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市售普通活性炭为碳源,先对其进行强碱活化处理制得多孔碳材料,再经硝酸氧化后,通过水热溶剂法将季鏻阳离子负载于多孔碳上,得到功能化的多孔碳材料。通过比表面积(BET)、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以及ζ电位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合成了功能化多孔碳材料,该碳材料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荷电性,并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4.
吸汞载银活性炭纤维和吸汞活性炭纤维的热脱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70℃下分别对载银活性炭纤维(载银量14.07%)和活性炭纤维的片状吸附体进行气态汞吸附实验,测定出载银活性炭纤维汞饱和吸附量为192.3 mg/g,活性炭纤维汞饱和吸附量为29.4 mg/g,分别为普通活性炭的48倍~192倍和7倍~29倍.采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两种吸附剂汞饱和后的热脱附再生特性.结果表明,汞饱和载银活性炭纤维的汞脱附发生在100℃~650℃,在70 min内从50℃升温至650℃,才乏脱附率为94.73%;汞饱和活性炭纤维的汞脱附发生在100℃~230℃,在40 min内从50℃升温至350℃ ,汞脱附率为69.93%.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载银活性炭纤维因吸附汞而富集的银,经热脱附后变成均匀弥散于纤维表面的亚微米级和纳米级球状银颗粒;吸汞活性炭纤维经热脱附后物理吸附汞基本消失,而氧化汞颗粒反而变多,说明物理吸附的汞易于脱附,氧化汞难以脱附,同时在热脱附过程中存在金属汞向氧化汞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使用浓HNO3和浓H2O2对活性炭进行常温氧化改性,用FTIR和N2吸附法对活性炭进行表面分析,用AAS、SEM、XRD研究银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和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载银活性炭的抗茵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经浓HNO3常温改性后,比表面积提高,而经浓H2O2常温改性后,比表面积略有下降,但都使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增加.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增加的含氧基团为[Ag(NH3)2] 的还原吸附提供更多的活性点,使银的吸附量增大5倍多,银颗粒更加密集,大小更加均一.研究表明,载银活性炭具有明显的抗茵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优于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氧化改性使载银活性炭抗茵作用显著增强,其中硝酸改性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柠檬酸改性提高载银活性炭的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负载柠檬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用N2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用AAS、SEM、XRD测试技术分析了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和分布,并研究了载银活性炭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负载柠檬酸使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下降约24%,但载银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大。柠檬酸改性为[Ag(NH3)2] 的还原吸附提供更多的活性点,使银的吸附速率加快,吸附量提高约25%,表面的银颗粒变得非常密集,粒径减小,且颗粒均匀,因此抗菌性能显著增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明显优于对大肠杆菌的,同时对于高分散Ag/C催化剂的制备及银的回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柠檬酸改性提高载银活性炭的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负载柠檬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用N2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用AAS、SEM、XRD测试技术分析了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和分布,并研究了载银活性炭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负载柠檬酸使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下降约24%,但载银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大。柠檬酸改性为[Ag(NH3)2]^+的还原吸附提供更多的活性点,使银的吸附速率加快,吸附量提高约25%,表面的银颗粒变得非常密集,粒径减小,且颗粒均匀,因此抗菌性能显著增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明显优于对大肠杆菌的,同时对于高分散Ag/C催化剂的制备及银的回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载银磷酸活化剑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磷酸化方法,制备各种剑麻基活性炭纤维,并利用活性炭纤维的氧化还原特性及吸附性能,在其上负载金属银,研究并比较了这些载银活性炭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磷酸浓度,活化方法,活化时间,纤维的比表面积等因素的均对材料的抗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磷酸活化的活性炭纤维表现出强的抗菌杀菌能力,高浓度磷酸活化后的纤维抗菌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抗菌能力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抗菌前后纤维上负载的银未曾大量脱落,经5次抗菌试验后材料仍显示出很强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9.
磺化聚苯硫醚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超导体的研究将刺激新型水溶性高分子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在聚苯硫醚的结构单元中,含有与过渡金属离子成键的硫醚基团,如果在聚苯硫醚的苯环上引入水溶性的—SO_3H 基团(或—ONa),则改性后 相似文献
10.
以122型弱酸性酚醛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炭前驱体,经过Cu2+交换、炭化和CO2活化等过程制备得到负载金属铜的球形活性炭,对其进行了SEM、XRD、AAS和BET表征,采用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并且考察了甲苯和环己烯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吸附脱硫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载铜球形活性炭上Cu以单质形态存在,并主要与硫原子产生配位作用,提高了对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对噻吩(T)、3-甲基噻吩(MT)、2,5-二甲基噻吩(DMT)和苯并噻吩(BT)的饱和硫容依次为0.938、1.230、1.581和3.744 mg/g,吸附选择性依次为T < MT < DMT < BT。模拟汽油中加入甲苯和环己烯后,饱和硫容分别下降了77%和56%,这是甲苯和环己烯通过π电子与Cu发生作用,从而与硫化物产生竞争吸附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非对称球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为此提出了许多巧妙的非对称球制备方法,如相分离、微流道共流、静电共喷洒、自组装等以及表面保护、定向流或场反应、微接触印刷或部分接触反应等表面选择改性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制备了双亲、双色、补丁等不同性能和不同形貌的非对称球.此外,根据非对称球的特定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它方法,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各种对非对称性质和形貌进行表征的方法.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出现的非对称球制备及非对称性表征方法,分析了非对称球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及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在水和乙醇溶液中,以对巯基苯胺作为还原剂,利用一步法合成了银纳米微粒,并利用拉曼光谱仪考察了对巯基苯胺在银纳米微粒表面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银纳米微粒的形貌与介质的pH值密切相关;对巯基苯胺可在银纳米微粒表面自组装. 相似文献
17.
Cu/SiO2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三种类型的Cu/SiO_2,催化剂(铜担载量都为3.3Wt%).将其制备因素与XRD、SEM、XPS等表征手段所得结果相关联,得出氨具有分散硅胶表面铜组分的作用、有无氨介入催化剂制备过程可导致截然不同的表面CuO分散状态.有氨介入时所得催化剂表面孤立Cu~(2+)(二硅氧基钳合—Cu~(2+)与具有一定分散程度的CuO共存、氨介入方式及所用铜盐不同,二种状态的铜组分在载体表面所占的比例不同.用硝酸铜为原料,先浸铜盐后浸氨的方式所得催化剂表面绝大部分为孤立Cu~(2+);而浸铜盐后不浸氨的催化剂表面绝大部分为CuO.在制得的5个催化剂中,表面上明显有CuO存在的4个催化剂,CuO似乎都分布于载体外表面,即形成近似于“蛋壳形”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椰壳活性炭为载体,通过20%HNO3氧化处理,Boehm滴定表明活性炭表面羟基含量达0.376 mmol/g.之后分别接枝(MeO)3Si(CH2)3NH2和(MeO)3Si(CH2)3Cl,并成功合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含氮双齿配体用来配合钯离子,以FT-IR、XPS、1H NMR、ICP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各种中间体.在高压反应釜中以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考察了所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00℃,7.0 MPa及p(CO)/p(O2)=10/1下,二氯甲烷为溶剂,以环庚二胺配体配合的钯离子为催化剂,苯酚转化率及产物碳酸二苯酯(DPC)选择性分别为11.91%、86.82%,对于双氰基配体配合的催化剂,苯酚转化率及产物DPC选择性分别为6.22%及81.0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