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于固相萃取的聚乙二醇交联辛烷基、苯基、氨基和氰基固定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用于固相萃取的填料,填料含辛烷基,苯基,氨基或氰基及聚乙二醇链。这种固定相属于混合功能限进介质。其特点为表面有亲水性和一定程度的疏水性,只吸附少量蛋白质,蛋白质在4种固定相上的吸附量为0.98-3.62mg/g,苯基,氨基和氰基的聚乙二醇交联固定相在pH值4.5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最大,而辛烷基聚乙二醇交联固定相在pH值2.5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最大,固定相的塔板数能满足固相萃取的要求,含蛋白质的药物样品回收率为92%-115%,合成的固定相可用作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萃取分离技术──固相微萃取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介绍了一种新型样品制备法——固相做萃取(SPME)的原理及其应用。与其它样品制备技术相比,SPME法具有操作时间短、样品量小、无需萃取溶剂、适于分析挥发性与非挥发性物质、重视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固相萃取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芳华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2,18(2):114-120
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用于样品分离、纯化、浓缩的重要的样品前处理手段。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固相萃取技术相结合,衍生出众多技术改进和创新。主要对各种固相萃取新技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5.
6.
7.
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痕量残留和污染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痕量残留和污染分析中,样品的前处理极为重要,也是其难点所在。由于食品和农产品样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前处理技术能够适合所有情况下的所有样品。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如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整体柱固相萃取、碳纳米管固相萃取等在食品痕量残留和污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色谱技术不仅是解决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最佳手段,而且已经成为日常分析的最常用方法。然而,随着分析样品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需要分析检测的物质浓度越来越低,基体消除和目标物质富集等样品前处理步骤几乎成了难以回避的常规操作环节。在众多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固相萃取(SPE)无疑是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常规SPE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与液相色谱基本相同。SPE的迅速发展也主要得益于液相色谱种类丰富的固定相,这些固定相很容易移植到SPE,甚至直接用于SPE。同时,一些不适合液相色谱分析的非规整球形的吸附剂也可用于SPE。还有,新型材料和材料制备新技术也能迅速用于SPE填料。碳材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碳纳米管出现后不久,很快就被用作SPE填料,并形成了持续数年的碳纳米管SPE研究热潮。近两年备受关注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已经在吸附分离载体、纳米电子器件、能量储存、催化剂载体以及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关注。尽管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用于SPE的报道还较少,但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将会重演碳纳米管SPE的辉煌,掀起一股石墨烯固相萃取的热潮。石墨烯具有比碳纳米管更大的比表面积,而且石墨烯的制备更为简单,且不受金属离子的污染,因此可以预见石墨烯将成为比碳纳米管更优异的吸附剂而广泛用于SPE等分离领域。石墨烯不仅可以直接用作SPE填料,还能以各种复合材料形式用作SPE吸附剂。国内分析工作者似乎走在石墨烯SPE研究的前列。例如,江桂斌课题组[1]用石墨烯固相萃取富集了环境水样中的氯酚,发现石墨烯比C18、石墨化碳和碳纳米管等吸附剂的使用寿命更长、重现性更好、回收率更高。他们还将氧化石墨烯(GO)通过酰胺缩合反应固定在硅胶微球表面,然后将GO在硅胶表面还原为石墨烯,制备了两种SPE填料,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富集分离,使柱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Huang等将石墨烯固相萃取应用到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别萃取了人血浆中的谷胱甘肽[3]和小鼠脑中的神经递质[4],显示了石墨烯对生物样品良好的分离效果。下面从刚刚发表或即将正式发表的几篇有关石墨烯固相萃取的论文了解一下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近年来在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毛细管电色谱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固定相——纤维状固定相。论述了纤维状固定相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引用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1.
A molecular recognition bion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column for separation of glucosides has been prepared using a positively charged β‐glucosylamidine as the ligand in which a glycon moiety is connected via an N‐glycoside linkage. β‐Glucosylamidine, highly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β‐glycosidase, is immobilized through a one‐step synthesize procedure involving the addition of β‐glucosylamine and 2‐iminothiolane. HCl simultaneously to a matrix modified with maleimido groups via an appropriate spacer to give a molecular recognition absorbent for β‐glucosides. N‐octyl‐β‐D‐glucopyranoside and β‐D‐galactopyranoside or α‐D‐mannopyranoside was directly chromatographed through the bionic chromatographic column, resulting in a much stronger retention of β‐D‐glucopyranoside than β‐D‐galactopyranoside and α‐D‐mannopyranoside. The retained glucopyranoside could only be eluted by glucose solu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binding of the glucoside was of specific natur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glycon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the glucoside. The ease of preparation and the selective nature of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bionic chromatography should promise a large‐scale preparation of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adsorbent for the purification and removal of glucosides according to their glycon substrate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的作用, 将具有抗菌功能的中草药厚朴的主要药用成分厚朴酚键合在硅胶表面上, 制备了厚朴酚键合硅胶液相色谱固定相. 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该固定相进行了表征. 以苯同系物、5种吡啶、6种苯胺和8种芳香羧酸类化合物为溶质探针, 初步考察了该新型固定相的基本色谱性能, 研究了其对这些化合物的保留机理. 结果表明, 该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性能类似于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固定相(ODS), 分离原理与疏水性作用有关; 另外, 该固定相包含有别于疏水性作用的氢键作用、π-π电荷转移作用和偶极-偶极等作用, 多种作用力使其在分离某些可电离的碱性和酸性化合物时表现出更好的选择性和分离效果. 厚朴酚配体的多种作用位点对快速分离极性芳香化合物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L-异亮氨酸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硅烷偶联剂,并进一步将其与硅胶反应制得键合有L-异亮氨酸的亲水色谱固定相。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表明亮氨酸功能化硅烷偶联剂的成功合成、元素分析表征证明亮氨酸已成功键合到硅胶表面。 将其作为亲水模式下的固定相填料填装在150 mm×4.6 mm不锈钢色谱柱中,以一系列经典的极性小分子作为探针,考察了这些探针分子在固定相上的色谱行为。 极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随着流动相中有机溶剂含量提高而逐渐增大,表现出典型的亲水保留特征。 进一步研究了流动相中乙腈含量、缓冲盐pH值及缓冲盐浓度等因素对分析物在固定相上的保留的影响。 在优化了相关参数后,将固定相应用于碱性化合物、水溶性维生素以及核苷类极性物质的分离当中。 在等度洗脱下,5种碱性化合物、6种水溶性维生素和8种核苷类物质分别在8、18及25 min内被成功分离。 分离结果表明了合成的L-异亮氨酸键合亲水色谱固定相具有较好的色谱性能,在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手性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纤维素和 3,5 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纤维素 三 (3,5 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 ,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其涂敷于小粒径 (平均粒径 5 μm ,平均孔径 13nm ,比表面积 110m2 / g)的氨基丙烷化硅胶 (APS)上 ,制得了在纤维素 三 (苯基氨基甲酸酯 )类衍生物涂敷的硅基手性固定相中具有较佳手性识别能力的固定相。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手性固定相进行了表征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固定相的手性拆分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溶液体系中通过自由基引发长链碳烯-1、二乙烯苯和乙烯基二氧化锆交联聚合反应得到聚长链碳烯-苯乙烯包覆二氧化锆固定相.考察了这种交联聚合物包覆柱填料的色谱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并用这种填料分离了稠环芳烃和碱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液相表面连续反应法,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M-550)为偶联剂,制备了一种新型天然配体黄芩苷键合硅胶固定相(BBSP)。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以不同结构的溶质为探针,初步评价了新固定相的基本色谱性能,探讨了色谱分离机理。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具有较弱的反相色谱性能,除疏水作用外,还存在较强的电荷转移和氢键作用。与ODS相比,协同作用使BBSP对芳香族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色谱分离选择性。由于极性的酰胺官能团和内部亲水性葡萄糖基的存在,能有效抑制亲硅醇基效应,从而能较好地分离碱性化合物。此外,实验发现新固定相对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选择性保留,预示其在分离富集黄酮类化合物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的对-叔丁基杯[8]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键合固定相,考察了多环芳烃、苯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苯的单官能团取代物在该键合相上的反相液相色谱保留行为,并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分离了氨基苯酚的邻、间、对取代位置异构体.研究结果发现,该键合相具有明显的反相特征,并讨论了可能的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19.
杯[8]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色谱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杯芳烃通过疏水Π-Π、氢键和静电等作用能与中性分子及离子形成包合物,在离子选择性电极、催化、分离和酶模拟等领域受到关注.已报道的杯芳烃键合固定相的制备方法[1~3]都是先合成含杯芳烃硅烷化试剂,然后通过硅胶硅烷化反应制备键合固定相.其制备路线反应过程长,各种有机中间体纯化操作复杂.前文[4]曾以氯丙基键合硅胶为中间体,通过固相连续反应制备了氮杂冠醚键合硅胶固定相.本文采用固相连续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对-叔丁基杯[8]芳烃键合固定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获得键合相分子结构信息,以多环芳烃和二取代苯位置异构体为溶质,对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及保留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A quercetin‐bonded silica gel stationary phase (QUSP) containing natural flavonoid ligand was first prepared via γ‐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KH‐560) as a coupling reagent fo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elemental analysis, thermal thermogravimetry and 13C cross 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P/MAS NMR). The chromatographic property of QUSP was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by using neutral, basic and acidic aromatic compounds as probes. In order to clarify its retention mechan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QUSP with conventional octadecylsilyl‐bonded stationary phase (ODS) was also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quercetin‐bonded phase exhibited an excellent 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ic property with relatively weak hydrophobicity. However, it has an advantage over ODS in the fast separation of polar aromatic compounds because the quercetin ligand could provide various sites besides hydrophobicity, such as hydrogen bonding, dipole‐dipole, π‐π staking and charge transfer interactions. QUSP was performed in the baseline separations of ionized polar basic or acidic compounds, including pyridines, anilines, pyrimidines, purines and phenols with symmetric peak shape in common mobile phases without buffer salt within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 natural ligands from herbs are readily available and contain a variety of active sites, which facilitate the exploration of industrial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materials for green produc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