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应温度120℃、压力3.0 MPa的条件下,考察了H2O对浆态床DMC合成催化剂Cu+/S2O82-/γ-Al2O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界H2O的引入加剧了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对引入H2O后回收催化剂进行了元素分析、XRD、DTG、Py-FT-IR和NH3-TPD等表征,结果表明,H2O的引入加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u的流失速率,生成更多没有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活性的Cu2(OH)3Cl晶体,加剧了催化剂的失活。  相似文献   

2.
以Ce(NO3)3·6H2O、橘子皮为原料,利用共沉积法制备氧化铈水合物与橘子皮混合物(CeO2·x H2O@OPP),通过在N2中煅烧CeO2·x H2O@OPP获得CeO2@C复合材料。利用FT-IR、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光电流测试方法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O2@C保留了较多的有机官能团,材料内具有较丰富的氧空穴及碳键,Ce、C、O元素均匀分布于材料内。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在CeO2中引入碳有利于光生电子与空穴分离,提高光电流强度及光催化效率,且CeO2@C中碳含量对有机染料吸附及光催化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拟薄水铝石、γ-Al2O3、Al2O3、Al(NO3)3·9H2O为Al源,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系列Pt-S28O2-/ZrO2-Al2O3催化剂,并利用XRD、FT-IR、BET、H2-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l源种类对Pt-S28O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并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Al源种类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l源制备的催化剂均能够稳定ZrO2四方晶相,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除以拟薄水铝石为Al源制备的催化剂外,其他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均有所提高。以Al(NO3)3·9H2O为Al源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超强酸,表现出最佳的异构化性能,在反应压力2.0 MPa、氢烃物质的量比4∶1、质量空速(WHSV)1.0 h-1、反应温度220 ℃条件下,异戊烷产率达到59.5%。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钨修饰的MnOx-Fe2O3催化剂,重点考察WO3的引入对NH3-SCR反应中N2选择性的影响,通过XRD、BET、XPS、H2-TPR、Raman和In situ DRIFT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钨的引入显著提高NH3-SCR的N2选择性,当WO3质量分数为15%时,具有最佳的NH3-SCR催化性能,且在50-250℃条件下N2O浓度始终低于0.003%。这主要是由于适量WO3的引入,导致催化剂物相由α-Fe2O3向γ-Fe2O3转变,并与锰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无定型MnWO4,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Mn4+/(Mn3++Mn4+)比例减少但Fe2+及表面化学吸附氧(Oα)含量增加,从而降低催化剂氧化性;增强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性位点的含量及强度,增强NH3的吸附,促进了SCR反应,同时抑制了NO2深度氧化形成硝酸盐物种,降低硝酸盐物种还原产生的副产物N2O含量,从而显著提高WO3-MnOx-Fe2O3催化剂在NH3-SCR中的N2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O-CeO2-MnOx/γ-Al2O3催化剂颗粒,在固定床上测试其催化脱硝活性。CuO-CeO2-MnOx/γ-Al2O3催化剂在250℃~400℃脱硝效率保持在90%以上。活性组分氧化铈负载量的增多提高了催化剂在低温区脱硝活性。同时利用程序升温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对NH3和NO的氧化性能,随着温度升高NH3被过度氧化生成了NO和N2O。催化剂能将NO氧化生成NO2,但转化程度较低。脱附实验表明,NH3和NO在催化剂表面存在明显的吸附现象。较少的NH3吸附量和NH3过度氧化是高温下脱硝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暂态实验显示,NH3以吸附态参与反应,而NO以气态或弱吸附态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容浸渍法引入少量CeO2助剂制备了CoMoSx/CeO2-γ-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还原性、吸附性能及反应过程等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其催化CO还原SO2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少量CeO2的引入可以降低反应温度,随着CeO2含量的增加,CoMoSx/CeO2-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先增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等容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的金属元素分散良好;CeO2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硫化程度和低温还原进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初始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g/Al物质的量比的Ce-La/MgAl2O4-x催化剂,并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XRD、H2-TPR和CO-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g/Al物质的量比为0.5时,催化剂催化CO还原NO的性能最好。这主要是因为适量Mg的添加促进了CeO2的分散和Ce-O-La固溶体的形成,从而使得表面Ce3+和氧空穴增加。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Ce-La/MgAl2O4-0.5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另外,适量Mg的引入可以抑制Ce(SO42和Ce2(SO43的形成,从而提高了Ce-La/MgAl2O4-0.5催化剂抗硫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8.
A simple and direct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ynthesis of nitriles based on one-pot reac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with three different kind of reagents:CeCl37H2O/KI/H2O2,CeCl3·7H2O/KI/UHP and(NH42Ce(NO36/KI/H2O2 in aqueous ammonia.  相似文献   

9.
以KAl(SO4)2和尿素为前驱体,通过微波水热法于180 ℃反应20 min,经600 ℃焙烧2 h制得分级多孔γ-Al2O3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被用于吸附典型有机染料刚果红(CR)溶液.结果表明,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直径为0.8-1.0 μm,厚度约为200 nm.此γ-Al2O3空心微球具有高的比表面积(243 m2·g-1)和分级大孔-中孔结构,此结构非常有利于液相过程中的质量传递.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比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和商用的γ-Al2O3样品显示出更快和更强的吸附性能.此样品的吸附数据很好地符合假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从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计算得到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的最大吸附量(qmax) 25 ℃时高达515.4 mg·g-1.由于具有分等级结构、高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和吸附能力,微波水热法制备的γ-Al2O3空心微球样品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很好应用潜力的环境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γ-Al2O3含量的钛铝复合载体,以此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V2O5和WO3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程序升温还原(H2-TPR)、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表面形态进行分析,同时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的脱硝反应活性和SO2抗中毒进行考察。结果发现,TiO2和γ-Al2O3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V2O5-WO3/TiO2-γ-Al2O3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及活性窗口明显优于单一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SO2毒化能力,特别是V2O5-WO3/TiO2-15% γ-Al2O3在310~460 ℃,NO的转化率均在80%以上,反应窗口最宽。各种表征结果表明,TiO2-γ-Al2O3复合载体中γ-Al2O3高度分散在TiO2上,复合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Ce/Co比的Ag/CeO2-Co3O4催化剂,对其在甲醛低温氧化降解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Ag/CeO2-Co3O4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醛低温降解活性,而Ce/Co比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XRD、氮吸附-脱附、Raman光谱、H2-TPR和in-situ DRIFTS等表征结果表明,随着Co含量的增加,Ag/CeO2-Co3O4催化剂的孔体积随之增大,而比表面积减小。CeO2有利于Ag/CeO2-Co3O4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提高,促进氧空位增加,提升Co2+的含量,从而有利于氧分子的活化,促进甲醛降解。同时,in-situ DRIFTS结果表明,甲酸盐物种的分解是甲醛在Ag/CeO2-Co3O4催化剂表面催化氧化降解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2.
以Ce(NO33·6H2O为铈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CeO2载体,并通过改变水热合成温度来控制CeO2载体的微观结构,再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得CuO/CeO2催化材料,并将其应用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MSR)中进行性能评价。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XRD、H2-TPR、XPS等表征,探究了不同水热合成温度对纳米CeO2载体的微观结构、CuO/CeO2催化材料结构和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合成温度为180℃条件下制备的纳米CeO2载体具有立方萤石结构,且负载CuO后制备的CuO/CeO2催化材料中表相CuO的还原温度较低、Cu-Ce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催化材料表面氧空穴较多,因此,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280℃,水醇物质的量比(W/M)为1.2,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GHSV)为800 h...  相似文献   

13.
以Al2O3为载体,RuCl3·xH2O及Ni(NO32·6H2O为活性组分前驱体,采用吸附-沉淀法制备系列Ru-Ni/Al2O3催化剂,以马来酸二甲酯(DMS)催化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活化条件和Ni的添加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随Ni负载量的升高,Ru-Ni/Al2O3催化剂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Ni:Ru的原子比为6:1时(催化剂Ru1Ni6/Al)催化活性最高。催化剂Ru1Ni6/Al在氢气中200 ℃直接还原后的平均转化率与氢气中400 ℃还原后的平均转化率接近,达到了单组分Ru/Al催化剂的1.5倍以上。XPS、XRD、H2-TPR数据表明,Ru与Ni之间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Ni的加入促进了金属Ru在载体上的分散,提高了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MgO和Al(OH)3为镁源及铝源,采用水热法制备Mg-Al LDH,研究了水热温度和氢氧化钠浓度对水热产物纯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aOH/MgO/Al(OH)3/(Na2CO3)摩尔比为2∶1∶0.5∶0.25,水热反应温度在120~150℃,反应12 h,可以得到纯相Mg-Al LDH。进一步以所制备的Mg-Al LDH为吸附剂,H2O2为氧化剂。系统研究了Mg-Al LDH/H2O2体系溶液pH、H2O2用量、污染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Mg-Al LDH/H2O2体系降解水体中环丙沙星效果的影响。当Mg-Al LDH用量为0.05 g,H2O2用量为2 mL,系统pH为6.98,反应温度为35℃,环丙沙星浓度为30 mg·L-1时,反应13 min环丙沙星的降解率可达97%。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及平衡时降解率均有所提高,该过程可以用拟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a为19.29 kJ·mol-1,指前因子A为0.38×103 min-1。Mg-Al LDHs/H2O2体系降解环丙沙星过程受反应速率控制,而非受传质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吡啶甲醛肟(HL)为主配体,Zn(OAc)2·2H2O和NiCl2·6H2O为金属盐,合成了一个Ni2Zn2簇配合物[Ni2Zn2(L)4Cl2(CH3O)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磁性及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其分子中包含2个Ni离子,2个Zn离子,4个L-配体,2个Cl-离子和2个CH3O-离子。磁性研究表明Ni…Ni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光催化降解染料的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Ni/CeO2-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该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甲烷部分氧化(POM)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热重(TG)分析等手段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浸渍-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和产物H2和CO的选择性最低。而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Ni/CeO2-Al2O3表现出最大的CH4转化率和最高的CO、H2选择性。BET和XRD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Ni/CeO2-Al2O3的比表面积最大,且CeO2晶粒粒径小、分散均匀;H2-TPR测试表明,该催化剂负载的Ni物种和Ni与Al2O3相互作用产生的尖晶石NiAl2O4都较容易被还原成金属Ni,产生更多的活性中心;NH3-TPD和TG分析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多酸性位点和表面积炭,但相比较于它的高反应活性,积炭速率较低、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Fe–Pr-included 2-germano-20-tungstate [Pr(H2O)8]2H2[Fe4(H2O)4(pca)4Ge2W20O72]·34H2O(Hpca=2-pyridinecarboxylic acid)(1) was hydrothermally prepared. Its polyoxoanion comprises one tetra-Fe incorporated [Fe4(H2O)4(pca)4Ge2W20O72]...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使用低温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CuMn2O4/MO2(M=Mn、Ti、Ce)催化剂,并对其同时去除甲苯和NOx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eO2载体的加入可显著缓解CuMn2O4上甲苯氧化与NH3-SCR的相互抑制,因此,CuMn2O4/CeO2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甲苯与NOx同时去除效率。通过BET、XRD、NH3-TPD、O2-TPD及结合XPS与in-situ DRIFTs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CuMn2O4同时去除甲苯与NOx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eO2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中Mn4+/Mnn+的占比,促使CuMn  相似文献   

19.
以Pluronic P123作结构导向剂,采用Al (NO33-NaAlO2双水解法合成氧化铝,在成胶过程中加入正硅酸乙酯,制备硅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的SiO2-Al2O3载体,并通过共浸渍法制备出Co-Mo/SiO2-Al2O3润滑油加氢处理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Py-FTIR、NH3-TPD、H2-TPR、TEM和XRF等手段对载体及催化剂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质量分数为10%的SiO2-Al2O3具有优良的孔结构、较多的中强酸以及部分有序的介孔结构。以此为载体制备的Co-Mo/10% SiO2-Al2O3催化剂中,MoS2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上,具有更多的B酸性位和Ⅱ型CoMoS活性相。以减二线蜡油为原料油的固定床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生成油中主要组分为链烷烃与环烷烃;尤其Co-Mo/10% SiO2-Al2O3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加氢性能,在15 MPa、380℃、氢油比为1000、空速为0.6 h-1的反应条件下,其HDS和HDN数值均超过99%,产品中S含量小于10 μg/g,N含量小于2 μg/g,可以满足后续异构脱蜡等对原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AlCl3·6H2O为前驱物,在氨水介质中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新颖形貌特征的六棱柱状多晶γ-Al2O3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N2物理吸脱附等方法对所制备的γ-Al2O3颗粒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形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前驱物在氨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处理后,经焙烧可以形成形貌规整的六棱柱状γ-Al2O3颗粒,其边长与长度分别约为0.3 μm和2.5 μm。TEM图片显示,六棱柱颗粒是由尺寸在10 nm左右的粒子聚集而成,因而具有多晶γ相特征。所制备的γ-Al2O3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为274 cm2/g,孔容为0.51 cm3/g,孔径集中分布在5.5 nm周围。研究发现,γ-Al2O3六棱柱形貌的形成机制与AlOOH二次粒子在NH4+正电荷作用下发生的最稳态排列形式具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