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谢少艾  贾金平 《化学学报》2006,64(6):532-53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薄层循环伏安法是研究液/液界面电荷转移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点。文章回顾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薄层法的实验原理,对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界面驱动力与电子转移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酸性染料溴甲酚紫的液/液界面离子传输过程。详细研究了两相基础电解质对传输过程的影响,用离子缔合的观点解释了传输电位与有机相基础电解质浓度的关系。探讨了有机相溶剂性质对传输电位的影响,讨论了传输机理,并用光谱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所测半波电位△_0~wφ_(1/2)-pH曲线与根据传输机理推导的方程式相符合,计算了传输离子的标准传输电位△_0~wφ°和标准Gibbs传输能△_0~wG°。  相似文献   

4.
液/液界面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与研究萃取和化学传感机理、相转移催化、药物释放、模拟生物膜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备受到关注. 文中结合作者课题组工作,介绍、综述该领域近十几年、尤其在液/液界面微观结构、电荷(离子与电子)转移反应及界面功能化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利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作为螯合剂,甲基异丁酮(MIBK)作为萃取剂,将水相中的Pb2+萃取到有机相中,利用经典的三电极系统研究该有机相在液/液界面的伏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化学过程是一个由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Pb2+的萃取物从有机相转移到水相。铅萃取物的转移峰在0.16V vs.SCE处,并且在1.0×10-5~ 9.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大小成正比。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作为螯合剂,甲基异丁酮作为萃取剂,将水相中的Pb2+萃取到有机相中,利用经典的三电极系统研究该有机相在液/液界面的伏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化学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Pbα的萃取物从有机相转移到水相.铅萃取物的转移峰在0.16 V vs.SCE处,并且在1.0×10-5~9.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大小成正比.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佟月红  邵元华  汪尔康 《分析化学》2001,29(11):1241-1245
用循环伏安法对简单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TEA^ )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EA^ 随微玻管内径减小(小于3μm),电流逐渐呈现拟稳态。随TEA^*浓度减小,ip值也减小。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并且符合Randles-Sevcik关系。同时讨论了微液/液界面TEA^*体系简单离子的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9.
将有机相和水相分别灌入双通道玻璃微米管θ管中的一个管中,利用θ管表面的亲水特征,在灌有有机相的微米管口附近形成微-液/液界面.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荷在这种微-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包括简单离子(四甲基铵离子TMA+)转移、加速离子转移(DB18C6加速K+离子)和电子转移(二茂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体系)反应过程.结果表明,这种双通道微米管所得到的微-液/液界面具有不对称扩散场的特性.此装置是目前最简单的可用于研究液/液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反应的装置之一,即所谓的可进行"无溶液"液/液界面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研究的装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液/液界面可以看作是模拟生物膜或人造膜的简单模型,研究在此其上的电子转移过程对理解生物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薄层伏安法因其简单、易操作等优点成为研究液/液界面电子转移过程的有力手段,因此对该方法的定量分析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薄层伏安法液/液界面电子转移速率理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液/液界面电分析化学近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对探讨液/液界面微观结构和构筑新型液/液界面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重点介绍.目前通过理论模拟和各种实验技术的应用,液/液界面微观结构已初具轮廓;可供选择的有机相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这些进展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线性电流扫描计时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1∶11镝的硅钼杂多酸阴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在pH=1.1~5.3时,转移离子为H9Dy(SiMo11O39)24-.根据循环伏安结果计算得转移离子的标准电位差和Gibbs转移自由能分别为0.102V和-39.5kJ•ml-1,并由循环线性电流扫描计时电位法计算了转移离子的有关动力学参数,H9Dy(SiMo11O39)24-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属准可逆转移.  相似文献   

13.
液/液界面电化学分析在双水相萃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阎恭喜  俞泽穆 《分析化学》1995,23(5):517-521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聚乙二醇(PEG)-6000/磷酸钾(K2PO4)双水相体系中各种组分对麦迪霉素推动质子在水/硝基苯(W/NB)界面上转移行为的影响,用液/液界面电化学分析技术检测了麦迪霉素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情况,发现了麦迪霉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其分配系数大于44,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0~800μg/mL,回收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14.
磷钼钒杂多阴离子的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尔康  刘玉清 《化学学报》1990,48(8):801-805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V^vMo11-V5^vMo7杂多阴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行为, 观察了溶液酸度对转移行为的影响及杂多阴离子稳定存在的pH范围, 钒取代的杂多阴离子稳定性较12-磷钼杂多酸显著提高, 但随钒原子数增加离子稳定性降低, 在"电位窗"内转移的离子主要为-4价, 转移过程为扩散控制, 由循环伏安实验得到了杂多阴离子的表观转移电位△0^wψ^0和转移自由能△Gtr^0^w^-^0,对于不同钒数的杂多阴离子, 其半波电位E1/2与pH关系均可用E1/2=A-37pH(mV)描述。  相似文献   

15.
电解液中金属离子会影响钒液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正极液中Mn2+浓度对V髨/V(Ⅳ)电对的氧化还原过程影响规律,发现Mn2+在正极液中没有发生副反应,但严重影响V髨/V(Ⅳ)的反应活性、电极反应可逆性、离子扩散与电荷转移反应等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Mn2+浓度为0.04-0.13 g.L-1时,V髨/V(Ⅳ)电对电极反应可逆性和反应活性较高,钒离子扩散系数由参照溶液中的8.89×10-7-1.098×10-6增大至1.302×10-6-1.800×10-6 cm2.s-1,提高了-60%;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Mn2+浓度为0-0.04 g.L-1时,V髨/V(Ⅳ)电对电极反应阻抗和界面阻抗均较参照溶液中的增加不明显,但当Mn2+浓度增至0.07 g.L-1时,上述阻抗值较参照溶液增大了25%-28%。基于二者结果,Mn2+对电极反应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适当的Mn2+浓度有利于钒离子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将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水溶液滴涂在铂盘电极表面, 然后将该电极插入到1,2-二氯乙烷溶液中, 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 液滴中的K3Fe(CN)6和K4Fe(CN)6氧化还原电对既可以作为水相中的参比电对参与控制液/液界面上的电势差, 同时又可以作为水相的电子授受体参与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结合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系统的特点, 利用其双恒电位仪分别控制界面电势差和现场扫描的优点, 通过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渐进曲线得到了不同界面电势差控制的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此方法获得的液/液界面可以被外加电位极化, 在一定的电势差范围内, 反应速率常数与界面电势差的关系遵守Butler-Volmer公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成功地运用四电极系统阻抗谱技术来研究液/液界面上的离子传递.提出了从表观阻抗曲线获取真实界面阻抗曲线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四甲铵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上的传递进行了实际的动力学研究,证实了四甲铵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上的传递是可逆离子传递  相似文献   

18.
液/液界面毛细管电极的不对称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拔章  黄波 《化学通报》1992,(10):37-40
最近,对电荷在微毛细滴管尖端的液/液界面转移的电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中,将互不相溶的两种电解质溶液之一充入微毛细滴管中,当它的细端浸入另一相溶液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性载体ETH157推动Cu~(2+)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上的转移过程,结果发现在水/硝基苯界面上,Cu~(2+)离子与ETH157形成了逐级配合物,并伴有吸附现象产生,考察了有关过程的转移机制并讨论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0.
麦迪霉素的油/水界面循环伏安法研究及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麦迪霉素推动质子从水相向硝基苯相或1,2-二氯乙烷相转移的过程,测定了麦迪霉素与质子在油相结合的稳定常数,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麦迪霉素的电化学方法。检测下限为10μg/mL,线性范围为20~1400μg/mL,样品检测结果与生物效价法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