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黎坚  王理  张雪勤  杨亚江 《化学学报》2003,61(2):171-174
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可聚合凝胶因子4,4′—二 (α-甲基丙烯酰氧基—1,3—亚乙氧基碳基丙酰氨基)二苯甲烷(BMDM)在二苯醚凝 胶中的聚集态及分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凝胶纤维束是由大量细长的薄带状的单 元纤维有序堆积成的,单元纤维的宽度约为3nm,厚度为0.1—0.2nm;凝胶因子 聚集体则是一种规则的片层结构,具有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利用分形理论中的 Sandbox法计算结果也表明分子凝胶具有分形特征,计算得分形维数D=1.853。  相似文献   

3.
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性能优劣由其微观结构决定,优选研究HAP微观结构的方法,方便现场准确筛选功能良好的驱油聚合物。本文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浓度HAP溶液的微观结构,动态光散射(DLS)与AFM分析了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DLS测得粒径增大,粒径分布由单峰变为双峰;SEM观察到由无空间网络结构,到相对松散、易被盐破坏空间网络结构,再到不易被盐破坏的完整、致密的网络结构;AFM可以同时得到一定空间结构以及与DLS相符的粒径大小,三种方法综合比较发现,结合三种不同的表征手段能够较好的、较全面的表示HAP在溶液中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4.
甘草多糖螺旋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润广  张静 《化学学报》2006,64(24):2467-2472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甘草多糖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 甘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 甘草多糖分子的稀溶液铺展在Ni2+处理的云母片上, 经干燥, 乙醇固定后, 获得稳定、重复的图像. 甘草多糖分子具有高度分枝的结构, 并且糖链间形成环状、柱状或近似于螺旋状的结构. 甘草多糖链呈多股紧密的螺旋结构, 这种现象可能与该多糖中分子间的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以及糖链间氢键缔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生物样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爱国  魏刚  李壮 《分析化学》2004,32(11):1538-1543
评述了近几年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情况。主要涉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蛋白质、核酸与蛋白质复合物、细胞和病毒等5个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制的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在液体中观察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运用碳纳米管针尖获得的DNA分子的高度与电子显微镜的结果非常接近,且没有造成样品的变形损伤;碳纳米管针尖得到的DNA分子的宽度与真实值相近,减小了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的增宽效应,这是用传统的硅针尖无法获得的。DNA分子精细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的获得为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原子力显微镜在多糖结构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多糖,特别是在淀粉结构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鲍幸峰  方积年 《分析化学》2000,28(10):1300-1307
评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成镜模式与探针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原子力显微镜在此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原子力显微镜操纵碳纳米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接触模式下实现了对单壁碳纳米管束的各种可控操纵,包括弯折、切割和劈裂等.发现操纵结果与针尖作用力以及碳纳米管束在基底表面的受力状况有关.当碳纳米管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定在表面上时,能够可控地完成各种操纵;当针尖作用力足够大时,碳管束能够被针尖劈裂.这种操纵技术将有助于碳纳米管特性的测试和纳米电子器件的构筑.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学》2013,(2):5-5
<正>德国Bruker MultiMode 8型原子力显微镜德国Bruker MultiMode 8型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配置为MultiMode 8型主系统+NanoScope V型控制器,是全球噪音最低,分辨率最高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其采样速度高达6 MH,可同时进行8通道实时数据采集和成像;能对高分子、生物、化工、食品、医药等各种材料和样品进行纳米区域的物理性质包括形貌进行探测,或者直接进行纳米操纵;被测样品可为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不需要对被测样品作特殊处理,对样品损害  相似文献   

11.
石墨及金红石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Binnig等人研制出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AFM),这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表面分析仪器。它通过探测针尖与被测物质表面原子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实时地得到物质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去污剂在OptiPrep梯度中漂浮超声处理质膜的方法, 从鼠肺中分离质膜微囊, 在原子力显微镜下以不同条件进行了观察. 该非去污剂法能分离出完整的质膜微囊, 在去离子水稀释500倍的条件下得到了清晰的质膜微囊的原子力显微镜图片, 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分离完整质膜微囊的方法和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质膜微囊结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子力显微镜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原子力显微镜在其发现不久即应用于高分子领域,弥补了扫描隧显微镜不能观测非导电样品的缺欠,因而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最近几年,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已由对聚合物表面几何形貌的观测发展到深入研究高分子的米级结构和表面性能等新领域,并由此导出了若干新概念和新方法。本文仅对当前原子力显微镜应用于高分子和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举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碳纳米管以其较小的半径、较高的纵横比和高的柔韧性成为原子力显微镜对结构生物学进行研究的理想针尖。新的制备方法获得了亚纳米级半径的碳纳米管针尖,运用它们得到了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生物结构,并获得了新的生物信息,这用传统的原子力显微镜针尖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脂双层膜表面结构与稳定性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润广  张静  齐浩 《化学学报》2002,60(5):841-846
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1,2-二油酸甘油-3-磷酸-1甘油(DOPG)脂双层膜 的表面结构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与脂双层膜的相互作用 导致脂双层膜表面产生一个永久的损伤。静电相互作用对脂双层膜结构和稳定性的 影响表明,在NaCl溶液中制成的脂质体,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它们的双层膜更稳 定。在低的NaCl浓度则经常被损伤,在1 mol/L NaCl溶液中制备的指双层变得更稳 定。在KCl溶液中结果恰好相反。在高的KCl浓度中经常被损伤,随着KCl浓度的降 低,它们的双层膜更稳定。葡萄糖和蔗糖对脂双层膜结构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春花 《化学教育》2019,40(4):10-15
先进的测试表征技术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对于尺度和维度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传统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是通过其探针原子与样品的表面原子的作用力来实现对样品表面形貌观测的。简述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造,阐释了其核心部件及功能。原子力显微镜主要有4种工作模式,比较了它们的优劣及应用范围。最后对原子力显微镜在分析测试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简述,展现了原子力显微镜的优越性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二氧化钛纤维表面担载Pt的表面形貌及其结构.结果表明,TiO2纤维表面担载的Pt具有微米尺度的近似六边形或者近似长方形的结构,与在单晶TiO2(110)表面的Pt纳米簇形貌相似,但尺度较大.TiO2纤维担载的Pt表面明显存在不同高度的台阶结构,台阶高度以2~4倍Pt(111)晶面面间距的高度为主.由Pt在TiO2纤维表面的形貌与纤维的纳米晶粒排布有序性推测可知,Pt与TiO2纤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可能正是这种强相互作用和表面台阶结构才使TiO2表面担载的Pt虽是微米尺寸但仍具有高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原子力显微镜对细胞色素C分子结构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浓度下细胞色素C的分子形态,以及加入蛋白质降聚和变性剂脲后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显示,在50μmol/L的低浓度溶液中细胞色素C分子主要以直径为3nm的类球形单体形式存在。浓度增大,细胞色素C分子发生聚集,且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大,细胞色素C分子倾向于形成更大的聚集体。浓度为200μmol/L时,聚集体分子间相互缠绕,形成链状结构。浓度低于0.8mol/L的脲的加入基本不影响细胞色素C分子的形态。加入较高浓度的脲,细胞色素C聚集体的聚集数降低,聚集体分子间没有明显的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赵巧玲  马志 《化学进展》2012,(10):2011-2018
聚烯烃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医疗卫生、军事、日常生活等领域。为了拓展聚烯烃材料的应用范围,表面功能化聚烯烃、聚烯烃与其他材料的共混物以及聚烯烃/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等得到了发展,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原子力显微镜(AFM)是利用一个极为尖锐的针尖与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材料表面的形貌、物理和化学信息探测的一种技术,它在上述聚烯烃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面粗糙度是聚烯烃材料表面功能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AFM技术则能够给出准确的表面粗糙度信息。由于AFM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各组分的混合状态及相分离情况,因此AFM技术成为聚烯烃与其他材料共混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AF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纳米结构形貌的表征方法,在聚烯烃的结晶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AFM表面形貌观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主要阐述AFM在聚烯烃材料研究中的三个主要应用:材料表面粗糙度、共混相分离以及结晶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现场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观察玻碳微电极上银单核电化学成核与生长的不同阶段的行为,结果表明银单核在玻碳边缘生成以(100)面择优的晶粒,证实了成核过程强烈地信赖于玻碳棋底的状态,有成核历史的基底沉积多核,经特殊方法“清洗”的基底沉积单核,本工作首次把ECAFM应用于微电极系统的研究,对微是极上的单核生长进行实时观察;同非现场测量进行比较,演示一种轩单晶微电极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