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1,1'-(2,5-噻二唑-二硫乙酰基)4,4'-(对氯苯甲酰基)氨基硫脲,并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其对阴离子客体的识别性能。主体1加入到对硝基酚氧阴离子(p-NO2C6H4O^-)的DMSO溶液中,主客体间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得客体阴离子425nm处吸光度降低且溶液从黄色变为无色。受体1与F,CH3COO^-,H2PO4^-相互作用,吸收光谱也发生一定变化,而与Cl,Br,I,HSO4^-,NO3^-作用,吸收光谱几乎没有变化。其吸收光谱改变强弱顺序为p-NO2C6H4O〉F〉CH3COO〉H2PO4^-〉〉Cl^-,Br,I,HSO4^-,NO3^-。紫外光谱滴定的结果经非线性拟合,表明主客体间形成1:1络合物,并且计算出受体与阴离子结合的稳定常数。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基于实验结果,对主客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及识别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赵劲松  于书霞 《分析化学》2007,35(12):1756-1760
提出了基于分子相互作用力场(MIF)、应用偏最小二乘(PLS)与多区组偏最小二乘(MBPLS)分析相结合,建立并检验多氯代二苯并二嗯英(PCDD)定量结构一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的研究方法。分别以表征van der Waals、氢键和疏水效应的C3、H和DRY探针,计算75种PCDD的分子相互作用力场,并与其气相色谱Kovats保留指数进行PLS与MBPLS分析,建立了拟合与预测效果良好的QSRR模型。其中MBPLS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98;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q^2为0.994。采用投影变量重要性方法判断了各种效应在PCDD色谱保留中的贡献。结果表明:van der Waals作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疏水效应,而氢键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张强  杨忠志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0):1565-1571
采用传统水分子力场模型(SPC, TIPnP(n=3-5))和极化模型(POL3, AMOEBA, SPC-FQ, TIP4P-FQ)对水分子二聚体团簇性质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以从头计算和实验数据为依据, 分析水分子在外场作用下体系的静电极化, 电荷转移和分子结构变化. 通过水分子二聚体结合能和各分解能量项评价极化静电势能在双分子结合能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各水分子力场的适用性. 通过水分子团簇多体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展示不同极化水分子力场定量计算极化能量的实际能力. 通过对力场模型结果的对比和分析, 为进一步发展极化力场模型, 并应用到其他体系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10-十一烯酸衍生物混合体系有序溶液与聚集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三甲基-[2-(10-十一烯酰氧乙基)]碘化铵CH2=CH(CH2)8COOCH2CH2N(CH3)3I和N,N-[2-(10-十一烯酰甲基牛磺酸钠)]CH2=CH(CH2)8CON(CH3)CH2CH2SO3Na的表面及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混合体系溶解度良好,在40cmc时仍为稳定胶团溶液。结合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体系表面吸附层、胶团的组成及分子间作用参数。基于两亲分子几何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原理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发现了少量长链脂肪醇促使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转化为囊泡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强  张霞  杨忠志 《化学学报》2006,64(24):2425-2430
利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结合分子力场方法(ABEEM/MM)对N-甲基乙酰胺(NMA)分子的水溶液体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 与经典的力场模型相比, 该方法中的静电势包含了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静电极化作用, 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影响, 同时加入了化学键等非原子中心电荷位点, 合理体现了分子中的电荷分布. 相对其它极化力场模型, 该模型具有计算量较小的特点. 在该模型下对NMA纯溶液和其水溶液体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 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汽化热和偶极矩等物理量与实验值和其它极化力场方法符合很好, 合理描述了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静电极化和分子内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6.
用Co2(CO)8与CH3CSNH2反应制得产物Ⅰ,又用Na2Fe(CO)4与Ⅰ反应制得产物Ⅱ(Ⅰ:Co3(μ3-S)(CO)7(CH3CSNH),Ⅱ:Co2Fe(μ3-S)(CO)7(CH3CSNH).通过元素分析。IR、UV、1HNMR、MS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Ⅱ的单晶结构.该簇合物属三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a=0.9203(1),b=1.1296(2),c=1.1425(2)nm;α=116.40°(2),β=101.92°(2),γ=92.58°(1);z=2,V=1.2162nm3,Dc=1.698cm3,μ=21.89cm-1.结构分析表明,Co2FeS构三角锥分子骨架,所有CO均为端基配体,S1为面桥基配体,CH3CSNH为双齿配体,与Co、Fe形成五元环结构.  相似文献   

7.
(C5H4CH3)3Ho和(C5H4CH3)2Ho(C5H5)与5-苯基四唑(HN4CPh)在THF中反应,得到复合产物[(C5H4CH3)2HoN4CPh]2·[(C5H4CH3)(C5H5)HoN4CPh]2,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386(3),b=13.071(3),c=16.571(2)A,a=86.90(1),β=74.61(2),γ=77.30(2)°,V=1912.2(8)A3,Z=1,Dc=1.602g/cm3,Mr=922.61,μ=41.92cm-1,F(000)=896,最终偏离因子R=0.041,Rw=0.056.晶体数据显示,在同一个晶胞里有两个组成不同的分子,每一个分子都是具有对称中心的四唑基桥二聚体结构,其桥环单元-HoN3HoN3-是平面型的。每个钬原子分别被两个茂基和3个四唑基氮原子配位,形成1个边桥变形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修正Perdew—Burke—Ernzerhof交换-关联泛函,以及周期性切片模型对O2、CO2和H2O在UN(001)表面的化学吸附行为进行非白旋极化水平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四个对称性化学位置条件下,对化学吸附能与分子和UN(001)表面之间距离的关系曲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O2、CO2和H2O分子的最稳定吸附位置分别为桥式平行、空心平行和桥式H向上,化学吸附能分别为14.127、4.421和5.736kJ/mol.从吸附物UN(001)表面角度考虑,O2与UN(001)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最高,然后为CO2和H2O,表明这些相互作用与吸附物的晶体结构相关.O2化学吸附导致UN(001)表面的N原子向基体内部迁移,而CO2和H2O化学吸附对UN(001)表面分别具有中等和忽略不计的效应.计算获得的态密度显示了化学吸附分子S、P轨道和U6d、U5f轨道之间的电子电荷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9.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模式的柔性分子对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将15个喜树碱类化合物对接到拓扑异构酶I (Topo I)-DNA切割复合物中,从原子水平和分子力场角度阐明了喜树碱类抗肿瘤药 物与DNA,Topo I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喜树碱分子插入Topp I-DNA复合物 的切割位点,并与Asn722,Asp533,Lys532和Lys720形成氢键作用网络。定量构效 关系研究进一步表明喜树碱分子可以与Topo I-DNA切割复合物形成电荷迁移作用。 该对接模型系统解释了喜树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定点突变等诸多实验事实,为 下一步设计、合成新型高效的喜树碱类衍生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黎安勇 《中国科学B辑》2008,38(7):557-566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MP2/6-311++G(d,p)与MP2/6—311++G(2df,2p)两个理论级别上研究了双接触弯曲氢键Y…H2CZ(z=O,S,Se)和Y…H2CZ2(Z=F,Cl,Br)(Y=Clˉ,Br-).计算表明,在这些复合物中都存在两个等价的Y…H—C蓝移氢键;相互作用能和蓝移都比较大,每个Y…H—C氢键的能量为15~27kJ/mol,CH键长变化为-0.1~-0.5pm,CH伸缩振动频率位移为30—80cm^-1.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3个因素导致了这些蓝移氢键的形成:(1)存在较大的重杂化;(2)弯曲的氢键构型使得分子间直接超共轭相互作用比较小,而存在相当的分子间间接超共轭相互作用;(3)质子给体的分子内超共轭相互作用较大地减小.电子密度拓扑性质的研究表明,在这些氢键复合物中都存在3个分子间临界点:在接受体原子Y与每个H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键临界点,也存在相应的键径和原子间界面;在YHCH四边形内部存在一个环临界点.因此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严格地看作氢键.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对模拟生物膜功能和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用于形成囊泡双分子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类似天然磷脂的双烷基链两亲分子,单烷基链两亲分子在引人刚性基团时亦可形成双分子膜k'.含SChiff碱基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性质及间、尾链长度对SChiff碱基构象的影响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这类分子的另一种重要成膜性质,即改变制备条件,可选择性地得到不同聚集结构和相变温度的双分子膜·实验中所用成膜分子为:CH。(CH。)。;OPh-N-CH-PhO(CH;)n;N"(CH。)。Br-(m-4;n-…  相似文献   

12.
张强  张霞 《化学学报》2008,66(3):289-294
在ABEEM/MM蛋白质浮动电荷力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孤对电子和 电荷位点,从而能够体现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一些重要的各向异性极化性质,允许非化学键方向的电子转移和极化。利用从头计算数据拟合模型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小分子团簇结合能、偶极矩、氢键键长等性质与从头计算结果符合很好。该经典极化模型力场能够重复量子场下丙氨酸二肽、丙氨酸四肽、甘氨酸三肽的各稳定构象,其稳定性顺序与精密从头计算结果相一致,其结构和能量性质较以往模型有一定提高,并优于其他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ABEEM/MM蛋白质浮动电荷力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孤对电子和π电荷位点,从而能够体现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一些重要的各向异性极化性质,允许非化学键方向的电子转移和极化.利用从头计算数据拟合模型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小分子团簇结合能、偶极矩、氢键键长等性质与从头计算结果符合很好.该经典极化模型力场能够重复量子场下丙氨酸二肽、丙氨酸四肽、甘氨酸三肽的各稳定构象,其稳定性顺序与精密从头计算结果相一致,其结构和能量性质较以往模型有一定提高,并优于其他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增强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是研究金属电极上吸附分子间振动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分子间的振动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它们的偶极场,吸附分子吸附峰强度的转移与它们的电子极化率的屏蔽作用密切相关·相关势近似(CoherentPotentialApprokimation,CPA)已广泛用于讨论分子间的振动相互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首次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Ne(3P0.2)与CH3NO2的解离激发反应,探测到反应的激发态产物(CH(A)、CH(B)、CH(C)的化学发光,在He(23S)/CH3NO2反应中同时探测到H(Balmer)的发射.利用He(23S)+N2→N2+(B)+He+e-作参考反应,测定了反应He(23S)/CH3NO2产生的CH的A-X,B-X,C-X以及H原子的发射速率常数.利用化学发光光谱的计算机模拟,求得了激发态产物CH(A)的初生态振动布居和转动温度.结合相空间理论对解离过程CH(A)的形成通道进行了讨论,认为CH(A)的形成是经由中间体CH3*的二体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6.
溶剂分子性质与界面内层微分电容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文煅 《物理化学学报》1994,10(12):1066-1070
依照前文[1]设立的偶极取向分布模型,利用模拟的C1(σ)假想曲线阐析溶剂分子性质对电极/溶液界面内层微分电容的影响趋向,理想的C1(σ)拟合曲线表现出单峰或双峰的两种基本式样,而溶剂分子的极化,各态偶极取向能的差别以及偶极间的相互作用均将导致C1(σ)曲线明显形变.据此,可从分子的性质预测各类电极/溶液界面体系C1(σ)曲线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极化中子衍射方法常用于研究含未配对电子化合物中电子自旋密度的分布.分子中电子自旋密度分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化合物的磁性质.本文介绍极化中子衍射方法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中子源、中子和X射线衍射、极化中子衍射,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选用几个实例总结了用极化中子衍射方法得到的电子自旋密度分布在无机和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通过单分子磁体[Fe8O2(OH)12(tacn)6]^8+和氰基桥联化合物K2[Mn(H2O)2]3[Mo(CN)7]2·6H2O,说明如何用该方法研究金属原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并通过Ru(acac)3这个只含一个未配对电子的化合物来说明如何获得化合物中金属和配体上小的自旋密度;最后介绍了该方法在nitronylnitroxide自由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环多肽晶体的浮动电荷极化力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张霞  杨忠志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0):1243-1247
利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结合分子力场方法(ABEEM/MM)对五种环多肽晶体进行了研究. 与传统力场相比, 该方法中的静电势包含了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静电极化作用, 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影响, 同时加入了化学键等非原子中心电荷位点, 合理地体现了分子中的电荷分布. 相对其他极化力场模型, 具有计算量较小的特点. 该模型下计算得到的环多肽分子单元相对实验测得的结构的原子位置、氢键长度和二面角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09 nm、0.013 nm和5.16°, 能够很好地重复实验结果. 总体上, 其结果优于或相当于其他力场模型, 适用于对实际蛋白质体系的模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组装技术在金电极表面构造了具有不同前端健长度偶氮苯功能化的单分子膜体系:Au/S(CH2)nNHCO-N=N-OCH2CH3(n=2,3,4,6).研究结果表明,仍氮苯到金电极的表现电子转移速率随它们之间的距离长度的增加而呈指数性的下降趋势.基于Marcus电子隧穿理论,得到了此自组装膜体系的长程电子隧穿系数ρ=(1.35±0.2)/CH2在和可逆电活性分子自组装膜体系及理论计算相比较的基础上,从偶氮苯分子自组装膜结构与电子转移过程的关系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运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300K下乙烯在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MFI中的吸附、极化和扩散行为,获得了温度、能量、分子扩散速度、分子与沸石骨架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在沸石孔道中的吸附能以及分子的偶极矩等计算结果;同时发现,分子在直孔道和Z型孔道的交叉部位的边界处极化最大,且在交叉部位的中心区域处出现的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