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的领导下,我們全組老师,貫彻党的教育方針,为提高教学貭量,进行教学改革热情很高,干劲很足,在数学教学中除认真钻研大綱和教材,在保証数学的系統性和基础知識的前提下,广泛联系生产,联系实际,以求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茲仅就算术教学中有关运算方面的問題来談談我們的点滴体会。进入初中一年級的学生,他們已經在小学學习了六年算术,从小学算术教学大綱的要求来看,他們对于整数和度量衡的知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对分数小数也获得了一些初步知識和簡单的运算技能。在中学教学大綱中提出,算术教学的目的是教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算术的目的初中一年級在学习代数之前,安排有一段时間复习算术,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通过算术复习課,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算术知識得到有系統、有重点的复习巩固机会,加深他們对算术基础知識的认識;补充他們在小学未学过的算术知識,使学生对算术知識有个比較完整的概念;培养他們对算术各种运算的技能与技巧,并通过将来不断地实践,逐漸具有灵活运用的本領。 2.通过这次复习对过去中学生在中学数学課程中,經常出現的有关算术运算的錯誤,有意識地預先加以防犯。 3.通过算术复习課,尽可能把他們已学会的算术知識,有計划地、有机地与以后代数知識的学习联系起来,为将来学好代数知識創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总路綫和教育方針的指导下,由于各級党委的領导,我們学校在語文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对算术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在算术教学改革中,我校魏鉄云同志首先本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精神,抓住数学知識的內在联系和本貭特征,对第七册算术教材进行了知識归类,并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仅用10节课,就讲完了原教材全册的基本內容(当时已讲过了15頁),基本上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任务。經过全校教师共同研究出题测驗,全班学生总平均成绩为79分。这就为算术教学改革,找到了途径和方法。接着全校各年級(六年級除外)的算术教师,都按照知識归类、精讲多练的方法,用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完成了两学期的教学任务。一年多以来,經过不断的实践,由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校算术教学,初步的取得了一些成績。  相似文献   

4.
中学数学教学大綱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給学生有关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的某础知識,培养他們应用这些知識解决各种实际問題的技能和技巧”其中还特别提出“必須培养学生使用算表,計算仪器,测量仪器和繪圖仪器的技巧”。由此可見,几何教学中貫澈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应該是一項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的第一段說明中就明确地指出了“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給学生有关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的基础知識,培养他們应用这些知識解决各种实际問題的技能和技巧,发展他們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从我們的具体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只有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識和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貭量。基础知識与基本訓练是密切联系着和互相依賴着的,是不可分割的統一体。就基础知識与基本訓练的內容来看也是相对的,譬如說,学生从低一级学校升入高一級学校学习,从一年級升入二年級学习,由这一个学期轉入下一个学期学习,由这一个单元进入下一个单元学习,等等;其基础知識与基本訓练的內容应当是在相对的基础上規定与提出的。正象我們爬楼梯一样,是要以一级一级为基础才能爬到楼上去一样。当  相似文献   

6.
(一) 現行中学数学教学大綱是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学习苏联先进經驗,結合我国具体情况,經过了好几次修订,在1956年才颁布的,其中个别部分在1957年又作了调整。因此它具有很多的优点: (1)大綱特别强調要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識。在大綱的說明部分,开始就提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有关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的基础知識,…。”又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使学生自觉地掌握数学中的基本的概念、观念和方法,…”。这与旧中国完全凭教师兴趣和爱好或猜升学考試题去确定教材,在根本上忽视基础知識的情况有本貭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1.“比和比例”这一章是初中算术里新的內容,但是課本中的很多題目,学生可以用归一法来解。如果仅仅要求学生解答这些問題,是沒有什么大困难的。所以把这部分知識放在算术里单列一章的原因和目的是: (1)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比和此例有关的問題,把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識系統化,便于学生掌握; (2) 使学生正确理解数量间的比例关系,培养他們的函数观念,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同时也便于应用这些知識解决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方面的問題; (3) 使学生能运用新的方法来解决过去用归一法可解的問題。 2.这一章教材有三个內容: (1) 此与比例的性貭和意义; (2) 量的此例关系; (3) 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們制訂的九年一貫制数学教学改革方案初稿,在中国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以后,引起了广泛的討論。关于数学教学体系问题,不少同志对“以函数为綱”,“数形結合”这两个原則展开了討論。我們愿意进一步阐明对这两个原則的看法,提出商榷,参加讨论。一、关于“以函数为網”新体系以函数为綱,把旧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的材料結合在一个系統之中。从小学算术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函数及运动变化的观点。过去初中代数部分,現在也用函数的观点加以研究。原高中代数中的初等函数、三角和解析几何的一些知識按数形結合的原則合为一門初等函数課。在初等函数中系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試驗中的代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初中一年級代数教学的貭量和減輕学生負担,改进代数教学方法是今后任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項任务,必須正視:如何充分地发揮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使代数教学活动成为教与学双方的共同活动。本着这个要求,井依据初中一年級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現行代数課本的特点,初步試驗了一个代数教学方法。这个代数教学方法,概括地說就是:在課堂上,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代数知識,也就是把代数知識寓于练习之中的教学方法。以下概要地介紹一下,关于这个教学方法的一些具体措施。二、改进代数課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算术四則应用問題的教学目的通过四則应用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发展学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我們联系到初中学生所学的数学各科来看,用算术解答較繁难的四則应用題远不如用代数解答来得簡捷和易于掌握,因而后者的任务就更加显著了。用代数的方法立式需要涉及到很多算术中所讲的基本概念、观念,基本的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来解答也同样以这些为推理的依据,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的立式,应該把基本概念、观念,基本的数量关系的讲解,放在应用題教学的首要地位。这些内容在课本上是由浅入深地安排着,富有强烈的系統性,在整数一章,不惜用大量課时安排了很多分别用加、減、乘、除法法則来解的浅易的应  相似文献   

11.
这兩段教材,是初中算术課本(人民教育出瓶社1957年版第265及267頁)習題三十里的兩个作業。在初中算术范圍內,这兩段教材就知識分量方面来說,不能算重,而且是容易懂的。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公式不多,不習慣利用公式計算題目;並且学生每每把一个整个公式里的各个因素,不顧它們的来源,而勉强分开来孤立地去理解它;所以,常会發生一些有趣的問題。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中学數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的指示、苏联中学算術課本和習題本的內容所編寫的初中算術課本,在1955年秋季開始在全國各地試用、筆者有机会参加了这个課本的編寫工作、在編寫过程中更進一步地体会到了教学大綱与苏联教材的优越性、現僅对於課本的編排系統和其他的幾个問題談談我个人的看法,做为学習教学大綱和苏联教材的初步体会,願和全國數学教師共同作進一步研究。一.課本的編排系統 進入初中一年級的学生,他們已經在小学中学了六年算術,从小学算術教学大綱的要求和实际程度來看,他們对於整數和度量衡的知識是已經有了鞏固的基礎的。因此,初中算術的教学就应当在簡單扼要地復習完这些內容之後,着重地來教分數(包括小數),以及屬於算術应用方面的百分法和比例等材料,当然为了学習分数,又必須事先很好地学習有關數的整除的一些知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快好省,力爭上游,鼓足干劲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綫的精神,我大胆提出中小学数学課的安排的想法看法,提供大家研究辯論。 1.从小学算术教学大綱談起小学算术教学大綱規定了小学里应学会整数、簡单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統計图表和簿記,以及一些应用題。这实际已包括初一算术的大部分內容,只是在深度和应用問題上比較浅显。为了增加深度和解决更复杂的应用題,而在初一重学算术,到初二才开始学代数几何。这在过去的一段时間內,还是必要的。因为我們的教育,是接受了旧社会的破烂摊子,那时农村小学沒有被重視,人人觉得小教是讀书人的末路,誰还会鉆研教材,提高教学貭量?所以学生进入初中,对算术这門“主科”是有从认識数字、加减乘除开始,重新系統的学习一遍的必要。但是到今天我认为情况不同了,不論是在城市或乡村,小学教师的政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那末在各方面提高一些教学內容,是完全可能的。为了使小学同学在毕业前掌握更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中,算术一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连续学习7个学年.每学年的教学时数:小学一到四年级每周6个课时,小学五、六年级每周5个课时,初中一年级每周6个课时.如果把每周教学1个课时,教学1个学年的总时数,称为1个学年课时,我们学习算术的总时数是40个学年课时。要不要用这样多的时间来学习算术?在小学阶段能不能基本上就把算术学完?初中有没有设置算术科的必要?这些都是值得大家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学年以來,学校党政領导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貭量,对数学科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識教学的要求。一年来,我組通过各項措施,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有了較为显著的提高,現将我們的一些做法分述如下: (一) 在备課中重視基础知識的鑽研,为課堂教学作好准备 (1) 明确基础知識的地位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每一章节中的基础知識的地位及其同前后章节的联系。如“数列的极限的概念”不仅是学生将来学习数学分析的基础,而且还是算术中的“化循环小数为分数”,几何中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圓柱、圆錐、圆台的側面积和体积”,代数中“无穷递縮等此数列各項的和”,“无理数指数的概念”等等的理論根据。因此,它在教材中是起着承先启后,纵横渗透的作用的,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单元中,求根公式、判別式和韦达定理是基础知識,而一元二次方程——完全二次方程、不完全二次方程、簡化二次方程又为其根本。在备課时,要求明确了解这些关鍵,着重钻研,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我們注意了高三毕业时的总复习工作,对提高教学貭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結合正課經常的进行复习却注意得不够,因而也影响了学生巩固地掌握基本知識。为此本学期来,我們研究了如何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加强平时的和經常的复习工作。現在把我們的一些作法写出来,供同志們参考。一、了解学生掌握知識的情况,拟訂平时复习計划要想在高三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巩固地掌握中学阶段的全部数学知識,是一件极其艰直而又細致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几年来学习的內容較多;第二,在这一年內又要完成新的学习任务;第三,学生对以往的数学知識又存在不少的缺陷。为了要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識,就必須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有步驟、有計划的平时复习工作。我們是采取了如下的一些作法来了解学生情况的: 1.发动学生自我检查数学知識方面存在的缺陷; 2.召开座談会; 3.从过去的任課教师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 4.分析研究部分学生三年来的成績和作业; 5.个别談話; 6.进行提問、測驗。  相似文献   

17.
(一)1959年秋的初一学生,一般来說,还有学习算术的必要 1959年秋的初一学生,从他們在小学里所使用过的算术課本的内容來看,与普通教育当中应当掌握的算术知識和技巧相比較: 整数方面学的不全,例如,关于概念和性貭,学了整数的讀法和写法,沒有学整数的意义;学了交換律,没有学結合律和分配律,沒有学运算性貭;学了除法的意义和法則,沒有学“不能用零作除對”;关于計算技巧方面,口算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結合学生已經熟悉了的物理知識,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識有更加清楚的理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識解决实际問題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很有帮助。本文試图对怎样結合物理知識来加强代数基础知識的教学提供一些資料和方法。一、关于数和量的概念 1.量和数,常量和变量。描述一个物理过程总是归結于說明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和物理量間的相互关系。即使是低年級学生,对于簡单的物理量也都比較熟悉,譬如說,时間2秒钟、貭量3公斤、路程10米、溫度—15度、电压220伏特等等,这些量都十分具体,它們都可以用某个标准(单位)来量度或比較其大小。  相似文献   

19.
在几何教学中上好測量課,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比較簡单的測量知識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几何課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几何的初中二年級学生将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这种实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組織紀律教育。下面是我們試拟的一份初中二年級測量实习課的参考材料。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測量的意义、目的以及它在生产建設部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學中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則、定理和公式,是解題和推理的根据,也是整个数学的基本內容,对于这些基本知識,应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識,透彻的理解,牢固的记。为了确实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須认真的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內在联系,掌握知識的規律。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系統地前后連貫地完整地把真正的科学知識传授給学生,使学生知識不断的累积扩大与加深;才能发展学生的认識能力和創造才能,进一步掌握知識的发展規律性并把学过的知識运用于实际中。所以我认为这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这里阐述笔者根据現行三角課本并遵循教学大綱(修訂草案)重点研究各部分教材內在联系的体会。一、关于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貭三角課本的前三章絕大部分是研究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貭的,这些概念和性质,是学习三角的重要部分,如果能通过函数图象进行耕授,学生不但能获得新知識,且又能复习和巩固旧知識,使知识系統化,易理解,易于掌握,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