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O分子在Pu (100)面上的吸附. 计算结果表明:CO在Pu (100)表面的C端吸附比O端吸附更为有利,属于强化学吸附. CO吸附态的稳定性为穴位倾斜>穴位垂直>桥位>顶位. CO分子与表面Pu原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源于CO分子的杂化轨道和Pu原子的杂化轨道的贡献. 穴位倾斜吸附的CO分子的离解能垒较小(0.280eV),表明在较低温度下,CO分子在Pu (100)表面会发生离解吸附,离解的C,O原子将占据能量最低的穴位.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u (100)
CO
分子和离解吸附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O分子在Pu (100)面上的吸附. 计算结果表明:CO在Pu (100)表面的C端吸附比O端吸附更为有利,属于强化学吸附. CO吸附态的稳定性为穴位倾斜>穴位垂直>桥位>顶位. CO分子与表面Pu原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源于CO分子的杂化轨道和Pu原子的杂化轨道的贡献. 穴位倾斜吸附的CO分子的离解能垒较小(0.280eV),表明在较低温度下,CO分子在Pu (100)表面会发生离解吸附,离解的C,O原子将占据能量最低的穴位. 相似文献
9.
应用第一性原理对CO分子在Co(0001)表面( squar3× squar3)R30°−CO吸附结构进行不同形式的密度泛函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吸附能修正前,仅RPBE泛函预测CO顶位吸附;而修正后PW91、PBE和PKZB泛函结果也表明CO分子Top顶位吸附最稳定,与实验结果一致.对于吸附几何结构、吸附前后体系功函、C-O伸缩振动频率和CO分子态密度分布,所有泛函给出一致的结果,且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本文使用AES-LEED联合装置研究了650—800℃温度范围内硫在镍(100)表面上的偏析动力学。结果表明,在较短退火时间内硫的表面浓度正比于退火时间的平方根,与McLean的动力学模型是一致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D(cm2/s)=5×10-3exp(-44600/RT)。硫偏析在镍(100)表面达到饱和值,LEED观察指出形成了硫的c(2×2)结构。深度剖面分析,硫/镍俄歇峰高比随氩离子剥离时间指数降低。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