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依据活性结构单元的拼合原理,以2-呋喃甲醛和4-氟苯乙酮为原料出发,经Aldol缩合、脱水、哌嗪取代反应生成4’-(1-哌嗪基)呋喃查尔酮(2)后,再与酰氯和磺酰氯反应,得到了10个未见报道的含哌嗪取代的呋喃查尔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表明,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要优于酰胺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4d能有效抑制NO的生成(IC_(50)=3.88μmol/L),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4.
5.
用5-甲基-4-乙氧羰基呋喃氨基腈与芳醛反应制得Schiff碱,再采用NaBH4还原Schiff碱,得到3个新型5-甲基-4-乙氧羰基呋喃氨基腈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谱(1H NMR)、红外光谱(IR),质谱(EI-M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初步测定了产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一般. 相似文献
6.
为发现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 经邻、间、对氯单取代苯基呋喃甲酰氯与取代苯甲酰肼反应得到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呋喃环双酰肼类化合物, 其结构均通过了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 初步生测结果表明R2为对氯取代的目标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表现出较好或中等的杀幼虫活性. 其中化合物Io和Ij在药剂浓度为0.1%时, 对粘虫幼虫的死亡抑制率分别为85%和55%, 并对幼虫蜕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在药剂浓度为0.05%时, 对豆蚜(Aphis fabae)和棉红蜘蛛(Tetranchus urticae)杀虫活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未)取代的间苯二酚与β-酮酸酯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在酸的催化下发生Pechmann 反应,合成了4个关键中间体--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1a~1d),其与芳氧乙(丙)酰氯作用,合成了8个结构新颖的7-芳氧乙酰氧基香豆素衍生物(2a~2h),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油菜平皿法和稗草小杯法的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双子叶植物油菜根长的抑制效果好,与阳性对照药2,4-D相当,并表现出一定的构效关系。进一步的温室盆栽实验(50 g/亩)表明,茎叶处理时,部分目标化合物(如2a~2e)对双子叶植物的抑制率为100%,与2,4-D的防效相当,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优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含呋喃环系西佛碱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Mn~(++)和 Ba~(++)作为模板离子,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含呋喃环系西佛碱型大环化合物L~1 和配合物 L~2 Ba(ClO_4)_2、L~3 Ba(ClO_4)_2 和 L~4 Ba(ClO_4)_2.L~2~L~4 的 Ba~(++)配合物经与 Na_2 SO_4 水溶液反应解络,得到自由配体 L~2、L~3 和 L~4。配体 L~2 和 L~3 分别与 Sr~(++)作用,得到配合物 L~2 Sr(ClO_4)_2 和 L~3 Sr(ClO_4)_2。上述大环配体和各种配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1HNMR、MS 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0.
含呋喃环双酰肼类衍生物的合成、杀虫活性及3D-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现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经单取代苯基呋喃甲酰氯与取代苯甲酰肼反应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呋喃环双酰肼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了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生测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豆蚜(Aphisfabae)均有活性,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或中等的杀幼虫活性.化合物Ia,Ib和Ic在药剂浓度为0.05%时,对豆蚜的死亡抑制率分别为81.8%,58.4%和52.2%,其中化合物Ia对若蚜的蜕皮和成蚜产雌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在药剂浓度为0.1%,0.05%和0.001%时,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棉红蜘蛛(Tetranchus urticae)和尖音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杀虫活性不明显.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22个化合物的杀蚜虫活性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在CoMFA研究中,考察了不同力场和电荷下网格点步长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CoMFA模型(q2=0.518,r2=0.936).CoMFA模型的立体场、静电场三维等值线图不仅直观地解释了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而且为后续优化该系列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常规加热或微波照射下, 含氮杂环1与多聚甲醛反应以良好的产率生成含氮杂环基甲醇3, 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有影响, 微波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比常规加热下大大缩短. 化合物3和异氰酸酯4在常规加热或微波照射下生成相应的氨基甲酸含氮杂环甲基酯5a~5m. 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微波辐射功率等对反应产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与常规加热相比微波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化合物5的结构经过IR, 1H NMR, MS, 元素分析测定, 部分化合物经过13C NMR测定. 测定了化合物5的杀虫和除草活性, 结果表明其杀虫活性较低, 除草活性高于杀虫活性, 5a, 5d, 5e和5m对苋菜和黄瓜的防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5.
3-苯甲酰基-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叠加的原理,设计合成了带有三酮类结构的3-苯甲酰基-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用1H NMR,13C NMR,HRMS和X-ray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用平皿小杯法和盆栽法评价了其对双子叶植物油菜和单子叶植物稗草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与香豆素相似的活性,只对油菜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苯甲酰基的接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4-羟基香豆素对油菜的活性.部分化合物对油菜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其中,3-(2-硝基-4-甲磺酰基苯甲酰基)-4-羟基香豆素(21)对油菜根长的抑制活性好于甲基磺草酮,10 μg/mE时,抑制率能达到87.6%,但盆栽活性比甲基磺草酮差.目标化合物虽然具有与三酮除草剂类似的结构,但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白化作用,具有与三酮类除草剂不同的作用模式.化合物21对双子叶植物油菜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可以作为开发新型选择性除草剂的先导结构,继续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利用1,3-二苯基脲与亚磷酸三苯酯和取代苯甲醛进行的类Mannich反应合成了1,4-二苯基-2-苯氧基-1,4,2-二氮磷杂环戊-5-酮(2),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NMR、MS证实。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对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9.
含嘧啶环的噻吩磺酰脲的合成和除草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噻吩出发经4步反应合成了15种含嘧啶的噻吩磺酰脲N’-(4,6-二取代嘧啶-2-基)-2-噻吩磺酰脲,其中11种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1H NMR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初步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