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碳酸镉为原料,分别与苯磺酸和对甲基苯磺酸反应生成[Cd(H_2O)_6](C_6H_5SO_3)_2(1)和[Cd(H_2O)_5](p-CH_3C_6H_4SO_3)_2·H_2O(2),产物均为无色结晶固体。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和X-ray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配合物1中Cd~(2+)与6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2中Cd~(2+)与5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和一个对甲苯磺酸基团中的氧原子配位,两种配合物均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以1-氨甲酸酯基烷基-2-萘酚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苯磺酸镉和对甲基苯磺酸镉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波"一锅法"合成了4个双核苄基锡配合物:{[C_4H_3S(O)C=N-N=C(Me)COO](PhCH_2)_2Sn(MeOH)}_2(C1)、{[C_4H_3S(O)C=NN=C (Me)COO](p-Cl-C_6H_4CH_2)_2Sn (MeOH)}_2(C2)、{[C_4H_3S (O)C=N-N=C (PhCH_2)COO](PhCH_2)_2Sn (MeOH)}_2(C3)、{[C_4H_3S (O)C=N-N=C(PhCH_2)COO](p-Cl-C_6H_4CH_2)_2Sn(MeOH)}_2(C4),利用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119)Sn NMR、HR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4个配合物分子均为双锡核分子,以Sn_2O_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且中心锡原子与配位原子形成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测试了配合物C1~C4的热稳定性以及配合物对癌细胞H460、HepG2、MCF7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C2是4个新合成的配合物中抑制癌细胞效果最好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高氯酸钴(Ⅱ)与内、外消旋的双(正—丙基亚砜)乙烷的两个固体配合物;[Co(α-bprse)_3](ClO_4)_2·H_2O及[Co(β-bprse)_2(H_2O)_2](ClO_4)_2·H_2O(α-bprse和β-bprse分别表示外和内消旋的C_3H_7S(O)(CH_2)_2S(O)C_3H_7)。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磁化率和电导等研究,指明两个固体配合物是以氧原子配位的高自旋、畸变八面体配合物,配位数为6。从合成条件及配位场参数Dq的计算说明双(正—丙基亚砜)乙烷对钴(Ⅱ)是比水还弱的配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6个基于芳香羧酸的Ni(Ⅱ)配合物:[Ni(pz)_4(H_2O)_2]·2H_2btc·H_2O(1),{[Ni_2(pz)_8(btec)]·4H_2O}n(2),{[Ni (H_2btec)(phen)]·2H_2O}n(3),[Ni (Hbdc)_2(pz)_4](4),{[Ni_3(bdc)_3(pz)_(12)]·2H_2O}n(5)和[Ni(bdc)(pz)_2(H_2O)]n(6)(pz=吡唑,H_3btc=1,3,5-苯三甲酸,H_4btec=1,2,4,5-苯四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H_2bdc=邻苯二甲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 6个配合物的金属Ni(Ⅱ)中心呈五或六配位.配合物1和4具有完全由氢键网联成的2D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和3是通过采取单齿/桥双齿配位模式的btec4-构筑的2D配位骨架结构;配合物5和6是由采取单齿/螯合双齿配位模式的bdc2-构筑的1D配位骨架结构,并由氢键连接成2D结构. 6个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诱导下均呈现出一定的光-电转换性能.当对配合物施加外加电场时,6个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因配合物组成、结构键连方式以及配体种类的不同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测定了五个新颖双核钼(Ⅴ)簇合物的晶体结构(QH)_4[Mo_2O_4(NCS)_6](1),H(PyH)_3·[Mo_2O_4(C_2O_4)_2(H_2O)_2]_2·2H_2O(2),(QH)_3[Mo_2O_4(C_4H_3OCOO)(NCS)_4](3),(QH)_3[Mo_2O_4·(CH_3OH)(NCS)_5](4)和(PyH)_4[Mo_2O_3(SO_4)(NCS)_6](5)以及文献报道该类型化合物结构数据的基础上,综述了含氧桥双核钼(Ⅴ)簇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应用SCC-EHMO方法探讨了该类型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簇机理,最后用简正坐标分析法,研究了含氧桥双核钼(Ⅴ)化合物簇胳单元[Mo_2O_4]~(2 )和[Mo_2O_3SO_4]~(2 )的振动结构及其红外谱带归属。  相似文献   

6.
通过配体1,2-环己二胺缩邻香兰素(H2L)和不同的镱盐反应,合成了4个镱稀土配合物[Yb(H_2L)_2](ClO_4)_3·2CH_3OH·H_2O(1),[Yb_4(L)_4(NO_3)2(H_2O)_2](PF_6)_2·4CH_3CN(2),[Yb_4(L)_4(H_2O)_2Cl_2](PF6)_2·2CH_2Cl_2·2H_2O(3)和[Yb_4(L)_4(NO_3)_2(H2O)_2][Yb(NO_3)_3(H_2O)_2(CH_3OH)](NO_3)_2·4CH_2Cl_2·6CH_3OH(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零维的单核结构,配合物2~4均为四核结构。研究了4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柔性长链希夫碱N,N'-双(3-甲氧基-水杨醛)-1,7-庚二胺(H_2L~1)与N,N'-双(3-甲氧基-水杨醛)-1,9-壬二胺(H_2L~2)为配体,合成了4个具有纳米分子尺寸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n_2(H_2L~1)_2(OAc)_4]·2(CF_3SO_3)(Ln=Pr(1),Eu(2))和[Ln_2(H_2L~2)_2(OAc)_4]·2(CF_3SO_3)(Ln=Pr(3),Eu(4))。晶体结构表明,在这些配合物中,长链希夫碱配体均表现出"伸展式"的配位方式,并将两个稀土离子螯合在配合物结构的中央。发光性能研究表明,配合物1~4均表现出希夫碱配体部分的可见区发光。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硝酸钴(Ⅱ),氯化钴(Ⅱ),硫氰酸钴(Ⅱ)与内、外消旋的双(正-丙基亚砜)乙烷(以A表示)六个固体配合物:[Co_2(α-A)_3Cl_4]·H_2O、[Co(β-A)_2(NO_3)_2)·H_2O、[Co(β-A)_2(NO_3)_2]、[Co_2(α-A)_2(SCN)_4]·2H_2O和[Co(β-A)_2(SCN)_2](α-A和β-A各是外、内消旋的C_3H_7S(O)(CH_2)S(O)C_3H_7)。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磁化率、电导及离子交换等研究结果表明配体A以二个氧原子与Co(Ⅱ)配位形成七元环的配合物。并确定Co_2(α-A)_3Cl_4为[Co(α-A)_3][CoCl_4]的配合物。初步认为[Co(α-A)(NO_3)]NO_3·H_2O为畸变的四面体配合物。其余四个配合物均为高自旋、畸变八面体,它们的结构可能是:及[Co(β-A)_2(SCN)_2]。对[Co(β-A)_2(NO_3)_2、[Co(β-A)_2(H_2O)_2](ClO_4)_2·H_2O及[Co(β-A)_2(SCN)_2]的Dq值计算结果表明NO_3~-、H_2O和SCN~-与Co(Ⅱ)配位符合配合物的光化序。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苷元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水溶性异黄酮衍生物--4′,7-二甲氧基异黄酮磺酸钴{[Co(H_2O)_6](C_(17)H_(13)O_4SO_3)_2·8H_2O(1)},其结构经~1H NMR,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8.697(4)(A),b=7.358(2)(A),c=18.368(4)(A),β=116.223(1)°,Z=2.1的Co(Ⅱ)位于对称中心并被6分子水所配位;[Co(H_2O)_6]~(2+),[C_(17)H_(13)O_4SO_3]~- 和H_2O之间存在多种氢键,形成晶体结构中的亲水区.异黄酮骨架间反平行排列,存在着π┈π堆积作用,构成晶体结构中的疏水区.磺酸根是连接亲水区和疏水区的桥梁.氢键、π┈π堆积以及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共同将1组装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超分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ESR和NMR谱对配合物Cu(II)—苯并-15-冠-5丙酮溶液的磁共振性质进行了研究.{[Cu(II)(C_(14)O_5H_(20))(H_2O)_2](ClO_4)_2}·3H_2O在丙酮中解离形成[Cu(II)(C_(14)O_5H_(20))(H_2O)_2]~(2+)和[Cu(H_2O)_6]~(2+)两种配位离子.其自旋哈密顿参量分别为g_∥=1.9887,g_⊥=2.3179,A_∥=0.0133cm~(-1),|A_⊥|<0.0032cm~(-1);(g')_∥=2.4143,(g')_⊥=2.0768,(A')_∥=0.0137cm~(-1),|(A')_⊥|<0.0016cm~(-1).基于ESR谱中g_∥相似文献   

11.
反丁烯二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反丁烯二酸C_4H_4O_4与六种稀土(Eu, Gd, Tb, Y, Er, Lu)的配合物M_2F_3·12H_2O(H_2F=C_4H_4O_4).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学参数, 并测定了其中五种配合物的结构. 指出存在两类不同的结构, 其中铕配合物为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铕离子配位数为10. 铽、钇、铒、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_1/c, 配位数为8. 配合物均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5-磺基水杨酸二钠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三水合磺基水杨酸二钠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为:a=23.010,b=9.314,c=5.461,Z=4,空间群Pca2_1。由重原子法和直接法解出结构,并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的R=0.067。从晶体结构的测定得出其分子式应为(Na+(H_2O)_3]·C_6H_3(COO-)(OH)-(SO_3Na)。水杨酸分子基本上呈平面型,分子中的两个Na~+离子都成扭歪的八面体配位。其中的Na~+(2)离子又与三个水分子形成链状[Na~+(H_2O)_3],并由于链间的氢键的相互交联而成为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凝胶法和蒸发法分别培养出配合物[Mn(H_2O)_4(NCS)_2]18C6)和[Co(H_2O)_4(NCS)_2](18C6)的单晶。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溶解性能的测试、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和质谱分析。表征的指派为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所证实。 。。  相似文献   

14.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_4H_4N_2O_2S)分别和1,3-双(4-吡啶基)-丙烷(bpp)、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C)_2(bpp)]_n(1)和[Zn(MTC)(phen)(H_2O)_2](MTC)(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是二维层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15.
用溶剂热法设计、合成了4个金属-有机配合物[Mn(L~1)_4(OH)_2](1),{[MnL~1(H_2O)_4]SO_4}_n(2),[CdL~2(NO_3)_2]_n(3)和{[Co(L~2)_2](PF_6)_2}_n(4),(L~1=3,6-二(N-咪唑基)哒嗪,L~2=3,6-二(N-苯并咪唑基)哒嗪),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2为一维链结构,配合物3和4均为二维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3和4的固态荧光性能及光催化的性能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Ln(p-ABA)_3bpy·2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Ln(p-ABA)_3bpy·2H_2O(Ln=Nd,Eu,Yb)的合成和晶体结构、拉曼光谱及荧光光谱的测定。晶体属三斜晶系,P(?)空间群。中心原子配位数为8。羧基具有单齿、螯合双齿和桥式3种配位方式。配合物的拉曼光谱与晶体结构测定结果吻合。Eu(p-ABA)_3bpy·2H_O的高分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明,Eu(Ⅲ)离子仅有一种晶格格位,中心离子具有C_1格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将配体Ll(2,5-二-(3,5-二甲基吡唑-4-巯基)-1,3,4-噻二唑)和L2(3,5-二甲基吡唑)同时与Cd(NO_3)_2·4H_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Cd(L1)_2(L2)(NO_3)_2(H_2O)],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m空间群,每个Cd(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五角双锥,分别与来自配体L1和L2的一个氮原子、两个硝酸根的三个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配位,配体L1只用一端的氮原子和Cd(Ⅱ)离子配位,配合物形成"E"字型结构。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稀土化合物和烷基铝反应的研究,不仅对揭示f轨道的本质且对阐明稀土配位催化聚合烯烃的催化剂结构都有重要意义。Grcco等曾报道C_8H_8Ce(μ-O-i-C_3H_7)_2Al(C_2H_5)_2配合物,但尚未见晶体结构数据。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Y-Al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培养晶体的方法。用四圆衍射仪确定了它的晶体结构,并用~1H NMR、ESCA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中钇的价态。  相似文献   

19.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_3(SO_4)_4(TITMB)_2(H_2O)_4][Cd(H_2O)_6]·2CH_3OH}_n(1)和{[Zn(TTTMB)(HCOO)_2]·CH_3OH}_n(2)。配合物1和2均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态荧光、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由硫酸根离子和Cd(Ⅱ)构成的一维链,其再与配体TITMB配位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H_2O)_6]~(2+)位于层与层中间平衡电荷。配合物2具有典型的63二维蜂窝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和2中的二维层状结构,均通过氢键作用延伸成为三维结构。配合物1和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固态下释放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二乙三胺五乙酸与镧铜异核配合物兰色棱柱状晶体,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其结构式为{[La_4Cu_9(DTPA)_6(H_2O)_(16)]·26H_2O}_n,DTPA为二乙三胺五乙酸根.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每一晶胞中有1个配合单元,形成网状结构,晶胞参数如下:a=1.5635(5),b=1.6496(6),c=1.7116(3)nm,α=89.07(2),β=73.91(2),γ=65.82(3)°,V=3.839nm~3,Ζ=1,D_(calc)=1.822g/cm~3,D_(ex)=1.831g/cm~3.配合物中镧离子有两种配位方式,配位数一种是8,另一种是9,其配位多面体分别为双冠和三冠三角棱柱体;铜离子也有两种配位方式,配位数一种是6,另一种是5,分别形成八面体和四方锥型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