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睿  马殷元 《甘肃科技》2011,27(3):29-30,5
人脸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方式友好、干扰因素小、容易被人接受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驾驶员疲劳驾驶状态的监视。在此就人脸检测技术应用于疲劳驾驶监视系统过程中所涉及的软件开发平台以及图像处理算法等问题做一简单的介绍。试就采用Intel公司开发的OpenCV软件平台实现人脸检测在疲劳驾驶监视方面的应用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2.
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疲劳驾驶的发生,基于多信息融合方法研究了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通过改进的Yolov3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结合进行人脸检测。利用一种基于提升树的算法实现脸部关键点检测,并基于单位时间里眼睛闭合时间所占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 over the pupil over time, PERCLOS),最长持续闭眼时间和哈欠次数这3个特征进行多特征融合的疲劳检测。在实车录制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平均识别正确率达92.5%,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针对复杂环境有较强的鲁棒性,对于将来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一种基于眼睛闭合度及打呵欠来检测驾驶员疲劳的方法,在YCrCb颜色空间中利用高斯模型进行肤色检测得到人脸的区域,在人脸灰度二值化图中利用五官几何结构的先验知识粗略定位人眼,利用区域生长和形态学运算得到人眼轮廓并计算眼睛的闭合度;检测嘴唇时利用唇色最佳阈值大致确定嘴唇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人脸灰度值特征精确定位嘴唇,然后通过嘴张开程度判断驾驶员是否打呵欠;最后基于2个特征对驾驶疲劳进行判决,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对驾驶疲劳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疲劳驾驶,通过提取面部疲劳特征参数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对SSD(single shot multi box de-tector)目标检测算法及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跟踪算法(continuously adaptive MeanShift,CamShift)进行优化,以检测人脸区域.利用特征点定位提取面部疲...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疲劳驾驶检测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几种检测技术以及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比较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劣性,最后总结指出了疲劳驾驶检测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趋势,继续开展以明确检测标准为基础,以计算机视觉为重要手段,以信息融合为大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基于单一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误检率高、可靠性不强、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驾驶员的眼睛、嘴巴等多种面部特征进行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与现有的人脸检测模型相比,这里提出的基于梯度提高的学习框架对于侧脸的检测效果更佳,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检测时间上的要求;同时通过改进的LeNet-5神经网络模型对视频中的笑容进行分类,排除了表情变化对疲劳驾驶检测的干扰;最后为了降低头部姿态的偏转对疲劳特征提取的影响,引入了基于欧拉角的特征校正算法;对YawDD疲劳驾驶数据集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姿态下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头部偏转对疲劳驾驶检测的影响,而且比传统的疲劳检测方法具备更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个体差异性对疲劳驾驶检测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实验,提取了20名驾驶人不同驾驶状态下的眼动特征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搭建了通用检测模型,分析了不同驾驶人之间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别量化了驾驶人疲劳和个体差异性对眼动特征影响的显著性水平,以及综合影响的显著性水平.搭建了个体检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眼动特征受疲劳驾驶和驾驶人个体差异性的显著性影响,同时,个体差异性会削弱由疲劳驾驶导致的差异.在构建疲劳驾驶检测模型时应充分考虑驾驶人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数字化跑道测试系统,测试了30名普通大学生下肢疲劳前后的步态指标,提取有效指标,实现了对运动疲劳的无创检测.结果表明,步长和脚印方向角是判断男生下肢运动疲劳的有效指标,表现为步长变短、脚印方向角变大;双支撑时间和COPY偏差是判断女生下肢运动疲劳的有效指标,表现为双支撑时间变长、COPY偏差变大.总体而言,普通大学生在下肢运动疲劳后的步长变短,双支撑时间变长,COPY偏差变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类目前常用的疲劳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先通过2次图像投影和形态学方法实现眼睛精确定位;再根据眼睛睁闭时,其眼睛宽高比的差异,提出一种眼睛状态的识别方法;根据PERCLOS方法的判断是否疲劳.算法能够有效减少计算量提高运算速度,并在实验室内取得了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通安全中疲劳驾驶状态识别问题,使用单一的疲劳驾驶特征的方法识别率较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面部多特征加权和的疲劳识别方法.通过人眼状态检测算法提取眼部疲劳参数,即持续闭眼时间、闭眼帧数比、眨眼频率,通过打哈欠状态检测得到打哈欠次数和打哈欠持续时间,通过头部运动状态分析得到点头频率,建立融合以上六个特征的驾驶疲劳状态检测模型来评估驾驶员的疲劳等级并进行相应的预警.实验测试数据选自NTHU驾驶员疲劳检测视频数据集的部分数据.经实验调整后,发现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较高,识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基于图像处理的疲劳驾驶监测往往因环境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监测算法不规范,以致于疲劳驾驶监测任务很具有挑战性。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算法融合的动态滑动窗口算法框架。首先利用Adaboost算法识别人眼,然后改进Otsu算法来自适应各种不同环境;进而提出动态滑动窗口算法来得到睁闭眼之间的最佳阈值;最终,利用改进的PERCLOS算法估计疲劳驾驶状态的不同级别。针对环境的变化采用睁闭眼判断窗口随人眼特征变化而更新的策略,系统使用摄像头实时捕获人眼图像,并在PC机上进行仿真测试,可在130~150ms之间实现不同疲劳状态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框架能够有效、快速的分辨驾驶员不同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2.
龚荣  甄轶佳 《科技信息》2009,(16):77-78
在基于人眼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中,对人眼进行实时地跟踪能够缩短定位人眼的时间,提高检测的效率。Mean Shift算法利用梯度优化方法实现快速目标定位,但忽略了目标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信息,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跟踪失败,而Kalman滤波可以准确预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将这两种方法合理结合起来,对目标空间运动位置进行预测,保证了目标运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13.
为在驾驶员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有效地检测疲劳状态, 提出一种判断是否佩戴眼镜的方法, 并建 立了基于眼睛与嘴部状态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 对该系统中有关目标检测、 特征提取与图像识别等算法进行 研究。 首先, 采用 Adaboost 算法通过人脸分类器从视频帧中检测人脸区域, 并根据面部器官几何分布规则粗检 眼睛与嘴部区域; 其次, 基于大律法自适应二值化, 采用垂直积分投影法判断是否配戴眼镜, 根据灰度直方图 统计特征值法判断戴眼镜的眼部区域状态, 另外, 利用似圆度判断嘴部打哈欠情况; 最后, 利用 PERCLOS (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 over the Pupil)值识别眼睛疲劳状态, 利用打哈欠频率识别嘴部疲劳状态。 当检测 到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 则及时给出疲劳警告。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眼镜对检测的干扰, 并适用 于不同光照与环境。 同时, 在戴眼镜情况下对于眼睛与嘴部疲劳状态的判断优于其他方法。 基本满足疲劳检 测系统对良好的实时性、 稳定性与鲁棒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选取6位普通驾驶员参加实际道路驾驶实验,在实验中同步检测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力信号和驾驶员的脑电信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时域和时频域两方面筛选出5个与疲劳驾驶密切相关的握力信号特征,将它们作为输入信息;提取脑电功率谱比值作为衡量疲劳驾驶的信号特征,将其作为输出信息;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以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建立基于方向盘握力的疲劳驾驶检测模型。使用部分驾驶数据对检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此数学模型对疲劳驾驶的识别率达到87.0%,说明方向盘握力信号可作为检测疲劳驾驶的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由于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问题,采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处理疲劳的相关特征,运用基于训练的 Adaboost 人脸检测算法精确定位司机脸部和眼睛区域,实时采集眼睛二值化区域面积,采用阈值比较法进行眨眼判断,并提取眼皮疲劳参数 AECS( Average Eyelid Closing Speed) 和 PERCLOS( Percent Eyelid Closure over the Pupil Time) ,进行综合疲劳状态分析,最终确定是否疲劳驾驶。实验结果显示,人脸和人眼检测的精度都有较大程度提高,设计的软件可实时监测驾驶员疲劳状态,有效防止疲劳驾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疲劳驾驶预警器的设计方案。采用脉搏压力的疲劳检测算法及CS算法完成主要功能,实现对驾驶员的实时提示作用,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将压缩数据传送到监测部门。在数据的无线传送中采用CS算法,可以大大地减少上载数据的数据量,从而减少网络数据传输压力。该设计在起到疲劳驾驶提示作用的同时,也满足5G时代对智能设备数据传递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检测驾驶人疲劳驾驶状态,利用模拟驾驶器开展疲劳驾驶实验,建立2类(疲劳、正常)样本数据库;采用均值分析法提取特征参数;最终基于BP和GA_BP神经网络建立分类算法进行疲劳驾驶检测。结果显示,基于GA_BP的分类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设定目标的次数、均方误差和迭代步长均比基于BP的算法好;两种算法的运行时间均呈二次函数增长;但基于GA_BP的分类算法增长速度更快。这表明基于BP和GA_BP建立分类算法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具有可行性,且基于GA_BP的算法识别效果更好,虽然其运行时间较长,但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利用嘴部开合度检测疲劳时容易发生嘴部定位误差且易受唇厚度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嘴部内轮廓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首先改进了嘴部定位方法,将YCb Cr模型与Lab模型结合,去除类唇色干扰信息,利用a分量对唇色的聚类性定位嘴部,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然后两次提取开合度优化哈欠特征的识别方法,提取嘴部开合度,过滤掉开合度较小的图像,对开合度较大的疑似哈欠图像做Gabor变换,提取嘴部内轮廓的开合度,修正唇厚度引起的误差,判断是否为打哈欠特征。最后根据具有局部连续性的哈欠特征出现的频率做出疲劳判决,降低了哈欠的误判率,提高了疲劳判别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克服嘴部定位不准确及唇厚度的影响,有效地实现疲劳检测。  相似文献   

19.
多阶段聚类-朴素贝叶斯的异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异常检测手段用来标定数据集中明显的不同于其他数据的对象,提出多阶段聚类旨在解决噪声数据的引入和缺失属性样本的处理,并改变传统的贝叶斯分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式来构造性能优越的分类器。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利用密度聚类滤去噪声点,密度聚类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K-means聚类的输入,提高了K-means的分类准确率。K-means负责对缺失属性的样本进行处理。在分类阶段,利用adaboost学习算法优化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使其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起重机设备在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生产中越来越频繁的使用,有效的疲劳检测方法不可或缺。传统的疲劳检测方法在检测速度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无法满足目前的实际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声波发射技术和磁粉探伤技术对起重机设备结构疲劳的检测。这些疲劳检测技术将极大的保障起重机等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