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子水平上较为详尽地研究了85个磺酰脲类化合物与植物源野生型拟南芥AHAS酶的离体相互作用, 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AHAS酶的抑制常数Kiapp.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方法(CoMFA)对这些化合物与AHAS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用此模型预测了检验组10个化合物的pKiapp值, 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班树荣 《化学通报》2014,77(6):550-555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高选择性、广谱、低毒的化合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易位体-比较分子力场法(Topomer CoMFA)对75个磺酰脲类化合物与植物源野生型拟南芥AHAS酶的离体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快速准确地构建了Topomer CoMFA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890,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67)。此模型对测试集的10个化合物的pKi值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  相似文献   

3.
脂多糖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杨秀荣 《分析化学》2007,35(5):677-680
脂多糖(LPS)是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热稳定的毒素。脂多糖与某些生物分子形成复合物,从而引发毒性反应。本研究应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原理的生物传感技术,对脂多糖与几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采用氨基偶联法在CM5传感片上固定生物分子,LPS溶液注射于固定的传感片上,测得脂多糖与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壳聚糖以及溶菌酶的亲和常数kA分别为2.36×107、2.03×108、7.58×106、2.82×104L/mol,而与铁蛋白之间没有结合。  相似文献   

4.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高选择性、广谱、低毒的化合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拓扑物比较分子力场分析(Topomer-CoMFA)对75个磺酰脲类化合物与植物源野生型拟南芥AHAS酶的离体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构建了Topomer CoMFA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890,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67)。此模型对测试集的10个化合物的pKi值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对羟基苯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的晶体结构为模板, 利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了与其高度同源、底物相同但催化功能存在明显差别的对羟基杏仁酸合成酶(HMS)的三维结构, 并对模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在模建结果的基础上, 对HPPD和HMS分别与底物羟苯基丙酮酸(HPP)进行分子对接计算, 比较了二者结合模式的异同, 为两种同源酶在催化方面差异性的合理阐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测定了商品化除草剂阔草清对大肠杆菌乙酰羟酸合成酶II及其突变体的抑制常数. 利用生物大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MB-QSAR)建立了定量、可视的突变体性质与结构关系模型. 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之间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 MB-QSAR/CoMFA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0.691, 非交叉验证相关性系数r2=0.947, 外部预测能力r2pred=0.759; MB-QSAR/CoMSIA (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模型的相应值分别为0.625, 0.960和0.619. 模型的三维结构-性质关系图为突变体抗性提供了直观阐释, 为抗性规避性农药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 该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除草剂种属选择性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洲  蒋丽媛  张奕华  季晖  孙易  彭司勋 《有机化学》2006,26(10):1403-1408
对羟基桂皮酸酚羟基经保护后与相应的羟基呋咱氮氧化物酯化, 酯化物脱保护, 再与阿司匹林缩合得II1II3; 对羟基桂皮酸与相应二溴烷烃作用, 再经阿司匹林酯化, 得到的溴代烷基酯与硝酸银反应得II4II7; 酚羟基保护的对羟基桂皮酸与异山梨醇单硝酸酯酯化, 脱保护后与阿司匹林缩合得II8. 目标物II1II8均经MS, 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通过大小鼠体内外抗血栓活性初筛, 结果表明, 多数目标物显示与阿司匹林相当的抗血栓活性, II6活性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杨帆  杨秀荣 《分析化学》2013,(5):664-669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其两种受体的胞外部分即可溶性受体(TNF sRI/Fc Chimera和TNF sRII/Fc Chimera)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性质。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在传感片上氨基偶联固定TNF,测定其与溶液中两种可溶性受体相互作用;在传感片上固定Protein A,通过其与嵌合蛋白TNF sRI/Fc Chimera和TNF sRII/Fc Chimera分子上Fc片段的特异性作用,将可溶性受体"捕获"固定在传感片上,再测定受体与溶液中TNF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固定方式测定的动力学参数相吻合,TNF与其可溶性受体的亲和常数KD大于10"9mol/L,远高于一般抗体-抗原间的亲和常数(KD=10"5~10"7mol/L)。  相似文献   

9.
通过∈-氨基已酸二聚体的乙酯与生物素缩合将其羧端延伸14个原子,然后与氨基衍生化的环孢素A缩合合成了生物素衍生化的环孢素A。经过药物免疫印迹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测定表明生物素衍生化的环孢素A还保留了与人亲环素A结合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实时动态研究了8种典型多溴联苯醚(PBDE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通过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了PBDEs与HS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讨了不同PBDEs与蛋白的结合模式及作用力.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 PBDEs中溴原子的个数和取代位置对相互作用有规律性的影响.溴原子通过改变PBDEs分子与HSA作用过程中的解离速率来影响其亲和力,溴原子个数越多, PBDEs与HSA作用的亲和力越强;而取代基位置则影响PBDEs与HSA作用结合速率的快慢,同分异构体中间位取代溴的亲和力大于邻位取代溴.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8种PBDEs主要结合于HSA的Site I位点,但结合位点周边氨基酸残基类型的差异影响了结合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对结合能的贡献远大于静电力.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春小麦幼苗为材料,克隆构建了小麦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的羧基转移酶(CT)重组质粒( RCP18-5),并实现了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高表达.对重组蛋白的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稳定性不高.为改善这种状况,对CT功能域基因进行了截短和延长,同样于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仅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与烟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Cu(Hq)(NA)0.5(Hq=8-羟基喹啉,NA=烟酸))的电化学行为。此外,以鲱鱼精DNA为靶点,采用紫外吸收光谱、DNA粘度滴定和差分脉冲伏安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方式。结果发现:配合物的中心Cu~(2+)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随扫描速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并且与扫描速度成正比。配合物的吸收峰强度随着DNA的加入减色显著,氧化还原峰电流也随之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粘度实验结果发现DNA的相对比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大。这些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N-邻羟基苯基氮氧方酸与铬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 邻羟基苯基氮氧方酸与Cr(Ⅵ )的显色反应 ,在柠檬酸 柠檬酸铵缓冲溶液中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棕黄色水溶性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4 10nm处 ,ε值为 9.5× 10 3,线性范围为 0~ 75 μg/2 5ml。此显色反应可用于铬的光度测定 ,其结果与使用二苯基碳酰二肼吻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以水杨醛肟(H2Saox)和乙酰氧肟酸(H2Ahox)为染料敏化功能配体,分别以异丁酸(HiBuac)和苯基膦酸(PhPO3H2)为辅助配体,与钛酸四异丙酯(Ti (OiPr)4)反应,合成了六核钛氧簇配合物[Ti6(μ3-O)4(Saox)2(iBuac)4(OiPr)8](1)和八核钛氧簇配合物[Ti8(μ3-O)2(Ahox)2(PhPO3)4(OiPr)16](2)。配合物12均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光谱性质表明,配合物12在可见光区均有吸收,其带隙分别为2.43和2.61 eV。配合物2是首个基于乙酰氧肟酸的钛氧簇,具有光催化析氢性能且速率可达140.2 μmol·g-1·h-1。  相似文献   

1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碳酸酯及聚酚氧树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张瑞云,罗筱烈,马德柱,樊凤秋(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230026)(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关键词高聚物共混,相互作用参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酚氧树脂对于部分相容或...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以桂皮酸、8-羟基喹啉为配体,以镱、铕为中心离子的稀土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进行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紫外光谱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荧光。  相似文献   

17.
冯小强  李小芳  杨声  伏国庆 《化学学报》2011,69(16):1946-1950
合成并表征了桂皮酸-1,10-二氮杂菲-镧三元配合物,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三元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三元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三元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使BSA发生较强的静态荧光猝灭.在室温下,三元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  相似文献   

18.
用pH电位法研究了1-乙酰胺基丙叉-1,1-二膦酸(S-186)和1-丙酰胺基乙叉-1,1-二膦酸(S-106)与碱土金属的螯合作用(30±O.1℃).当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浓度比为10∶1、1∶1和1∶2时,在水溶液中形成了MHL、ML、ML_2和M_2L等几种类型的配合物.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稳定常数,其中S-186配合物稍高于S-106,说明配合物稳定性与螯合剂的碱度有平行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螯合剂与Sr~(2 )形成的双核配合物的稳定性均较其它碱土金属离子的为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研究了聚乳酸(PLLA)/4,4'-二羟基二苯硫醚(TDP)熔融共混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LLA的羰基与TDP的羟基之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TDP含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共混物的熔融结晶温度(Tc)、结晶焓(ΔHc)、熔融温度(Tm)及熔融焓(ΔHm)均随TDP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冷结晶温度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当TDP达到40%(质量分数)时,共混物的DSC曲线既未出现结晶峰,也未出现熔融峰,表明该样品已完全成为非晶态物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结果表明,TDP的加入未改变PLLA的晶型,但导致其晶面间距变大,晶体结构变得松散.因此共混物熔点的下降归因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降低了PLLA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及晶体的紧密程度而非晶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快速检测中药制剂中松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苏丹红Ⅰ~Ⅳ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提取溶剂,经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分别在3.0~100μg/L(苏丹红Ⅰ,Ⅱ)及30~1 000μg/L(松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及苏丹红Ⅲ,Ⅳ)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7~8.6μg·kg-1,定量下限为2.2~25.1μg·kg-1。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各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6.5%~94.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9.9%。采用酸化提取液的方法解决了苏丹红Ⅲ和Ⅳ的光学异构现象带来的计算误差。通过对目标化合物碎片离子的研究以及质谱裂解规律的总结,为其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适合掺假中药制剂中松香酸及苏丹红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