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论文研究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以及其对聚甲醛(POM)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及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表明:采用ATRP法可制备均匀分散的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力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表明:纳米SiO2在POM中团聚明显,而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POM中分散均匀,导致POM/SiO2-g-PBA纳米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高于POM及POM/SiO复合材料,当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的质量分数为2%时,POM/SiO2-g-PB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是POM的8倍多,同时拉伸强度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纳米SiO2粒子极易团聚,在有机介质中难以均匀分散,从而大大地限制了其优异性能的发挥,有必要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是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接枝改性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ATRP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制备集无机纳米粒子和聚合物的优点于一身的SiO2-聚合物复合材料,且接枝链的长度及分子量分布可控,拓展了纳米SiO2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ATRP、RATRP(reverse ATRP)、AGET ATRP(activators 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ATRP)和ARGET ATRP(activators re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 ATRP)方法对纳米SiO2接枝改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纳米SiO2表面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预聚物接枝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SiO2表面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预聚物接枝改性;纳米粒子; 表面改性;接枝;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下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正辛醇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微波辐射下用正辛醇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接枝改性。改性SiO2纳米粒子的表征结果显示其亲油疏水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纳米SiO2表面羟基与7-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间的偶联反应,在纳米SiO2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技术,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使SiO2表面接枝聚合苯乙烯。考察了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二硫代苯甲酸苄酯、(1,2,4-三氮唑)基二硫代甲酸苄酯和二硫代新戊酸苄酯等对SiO2表面接枝聚合苯乙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表面接枝聚合苯乙烯的速率决定于RAFT试剂的Z基团结构。二硫代新戊酸苄酯调控的SiO2表面接枝聚合苯乙烯的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纳米SiO2锚固光敏基团引发MMA光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SiO2进行了锚固光引发剂的表面修饰,进而引发甲基丙烯酸甲脂(MMA)光接枝聚合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纳米SiO2粒子首先用氯化亚砜进行表面氯化,再与光引发剂2-羟基-4-(2-羟基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2959)反应从而锚固上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引发MMA在经过修饰过的纳米SiO2表面上进行表面光接枝聚合.采用IR、TGA和TEM等方法表征了接枝前后纳米粒子的变化,证明了表面接枝物的存在,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对接枝过程的影响比较显著.TGA结果显示未搅拌聚合时接枝率只能达到比较小的程度,而在搅拌条件下180min内MMA的接枝率可达到110%.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在室温、大气环境等温和条件下通过酯化反应将端羧基聚合物链接枝到纳米SiO2微球表面从而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粒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得以实现,即第一,用3-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SiO2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接着将引入到纳米SiO2表面的环氧基团转化为烷羟基基团;第二,通过引入到纳米SiO2微球表面的烷羟基与聚合物中的端羧基在室温下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将聚合物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制得复合微球.利用XPS、FTIR、TEM和TGA等测试手段对纳米SiO2的改性过程以及聚合物接枝后得到的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室温酯化接枝方法具有较高的接枝率,接枝到无机纳米微粒表面的聚合物占复合微球质量的55wt%~70wt%;接枝聚合物后,纳米SiO2微球的粒径从40nm增加到64~75nm,从而得到了以SiO2为核、以聚合物为壳的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8.
甲基丙烯酸对纳米SiO2微粒表面的原位聚合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新璋  金名惠 《应用化学》2003,20(10):1003-0
表面改性;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酸对纳米SiO2微粒表面的原位聚合改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SiO2粒子极易团聚,在有机介质中难以均匀分散,从而大大地限制了其优异性能的发挥,有必要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是对纳米Si02粒子进行接枝改性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ATRP对纳米SiOz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制备集无机纳米粒子和聚合物的优点于一身的SiO2-聚合物复合材料,且接枝链的长度及分子量分布可控,拓展了纳米SiO。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ATRP、RATRP(reverse ATRP)、AGETATRP(activators 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 ATRP)和ARGETATRP(activators re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ATRP)方法对纳米Si02接枝改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PTFE/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纳米级无机粒子复合材料是纳米材料中的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型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纤维三大合成材料之中。采用纳米级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在材料的补强、增韧等改性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以纳米SiO2为填料,将其经过有机处理后,制备了FIFE/纳米SiO2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纳米SiO2的含量对PTF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重铬酸钾氧化法获得了表面羧基化的碳纳米管(MWCNT-COOH), 进一步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2-氨基吡啶修饰的碳纳米管(MWCNT-AP).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合成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MWCNT-COOH在乙醇等极性溶剂中易于簇集, 而MWCNT-AP 溶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辣根过氧化酶(HRP)可通过物理作用吸附于MWCNT-AP 和MWCNT-COOH表面, 负载量分别为187.5 和153.0 μg·mg-1. HRP被吸附后, 其Soret 带明显红移, 说明HRP 与MWCNT-AP 或MWCNT-COOH 的结合位点位于血红素辅基的附近. 圆二色谱结果表明MWCNT-AP 对HRP的二级结构也有一定影响. 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MWCNT-AP 能有效地吸附HRP及其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 并使HRP的酶催化反应最大速率(Vmax)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淀粉接枝丙烯酸乙酯及其增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挤出机中采用高温和剪切力的作用直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乙酯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讨论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了接枝物在淀粉与聚乙烯共混物中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和剪切力可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乙酯的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作为增容剂,可以明显地改善淀粉与聚乙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张会轩,韩业,张会良,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关键词ASA,乳液聚合,粒子,力学性能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A)是两相结构,聚丙烯酸丁...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织物表面进行选择性氧化生成醛基,选取乙二胺与醛基反应,通过膦氢化加成反应将阻燃剂亚磷酸二甲酯接枝到棉织物表面,最后通过三羟甲基三聚氰胺对棉织物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含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乙二胺/亚磷酸二甲酯阻燃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后棉织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研究了其阻燃性能,通过锥形量热测试研究了其燃烧行为,通过在40℃皂水中洗涤10次考察了其耐水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了其表面及燃烧后炭层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后,棉织物的LOI值由(19.5±1.0)%提高到了(43.1±1.0)%,经耐水洗测试后,LOI值仅下降至(42.6±1.0)%,保持了非常好的阻燃性能,表明通过表面接枝方法制备的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乙二胺/亚磷酸二甲酯阻燃棉织物具有非常好的耐水洗性能.表面阻燃改性提高了棉织物在燃烧过程中的成炭性能,形成的连续膨胀的炭层较好地保护了内部织物,抑制了织物的降解和燃烧,从而提高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5.
张蕾  赵中原  李绮 《应用化学》2009,26(5):547-550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对纳米TiO2粒子表面组装上有机单分子层,使其带上不饱和基团C=C,在自组装单分子层表面原位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聚合反应,使纳米TiO2表面形成化学键合的聚合物层,达到对纳米TiO2粒子改性的目的。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接枝聚合率的影响,通过FTIR、TG-DTA等分析手段,研究聚合改性物质的结构和改性后纳米TiO2粒子的分散稳定性。实验发现聚合改性后的纳米TiO2在有机相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Suzuki偶联反应将合成的芴-苯和咔唑-苯共聚物接枝到经化学改性的纸纤维素上,制备了可用于硝基芳烃检测的传感纸纤维素.荧光猝灭研究显示,由于两种传感纸纤维素具有的大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有利于2,4-二硝基甲苯(DNT)蒸气分子的快速扩散,因此二者比薄膜态具有更高的荧光猝灭效率.荧光猝灭的可逆性研究显示,两种传感纤维素经过四次猝灭-恢复循环后,对DNT气态分子依然具有较高的猝灭效率,表明制备的纸纤维素具有良好的荧光猝灭可逆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重要的多功能(如分隔反应气体、集流导电等)组件之一,它不仅占整个电池组重量的70%—80%和几乎全部体积,而且在电池组的生产成本中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石墨因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而被广泛地用作双极板材料,但成本高及脆性大阻碍了其制作低体积燃料电池和广泛市场应用。金属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导热性和气密性的良导体。同时,金属相对更易于机加工成薄板以生产低成本和低体积的PEMFC电池组。因此,金属成为有力的代替者。本文详细评述了不锈钢、钛、铝及其合金以及镍基合金双极板的耐蚀性和接触电阻,并分析了采用表面改性方法制备的具有金属基涂层和碳基涂层的双极板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采用金属双极板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表面改性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健  杨智宽 《合成化学》2004,12(3):255-258
苯基硫脲与经氨基保护的Schiff碱壳聚糖进行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种对金属离子具有优良螯合性能的苯基硫脲壳聚糖。主要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经IR光图谱分析表征与预期结构一致,并研究了目标产物对Cr^6 ,Cu^2 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均匀设计和二次回归分析方法对聚羟基丁酸-戊酸P(HB-co-HV)膜的固相接枝聚合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膜接枝率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4组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接枝聚合结果验证,利用该回归数学模型可以设计不同接枝率的实验条件,达到定量控制接枝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溶液聚合体系中将功能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于聚苯乙烯伯胺微球(PSA)表面,制备了接枝微粒PDAC/PS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其对L-谷氨酸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单体质量分数为6%、引发剂占单体质量的1.2%的条件下,可制得接枝度为431mg/g的接枝微粒,其对L-谷氨酸的吸附量达140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