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单茂钛催化剂的丙烯无规聚合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比较了不同钛化合物/甲基铝氧烷(MAO)催化体系的丙烯无规聚合,催化活性次序为CpTi(OR)3>CpTi(OPh)3>CpTiCl3>Cp2TiCl2>Ti(OBu)4>TiCl4>Ti(OBu)2Cl2,所得聚丙烯用沸庚烷抽提8h,溶解95%以上,可溶部分经13C NMR、WADX、FTIR等分析证明为无规聚丙烯(aPP),是没有结晶性的弹性体.GPC测出其分子量Mw=8.0~10.0×104,Mw/Mn≈2.0.探索了催化体系CpTi(O n Pr)3/MAO中钛的浓度、[Al]/[Ti]摩尔比,丙烯聚合压力,聚合温度和时间对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了该催化体系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聚合反应速率对催化剂浓度和单体压力(浓度)都呈一级反应关系,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P=292×105mol/L·h(40℃).活化能ΔE=-7.88×103J·mol-1,碰撞因子A=1.41×10-4mol/L·h.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温度下,考察了六氰合铁(Ⅱ)配阴离子[Fe(CN)6]4-还原trans-[Co(en)2(ImH)2]3+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遵循H.Taube所提出的外配位界电子传递机理。在25℃,I=0.5mol·L-1,trans-[Co(en)2(ImH)2]3+/[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为Q1p=98.9mol-1·L,电子转换速率常数为Ket=1.3×10-4s-1,电子转移过程活化焓ΔH≠et和活化熵ΔS≠et分别为141.2kJ·mol-1、573.5J·mol-1·K-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l)条件下,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和丁酸根分别催化Cu(Ⅱ)离子与四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H2TB-N-ACMSpyPBr4)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该类反应对卟啉和Cu(Ⅱ)离子均为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up4+]/dt=k{(1.0+b[A-])/(1.0+K3,4·[H+]2)}[Cu2+][p]T,在甲酸-甲酸根缓冲体系中,k=2.98mol-1dm3·sec-1,b=154×102mol-2,dm6·sec-1,K3,4=6.928×103;在乙酸-乙酸根缓冲体系中,k=3.42mol-1·dm3·sec-1,b=2.29×103mol-2·dm6·sec-1,K3,4=6.928×103;在丙酸-丙酸根缓冲体系中,k=3.00mol-1·dm3·sec-1,b=5.90×102mol-2·dm6·sec-1,K3,4=7.007×103;在丁酸-丁酸根缓冲体系中,k=3.14mol-1·dm3·sec-1,b=3.75×102mol-2·dm6·sec-1,K3,4=6.921×103;讨论了有机酸根的碱性与  相似文献   

4.
稀土盐与咪唑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一定的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l,2],而此类化合物的结构数据尚未见报道。本文以水为溶剂,合成了硝酸铈(Ⅲ)与咪唑形成的无色块状晶体[Ce(NO3)5H2O]·(C3H5N2)2,测定了晶体结构。用热重法推测了其热分解机理。1实验部分1.l[Ce(NO3)5H2O]·(C3H5N2)2的合成 将0.2mol的Ce(NO3)3·6H2O和0.5mol的C3H4N2(咪唑)加入到40mL水中,用 1mol·L-1的 HNO3水溶液调节 pH= …  相似文献   

5.
刘希东 《分析化学》2002,30(1):50-52
在稀磷酸介质中,二氧化氯(ClO2)氧化I离子形成 I3配阴离子,I3进一步与结晶紫(CV)阳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CV][I3」。在聚乙烯醇存在下,该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位于552 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25 × 105L·mol-1·cm-1,对 ClO2的检出限为 0.6 μg/L,线性范围是 0.6~280μg/L。加入适量 KF溶液可消除自来水中Fe(Ⅲ)的干扰。方法对μg/L级ClO2 的测定有较好的选择性,可成功地用于自来水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稀土高氯酸盐与L-脯氨酸配合物的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知其组成 是[Pr2(L-Pro)6(H2O)4](ClO4)6和[Er2(L-PrO)6(H2O)4](ClO4)6,质量分数为99.24%和98.20%.选用RE(NO3)· 6H2O(RE=Pr,Er)、LPro、NaClO4·H2O和 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 2 mol·L-1HCl 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RE(NO3)3·6H2O+6L-PrO+6NaClO4·H2O]和{ [RE2(L-PrO)6(H2O)4](ClO4)6+6NaNO3}在 298.15 K时的溶解热.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rH分别是:63.904 kJ·mol-1和 91.017 kJ·mol-1,经计算得配合物[RE2(L-Pro)6(H2O)4](ClO4)6(s)在 298.15 K时的标准生成焓(298.15 K)分别 是-6 594.78 kJ·mol-1和-6 532.87 kJ·mol-1。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3个分别以C2O2-4([Cu2(L1)2(ox)],1),AcO-([Cu2(AcO)(L2)2]BF4,2)和酚氧([Cu2(L3)2](ClO4)2,3)为桥基的双核铜配合物,并测定了1的复配合物[Cu2(L1)2(ox)]·[Fe(OH)2(H2O)4]ClO4·H2O(1′)及2和3的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1′,2和3分别属于Fddd,P21/c和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Cu2(L1)2(ox)][Fe(OH)2(H2O)4]ClO4·H2O,a=2.4390(4)nm,b=3.0538(6)nm,c=1.8494(6)nm,α=β=γ=90.00°;2,a=0.847(1)nm,b=2.6542(8)nm,c=1.4100(6)nm,β=91.34(6)°;3,a=0.7646(3)nm,b=1.6983(3)nm,c=2.4417(3)nm,β=97.11°  相似文献   

8.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含有吸附络合物溶液的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b(Ⅱ)在0.2%乙二胺-5×10^-3mol·L^-1HOx-0.3mol·L^-1KOH溶液中,有良好的全数示波图,其峰电位Ep=-1.05(vs.SCE),峰高与Pb^2+溶度在4.0×10^-7~2.0×10^-5mol·L^-1内成正比,检测下限可达2.0×10^-7mol·L^-1。本实验采用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法对铝合金“A”中铅进行了测定,并直接通过示波图,对络合物的吸附属于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何荣桓  王建华 《分析化学》1995,23(10):1197-1200
本提出了协同铲应补偿的动力两次标准加入法,讨论了相互干扰双组份同时测定的原理,研究了钙(Ⅵ)和钨(Ⅵ)催化的H2O2-I^-动力学反应,确定了同时测定条件:[H2O2]=9.×10^-3mol/L,[I^-]=1.0×10mol/L,PH3.0,25℃;为补偿钼和钨之间的协同催化效化效应,引入了协同催化系数的概念,有效地消除了吸江度对加和性的偏离。用本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的钼和钨含量,回收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珠表面涂覆均匀透明的TiO2薄膜并制成光催化反应器,对水溶液中I-的光催化氧化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光催化剂的活性,讨论了I-的起始浓度、试液的酸度、光照时间与I2产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锐钛型TiO2作光催化剂(3L碘化钾溶液所用催化剂量为40g),当[I-]=0.3mol/L,[H+]=3.0mol/L,光照8h时,I2的产率达到41.26%.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0.5 mol·L-1硫酸+1 mol·L-1马来酸的混合溶液中制得了束状TiO2薄膜. 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样品的晶型结构主要为无定形态; 所制得的样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 束状结构TiO2的宽度约2-5 μm, 长度超过20 μm, 束状结构中包含的纳米棒直径约80-150 nm. 将制得的束状TiO2膜电极在上述混合溶液中直接进行原位的循环伏安扫描和恒电流电解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马来酸在该电极表面异相电催化还原生成丁二酸; 在恒电流电解过程中采用电极原位活化可明显提高丁二酸的产率和电流效率, 并指出改进电极的原位活化技术是未来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0.5 mol·L-1硫酸+1 mol·L-1马来酸的混合溶液中制得了束状TiO2薄膜.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样品的晶型结构主要为无定形态;所制得的样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束状结构TiO2的宽度约2-5μm,长度超过20μm,束状结构中包含的纳米棒直径约80-150 nm.将制得的束状TiO2膜电极在上述混合溶液中直接进行原位的循环伏安扫描和恒电流电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马来酸在该电极表面异相电催化还原生成丁二酸;在恒电流电解过程中采用电极原位活化可明显提高丁二酸的产率和电流效率,并指出改进电极的原位活化技术是未来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TiO2薄膜光催化氧化I-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珠表面涂覆均匀透明的TiO  相似文献   

15.
采用69 ℃饱和水蒸气和H2混合气, 于927 ℃下处理金红石型TiO2, 得到不同氧缺位的光催化剂, 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BET)、电子顺磁共振(EP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热处理时间对氧缺位型TiO2光催化分解水析氧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量的氧缺位能显著提高金红石型TiO2光催化分解水的析氧活性, 其最大析氧速率达222 μmol·L-1·h-1.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钛为原料,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Ce掺杂TiO2光催化材料,借助SEM,XRD对样品进行表征。以粉体晶粒粒径和晶型组成为指标确定Ce最佳掺杂浓度为0.3%(摩尔分数)。选取10 mg.L-1的罗丹明B溶液,粉体添加量为1 g.L-1,高压汞灯照射下光催化降解3 h,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49.15%。选取光照时间1 h,粉体添加量10 mg,菌液浓度103 cfu.ml-1,普通日光灯为光源,检测产品的杀菌率为34.90%,Ce-TiO2粉体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TiO2。  相似文献   

17.
谢艳招 《分子催化》2012,26(5):449-455
在Pt/TiO2存在下,研究了光催化降解对氟苯甲酸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值以及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紫外吸光度值随反应时间不断下降;反应7 h时,溶液的TOC去除率达23.2%;反应0.5~2 h内,氟离子平均生成速率为3.53×10-5mol.L-1.h-1;在反应3~7 h内,氟离子平均生成速率为6.22×10-5mol.L-1.h-1.在溶液初始pH值=3.34~3.72时,氟离子生成速率最大,在碱性范围内,氟离子的生成速率为零.当C0(p-fluorobenzoic acid)<1.80×10-3mol.L-1时,光催化降解生成氟离子的速率随着对氟苯甲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C0(p-fluorobenzoic acid)>2.00×10-3mol.L-1时,光催化降解生成氟离子的速率不再随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SO42-/TiO2-SiO2的制备及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0 引言 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治理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环境问题,对新型高效水处理剂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多相光催化氧化已成为国内外治理污水的新技术,但常规二氧化钛半导体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19.
首先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得Fe-杭锦2#土,以其为载体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Fe-杭锦2#土负载型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N2-BET)、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X射线光电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光催化降解乙酸为探针反应,考察了Ti的负载量、光源、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00 mg·L-1的乙酸溶液,选用氧化钛负载量为20%的光催化剂、300 W汞灯为光源、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50 g·L~(-1)时,对乙酸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相对最优,降解率达到78.30%.  相似文献   

20.
The TiO2 microspheres were deposited on the glass substrat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via hydro-thermal reaction using 0.15 mol·L?1 TiCl3 saturated NaCl aqueous solution adding urea as an additive. The TiO2 is characterized rutile by results of SEM,TEM and XRD techniques,the TiO2 microspheres are large scale assembled from TiO2 nanorods. The affections on the products by the factors of the con-tents of urea being an additive(the key technique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the reaction tim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iCl3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condition was found,and the mechanism of reac-tions was discussed al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