和PLA-g-BF/CS(PVA)溶液质量配比对所制备的竹纤维复合亲水膜的结构、拉伸强度、形貌、亲水性、附着力及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S溶液质量浓度为1/40(g/mL),接枝物与CS溶液质量配比为2∶40时,膜的拉伸强度为4.93MPa,接触角为72.9°,硬度为2H,基本不降解;PVA溶液质量分数为7%,接枝物与PVA溶液质量配比为2∶40时,膜的拉伸强度为17.2MPa,接触角为53.2°,硬度为5H,6天内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19.
贾谊  朱春江  秦争  孙勇飞 《应用化学》2014,31(5):566-569
由低聚羟基封端聚硅氧烷(HO-PDM)与甲醛和苯酚的接枝反应制备了增韧改性酚醛树脂,用FT-IR对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改性前后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用热重分析仪测试改性酚醛树脂的热稳定性。 测得改性酚醛树脂的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抗拉强度分别为2.8%、2.875 kJ/m2和23.2 MPa;树脂失重20%的温度为431.28 ℃,峰值温度为441.8 ℃,800 ℃的残重率为51.02%。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文献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胶条(PU),并在胶条表面接枝肝素,得到肝素化聚氨酯胶条(PU-Hep)。将聚氨酯胶条浸泡在明胶稀溶液中,测量溶液粘度随时间、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并采用具有界面校正的粘度方程从实验相对粘度数据计算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吸附量。研究发现明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